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谢邀!铝制品,过去很多家庭都使用过铝制炊具如:铝锅,铝勺,铝铲等。铝制品含有明矾,铝制炊具质软能与糖,盐,酸,碱,酒等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铝在人体内会慢慢蓄积,引起慢性中毒,一旦发病后果非常严重如:脑病,肾病,缺铁性贫血,老年痴呆等。

铜制品如:铜锅,铜锅如果保养不好生锈对人体健康有害。铜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成铜绿(氧化铜)是有毒物质。如使用前没将铜绿清除干净,随食物进入人体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

鸦片,19世纪后期国人把鸦片当做灵丹妙药,大量吸食。染上烟瘾后身体受损,丧失劳动能力。不仅毁灭了自己还殃及家庭。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牢记历史,反对毒品的侵害!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历史是在人类的探索中发展的,正是又一代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才让我们不断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加快了历史进程。

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好多风靡一时的东西没有进行科学的验证。以至于有好多在当时看起来对人很有益的东西,后来却被证明是负面的,甚至还给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打鸡血。

50、60年代出生的人,对打鸡血这个词一定不陌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鸡血曾经风靡全国,相声演员姜昆还为此专门创作了一段相声讽刺打鸡血现象。

打鸡血据传是国民党军队中一个高级军医被我军抓获后,为了免除刑罚而贡献出来的蒋介石养生秘方。据称,打鸡血有着非同寻常的神奇疗效,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益寿延年。

这个医生还交代,打鸡血这个养生秘方是1935年代时候,蒋介石的手下从终南山一个道士手中重金买下的。蒋介石从那以后一直坚持使用,并把它列为一级机密,严禁外传。

这个军医献出的养生秘方被某地领导使用,因此文革中被当作资本主义享乐典型被批斗,反而让这个秘方后在社会上迅速流传开来,造成了打鸡血在全国流行。

打鸡血的流程就是拿着针管直接在皮下注射,因为鸡血是一种液体蛋白,打鸡血可以让人体获取不少有益的成分,可以让人精神焕发,脸色红润。在药品和食品短缺,人们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的那个年代,对人确实有益处。但流传中它的疗效被无限夸大,说它能治百病、益寿延年显然违反科学常识。

但多数人不去冷静分析而盲目跟风,以至于全国城乡打鸡血成风,大小医院都是打鸡血的人,有时候还会排起长队。

由于人们直接注射鸡血,感染疾病的鸡血也会被注射进人体,鸡血的采集、运输、保存诸多环节没有严格管理,存在诸多漏洞。以至于打鸡血过程中人体感染的事情屡屡发生,同时也有注射后病亡的事出现。因此打鸡血被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叫停,打鸡血热渐渐在全国降温。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在欧洲曾经风靡一时,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就是患病后听医生的建议放了2500毫升的血而直接心脏停跳了。

放血疗法在欧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智慧的埃及人民从女性生理周期过后起色普遍变好中获得启发,认为放血有益健康。

最早发现放血疗法并使之发扬光大的是罗马著名医学家盖伦,他通过长期观察觉得放血疗法非常有效,就利用他的影响在上流社会不遗余力推广。因此,这种疗法很快流传开来,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

从原理上讲,适当的放血的确有益健康。但当时的人对于血液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于放血的手段和剂量都控制不好,卫生状况也不过关。直到美国国父华盛顿被放血身亡后,这种疗法才引起欧洲医学界的反思,放血(疗法)热才渐渐消退。

五石散  

我国隋唐时代曾经风行过一种叫五石散的养生神药,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潮。

它是由五种矿石配置而成。常服这种药,可以让人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同时还有驱邪排毒,延年益寿的功效。

因此,五石散风靡了几百年。上自王公贵族,下到文人雅士;无不以服用五石散为时尚。

可是名医孙思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被人们称做神药的五石散,配方里面含有人体难以分解的有害化学成分,长期服用的人会出现神经中毒,气衰血亏,皮肤溃烂在内的诸多副作用;因服用五石散而丧命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所以,孙思邈对此忧心忡忡,不遗余力宣传五石散的危害,还高价收买五石散的配方,终于,在他临终前五石散被全部销毁,以免祸害后人。 可见,对于流行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冷静分析,切勿盲目跟风,更不可以讹传讹,害人害己。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答:说起这些“曾经很红,其实有害”的物件,最值得一说的,就是那些曾经的“有钱人专享物品”。首先一样,就是中国古代大名鼎鼎的“毒品”——五石散。

