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公平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精髓所在,而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也着实不少。那么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体育赛场向来提倡公平公正,只有这样输赢才能让人坦然接受,心服口服。可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男子十米跳台决赛,公平公正在中国运动员的身上一点都没有体现,违背体育精神和道德的裁判从中作梗,让中国运动员熊倪丢掉了这块金牌,金牌则以“同情”的方式给了美国人洛加尼斯,这样的结果不用想都让人非常愤慨!

中国跳水队素来有梦之队之称,实力高出其他国家运动员一大截。因此,为了不出意外地拿下这块男子十米跳台的金牌,中国队当时派出了熊倪和谭良德这对双保险,力保这块金牌不旁落他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块金牌已经被中国队提前预订了。

当时能和熊倪和谭良德一较高下的只有一个人,美国的跳台高手洛加尼斯。尽管他的实力俗,但是跟夺冠大热门熊倪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差距。

此外,由于洛加尼斯在之前的比赛中由于动作失误头部撞到跳台边缘受伤,自然会影响他的发挥,更加让这块男子十米跳台的金牌归属失去了悬念。

尽管有伤在身,好在洛加尼斯的运动精神可嘉,并没有因伤退赛,而是选择了坚持带伤比赛,很多人因此为他送上了掌声。

不曾想这一点竟然被裁判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在后来的比赛中更是因此对他特殊照顾,直接违背了体育精神和道德,将体育比赛中的公平公正丢在了一边,左右了比赛的最终走向。

十米台决赛展开角逐后,熊倪和谭良德并没有因为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出现意外伤情,而有所松懈,几乎每一轮比赛都全力以赴,每一跳的发挥更是堪称完美。可是他们的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待遇,得分并不高。似乎他们在完成动作时,裁判全部都离场了,一切都看不见。

反观发挥不佳的洛加尼斯,动作的完成度远远不及中国的两位运动员,他却每一跳都能得到令人咋舌的高分,惊讶了现场的很多观众。

比赛出现这种人为性质的操作,运动员再怎么完美发挥都没什么意思了,等于是裁判心里已经有了冠军人选,就算熊倪和谭良德豁出命去拼,可能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果然结果不出所料,最终的金牌被美国的洛加尼斯毫无悬念地拿到了手里,熊倪最终屈居第二,获得银牌。

事后有人评价洛加尼斯的这块金牌,调侃道,美国人拿到这块金牌,全靠他的受伤,正是因为受伤让裁判们无比同情这个男孩,而完全不顾熊倪无可挑衅的完美发挥,将金牌给了对方。熊倪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同情分。

好在对于自己的这块金牌,洛加尼斯却保持有一定的清醒,拥抱熊倪时,大方承认这块金牌应该属于熊倪,而不是应该他所拥有。这也算从另一个侧面,对裁判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给了公众一个现身交待!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是熊倪和谭良德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子十米跳台决赛中遭遇的不公,却让人心里难以平复,每次想起这场跳台比赛中出现的裁判不公行为都让人怒火中烧,更应该觉得裁判们违背体育精神和道德的做法应该备受指责。

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2002年世界杯韩国队闯进了四强创造了亚洲国家世界杯历史最好成绩,但除了韩国却没几个亚洲人觉得骄傲,因为他们的“晋级之路”充满着太多的争议、误判和交易,对于很多人回忆起那次韩国的四强都是充满着鄙视,他们赢得不光彩甚至说是丑陋。

有人说韩国人能晋级四强2分主场气势,3分实力,5分裁判帮忙。他们在晋级的过程中“黑掉”了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三支豪强。

1.郑梦准的斡旋主办权有日韩分享

其实在时任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的预想中他更愿意让经济发达,市场广阔的日本承办2002年的世界杯,但90年代日本足球还不像现在这么强大,他们直到1998年才第一次打进世界杯正赛。

于是当时的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准果断出手,先是四处游走迅速拉拢非洲和欧洲等国家为韩国说话,并在1994年顺利当选国际足联副主席,然后郑梦准又在国际足联各方势力中斡旋,最终让日韩一同主办世界杯成为现实。这届世界杯韩国的主办权从一开始就不公平,充满着权钱交易与政治斡旋。

2.小组赛:裁判的不同制度让葡萄牙饮恨

小组赛韩国和葡萄牙、波兰与美国同组,最后一轮面对实力不俗的葡萄牙只要双方打平就能携手出线,但韩国还想着要拿小组第一才能在淘汰赛占据优势,这场比赛双方的动作都很大,但结果只有葡萄牙被出示了两张红牌,在9打11的不利局面下最终失利。

