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也不知有些人哪来的自信,整天就是“韩国人吃不起肉”、“日本人吃不起水果”之类。
大学时到了月底经常捉襟见肘,所以开玩笑说“超过五块钱的活动不要叫我”,但谁都知道这就是说笑而已,日本人自嘲说西瓜太贵了吃不起,结果还真有人信。
日本的水果价格相较来说的确偏高,但除了少数品种之外,大多数水果都还在日本人的消费承受范围之内,根本没有到吃不起的地步。
相对于我们这里,日本的水果确实挺贵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总面积仅仅38万平方公里,与云南差不多大小,更糟的是,整个日本超过四分之三都是山地丘陵,平原非常少。
另外,日本的人口超过1.27亿,人口密度很高,是个实打实的地狭人稠的国家。
仅有的平原,绝大多数都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与必要的蔬菜之类,能够被用来栽种水果的土地在日本的非常有限的,因此日本水果产量不是很高。
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成为了日本水果生产不容易的原因之一,而产量少供不应求,日本的水果还有很多农产品的价格,自然都居高不下。
见过日本超市的人都知道,日本市场上出售的水果与其他农产品,通常都是清洗干净包装好了的,而且规格都整体一致,看上去都非常赏心悦目。
但要产生这样的效果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就代表着巨量的浪费损失。
日本水果从种植开始,就要人为进行筛选,最终能够进入市场出售的全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那些质量不好甚至于长得不好看的水果,都没机会放上货架。
精益求精固然是好,但这也造成了日本诸多农产品供应量更加稀少,由此造成的就是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最后的结果就是价格非常昂贵。
水果价格高,可日本人收入更高实际上,发达国家的物价通常都是很高的,但这里的高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就好像上海的物价对四五线城市来说很高,但对北上广深来说,也没差太多。
日本的水果价格在我们看来确实高了,可对日本人却未必。
日本目前仍旧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年人均GDP超过了四万美元,是我们四倍左右,而现实中日本人的收入状况也不算低。
目前,日本的最低时薪折算后是65.5元,而日本职场人员的平均收入在2018年折算后就超过了28.2万元,这样的收入到底是什么水平不必多说。
自然,作为发达国家,生活中有很多的开支也是很惊人的,比如保险之类,不过日本人日常在医疗、教育方面的实际支出,却要少得多。
眼下,日本的人均存款折算后超过51万元,是我们的8倍以上。
当然了,日本也存在着背负房贷、车贷的现象,不过却要比我们好得多,日本人的初次购房年龄为41岁,而我们是27岁,这是很明显的区别。
日本的水果价格的确贵,可与我们这里的水果之间,通常也并没有太大差距,而这个差距远远小于双方收入之间的差距。
除了少数奇葩,日本水果也没那么离谱经常看到日本培育出的各种天价水果,比如上千块一颗的草莓,两万元一个的香瓜,还有两百多元一串的葡萄,最出名的就是日本的西瓜。
可实际上,这些天价水果咋日本也是少数,消费他们的人也只是一小撮而已。
以西瓜为例,日本普通西瓜的价格通常在每500克200日元上下,折算后就是十多元,一个五公斤的西瓜折算后需要一百多块钱,也没那么太贵。
日本人并没那么喜欢吃西瓜,通常日本最受欢迎的水果是香蕉、苹果、橘子和桃子,而这些水果在日本的价格,通常只比国内高一两倍,并不太多。
日式饮食向来以精细出名,在吃水果的时候也一样,讲究节制饮食的日本人,从来都不会大份大份地吃东西,这是一种传统习惯。
最典型的就是海产,日本从不缺海产,但摆上日本人餐桌的海产通常也都是适量的。
对日本人来说,水果只是一种调剂,是为了补充营养才吃的,适度即可,可结果在有些人看来这种适度,居然变成了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证明。
因为先天条件不足与生产成本过高,日本的水果价格的确偏高,但日本人还没有到吃不起水果的程度,用不着听风就是雨,以此来自嗨。
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日本,出租车司机太郎,运气不错的一天,收入大概是10000日元,那么可以买到什么水果呢?