说到“五石散”,熟悉“魏晋风度”的朋友们显然不陌生。以《史记》记载,这款“神药”在春秋战国年间就已问世,不过一直到两汉年间时还流传不广。三国年间时,曹魏著名美男子何晏改良五石散配方,将其以紫石英、石钟乳、白石英为原料,且以新型炼制方式制成,“药效”也更加奇特:服用后先是五脏六腑发热,全身仿佛烈焰焚身,等着热量散尽后,全身又接着发冷,这刺激效果,以何晏自己的话说,那真是“并觉神明开朗”。

自此之后,一代代“风流名士”们也是有样学样,大吃“五石散”找刺激,而且传说中的好处越来越多。“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补充说,这五石散不但让人长精神,还能美容,吃完了后红光满面。葛洪陶侃等人也表示说,吃了五石散不但人变得帅,体力也变得生猛,一天到晚精力充沛。于是从魏晋到南北朝时代的几百年里,五石散也成了“名士”间的热宠,想要在贵族圈扬名立万?就得先磕两口。

而且恐怕现代人都很难想象,当年“名士”们“吃五石散”的热潮有多火爆?以近代学者余嘉锡的叹息说“远者数十岁,近者五六岁”。也就是在那年头,上至垂暮老人,下至无知孩童,都想着尝几口五石散。我们熟悉的许多魏晋南北朝名人,也各个是五石散的铁粉。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喜食五石散,他的儿媳妇——有着“故有林下风气”美誉的大才女谢道韫,也对五石散爱不释手。有这些“风流名人”做榜样,五石散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魏晋年间一两五石散可卖到一千二百钱,这是当时十户平民家庭一年的生活费……

那这又贵又流行的五石散,真有这么多的好处?其实,只要简单看看“药效”就明白:人服用五石散后,全身会剧烈发热,所以人看上去肤色变白,显得十分“美姿容”。而且由于剧烈发热,不能吃热食,所以只能吃冷饭吹冷风。服用后精神亢奋,走路也发飘,所以就要“走若游龙”。由于发热后皮肤变得敏感,新衣服太硬不能穿,只能穿破旧柔软的衣服,为了尽量避免擦伤皮肤,所以就要“峨冠博带”。我们熟悉的“魏晋风度”,都是五石散闹的。

放在那个战乱频繁,中国陷入南北大分裂的苦难时代里,对于这些拼命逃避现实,饱食终日且追求刺激生活的“精英”来说,五石散当然就是打发时间的最好宝贝。甚至那服用后的亢奋,更让他们有了飘飘欲仙的错觉,仿佛在浑浑噩噩里,就能飘然上天……

造就了这么多“魏晋风度”的五石散,真能让名士们保持“神明开朗”吗?稍懂点医学知识就知道,这些药效带来的,只能是对身体的严重摧残。比如率先改造五石散,实现“神明开朗”效果的何晏,服用了五石散没几年,就变得相貌呆滞,整个人瘦得如同干柴,当年的美男子已是“谓之鬼幽”。西晋名医皇甫谧更痛苦描述说,由于多年食用五石散,他时时浑身燥热,需要在大冬天里脱光了吃冰,夏天更热到痛苦不堪,好几次拿刀自残……

而在皇甫谧日常行医时,更常见五石散带来的悲惨现场:有人舌头都给腐烂掉,残舌陷入喉咙里,有人背上长了恐怖的毒痈,每天疼到痛不欲生。还有人后背完全腐烂,几乎没有一块好肉。更多的人,则是家中有多人死于五石散中毒。皇甫谧叹息说:“我虽然也饱受五石散的折磨,可和他们比起来,已经非常幸运了。”

看过这些场景,也就基本明白:那些看上去“风流潇洒”,惹得多少“文青”无比仰慕的“魏晋风度”,基本都是这“五石散”折磨出来的。现代考古队对南京周边地区墓葬的发掘里,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那些死去的南朝墓主,不但各个身份高贵,且去世时都非常年轻。以考古队的判断说,这其中就有他们大量服用五石散的缘故。所以民国年间,学者余嘉锡就发出怒斥:“(五石散)杀人之烈,较鸦片尤为过之。”