特别是第二张红牌,葡萄牙本托在李容杓在边线处带球推进时铲球犯规,结果上看出示黄牌一点也不过分,但李容杓也存在一个恶意摔倒的动作来诱导主裁判,最终导致葡萄牙被发下去第二人。

在比赛中像本托这样的铲球或者粗野动作,韩国人也不少,但最极端的处罚就是黄牌,甚至很多球都装作没看见,这让葡萄牙踢得很窝火,这也是最后球员防守过大的重要原因。

这件事情过去了17年尤文图斯去韩国踢友谊赛,作为头号球星C罗先是缺席赛前的发布会,又在比赛中一分钟没上场在替补席全场黑脸,赛后拒绝采访显然是在为当年葡萄牙被黑鸣不平。

3.八分之一决赛:丑陋的比赛韩国人不折手段

进入了淘汰赛韩国遇到了夺冠热门意大利,开场三分钟主裁判莫雷诺送给韩国一粒点球,其实这球也是可判可不判,但安贞焕将点球罚丢,此后这场比赛成了世界杯历史上最“肮脏”的一场,主要原因就是莫雷诺过于明显的偏袒。韩国人踢得更加肆无忌惮。

柳相铁肘击科科导致后者血洒当场结果连一张黄牌也没有,托蒂争抢扬手臂直接被黄牌警告,金泰映报复肘击皮耶罗,结果却是皮耶罗犯规,李天秀一脚踢到马尔蒂尼头部,被莫雷诺无视……韩国差点就在赛场上演全武行,结果莫雷诺愣是只给越来越看不过的意大利人找麻烦。

最终比赛的第102分钟托蒂禁区内被放倒结果却是他假摔领导第二种黄牌被罚出场,托蒂气得指着莫雷诺鼻子骂,第109年分钟托马西的单刀进球被吹越位但慢镜头显示这球没问题,最终第115分钟安贞焕打进金球韩国绝杀意大利闯进八强。

这场比赛后意大利足协直接封杀了韩国,当时效力于意甲佩鲁贾的安贞焕被球队解约,长期以来意甲也再未出现韩国人,意大利也将韩国列入了死敌的名录。意大利媒体打出了小偷、耻辱的标题:“肮脏的赛事,从没有一支球队遭受过如此多的不公判罚,球迷从未见过这样的比赛”。

4.四分之一决赛:好球被吹,韩国再胜西班牙

八强战对阵西班牙,韩国已经追平了亚洲历史最佳战绩,但显然他们还不想收手,面对状态火热西班牙,韩国人也采取了粗野的犯规动作,飞踹普约尔、放倒门迭塔、阻挡华金但这些裁判都选择了视而不见。甚至于有时候犯规就在边裁的眼皮底下,他们都会选择看不见,让比赛正常进行。

然后在比赛中还吹掉了西班牙两个足以杀死比赛的进球,特别是比赛的第93分钟华金传中莫伦特斯后门柱跃起,在小禁区边缘顶入近角,但助理裁判举旗示意球出底线,从后来的慢镜头来看这球明显不是出线球,最终西班牙被韩国拖入加时最终失利。

时任西班牙主帅的卡马乔说:“两个好球被抹杀,两次得分机会被判越位。加时赛前裁判禁止我向球员部署战术,而韩国人就没受到这样的限制。一切都显而易见!”

后来的半决赛对阵德国是贝肯鲍尔动用自己的人脉与手段,让国际足联换掉了当值裁判,如果不用这招或许德国也是风雨难测,后来韩国的做法引来了很多的不满,国际足联也不得不发声表示裁判犯了几个“没有预谋的严重错误”,布拉特说:“裁判是这届世界杯仅有的负面因素”。就这样韩国人违背体育道德的行径被蒙混过关。

这件事后来成为了历史,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足球联赛里鲜有韩国人的足迹,再后来郑梦准在竞选首尔市时说:“我经常被问起韩国队能在02世界杯杀进四强是因为你贿赂了裁判吗?我的回答是如果我有这个能力那为什么不呢。”从侧面承认了他在韩国进入四强的赛事中起到的“作用”,2015年,国际足联开启反腐风暴,时任主席布拉特被逮捕入狱,而郑梦准被禁止从事足球事业六年,一切的一切其实已经说明了当年韩国进入四强背后的“交易”,这已经是世界足坛公开的秘密。