勉强买一盒白化草莓(15个),价格是10800日元。
可以买3串青葡萄,每串价格2800日元。
还可以买2盒苹果,每盒4800日元6个,一共12个。
买一个最便宜的日本蜜瓜,每个日本蜜瓜根据产地和品质不同,价格从8400日元,到25200日元不等。
以上是日本水果超市的一角。太郎要是下班后进去逛逛,拿出一天收入的一万日元,大概可以买到,15个草莓,或者12个苹果,或者3串葡萄,再或者一个蜜瓜。
太郎要是不进水果店呢?
太郎进了NIKE鞋店,可以买到一双中端的耐克鞋,价格8450日元。
进了"HM",或者"Zara",可以买两件不错的换季衣服,每件价格在3000到5000日元。
进了麦当劳,可以买到25个巨无霸汉堡,一个价格是400日元,太郎自己吃完一个,剩下的24个,可以送给沿街的流浪汉。
太郎还可以进五星酒店,吃个超豪华海陆空自助餐,价格在8000日元,剩下的2000日元舒舒服服泡个澡。
也可以办张85升的加油卡,每升汽油价格117日元。
要是跟老婆吵架不开心了,1万日元还能在外面找个舒适的经济酒店,每晚价格4000多日元,能住两天。
但是,上述一切要是进了水果店,就只能买个蜜瓜,或者15个草莓。
所以,这位日本出租车司机太郎,觉得这些水果很贵,根本不在自己消费能力的范围之内。
天价的日本水果水果店里,还有西瓜,价格6000日元。
一个水果篮16200日元。
一串有品牌的优质葡萄,价格15750日元。
为什么日本水果会这么贵?还是这位日本出租车司机太郎,天天辛苦跑车养家,还被老婆看不起。日积月累就大病一场,医院给他安排了手术,负责主刀的医生也很尽职,手术非常成功。
太郎在手术后,决定感谢这位医生,送个礼物表示心意。
他进了水果店,挑选了那串价值15750日元的葡萄,一番精美包装后,葡萄作为礼物,被送到了医生的家里。
当作为礼物来购买送给医生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太郎一点都不觉得这串葡萄贵,就算再贵一些也能接受。
而医生每天的收入是出租车司机的3倍,出租车司机一天赚1万日元,医生能赚3万日元。
医生每天最少要做2场大手术,在全神贯注的整个手术过程中,只会比出租车司机开车更累,他觉得自己付出半天的艰辛,也就收入15000日元,吃一串15750日元的葡萄简直就是太奢侈了。
因此医生也觉得水果很贵,根本舍不得吃,但是呢,水果又不能长期存放。
怎么办?
在日本,送礼物是非常风行的行为,在某一方面来说,送什么样的礼物给对方,也就是在表明,对方的地位高低。
无疑,出租车司机太郎是在表明,他认为医生地位极高,应该吃这一串价值15750日元的葡萄。
但是呢,医生觉得自己吃不合适啊,好在,日本因为过多的礼物赠送行为,造成礼物是可以转送的。医生一番考虑后,把葡萄送给了科长,感谢他在自己入职以来的关照。
科长很满意医生的态度。不过呢,科长的收入其实也没比医生高多少,科长对自己说,千万不要有过度的消费行为,这只会让自己变得腐朽和软弱。
于是科长又转手把葡萄送给了院长。
院长略感宽慰,从这串葡萄的价值上,能感受到科长在认同自己和他的上下级关系以外,还有一丝丝发自内心的尊重。
不过,在科长走后,院长又陷入了深思。
眼下,院长也正准备给另一家医院的院长送礼物,那位院长,还曾经是院长的老上级。
这串葡萄要是按老上级目前的地位,倒是也可以凑合,可以被转送出去。但是,要考虑到之前老上级对自己的恩情,这串葡萄又不足以完整表明自己的态度,会不会被老上级认为自己已经忘却掉,曾经的恩情呢?