如此“杀人之烈”的恐怖后果,在经过了几百年折腾后,也渐渐叫人觉醒。唐朝名医孙思邈就发出振聋发聩的论断:“宁食野葛,不服五石。 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为含生之害”。这五石散别说不能吃,就算拿到它的方子,最好也要立刻烧掉,否则害人不浅。曾经让无数精英癫狂的“服用五石散”风气,这才算渐渐消停。唯有那五石散“烧”起来的魏晋风度,还被人大书特书,成为那个糜烂时代的特殊注脚。

而比起这几千年前的“五石散”来,另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且离现代并不遥远的“流行时尚”,却也有着警示的意义:20世纪初,持续西方世界近三十年的“镭中毒”风波。

1898年至1910年,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取得重大突破,不但发现了新元素镭,更通过电解氯化镭的方式获得了金属镭。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新元素可以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而镭的神奇效用,特别是其在杀灭癌细胞时的奇效,更在20世纪初迅速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结果,在欧美各国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辐射出年轻与美丽”“镭重燃千万人的健康生机”成了年轻人里的流行语。多少人都深信,这新发现的镭,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新的精彩。

如此热潮下,各国的商家也纷纷跟风,各种“镭产品”层出不穷:比如涂着镭元素的“夜光手表”,就是欧美青年的时尚物件,另外还有带着镭元素的化妆品,号称可以养护牙齿的“镭牙膏”,据说抽了能去皱养颜的“含镭香烟”,甚至还有添加镭的日常牛奶黄油面包。在那年头,你家的货物里不加点镭,几乎都没脸上架。

这都还是日常用品,放在有钱人的日常生活里,镭的角色更是重量级:比如“镭水疗旅馆”,不但里面的温泉里充满了镭,就连空气里都特意进行了镭辐射。二十世纪初时,这类“镭水疗旅馆”往往收费昂贵,但生意却天天爆满,多少人不惜一掷千金,也要进来接受辐射。最离谱的是“镭钍水”,这种水号称“神水”,每瓶含有2微居里的镭,号称能治疗一百五十种疾病。要知道,当时1克镭要卖220万美元,如此“神水”,基本是土豪专享。

可以说,在当时的西方世界,无论穷富,对“镭”的崇拜都成了共识。可人们当时并没有想到,这款新发现的元素,其巨大的辐射有着怎样的破坏力?于是悲剧也渐渐发生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镭女郎”事件,多名在镭企业工作,长期接触镭的年轻女工相继身患重病,已去世女工的尸骨里,还检测出了巨量的放射性元素……

尽管美国的涉事企业,曾百般掩盖真相,但随着诉讼的进行,事情掀了盖子。震惊的人们,也看到了“镭元素”活力外表下的狰狞面目。

可即使如此,当时各类“镭产品”,依然在西方市场上大量销售,许多商家请来的“专家”,也在竭力宣传其安全性。直到1932年,以喜欢喝镭钍水著称的美国富豪拜尔斯,用生命来了个现身说法:由于常年饮用镭钍水,这位曾以体魄强壮著称的52岁大富豪,已是个骨瘦如柴的病人。当时他身患多种癌症,颅骨上还有辐射造成的洞,体重只剩92磅。由于他的骨骼里全是放射性物质,以至于为了安全起见,他的尸体只能装在铅制的棺材里……

直到此时,曾经火遍西方市场的“镭产品”,也陆续下架,生产“镭钍水”的企业也大量关停,各种测试镭放射性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人们终于开始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镭,其背后,却是多少家庭的悲剧。

从早期镭带给全世界的喜悦,到之后镭产品的火热,再到猛醒之后,那一幕幕惨痛的后果。这一段其实并不太远的历史,留给后人的教训,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参考资料:沙龙《古代毒品五石散》、郭艳莉《世说新语 中“服散”之文化读解》、莉迪亚.康《荒诞医学史》、科协港《绿光幽灵:镭女郎》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人们一开始不明白辐射的危害,反而认为辐射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欧美地区,辐射化妆品系列非常流行。各种洗漱洗漱用品,只要添加入辐射物质,就被包装成拥有神奇效果的产品,供不应求。

1922年,甚至有人用含有辐射物质的矿物泥来做SPA!