后来的仁川亚运会、平昌冬奥会韩国人一直在动用体育之外的手段帮助本国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公平竞赛在他们这里似乎是不存在的。

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讲一个比较冷门但在当年可以说是轰动全球的“体坛第一丑闻”——1998年环法集体嗑药事件!而关于这件丑闻也引申出一个“困扰”了我好多年的奥运谜团——谁偷走了悉尼医院的1000支EPO注射器

先来“普及”一下兴奋剂发展史以及西方国家的嗑兴奋剂对策…众所周知70年代常见的主要兴奋剂是安非他命即甲基苯丙胺(这玩意现在最出名的“孙子辈”叫做“冰毒”);而到了80年代,主要的兴奋剂是可的松,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这两个时代的兴奋剂实际上是非常“低端”的,不仅仅肉眼能够观测得出来(前苏联运动员比完赛经常会“停不下来”的),尿检更是轻松查获,但名和利的驱使让很多运动员甘愿冒险,为此他们想出了一个逃避尿检的对策,大致就是团队医生或者教练、助理在比赛前事先准备好普通人的干净尿液,装在一个避孕套里面用胶水封口,之后再将这包尿绑在一根透明橡胶管的一头,采集尿样之前运动员先去“领”一包尿,塞进肛门“加热”(因为必须要带温度的尿液才行,肛温又是最高的)5分钟…取样的时候把避孕套封口捏爆,“鲜尿”就顺利“拉”出来了…

但这种方式非常不稳定(当然这也只能说是主要方法之一,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没夹好刚进取样室就夹爆了导致温度不够会要求你重新拉;要么因为肛门夹了东西非常不舒服,运动员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抠抠抠,就直接掉出来了;还有一些则由于没调整好位置、高度导致尿“输送”不过来,取样医生在那盯着运动员“拉”半小时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一些科学家和俱乐部就在想办法研发一种更高级的兴奋剂,要尿检检测不出来的那种,于是乎EPO和HGH(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人类生长激素)就孕育而生了。

EPO(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人类肾脏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可以促进骨髓中的红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维持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稳定,增强血液的载氧能力从而提高人类的耐力,这对于从事田径的长跑、自行车等项目的运动员来说绝对是“神药”,最重要的是这玩意溶于血液中的,各个反兴奋剂组织的尿检完全不顶用,而西欧发达国家的那些“自行车狂热爱好国”选手就是这种兴奋剂的使用“主力军”…

1998年7月8日一大早,比利时人、法国费斯蒂纳(Festina)车队理疗师威利-沃特(Willy Voet)从家里拖出两个冰柜放到自己的皮卡车上后便急匆匆地驱车前往巴黎与车队汇合,他先要在巴黎将自己的车换成贴有费斯蒂纳车队标志的专用运输补给车,再开着这辆运输车前往比利时根特的车队队医埃里克-里杰卡尔德住所,将更多“必需品”装上车后又返回法国卡莱斯乘船去98年环法法国境内第一站罗斯科夫(首站是在爱尔兰都柏林,法国境内的第一站是罗斯科夫)…因为还有3天万众瞩目的第85届环法自行车赛就要开始了,而他车上的这些东西又是车队的“制胜法宝”,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在10号之前就抵达罗斯科夫。

路途遥远(前后算上海陆超过1000公里)、任务繁重,沃特容不得半点差错,为此8号晚上他只短暂留宿布鲁塞尔6个小时后就又带着“睡意”继续赶路了,而为了提神,沃特还在车上准备了两瓶“比利时鸡尾酒”!

什么是“比利时鸡尾酒”?实际上就是一种混合了安非他命、咖啡因、可卡因甚至海洛因的混合溶液,可以说是“五毒俱全”…毕竟比赛开始后他每天也只能睡3、4个小时,不借这些“毒物”提神怎么工作?反正也不是参赛选手根本就没人管…

沃特吹着口哨听着摇滚在高速路上疾驰着,可越是接近法国边境他就越感到不安,这是一种在过去十多年来都从未有过的感觉,难道是自己要遇上什么倒霉事了吗?为了“消灾”,在离开比利时国境的时候沃特临时做出一个决定——换一条不熟悉的路线走,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

