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和朱由检比谁更好?
一个在山河破碎局面下,白手起家,建立一个延续一百多年的王朝的中兴之主,一个是完整山河被彻底败光的亡国皇帝,这两个能放到一起来比较吗?
宋高宗接手的是什么局面?北宋灭亡,国家机器瘫痪,赵构从张邦昌手里接过一个来路不明的皇帝宝座。外有大金国支持的北齐虎视眈眈,内有狼烟四起的兵变民变,内外交困中,赵构大胆放权,培植新势力,对外韬光养晦,对内恩威并施,短短几年就解决掉内部问题,培养出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錡、吴玠、刘光世等名将,大的伪齐节节败退。
世人不过脑子贬低赵构,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完整如大辽北宋都难以抵挡女真勇士,何况是支离破碎的残破山河?给你一个完整的政权,你又能做到哪一步?赵构能够和光武帝刘秀相提并论,成为中兴之主,你以为他靠什么?南宋猛将如云不是上天赐予,是赵构大胆放权,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又能慧眼识人,才造就那些人的成就,这世间从来不缺乏千里马,缺的是能够识马养马的伯乐。韩世忠只不过街头一泼皮,张俊、岳飞也不过一个普通士卒,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现自己的才华,短短十年时间成为中流砥柱,你当真以为封建帝王制度下真的都能够人尽其才?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北宋一百多年里,没有任何一个武将能够形成威胁皇帝政权的力量,皇帝始终把军政大权稳稳的把在自己手里。但是南宋赵构的放任是的手下大将自己发展,培植给人力量,淮西军变和苗刘兵变给赵构敲响了警钟,当金国已经不能对自己政权造成致命威胁时,内部军阀的强大军力,已经成为悬在高宗头上的利剑。
我们考虑问题不能脱离历史环境,在家天下的封建皇权独裁制度下,保住屁股底下的龙椅不换人才是第一要务。赵构是政治家,不是思想家,不要指望他能够不顾自身安危去成全什么民族大义。对于赵构来说,内部对他皇位的威胁远大于外部。金国虽然强大,但是也是内忧外患不断,赵构凭着天时、地利、人和自保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内部几个封疆大吏尾大不掉已经是个极大的威胁,如果再上演一次苗刘兵变,以现在手下这几个人的军事实力,赵构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从新夺回皇位了。
赵构不是什么道德典范,但绝对是个合格的政治家,赵构从小强闻博记,日咏千言,熟读历史,前车之鉴不得不防。他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自己的政权最大的威胁来自哪里早已清清楚楚。
我们后人看历史,大多是一种置身事外的角度,南宋那么强大,和金国拼了,这样想不但解气,还可以政治正确获得赞许,具体皇帝位置会不会易主,关我屁事,换就换呗,反正我也当不了皇帝。但是赵构是绝不会这么想的,不但是赵构,在古代封建帝制环境下,任何帝王都不会这么想。
崇祯皇帝就不多说了,他接手的可是一个完整的大明江山,而且前期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魏忠贤把持朝政期间,袁崇焕、毛文龙基本压制住了后金,内部的农民起义也没有形成多大气候,稳定的江南税收市财政也能够维持,在内外双线作战的情况下还能修筑大堤,解决了黄河水患。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把持朝政,这帮人就如同现在湾湾的民进党,口号喊得很响亮,一副政治正确高高在上的感觉,但是他们做的就只能呵呵了。
出身江南大族的东林党人,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免了家乡的海税,使大明财政一下拮据起来,对农民起义,一再容忍安抚,致使内乱不减反增,袁崇焕死后,大明江山内忧外患,王国的结局基本已经注定。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也有雄心,但是明显志大才疏,根本驾驭不了这个庞大王朝。理想化的崇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步步走向灭亡。
反过来想一想,那么强大的明王朝都能让他败光,如果让他接手北宋灭亡后的残破山河崇祯能做些什么?同样道理,那么差的基本面,赵构能够建立一个稳定的南宋政权,如果给他完整的大明江山,结果又会怎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