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柯受良飞跃黄河的壮举在当年影响力巨大,对于此事的讨论也很多,有人认为只是博眼球,出名,然后赚钱。也有人认为只要速度够了没啥不可能的。但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飞跃黄河不仅仅是个人作秀,还包含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飞跃时间在1997年6月1日,而一个月后是香港回归中英政权交接。此举更是向香港以及全球展示中国,因为在1997年中国远没有现在这般的国际影响力,需要这种事件来刺激世人的神经。为此飞跃黄河的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央视当年也进行了直播,并由朱军现场主持。在飞跃前准备阶段主持人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它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腾飞”。而且据说张学友当年还资助50万,刘德华还亲临现场助阵并默默地在后台帮助检查车况。
其次说到飞跃难度这绝非普通人认为的那么简单,从理论上来说没什么难度,因为飞跃轨迹就是一条抛物线,只要车速足够完全可以飞越。但实际上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首先要在有限的距离内加速到需要的速度,现场跑道起点有一段下坡,可以帮助赛车加速,如果加速过程中出现任何失误导致车速不够快那就很危险了,幸运的话可以在到达跑道尽头之前及时刹停,如果停不住的话赛车就直接冲入壶口瀑布,连人带车坠入壶口天险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而直播中能看到第一次冲刺就要到跑道尽头时不知道什么原因赛车突然急刹车,掉头回去后不到一分钟时间又发起第二次冲刺并成功飞越。这对车手的心理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飞跃距离在50米左右,而跑道宽度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开车时方向盘即使转过轻微的角度在行驶50米后车辆行驶轨迹将会发生巨大的偏差,如果方向把握不准的话在飞跃到对岸后车辆无法准确落在缓冲物上那将会是致命的失误,赛车会直接摔在河岸的岩石上。而且还要考虑飞跃起来后的车身姿态,车辆不能前后过度翻滚,更不能左右翻滚。在实际飞跃中落地时车头右侧已经下沉,而且落点在缓冲物偏右侧,如果不是经验丰富沉着冷静的话真的很难预料是什么结果。
所以说任何事情看似简单但是背后要有充足的准备以及强大的意志力。
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1997年,特技演员柯受良为了迎接香港回归,驾驶三菱跑车飞跃黄河壶口瀑布,成为了驾车飞跃黄河第一人。6月1日下午,挑战开始,汽车山西一侧飞跃黄河上空,历经1.58秒,成功降落在陕西一侧的黄河对岸,成成了飞跃壮举。这件事情在当年可谓是轰动性事件,并通过了卫星电视传播到全世界。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事很简单,只要把油门踩到底,方向对准,不就可以过去了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就是车辆的选择。车辆想要飞跃成功,对于性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柯受良驾驶的是三菱的LANCER EVOLUTION IV RS(CN9A)跑车,这辆车的最大功率达到280匹,改装了大型的中央冷却器、进排气系统、双涡流涡轮以及高角度凸轮轴等,可以让车辆在短时间加速到150km/h的时速,为了不让车辆因为碰撞发生爆炸危险,还加装了3秒自动熄火装置。与此同时,车辆还有配置了全套的电脑系统和自动操作装置,来面对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危险情况。
其次就是准备工作的跟进。其实在飞跃黄河之前,柯受良已经有过多次驾车飞跃的经验,包括此前在参与电影特技拍摄时的飞跃动作,以及后来的驾驶摩托车飞跃万里长城等。为了完成飞跃黄河的壮举,曾5次到达黄河岸边勘察选点,4次亲临壶口瀑布考察,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商谈,并在其他地方多次试飞。期间首次试飞失败,车辆失控撞地,直接损失30万。尔后两次虽然成功,但车辆在空中滑翔的距离最远为43米,壶口瀑布两岸最短距离是50米,所以,最终能否成功飞越,谁也都没底,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另外就是团队的建设。在这种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挑战中,有个完整的团队辅助是必不可少的,事前他们要进行大量测试工作,包括建模测试、距离测试、可行性测试等。为了保障生命安全,还要准备大量的安全措施,甚至急救车之类的设备需要随时待命。这些举动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完善的团队和大量的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做到的。
最后是勇气。这次飞跃举动是向香港回归献礼,柯受良先生自己也说了,这也是为了唤起全球华人华侨对建设祖国的关心,如果他不做也没人说什么,而他却选择了去做。此前的飞跃距离是达不到飞跃黄河的标准的,可是他毅然决定尝试,一旦失败,后果难以想象。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胆识,谁敢进行这样的挑战?