可走着走着在即将到达里尔的时候突然前面的路中央出现了一名海关人员并示意他停车,沃特顿时心里一个紧张,因为他非常清楚车上的那些东西足以让自己做好几年的牢,所以立即想要掉头逃跑,可转念一想“我这车是贴了费斯蒂纳车标的啊?理查德-维伦克(费斯蒂纳车队主力车手、97年环法亚军)可是法国人的偶像啊?”于是急忙摇下车窗与那名海关打起了招呼,果然这位警员还真就是费斯蒂纳车迷更是维伦克的粉丝,所以简单地交谈、鼓励了几句后对方便放行了…

然而正当长舒了一口气的沃特准备离开之际,旁边一条岔路上又窜出两辆海关警车,他们示意沃特停车接受检查,随后从车上走下四位海关警员…

今天这是怎么了?平常进出法国根本就没人检查的啊?这怎么来了两拨人?但沃特也不敢不从,毕竟四个人腰间可都是别了枪的,所以他立即熄火下车并上前打招呼。

“你是费斯蒂纳车队的?”

是的,我是车队的理疗师沃特,先运送点物资去罗斯科夫。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有没有要申报的物品?”

没有,都是些普通药品,维生素之…

没等沃特说完他突然就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说错话了?说啥不好要说“维生素”?而听完这话,两名警员果然走到车后座检查了起来,不一会,一大撂药罐子就被他们搜了出来。

“这些都是什么维生素?”

就是普通的维生素,帮车手恢复体力用的。”边说,沃特边从驾驶座旁偷偷将那两瓶“比利时鸡尾酒”取了出来,并趁着警员不注意的时候将其中的一瓶扔到了旁边的草丛里,因为他觉得这些警员都是“大老粗”,应该能够蒙混过关,但那两瓶“鸡尾酒”不同了,一闻就知道不是普通的鸡尾酒…

“好吧,祝你们比赛顺利。”说着几名警员便转身离开。

可就在这个时候,哐叽一声从沃特裤腰处漏出一个玻璃瓶来,而且瓶子质量极好,掉地上也没破,这声惊响立即引来四人的目光:“那是什么东西?里面装的都是什么?”说着便上前捡起滚向自己脚下的瓶子…

沃特吓得张大了嘴半天都不知道怎么回答,而几人很快就打开瓶盖轮流闻了起来,随后他们眉头紧锁地交换了一下眼神并对沃特说道:“跟我们去趟海关办公室吧,带上那些维生素,我们需要化验一下!”

这个时候估计沃特想“死”的心都有了,你说为啥当初要临时改道呢?为什么裤腰带就不能勒紧一点呢?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他乖乖地开着车跟着几人来到海关局。很快化验结果就出来了,“鸡尾酒”先不说(他自己解释是自己喝了提神用的),主要是冰柜里的那些“维生素”分别是234个剂量的EPO24瓶HGH和睾丸酮60片血液稀释剂Asaflow…这些都是国际自行车联合会以及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的违禁药品,尤其是EPO和HGH,而你沃特是费斯蒂纳车队的理疗师,开着他们的专车,这是要干嘛?沃特立即被戴上了冰冷的手铐并押往里尔海关监狱…

起初,沃特还在装傻,表示自己就是个“按摩师”不知道啥叫EPO,后来又说这些都是自己买来自己吃(服用)的,一听这些解释海关人员顿时火了,你当我们是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呢?所以杜勒尔警官冲他吼道:“也不要求你全吃,你就给我每种吃5剂下去,就现在吃,吃完马上可以走人!

好家伙,这吃完估计就得放“盒子里”让儿子马修-沃特端着走了吧?可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出卖车队啊?毕竟吃了人家十几年的“饭”,因此他干脆“耍起赖”了,啥也不回答、不说,爱咋咋地…因此很快他就被关在了独立的囚牢,反正法国海关也有的是耐心,咱俩耗吧,看谁先撑不住…

关了几天之后,沃特先撑不住了,因为居然没有一个车队人员前来保释自己的?这是准备让自己一个人背锅吗?越想越觉得不值的他竟然在牢房里哭了起来,法国海关也是有意思,一看到他在哭,马上带他出去看电视,看啥呢?看环法比赛,尤其是看费斯蒂纳车队选手的跟拍、采访,这顿时令沃特勃然大怒,因为车队每一位接受采访的人果真都在将锅丢给他,都说就是他自己在服用,甚至车队主将、法国国民偶像维伦克还直言:“我从来没有服用过药物,我是清白的,沃特虽然8年来都是我的教练(理疗师),但我对他在我背后做的这些事感到不齿,我不能原谅他的所作所为。

