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孔子周游列国是被逼无奈,没有吃,没有穿。只能周游列国,还被辱骂,像丧家犬,连小孩提出的问题都回答不了。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孔子为什么要周游列国的问题。在后人看来,孔子周游列国,说上100个理由都不为多。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可以算得上政治家,何以成名?不是自封的,是后人公认的,他的思想不是从书本到书本,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是学思践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规律。
培育品德、精神,获得经世致用的学问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孔子的社会实践,体现在周游列国中。此“游”,不是今天的考察、参观、出访那样简单和容易变味。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期间,历经艰苦,甚至于险些丧命,虽然未得到诸侯的任用,但仍然乐观,坚持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我到觉得孔子周游列国,类似《西游记》的西天取经。两个团队都是为了取经、修行、降魔,都历经磨难,只不过,一个取的是佛经,一个取的是经世致用的学问,一个是入佛修炼,一个是入世修养,一个降的是人间的妖魔,一个降的是人性的心魔,一个经历的磨难注定是81难,一个经历磨难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如此执意周游列国,其意义重大。我认为包含有教学、做学问、修身、入世的多种初心。
针对教科书少、信息量小、内容赶不上形势,要达到孔子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为学要求,必须面向社会和未来,这恐怕是最早的“开门办学”。
要达到教学互动,要开展教学研究,要想学生在仁德与才能上全面发展,得围绕“入世”这个教学主题,“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通过考察学生的言行,做到察人有术,这恐怕是最早的“因材施教”。
由于毕业不包分配,那就得主动上门推销自己,这恐怕是最早“双向选择”。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走出学堂,不死读书、不读死书,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才能培育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用一生来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社会。周游列国的初心,恐怕又是最早的“为谁读书”的教育思路。
陆游在《东夜读书示子聿》中一语破的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类似这样心得的,还有清代钱咏《履园丛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难怪现在很多事情,都还在途中,在路上。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假如我是孔子不会去周游列。
第一,现在网络发达,全世界发生的事,只有打开网络全部知道。各个国家的风俗,文化,生活,网络上都可以搜索到,为什么要劳心劳肺,长途拨涉的周游。
第二,我不是富豪,没有足够的钱去周游世界,如果自驾车去,我不会开车,如果寄车和步行,我没有强壮身体和体力,就是有这个梦,这辈子无法实现。
孔子是圣人,他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假如我是孔子,我也会不顾车马劳顿,不怕周游辛苦,向各国统治者奉献自己呕心沥血创造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学说,以得到这些君王的青睐,谋取到一般谋士得不到的好处。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会,这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最好体现,这也是中国文化流传千年的秘密。
一、时代背景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时代。
春秋那个时代,用一个字形容就是“乱”,按孔子的话,就是“礼崩乐坏”,整个时代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社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向哪发展无所谓,但是有着敏锐嗅觉的知识分子,却纷纷以天下为已任,各自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纷纷预测示未来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孔子当然也是当仁不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孔子作为儒家党派的创始人,当然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咱们来看这个儒“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人”,右边是“需”,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社会需要的人。
儒家的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要服务社会,这点很伟大。
- 孔子有很多主张,但最为核心就一个字:“仁”。有人会提出异议,你咋就说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呢!无他,《论语》里“仁”共出现109次,别的主张拍马也赶不上。
好了,接着往下说。
什么是仁?
最基本的仁,就是仁者爱人,由近及远,爱亲人,爱朋友,爱君主,爱世人。
这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学说固然重要,但为人更重要。每次讲到孔子时,我都会用两到三节课来讲,尽管进度慢一些,但我认为很值。因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起点,在他的身上,有太多文化意义。
当讲孔子生平时,我都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孔子知不知道周游列国会失败?”
- 当然,有的学生会回答知道,也有回答不知道的。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分析出来的,下面我试着分析:
上面分析了整个时代背景,就是乱。
诸侯的首要任务是兼并别人,最次的目的也是不要被别的诸侯兼并,所以当时兵家、纵横家,农家都会吃香,因为这些学说有助诸侯看胜仗,再看孔子的学说,主张爱人,这个学说,说真的,要我是诸侯,我也不会采纳孔子的主张,因为不是时候啊!你跟敌人讲仁爱,敌人不砍死才怪!
再从孔子本身来看,从孔子的学说来看,他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你想一个聪明人,会不知这时候游说诸侯的结局吗?
那就是一个失败啊!
现在问题来了,明知失败,但是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做呢?难道孔子是个二傻子?
当然不是,这就涉及到了中国文化不断绝的秘密了,这个藏在文化的精髓里,就是“知道是对的,哪怕是明知道失败,也要去做”,因为,孔子坚信,他的学说终究会给世界带来光明。
- 所以,孔子绝然的走上了周游之国之路,这才是我心中最好的孔子,他是那个时代的一道光!
假如你是孔子你会周游列国吗?为什么?
会,因为有必要宣传儒家思想,化育苍生。这与现今我国在世界名地创办孔子学院是同一初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