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如果你把飞越黄河只是看成踩油门飞的那一瞬间就太简单了,毕竟对于大众来说看到或新闻当中播报的往往只是飞跃的那一瞬间,不难有人会想如果我胆子够肥把稳方向盘不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儿吗?那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了。
其实这事儿的难度还是在于前期的运作和宣传造势。毕竟柯受良是第一个驾车飞越黄河的人,如果是名人,又是在汽车相关的特技行当打拼多年,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的人更容易得到赞助、技术和当地政府方面的支持。
选择位置当然我们知道壶口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飞跃场所,虽然天下一壶收,水流湍急,但其实在枯水季河面的宽度并不很宽,我在多个季节都去过壶口瀑布,如果是汛期根本就不可能。选择好适合的飞跃位置,反复计算论证好可以说单纯飞的难度并不大。这也是柯受良开了个头后来各种飞黄河以至于变成了各种闹剧而最终收场。
当然飞跃跳台和落地跳台的搭建是比较关键的。这个我相信柯受良肯定也是会选择自己比较信任冰合作过的团队来进行搭建施工,不要小看他们的这些资源和关系,可能换做其他人即便花重金也难达到同样的效果,多年的特技飞车行当可以说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
然后就是择风和日丽的良辰吉日——飞!而你看到的就是那一瞬间而已。
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在很多键盘侠眼中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仅仅是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我上我也行”,我就想问一句,别的先不说,50米的宽度,你有那个勇气驾车飞跃吗?恐怕腿肚子吓得打转,油门都踩不到底。
说回来,飞跃黄河根本就不是猛踩油门掌握好方向就可以了,虽然说速度是飞跃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没有任何赛车基础的人都可以胜任的。
首先,柯受良及其团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先后4次到壶口考察地形,为飞越选址,并且精密计算了飞跃的角度和距离,最终选定了挑战地点。
其次,柯受良及其团队还进行了三次试飞工作:
3月9日,柯受良在广州东莞首次试飞,当汽车飞跃38米的距离后,突然在空中失去平衡,翻滚360度,还好被800个纸箱组成的塑胶气垫救了一命,但是汽车却完全报废。
4月6日,柯受良进行了第二次试飞,在车尾加上了200公斤的沙包,车凌空飞起,滑翔42米,平稳落地。
5月22日,柯受良进行了第三次试飞,地点在西安老机场航空俱乐部,最终柯受良飞越了43米后平稳落地。
三次试飞都没达到壶口瀑布50米的宽度,如果放在一般人肯定就放弃了,因为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但是柯受良没有,他说他要把100分留给正式挑战,为香港回归祖国献礼。
最后柯受良驾驶的是一辆手动挡的轿车,并不是死命踩油门就可以的,换挡时机很重要,举个简单例子,在即将腾飞之前需要计算好当前的速度能不能飞跃黄河,否则就要及时刹车防止跌入黄河。并且全油门起步非常容易打滑而达不到预期速度,所以没有出色控制技巧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知道,柯受良飞跃的是黄河壶口瀑布,底下便是滚滚的黄河水,根本不可能做保护措施,要么飞过去,要么葬身黄河,只有两种选择,柯受良做到了,而如果把每个键盘侠放在当时的条件下,谁能够保证一定成功呢?他一举飞过了50米的黄河瀑布,为香港97年回归祖国献礼,这又是怎样的勇气和爱国情怀?即使是为了出名,谁又会倾家荡产并且拿自己的命做赌注呢?
也许你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一瞬间,但背后却是整个团队默默地付出,别人拼了命完成的壮举,被你一句我上我也行轻松带过,那你倒是飞一次啊?
最后附上柯受良演唱的《大哥》歌词,这次亚洲飞人一生传奇,值得尊敬!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不爱冰冷的床沿
不要逼我想念,不要逼我流泪
我会翻脸,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我只想好好爱一回,时光不能倒退
人生不能后悔,爱你在明天
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要是飞越黄河只需要握好方向盘、把油门踩到最大这么简单,当年为什么在柯受良之前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事实上,飞跃黄河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原因有以下几个。
首先,对于黄河大家都有几分了解,下面的水流这么急,只要掉下去基本就没命了。尤其是飞越黄河还驾着车的,一旦落水那就不是简单地逃生就可以了,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去基本宣告后事了。所以对于柯受良来说,他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哪怕一点差池,都有可能断送他的性命,这不是在玩游戏,不是失败了还可以重来的。
其次,驾驶飞车控制速度的节点非常重要。一开始速度加早了可能会后续乏力,但是如果速度起晚了,估计到最后时刻速度又提不上去,导致飞跃失败。在这个时候,驾驶者的经验就非常重要了,应该在什么时候加速,加到什么程度才有可能保证能飞过黄河,这些都是事先要预估好的。当年,这一切只能预估,因为此前根本没人飞越过黄河。
最重要的是,当年在柯受良之前,还有一个外国人说要飞越黄河,这在柯受良看来实在是忍受不了的。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柯受良不允许第一次飞跃自己的母亲河的人是格外国人,所以当时虽然条件不成熟,但是他也决定冒险一试。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来,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高,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
正是因为这个历史意义,柯受良这一次成功飞跃黄河才会被载入史册,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么多年过去了,柯受良因为生病去世,后来却再也没有人敢进行过这项挑战。想象一下,在当年这么简陋有限的条件下,柯受良都能做到这个地步,他真的太值得后来人敬佩和尊敬了。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柯受良当年飞跃黄河的难度有多大,把好方向盘,油门踩到最大就行了吗?
今天大麦我正好看到这个老视频,其实开车飞跃这么长的距离从技术上和硬件上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我们能看到,当年飞跃黄河时候中间是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只有在飞跃之后有给汽车的保护垫,对于车手来说,这个只要一失败就是必死无疑的下场,试问有几个人愿意接受这个冒险。
看那些杂技演员,即使是高空走钢丝也有保护绳绑着他们,至少他们知道即使失败了也不至于把命丢了,而柯受良的飞跃黄河车手自己其实也是没有底气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会在关键的时候产生犹豫,油门没有踩到底,那可就糟糕了。
所以当年飞跃黄河在心理上的挑战要比技术上的挑战很强。我们现在来看,如今已经很少会有这种挑战了,主要也是担心出现事故引起公众的恐慌,所以央视就没有在支持做这种过于危险的挑战了,但在当年中国正处于崛起的时候,我们渴望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存在,因此这些高难度的挑战赛事才会登上公众的视野,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所以已经无需在依靠这种博眼球的事情来让别人知道了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