……

这恐怕就是睁眼说瞎话的最高境界了吧?一个50多岁的理疗师(时年52岁),嗑点毒品提提神还能理解,他嗑EPO、HGH干啥?而且200多剂、20多瓶,一个人灌下去是会死的,怎么就这么…呢?所以沃特是真的绝望了,既然你们不仁那也就别怪我不义了,反正车队甚至整个环法赛事的丑事我都一清二楚,看看究竟谁怕谁?于是他立即找来杜勒尔警官把所有的事情都招了,甚至还决定将整个自行车界都挖出来“锤”…

1998年7月14日,沃特供认那些药物都是给费斯蒂纳车队的9名环法车手准备的,而监管这些药物的负责人正是车队队医里杰卡尔德,购买药品的钱则是由车队经理布鲁诺-鲁塞尔管理;

7月15日,埃里克-里杰卡尔德在法国被捕,罪名是非法进口和运输毒品;

同一天,布鲁诺也一起被捕,罪名是安排、帮助、教唆车手服用违禁药品,而他供认,药钱是从每个车手的年终奖金中扣除的,车手是根据自己的需求缴纳数额,换句话说那些车手都是自费、自愿服用的;

7月16日,沃特妻子将他的一个笔记本交给警方,里面详细记录了每位车手服药情况;

7月17日,费斯蒂纳车队被逐出环法自行车赛,9名车手中有6人承认了服药事实,3个不愿意承认的人中就包括主力、法国偶像维伦克,但证据确凿,而且警方调查后发现他还是嗑得最猛的那个,要不是沃特多次劝阻,说不定此时维伦克的“坟头草”都两米高了…

然而,惊天丑闻还不仅于此,事情曝光后,赛事组立即增派大量警力对参赛选手、赛道、各车队后勤组以及他们下榻的酒店进行调查(环法总共是23天):

7月21日,他们在布里维斯郊外田野处发现数根EPO注射器;

7月22日,在蒙彼利埃段发现EPO注射器;

7月25日,小城维奇尔段又找到不少注射器、血液稀释剂;

7月29日,警方突击西班牙第一车队下榻酒店,搜到大量非法药物、注射器等物品;

同一天,西班牙另一支车队巴内斯托下榻的酒店内被搜到非法药品;

7月30日,荷兰TVM车队药检不合格…

另外从24号第12站开始,近百名车手和车队工作人员静坐抗议,抗议啥?当然是抗议检查太“严格”了,而29号的第17站段所有人更是“推车走”以示抗议;最耐人寻味的是到巴黎终点站前共有90多人、7支车队退赛,也就是说扣除被驱逐的3支车队后还有4支车队以及车队个人(指的是并非整个车队所有人)共计近60人是主动退赛的,出发的时候也就才189人呢?主动退了三分之一、总共退了一半…你们心里没鬼的话退啥呢?

能想象那种画面吗?出发的时候放眼望去乌泱泱一大片的“药罐子”,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而且人家还那么明目张胆,路上就注射,注射完还随手丢…根据沃特的描述也确实如此,车队会跟在车手后面,车上备好了注射器,队员感到困了、累了,马上招呼过来“打一针”,又“满血”往前冲…

而1999年沃特出版了《Prikken en Slikken》一书,书中他全面揭露了自己从业30多年来目睹的环法种种丑闻(实际上他之前也是车手,退役后才当的理疗师、教练),点名的除了维伦克以外还有爱尔兰第一车手凯利,甚至“暗示”安杜兰、莱蒙德以及阿姆斯特朗也是“药罐子”(阿姆斯特朗果然后来被证实了),更令人震惊的是沃特退役开始当教练、理疗师后共计合作过500多名车手,可他说只有不到20个人是没有磕过药的…

这也太恐怖了吧?百年环法、欧洲第一大赛事、世界三大赛事(很多媒体都把环法排在F1前面),塑造了无数英雄、偶像,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的顶级运动项目,居然【绝大部分】都是…而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还是有部分人不嗑药的,这何来公平之说?何来竞技体育精神之说?因此出狱后沃特接受采访时直言:“我很肯定,凡是在比赛中处于领先集团的选手绝大多数都使用了违禁药,没有用药的是那些落在后面的人,他们可能没钱,这就造成了新人很难出头,因为他们用不起药,导致没有成绩,没有成绩导致没钱,没钱又导致用不起药,如此恶性循环…这就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赛事,已经完全违背了体育精神。

