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场比较好的“亡国之君”都有谁?

下场好不好,还在于个人智慧,我在头条发过一片《卑微也是一种智慧 看历史上那些得到善终的亡国之君》正好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因为强调自身智慧得善终,有些没有入列,这里补上。

第一位;魏元帝曹奂

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 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简直就是奇迹。日常车驾礼仪都和天子一样,甚至继续用魏国正朔,还是过着和皇帝一样的生活,俨然就是晋国内的一个国中之国,他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皇帝,没有之一。

第二位;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禅位给曹丕之后被封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汉献帝刘协做了十四年的山阳公,直到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234年)三月庚寅(4月21日),刘协寿终正寝。死后还享受了皇帝的待遇,以天子之礼下葬,曹丕还带领群臣哭拜,亡国之君做到这个份上,除了曹奂,在没有与之相比美的了,当然可以排第二。

第三位;蜀汉怀底刘禅

刘禅生活的还是不错的,司马昭曾经试探刘禅,问他:“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我一直怀疑,做了四十二年皇帝的刘禅,什么福没享过?什么世面没见过?会被区区一个安乐公的爵位所诱惑,难道这安乐公真能比皇帝的条件还好,显然是不可能的,刘禅这么说,完全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要不然,他也可能落得后世李煜一样的下场,李煜虽然才华出众,但没能借鉴刘禅的处世哲学,最终惨遭毒手。

第四位;东吴孙皓

孙皓也效法刘禅投降了晋朝,晋朝没有亏待他,太康五年(284年),过了四年安稳日之后,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四十二岁,葬在洛阳的北邙山。滕皇后亲自为他写了哀悼文,文章甚是悲痛凄楚。孙皓以残暴好色出名,可就这样一个暴脾气,看到大势已去,光着膀子,反捆自己双手,让大臣们穿上丧服,车上拉着棺材,带着太子和家眷去敌营投降。别看孙皓脾气暴躁像个粗人,其实粗中有细,能吟诗,并有一定书法造诣,擅长行书、隶书、小篆和飞白,甚至有人把他和曹操相提并论,称为“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孙皓这点才能没有白费,经常写诗赞美司马炎,大拍晋武帝马屁,所以待遇还不错,不过孙皓短命,归降后四年就病死了。

第五名;后周柴宗训

赵匡胤并没有亏待自己的老主子,登基后,降封柴宗训为郑王,迁往房州。赐柴氏“丹书铁券”(未得到证实),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历史上记载的有点模糊,丹书铁券之事存疑,但赵匡胤确实留下善待柴氏一族的规矩,不过柴宗训命短,仅活到20岁就病死了,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

第六名;清宣统溥仪

虽然他退位以后经历了太多坎坷,但最终还是得以善终,勉强也可入列。

第七位;宋钦宗赵桓

这位有点争议,因为他的结局真的算不上好,但是如果说比较好的话,他还是可以入列的,前期在金国受尽凌辱,但后来好多了,以前封了侮辱性的昏徳候封号,宋金合议后,赵恒的处境有所好转,改封为天水郡公,待遇也提高了,因为这时候的宋钦宗对于金国来说非常有用,只要宋钦宗在金人手里,宋高宗就不敢轻举妄动。否则金人在对抗南宋不利的情况下会在汴梁立钦宗为伪皇帝,到时候宋高宗就真的麻爪了。为此,在议和协议达成后,金国人对宋钦宗还是不错的,让他活着,并多少保留点尊严和威信,为将来对付南宋做准备。这也是把他从昏德公改封天水郡公的原因之一。所以后来的宋钦宗生活还是不错的,金国不希望他早死,过早失去一枚牵制南宋的棋子并不是好事,说宋钦宗是金国人害死的纯属臆断,金国人才不办那样的傻事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