最后在同行之间,落下忘恩负义的名声,影响自己的前程。
院长果断在自己家,吃掉了这串,价值15750日元的葡萄。然后打电话给秘书,另外从水果店里买一串更高端的红皇后葡萄,价值23000日元。
当红皇后送到另一个院长的手里的时候,那位院长很高兴,但他也舍不得吃。因此随后,红皇后又被送到了那位院长的上级手里。至于这串价值23000日元的红皇后,会不会被吃掉,还是再接着转送出去,那完全取决于,最终收礼人的地位,和消费心态。
所以呢,在日本,当水果作为礼物,表明自己态度承载物的时候,可以说,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但同时,买的人,又觉得一点都不贵。
可是这样的水果,又有多少日本人能吃得起?
然而,实际上,日本人并不会吃不起水果。还是这位出租车司机太郎,他在下班的时候,想顺道买回些水果给老婆和孩子。
在街道边转角的地方,隐蔽着这样的水果铺子,这里的水果价格并不高,都是几百日元,太郎花个2千日元,就可以买一大堆水果回家,让一家人吃上好几天。
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也很喜欢来这样的水果铺子,他们也认为日本水果店的水果价格都太高了,是欧美各国的2倍以上,只有在水果铺子里的水果,才是他们能消费得起的正常水果。
当然,他们也知道,在水果铺子里的水果,大部分都不是日本本土水果,而是进口水果,来自于日本的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地。
只有价格高高在上,摆在水果店里的水果,才大部分是日本本土水果。
3-那么,是什么造成日本本土水果的高大上?还是这位出租车司机太郎,在水果铺里买完水果回家几天后,家里又有了新的困惑。
孩子嚷嚷着这些水果,没有在同学家里,吃到的水果好吃。
在孩子嚷嚷的时候,老婆也在用鄙视的眼神看着他。
孩子的同学正好就是医院院长的孙子,孩子吃到的就是太郎送给医生的那串价值15750日元的葡萄,其中一颗。
太郎并不知道,眼下家庭的困惑,其实和自己此前的一连串行为有莫大关联。
他只是很郁闷,但他更心疼孩子,因此对老婆和孩子说,这周末他会休车,带孩子和老婆回乡下去,在那里可以吃到最美味的日本本土水果。
孩子很高兴,老婆则面无表情。
周末,太郎开着出租车,拉着老婆和孩子回乡下。刚拐进乡下道路,就看到一幕果农开着推土机,正在掩埋大量被丢弃水果的画面。
这些水果只是略有瑕疵,假如可以出售到水果店,依然会有大量人愿意购买。
孩子正在熟睡,太郎不想让孩子看到这个画面,一脚油门加速而过,车略有点颠簸,虽然没吵醒孩子,但是老婆更不高兴了,看那嘴都要撅上天。
太郎出生在这个村子,原本也可以是一个果农,但是在父亲过世后,他并没有和大哥一起经营父亲留下的土地,而是选择去东京当一名出租车司机。
太郎和大哥,现在的关系是基本不来往,太郎现在的收入只有大哥的不到三分之一,而当时大哥曾经极力挽留太郎,一起在乡下种水果。
太郎拒绝了,毅然去了东京。虽然现状的收入让太郎有时候也会心生悔意,但是呢,不到东京又怎么能遇上现在的老婆?