为此他还成为了许多利益集团的“暗杀目标”,各种恐吓、威胁纷涌而来…

说完这个故事后来谈一个我觉得很【耐人寻味】也有点【阴谋论】的问题,当然,和这件事肯定是有关系的,就是血检实际上90年代初就配合着尿检开始使用了,为什么一直不推崇呢

首先是美、英、澳3国说血检不准确所以不采用…可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确实会有误差,但主要是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有1人被检测出溴辛烷,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有5人被检测出溴辛烷,而这六个被抓包的运动员分别来自于3国,究竟哪3国自己“猜”…所以有“大佬”反对那还怎么认同呢(一开血检其他溶于血液的违禁药也会被查出来了,能理解意思吧)?

第二,当年是没有统一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这个组织的,都是独立的比如说“国际奥组委反兴奋剂机构”、“国际自行车协会反兴奋剂机构”、“国际泳联反兴奋剂机构”等等,因此国际奥委会很早就提议组建一个统一的反兴奋剂机构,让大家标准都一致比较好管理对吧?可美、英、澳3国又不同意,尤其是美国,坚决反对,澳大利亚同样叫得很欢,因此一直拖到1999年才最终成立。可即便成立了,这3个国家也扬言拒绝出会费…而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缺乏独立性、透明度和责任感。所谓独立性的意思是不能由任何奥委会的官员担任该机构成员,所谓透明度是不能把总部设在洛桑,至于责任感指什么我也不知道…所以一直都无法统一标准,怎么去检测约束?

嗯,他们认为(当年)现有血检方式不准确要反对,而成立统一新机构研发新的、更准确的血检方式又不同意、不愿意给钱,这要怎么搞?这不是明摆着在“掩耳盗铃”?其实别说血检了,亚特兰大奥运会“最新科技”质谱分光仪东道主直接一纸命令「不准使用」…毕竟东道主【说了算】

因此2000年奥运会开赛前,一直跟着美国人各种强烈反对的东道主澳大利亚悉尼某医院1000多支装满了EPO的注射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刚开始还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可后来直接没有了下文,毕竟东道主【不想查】

而更“巧合”的是美澳两国数位退役多年或者因病告别赛场多年的老将突然集体复出并创造了各种“神迹”,比如霍尔、托勒斯、汤普森等…还“凑巧”都集中在环法丑闻曝光以后到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成立之前的那1年零3个月之内选择复出的…

注意,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成立时间是1999年11月10日,换句话说那十几位要么是糖尿病患者、要么是退役五年以上老将、要么是抑郁症等原本已经彻底告别赛场的人在短短1年不到时间内不仅完美复出成绩还突飞猛进,是不是很“励志”?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别的正义国家难道就无能为力?那也不至于,我们国家就出钱资助了奥委会研发新检测手段,最终奥委会筹集2500万研发资金让法、澳两国科学家务必在奥运会开始前研发出来,可是法国科学家的成果被国际自联否定,认为不科学,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同样被认为不准确(这个时候已经是2000年8月了,而两边的成果都被否定后没几天悉尼医院就失窃,你说巧不巧),眼看着整治兴奋剂泛滥计划又要落空,还胆大妄为地在奥运会举办前夕、东道主城市偷窃严重违禁药品,时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副主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一咬牙干脆两家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搭配”着检测…

不过事实证明还是不够用,当年的奥运会结束后国际奥委会就亲承“悉尼奥运会上某些国家以及某些项目获奖得主中有30%使用了违禁药,却只有极少数能够被检测出来”(当然,后面巴尔科实验室丑闻出来以后抓出来一大把,所以奥委会指的是谁应该很明朗了吧?只不过失窃的EPO注射器还是找不到)!

【再提一个很讽刺的话题,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赛前临时决定运动员必须宣誓反对使用兴奋剂,可另一边欧美媒体开始“封杀”注射器失窃事件…】

所以你问有什么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我觉得和1996~2000这几年相比,有什么是比这种有组织集体性、国家性的嗑药更违背体育精神的?有什么比这种行为更令人不齿的?多少那个年代干净、努力的运动员被“生化人”给打压得喘不过气的?而且就像沃特说的那样,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真正优秀的运动员拿不到成绩、名次就拿不到钱,最终只能落寞地离开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赛场,甚至有些运动员退役后活得非常窘困…这是那一辈运动员的悲哀,也是霸权主义一次赤裸裸的挑衅。

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要说违背体育精神,难道还有比作为东道主的韩国队在奥运赛场上公然围殴裁判这种行为更令人不齿的吗?

