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据《史记》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问过道。当时老子送给孔子一句话:
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因为老子是谁本身就存有争议,所以孔子与老子这一段对话也是存疑。不过大多数人都相信孔子与老子有过对话。
假设这段历史存在的话,那可能是儒道之间最和谐的一次交流,同时以孔子主张三人行必须我师,那可能就是孔子向老子求道。
老子因为是隐君子,所以历史对他的记载很少,大多记载都是以传说而不是历史为主。一般提到老子会提到“黄老学说”。从这种说法可以看出黄帝和老子才是道家的创始人。同样提到孔子就会想到周公,所以周公和孔子是儒家的先圣。
任何门派,任何学说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些都需要传承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最后由一个集大成者综合而成的。
孔子和老子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道统由孟子传统和发扬,孟子的学说由王阳明继承和发扬,这是最正宗的儒家学派,不过这一派影响很深远,但生命力不太旺盛。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这一派的门人,孔伋是曾参的学生,曾参是孔子的学生,这是最正宗的儒家道统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庄子跟老子不是道统传承关系,虽然别人他们合称为“老庄学派”,这个和“孔孟学派”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又一巅峰的代表人物,不过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是列子,而不是直接就过渡到庄子。
庄子虽然是道家学派,不过他和老子区别很大。老子是站在天地之间看万物,庄子是站在自己角度看天地。老庄有些像是阴阳组合。
庄子跟名家的惠子关系很好,所以庄子的逻辑和辩论以及文体的严密程度以及说服力远大于《道德经》,这大致是受到名家的影响。
如果将庄子和老子排个位置,庄子是一个大写的人,老子是个神。
孙子就是兵圣孙武。
孙子很可能和老子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和孔子肯定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孙子是被伍子胥招出来辅佐吴王,在孙子的辅助之下,吴国击败了当时强大的楚国。孙子最后怎么样了,历史没有记载。
孙子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这么几句比较重要: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
一是说出兵者的地位,二是说出兵者的手段。
所以兵家走的是智者之路,老子反对智者,因为智者是大伪之始,老子推崇朴。孙子则大力提倡要用诡道,刚好相反。因为兵家面对的是国之大事,重点在于争。
如果与人相“争”,还用“朴”,那就太过于愚以及胡闹了,因为“争”以力强智高者赢。只有“不争”之时才是《道德经》之妙用。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他们讲的都是一回事,讲的都是道,只是他们应用在不同的场景,比如孔子应用在社会秩序的重构之中,老子的观点是讲给强者,君主这样的人听的,庄子则是士大夫的精神支柱,提供了士大夫的第二种选择,孟子则是偏向于一切从心,如果论心学的开端,知常容觉得孟子应该是心学的最初端。
孙子的理论主要应用于争斗之中。
所以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方法,但其心都相通,道相同。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以上几位都是诸子百家里面的翘楚。诸子百家里面有史书记载的一共有189家,提问者所说五人包含了三家——儒家、道家、兵家。
本人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是文学造诣有限,根据历史常识用最浅显的话语给大家梳理一下他们的关系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正如我们经常所述的孔孟之道说的就是儒家思想。老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两人的思想大部分相同,但亦有许多不同。至于孙子也就是孙武,是兵家至尊,著名的军事家。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孔子、老子、孙子属于春秋时期,而孟子和庄子生活于战国时代。
所以我们根据以上的分析先来看一看同时代的人的关系,再来看一看同派系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来总结一下各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孔子、老子、孙子的关系。孔子:儒家思想最集大成者,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老子: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孙子:兵家思想开创者,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三人的关系:三人的共性只有一点就是生于同一个时代,但三个人之中孔子和老子有交集,而孔子、老子都不曾与孙子有交集。
孔子和老子的关系也算师徒关系,老子是师,孔子是徒,有名的就是问道于老子。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带弟子南宫敬叔前去拜望老子并向老子求教。孔子见老子时是三十五岁,志向远大,自信自负,满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这是孔子的优点。这也是孔子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少年走到今天,成为很有学问的、很有理想、很有前途的青年的一个前提,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所以老子告诉他,你要学会变通。你要学会认识时事。光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不可以,一个人做成事情,除了自己有才干、有理想,有信念,你还得要会把握时事,要顺时而动。
孟子和庄子的关系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
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主要代表之一。
孟子和庄子同属于战国时期的任务,孟子是儒家思想仅次于孔子的存在,而庄子是道家思想仅次于老子的存在。两者的地位旗鼓相当,孟子长庄子2岁,年龄也相仿。但这两位先贤似乎是中华文明这枚硬币的两个面,相互依存,但永不会面。又犹如两颗璀璨的流星,平行地滑过,始终没有交集,但从不同角度同时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夜空。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孔子有个徒弟叫曾子,孔子有个孙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的老师,子思是孟子的老师。同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
其中,孔子是众所周知的至圣先师,继承周公的“德”,发现了“仁”与“礼”,他把人的价值性(明显不同于巫、鬼的一面)比如说仁义礼智信,高扬了起来。可是,据说孔子死后就“儒分为八”了,孟子、荀子大概就是其中两家的继承者。孟子作为亚圣,主要发明了儒家的“仁”义,一是在强调人的价值性方面进一步做了自己的论证,比如恻隐(仁)、羞恶(义)、恭敬(礼)、辞让(智)等四心,并提出“性善”论.二是明确提出了政权更替的标准是人心向背。当人心不在统治者身上时,造反是合理的。比如说商汤诛桀、武王伐纣。
所以孟子更偏于政治的仁政,发扬也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孔子之后儒家最有成就的一位。
老子和庄子的关系老子哲学与庄子哲学在认识论、古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道论等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社会观、政治观和理论体系上又有极大的不同。庄子认为生死齐一,无就是有,有就是无,实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其意常超出生死有无之上。及其末流,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故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有与世同波、安时处顺一说,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不为并重。