这个是辐射牙膏,有杀菌美白效果。副作用就是:轻则牙齿掉光,重则要命。。。。

还有富含辐射物质的咖啡,矿泉水,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

当然,这么好的东西,儿童也不能错过。于是在1951 年,美国上市了一款辐射玩具,售价 49.5 美元。当时的美元是跟黄金挂钩的,这在当时绝对是价格不菲了。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它真的有四块含铀矿石(装在上图左上角的四个小瓶子里)。不过,这款玩具于1952年停产并彻底停止公开售卖。据说,现在这款玩具在收藏家手里的收藏价格是5000美金。

(文|勇战王聊历史)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在历史中有非常多,我们接下来就简单介绍一下。

古代丹药

在我们古代的历史中,有很多皇帝沉迷于丹药,在他们看来,如果能服食所谓的仙丹,那么他们自己就可以摆脱凡人的生命桎梏、实现真正的长生不老。

在秦始皇时期,他除了派出大量人手在民间收集这些所谓的仙丹之外,还曾经派徐福带着2000童男童女出海寻找过仙丹。

在往后的历史上,汉武帝、李世民还有历史中的许多皇帝都曾经为了丹药做出过一些过激或者疯狂的举动。

不过无论他们再如何为丹药疯狂,他们都没能摆脱得了寿命的限制,没等来长生不老,就大多在中年时期离开了这人世间。

他们失败的原因很简单,除了长生不老丹药根本不可能存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丹药中有毒。

在古代炼丹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选择加入朱砂,这朱砂是水银的原材料,而众所周知,水银又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危害,因此长期服用这些丹药的古代皇帝们想不英年早逝都难。

鸦片

鸦片是用罂粟汁液提炼出来的一种黑色膏体,在最初被提炼出来的时候,因为具有着非常良好的镇痛效果,所以在古代一直被人们当成特效镇痛药使用。

后来鸦片之所以会化身成为罪恶的象征,主要跟鸦片的用途改变有关。

在清朝晚期的时候,英国人为了避免他们国内的白银被清朝的贸易顺差吞食干净,他们就绞尽脑汁想起了各种从清朝手中赚取金钱的方法。

不过无论他们想出了什么样的方法,他们都没办法找到一件如同清朝出口到英国的瓷器、茶叶、丝绸那般在清朝受欢迎的商品。

最后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们就把目标转移到了成瘾性极大的鸦片上。

为了让清朝人喜欢上这种黑色膏体,他们发明出了一种新的鸦片使用方法,那就是把鸦片膏和烟草混合起来,让人们在吸食烟草的时候顺带吸食鸦片。

为了让更多人能接受鸦片,他们甚至还散播出了鸦片能壮阳的谣言。

正是他们所作出的种种罪恶举动,导致我们国内有将近大半个时代的人都被毒害了。

反应停

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德国人发明出了一种被俗称为反应停的药物,这种药物的最大功效就是消除孕妇因为怀孕妊娠产生的呕吐、恶心感,在刚被推行出来的时候,这种药物很快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欢迎,被很多饱受妊娠痛苦的孕妇视为了良药。

只是这短暂的痛苦消除,在后来却给使用者们换来了长达一生的痛苦。

对于孕妇们来说,反应停并不会给她们的身体带来多大伤害,但是在使用了这种药物之后,她们肚子中的胎儿却会遭受到巨大影响、出现非常严重的畸形率。

在这种药物出现几年之后,全球总共出现了上万个婴儿畸形案例,这些受到影响的婴儿因为四肢萎缩、非常像海豹,所以也被人们称之为海豹儿。

说到这里,也不禁让人感觉到心情沉重,那些婴儿是无辜的,他们原本应该灿烂地度过自己一生,但是在那药物的影响下,他们却只能终生活在别人的异样眼光中。

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比起魏晋南北朝火热一时的“五石散”,甚至近代风靡东西方的“吃鸦片”来,这类坑惨人类健康生活的“时尚物品”,中外历史上都有很多。下面这几样,更都是堪比“五石散”“鸦片”,伤害程度极大的物件。

1, 食玉之风(中国汉代至魏晋南北朝)