自己举办奥运会,自己搞小动作,输不起还打裁判,简直闻所未闻。

公平竞争素来是体育运动的基本法则,更是奥运精神的关键内核,代表着最根本的奥林匹克精神。

人类在体育项目中追求极限,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时,秉持公平竞赛的原则至关重要。

但凡事有阳即有暗,胜利代表一切的体育项目似乎更是如此。

为了成绩,注射药物、买通裁判、球员打假球,收贿受贿的现象是屡见不鲜,其背后藏着的全都是令人不齿的违背体育精神的行为。

比如2002年日韩世界杯韩国通过裁判“黑掉”意大利;比如里约奥运会美国女子4*100米要求重赛;比如1998年环法自行车赛集体“嗑药”事件......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真要评选“最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那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拳击队打裁判事件绝对“值得登顶”。

奥运会历史最黑暗的一天——韩国拳击队围殴裁判

1988年9月17日,第24届夏季奥运会在韩国汉城正式举办。(现首尔市)

回顾历届奥运会,东道主申请增加优势项目或者在同等表现下获得更高的裁判打分并不罕见,甚至演变成约定成俗的“潜规则”。

但不管再怎么东道主,最基本的公平竞赛原则肯定要遵守,要不然不如关起门来自己发金牌。

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1988年的韩国拳击队就真没弄明白。

明眼人都知道,拳击项目向来就不是亚洲人的优势项目,更不可能是韩国人的优势项目。

拿不到奖牌才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正常现象。

偏偏当时韩国拳击队觉得自己是东道主,哪怕劣势项目也有冲击金牌的“机会”。(说难听点就是搞定了某些裁判)

而这种觉得自己就“不该输”的丑陋心态,在韩国选手范忠一对阵保加利亚选手亚历山大的比赛中被无限放大。

其实在这场比赛之前,韩国拳击队的晋级之路就已经背满投诉函,多支代表队都有抗议投诉过韩国拳击队频繁出现的“不公平竞赛行为”。

但那些投诉与抗议并没有影响到范忠一,在跟亚历山大的比赛开始后,就陆陆续续用各种违规动作攻击对方。

这场比赛的当值裁判叫沃克,执法向来严谨公正,对于范忠一的犯规动作也多次提出警告。

奈何范忠一压根就没把裁判放在眼里,照样我行我素,甚至多次用头部恶意撞击亚历山大。

但实力差距就摆在那,裁判沃克又执法公正,最终宣布亚历山大以4:1的比分战胜范忠一。

就在比赛结果宣布结束后,号称奥运史最黑暗的一幕直接上演。

韩国队面对败局难以接受,认为裁判执法不公,主教练及教练组成员直接冲上拳击台质问沃克。

而韩国拳击手范忠一也赖在台上不下去,寻思以此表达对比赛结果的不满及抗议。

甚至连场馆内的观众也开始恶意起哄,甚至情绪激动的人群还开始往场地内丢东西,场馆管理人员还把灯光给关闭了。

但人家沃克执法本身就没问题,你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围住裁判有什么用?

眼看无理取闹好像没啥效果,韩国队主教练和助理居然在全世界电视直播的奥运会上,开始对裁判动手......

奥运会的东道主打裁判?你没有看错,这也不是电影情节。

更令人不齿的还在后面,眼看教练开始揍裁判,拳击队的好多队员也冲了上去,甚至连部分观众也跟着“凑热闹”。

裁判组一看现场如此混乱,赶紧申请安保人员过来维护秩序,结果更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

本该保护裁判、维护秩序的安保队长直接脱了制服,冲上去就跟着一起打裁判!这位安保队长后来被调查时,对于打裁判的行为丝毫没有悔意,甚至“骄傲”的表示我打他是因为我爱国。

要知道奥运会历来就是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盛会,超过百余个国家都会对比赛进行电视直播,结果如此荒唐的一幕就真实的发生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

裁判沃克更是在医院完成简单治疗后就连夜飞回新西兰,直接拒绝在韩国再执法剩余比赛。

超过百余年的奥运会历史,东道主围殴裁判的情况,似乎真的在韩国拳击队这空前绝后。

面对如此丑陋的一幕,国际奥委会及全世界观众都震怒不已,随即国奥委就责令韩国方面严肃查处相关人员。最终超过7位韩国政府官员被开除,韩国拳击队内多人遭遇禁赛处理。

后话

为了成绩,为了奖牌殴打裁判,你以为韩国拳击队就会“收手”吗?