庄子直接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他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其实世人都成老子和庄子为“老庄”,说明二人在道家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老子创立了道教的话,庄子就是老子理论的继承者和延伸者。因为庄子有自己的一套观点。
五人共同的关系老子和庄子一个是道家的开创者一个是道家得继承人,老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孔子曾求教于老子,两人的思想和而不同,孔子和孟子思想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兵家创始人孙子也有“取于人”的哲学思想,这跟孟子的“人和”哲学思想不谋而合。孙子和孟子不属于一个时代,所以可以说他们的思想各自独立又有相互渗透,互相学习的关系。
大家觉得呢?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白诸子百家这个概念。什么是诸子百家呢?其实就是先秦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文化高峰时代。
比如我们所知道的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纵横家、兵家等等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比如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兵家孙子、纵横家鬼谷子都是诸子百家学派的鼻祖或杰出代表。
虽然是诸子百家名字列在一起,但是它们分别属于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比如孔子、老子、孙子是属于春秋时代,庄子和孟子是属于战国时代。他们都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
诸子百家起源于春秋末期,当时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诸子百家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每一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核心命题。但相互之间又有一些传承关系。比如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法家的韩非子的核心思想源于道家,但是韩非子的老师却是儒家。虽然学派不同,但是学派之间既有争论,又有协作,相互博采众长,取长补短,这才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
希望能帮助题主。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子百家源远流长,百家皆源于道家,道家脱胎换骨于易经。儒法二家为华夏文明之最,司马迁总结得好,道为万物之灵,儒法各执一端,而儒家所谓的中庸,归根结底还是道家理念,法家也被归为黄老之学。
老子创道家而成华夏文明之始,庄子继老子之后而成道家圣贤,庄周梦蝶,不亦幻乎?孔子临河而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于是孔子问礼于老子,始得人间正道,老子对孔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但是孔子明显实现了“道可道”,因此孔子之道非常道!
孟子振臂高呼“民贵君轻”,于是继承孔子衣钵成为儒家亚圣!法家自成一派,大约起始于管仲治齐,脱胎于老子《道德经》,战国为法家黄金时代!慎到势治化齐,申不害术治兴韩,卫鞅法治强秦,韩非子融法家势术法三位一体终成法家宗师!
孙武本齐人,受好友伍子胥邀请而训练吴军,西击强楚,北伐大齐,南灭越国,武功赫赫而著十三篇《孙子兵法》留世!其后兵家大师辈出,吴起、司马错、白起、王翦、李牧、蒙恬都是战国大兵家,而韩信则是秦汉最后一个兵家名士!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如果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证阐述这五子之间的关系,起码要写一本十多万字的著作。。。现在我参阅了一些史料,不自量力地作一个纯属个人浅见的答案。
<一>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一一
据大明一统志载: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孔子和弟子们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又说:“孔丘闻之,觉己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釆蜜花丛;觉己为人,求道于老聃。”由此可见,孔子视老子为师,拜老子为师。但孔子不是老子招收的学生,不是去坐在学堂里,听老子授课的门生。因此我认定:老子只是孔子的“老师”,不是手把手教孔子的老师。孔子尊敬老子。老子是孔子思想上的老师。
<二>老子和庄子一一
《庄子》载: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认为道产生一切事物(包括鬼神天地)。道弥漫于整个宇宙而无所不在,贯通于古今而无时不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可见,庄子是老子的继承人。但庄子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学说。
<三>孙子和孟子一一
孙子是兵家,孟子是儒家,两子有关系吗?有!
孙子对于“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孙子在战争中,竭力反对用迷信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见《九地》),说“不可取胜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于情者也”(见《用间》)。孙子这种决定战争胜负,"必取于人″的哲学思想,与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孙子和孟子,都强调“人和”。
无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革和变化,《孙子兵法》揭示的战争规律都没有变。不论古代将领,还是近、现代将领,都把《孙子兵法》当作必修课。《孙子兵法》不仅对从事战争指挥的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对于经商的人、从政的人及其它各界的人,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孙子揭示的战争规律,实际上是竞争的规律。这个竞争规律的真谛,就是孔子孟子提出的“知人”与“人和”。。。
老子是道家,庄子是道家继承人,孔子尊崇老子,老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孔孟思想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孙子的“取于人”的哲学思想,与孟子的“人和”哲学思想高度吻合。故可认定:道家老庄,儒家孔孟,兵家孙子的哲学思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可用“一脉相承”来形容。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谢邀!
历史上,言论最放开的时候,不过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文化的巅峰时期!
题主提到先贤们,虽然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框架作用,后世学者不过是修修补补,难以超越!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他们都是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两者也有很大不同!
孔子崇尚周礼,所提“仁”太理想化,施政纲领比较简单原始,强调君主以道德和礼教、礼让来治理国家。
孟子就现实很多,提倡人本善论,第一次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可诛杀“独夫”。
儒家还有一位大师荀子,荀子更现实,在人类历史第一次提出“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化后天的教化的作用,更是提出了,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老子、庄子道家代表老子是最初提出道家思想的核心人物,是这一学派的始祖。老子主张无为而治,积极入世!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使其延续。庄子也主张主张无为而治,但消极避世!
孙子:兵家代表孙子的军事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其战略战术原则也是备受后世推崇的。战略思想的精髓在于他的“避实击虚”的观点,其军事战术的立足点在于如何卓有成效地打击敌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