更不会有现在这么可爱的孩子,因此想到这太郎一点都不后悔,更没打算跟大哥认个错。
车从大哥的门前扬长而过,一直到了更远的地方,太郎小时候朋友的门前才停下来。
朋友刚出来欢迎,一见面太郎就开口恭喜朋友。
这次培育的葡萄,刚刚获得了农协会的一等奖,除了可观的一笔奖金,还有后山果园的那一串串天价葡萄,预计朋友的月收入将会是自己的几十倍。
朋友很谦逊地说,哪有哪有。
农协会有严格的限制,只有完全符合标准的农产品才会被允许出售到水果店。就天价葡萄来说,大小不合格不行,表皮有一处黑点不行,成熟度和甜度,不符合标准更不行。
最终,在严格检验后,可以出售到商店的葡萄,也只是果园里的一部分。
检验不合格的葡萄,将会被就地掩埋,成为下一批葡萄成长的肥料。
虽然大量被掩埋的天价葡萄,只是略有瑕疵,甚至有的除了品相以外,并不影响食用价值,和口感。但是,果农们依然是毫无怨言去照做。因为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农协会的变态要求,最终是在维护葡萄的的天价。
朋友送了很多水果给太郎,有葡萄,西瓜,蜜瓜,苹果,虽品相略有瑕疵,但一点都不影响食用。这些水果都是禁止出售到市场,但是私下送给人食用,还是可以的。
太郎拉着一后车厢的水果,一家人开开心心回东京,老婆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韩国人吃不起肉,日本人吃不起水果,这是东亚三大笑话。日本人吃不起水果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这完全就是谣言。
水果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广泛的词语,什么是水果,苹果是水果,橘子也是水果,水果有很多种,但你说日本人什么水果都吃不起这就是瞎说。在中国大多数地区,榴莲确实不便宜,很少人能实现榴莲自由,但在越南和马来西亚这些东南亚国家,榴莲是很常见的水果,是不是越南人也可以说中国人穷的吃不起榴莲。
在日本有很多水果是很便宜的,比如橘子,香蕉就不算贵,贵的是西瓜,哈密瓜等水果。而且日本贵的是国产水果,比如日本国产哈密瓜,或者部分品种的草莓,因为日本政府鼓励宣传本土农产品,所以日本人认为国产水果很高级,再加上确实存在一些经过特别培养品质比较好的水果,这些水果都会经过炒作拍卖,价格都会特别贵。但普通老百姓是绝对不会闲着没事买这种水果的,日本水果普遍比中国贵这是事实,但要说到了吃不起的地步这就是瞎说。
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日本水果昂贵的背后是日本城市居民为日本农民收入做贡献。
二战后日本也经历过牺牲农村利益的那一个阶段,和我们这边“剪刀差”差不多;只不过二战后日本背后有美国,美国为了把日本打造成一个“示范单位”,让亚洲各国不要被苏联拉拢过去,所以采取了对日本经济刻意扶持,甚至干脆的说大幅度让利。
所以日本才能很快走出战争的创伤,用很短时间就从一个战败国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但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也是在1969年才解除了对农产品价格的管制。
换言之,从1945—1969这24年时间,日本农村一直默默为日本工业化做工业,默默忍受着剥削。
到了1957年,这一年日本农民与日本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达到了战后有史以来最大差距,日本农民人均收入只有日本城市居民的60%
而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工业和经济腾飞后,日本开始“工业反哺农业”,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农产品价格,当然,这其中也有农协与日本政府博弈的功劳。
还有一点就是毕竟美国想要把日本打造成“西方阵营样板间”,也不能让日本政府太过于剥削农民,如果真的搞成城乡收入差距巨大,这不是给苏联提供“炮弹”?