那届奥运会拳击比赛的决赛,被“保送”的韩国选手朴熙洪对阵美国选手琼斯。结果在场面明显劣势,在有效击打次数只有对方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裁判居然判朴熙洪获胜。(琼斯有效击打86次,朴熙洪有效击打32次)

可能自己也觉得丢人,朴熙洪在最后领奖的时候甚至都不好意思抬头看向观众。

——

那一届奥运会的“槽点、黑点”真的太多,几乎被公认为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只是踢了一场足球,踢爆一只眼睛,这个算不算?

我觉得体育场上,最让我愤怒的不齿行为,当属这次!

此事发生在2006年。那时候我对足球还很上心,体坛周报,足球报每期都买,联赛也是经常看。甭管咱们联赛水平咋样,反正当时就是挺热闹的。

然而,在这年的一场联赛中,发生了一起球员严重受伤事件,一个外援的眼珠,被我们的本土球员一脚废掉了。

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06年7月7日进行了一场中超比赛,沈阳金德对阵青岛中能。在比赛中,有一个半高球,沈阳金德的外援班古拉准备用头去顶这个球,而一名青岛中能的球员,则是一脚踢来,也是想争这个球。

说时迟那时快,这脚直接就上了班古拉的脸!而鞋钉,鞋钉直刺眼睛!眼球当场破裂!

当时转播比赛的摄像机,都拍下了眼睛内容物喷出的场面。可见有多么惨烈。

于是外援班古拉当即倒地不起,随后被紧急送往沈阳的医院救治,后来转到北京更好的医院治疗。虽然经过国内名医多方诊治,多次手术,伤眼却最终失明了。于是一个26岁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自此被迫告别绿茵场。

班古拉眼睛受伤之事,轰动一时。后来沈阳金德俱乐部给赔偿了130万,足协给募捐了70万,班古拉就拿着这笔钱,当年就回到了老家,放弃足球另谋职业了,后来在一家广告公司打工,刷广告。如今看这个赔偿价格,实在有点低啊,因为没过几年,恒大进场,球员们的年工资水平上了千万!

多年以后,关于那些年的中超,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但是这个一脚踢爆眼球的记忆,实在太深刻了。以至于见到这个题目,就想起这个事儿了。这个事件简直是太违背体育精神了!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事儿青岛队的球员做得太过火了呢?

因为体育比赛,就是制定规则,遵从规则,比赛双方要按照规则去进行比赛。上了场,他们是运动员,下了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

没有人能比赛一辈子。比如足球运动员,黄金时期也就是20到30之间,不踢足球挂靴了,那就去做别的事儿,讨生活,过人生。

但是在球场上,废掉一只眼睛,这个事影响人家一辈子啊。因为缺了一只眼,可能要影响以后他不能从事许多职业。

可是要避免这个事情的发生,有多简单呢?只要记得收脚,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那个球有许多种处理方式,为什么要选择直接一脚上脸?足球比赛的规则里面就有规定,禁止争抢球的时候抬脚过高。比如我们踢野球的都知道这个,如果谁抬脚过高,那直接撵出场去,以后不带他玩了!

而足球运动百年历史上,即使早些年比赛更粗暴,身体对抗更多更激烈,听说过断腿的,可是也没听说过爆眼的啊!

所以,足球运动员在场上拼抢,不能抬脚过高应该是从小就应该牢记的常识。要想做到这些,青训就要狠抓。技术毛糙身体好的球员,那就不必要进一线队啊,继续在下面磨炼!

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提高青年球员们的技战术水平。事实上,从2002进世界杯到2020,18年了,我们的本土球员水平长进实在有限,新球员们哪个堪比当年的老范老郝?各个俱乐部们热衷于重金引进外援,宁愿在引援上花几个亿,也不愿在青训上花几千万。什么时候,青训水平真的抓上去了,球员们技术不毛躁了,足球才有希望。

愿类似班古拉遭遇的事件永远不要再发生!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体育场上违背体育精神的不齿行为,哪一次最让你怒火中烧?

88年汉城奥运会,兴奋剂成灾,不论北约成员国还是华约成员国,都查出一大群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还有不少是世界名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