号称“风气自由开放”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各色风流人物猛吃“五石散”的玩命景象,一直十分出名。但同时代能跟这事比“玩命”的,还有魏晋士人们另一强大爱好:食玉之风。没错,就是吃硬邦邦的玉石。

在中国古代,名贵的玉石向来是财富身份的象征,但自西周年间起,好些古人就“爱玉”爱出新高度——直接吃下去。战国大诗人屈原,就有“登昆仑兮食玉英”的咏叹,追求长生的汉武帝,也曾“以餐玉屑”。到了风气奔放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食玉”更成了流行时尚,《抱朴子》里还总结了几种常规吃法,比如可以把玉磨碎了就着酒吃,还可以用葱搭配着吃,甚至还能做成小瓦子嚼着吃。一批批锦衣玉食的“精英们”纷纷跟风,咬着牙玩命吃。

为什么要办这玩命事?因为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里,神仙都是以玉石为石的。所以满怀“修仙”热情的古人们,当然要挑战“吃玉”这事,以磨练自己的“仙体”。

到了风气开放的魏晋南北朝时代,修仙成了时髦风气,“吃玉”当然也大火,诸如葛洪陶弘景嵇康李预等名士们,都是砸碎玉器大吃特吃,甚至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等帝王们,也是铁杆吃玉爱好者。风气如此火,以至于玉器都不够吃,北魏名士李预等人,甚至把古墓里的玉器挖出来开吃。地上地下的玉器,几乎都要吃遍。

那效果又如何呢?喜爱吃玉的北魏明元帝等皇帝,基本都是短命皇帝。《太平广记》记载,北魏孝文帝时代,流行吃玉的北魏,也常见大臣们英年早逝。其实只要稍微脑补下基本医学知识,就知道这种流行时尚,对当时人的健康危害有多大。到了唐代时,名医孙思貌终于发出怒吼:“明其大猛大毒,不可不慎也!”曾经火遍南北的“食玉之风”,这才基本消停。

2,“铅中毒”的罗马帝国

比起中国自汉代至魏晋时火爆一时的“食玉之风”来,同时代的西方罗马帝国,也有一桩更加“玩命”的流行风气:铅中毒。

文明发达的罗马人,掌握开采铅的技术也十分早,罗马帝国的国土上,更有储量丰富的铅,而自从发现了这个物件后,整个罗马帝国上下,都对其青睐无比,各种以铅为材料的生活用品应运而生,比如铅制的餐具厨具,给孩子的儿童铅玩具,甚至人们用来装饰的铅戒指,女人们用来化妆的铅制化妆品,在罗马帝国时代都琳琅满目,不夸张说,当时的罗马人日常生活,几乎是每天一睁开眼,就和铅打交道。

就连罗马帝国贵族们专享的葡萄酒,也少不了铅的助力。当时追求完美的罗马贵族们认为,葡萄酒的味道要想正宗,就必须要在铅制的大锅里进行熬煮,为了提升葡萄酒的香气,更必须要在熬煮时,反复在铅锅里进行翻炒。于是火热的酿酒过程里,源源不断的铅元素,就这样渗透入葡萄酒中。那些罗马大型宴会上,用来开怀畅饮的精美葡萄酒,每喝一杯,都等于喝一杯铅。

而且喝了这么多铅的罗马贵族们,后来还嫌自己喝的不够,在罗马帝国晚期时,还有了更奇特风俗。贵族们喝葡萄酒时,都要加入铅粉来提升甜味。甚至贮存葡萄酒的酒桶,也一律要用价格昂贵的铅制酒桶——只有这种酒桶,才能让葡萄酒越存越甜。

所以,对于豪饮的罗马贵族,完全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喝酒就像灌了铅一样。

可铅的毒性,铅中毒的恐怖后果,今天已经是基本健康常识,放在罗马帝国时代,更成了悲剧的验证:在罗马帝国晚期,罗马人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特别是享受优良医疗的罗马贵族们,平均年龄竟降低到二十五岁。罗马贵族的新生儿们,其中的低能儿比例,更是以几何级数猛增。健康状况的衰落,加速了罗马帝国的衰落,这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帝国,终于在铅的包围下,无奈拉下了帷幕。

以这个教训说,饮食生活的健康安全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乎民族存亡,永远值得警醒的大事!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