所以在内因与外因双重作用下,日本政府从1960年代开始不断调低农业生产原材料以及工业品价格,调高农产品价格并且对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贸易保护,甚至不惜在相关经济谈判中牺牲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利益。
结果就是日本农民收入从1960年开始逐步上升,到了现在,日本农民平均年收入是日本城市居民的120%—150%。
事实上日本并不是所有水果都贵,比如日本几乎不能生产的香蕉和凤梨这样的进口水果就非常便宜,比如日本超市里的东南亚香蕉经常是69日元/斤,约合人民币4元/斤。
因为这些日本几乎不能生产的水果不管卖的再便宜也不会损害日本农民的利益。
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日本农产品是非常昂贵的。尤其倭国农民选票是自民党政治基础,所以,倭国从来保护本国农业,提供大量补贴,走上了精品农业道路。
售价3万日元的甜瓜是这么种植的
人多地少的倭国本土农产品当然贵。主要原因就是土地、人力资源贵,同时也有特殊的水果文化。
和牛,一客150~200美元。
方形西瓜打折也要6300日元,等于377人民币或58美元。优质西瓜3150日元一个等于188人民币或29美元,就太吓人。至于最高售价15750日元的三角西瓜(折943人民币),您只看价就好了:
普通一个西瓜也是1280日元,等于77人民币或者12美元。
看看中国市场对比价:
中国大米500克2.8元,日本米49.5元。
日本商店的大葱一公斤100日元,等于人民币6元,似乎不太高。考虑日本大葱主要从中国进口,这就很正常了。
特别一些的南瓜要298日元一公斤,就是18元,真的是有点贵了。
12个优质草莓,售价6825日元(折408人民币),明显有些贵。
日本水果贵还是日本人穷?日本人吃不起水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日本是一个岛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岛国,在中国崛起之前,常年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也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不仅仅是日本的经济水平,作为发达国家,日本无论是机械化产业还是信息化技术优势都是名列前茅的。
日本的国土面积虽然小,但人口数量不算少,对应的就是日本农业化水平也是非常发达的。因为在明治维新后,通过重视土地品种改良,改进栽培的技术,加强农业科学的研究等一系列措施,日本的农业逐渐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我们时常在网上或者从朋友口中听到这样一种现象,虽然日本是发达国家,但是他们的人民却买不起街边常见的水果。日本的水果大家公认的好吃,但是也是公认的昂贵,比如说一盒6个装的日本水蜜桃卖到将近900港币,这也是一般的市场价格;日本长势较好的葡萄他们会论颗卖,没错,在中国一串一串吃的葡萄,在日本是一颗一颗卖的,而且价格不便宜,折算人民币差不多80元一颗葡萄;比如夏季的西瓜,一个西瓜在日本可以卖到15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日本的天价水果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和想象,为什么日本的水果卖的这么贵呢?
其中一个首要原因就是日本政府高度保护农民的权益,日本的农业家庭占总人口70%,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在800万日元左右,已经和当地的公务员收入相差无几。日本有一个“农协”组织,这个组织背后有强大的财力支撑和资本运作,在基层有一定的“选票“支持,因此日本的“农协“也被称为是亚洲地区最成功的农业合作社之一。如果农民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农协会联合起来发声,农协的力量在日本影响很大,所以政府不敢忽视农民的建议,所以会保障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就算市面上价格特别贵,政府也不会过多干涉。
再一个就是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小,可谓“寸土寸金“,山地丘陵地区占总国土面积71%,可用的土地比较少,那就意味着农作物产量少。果园面积小了,自然会导致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效果成本比例变小,那么这样的现象会使得日本的单株果树的价格成本变高,必然会提升水果的价格。比如菠萝之类的水果,只能用温室来栽培,传统的温室无法达到热带气候标准,只能用特殊的传统手法来种植,这种种植方式需要花费巨额资金。
日本是一个注重外表的国家,放在超市的水果外观必须整齐划一,水果形状大小接近一致,都是通过人工的筛选,再加上日本劳动力本身就高,直接导致了成本上升,水果价格大幅增长。很多水果都强调品牌价值,比如青森的苹果,山行的樱桃,就是你吃的可不只是水果还有品牌。农民种的水果,一经包装,披上了高价的外衣,变成了贵族躺在超市或者摊点的货架上。
再一个就是日本的文化习俗,其实日本水果从古时候开始便不算便宜,因为日本毕竟是一个岛国。所以很多日本人非常注重水果的外观及口感,他们会大多数切成小块再售卖,买来的水果也不会像我们一样拿回家直接吃,更多的是将水果作为礼物送给别人或者保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在这样的文化习俗下,水果自然会变成了一种比较奢侈的产品,价格昂贵也不稀。
这就是日本人为什么看到我们用勺子挖西瓜吃会很惊讶的原因了,对于他们来说可是彻彻底底的土豪行为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