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感谢邀请!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而皇帝和皇后作为夫妻,通常是联系在一起。所以,既然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那么中国第一位皇后就应该是秦始皇他老婆。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

因为秦始皇从登基到去世,他就没有立过皇后,别说皇后了,他连王后都没有!因为通常来说,皇帝的女人,那就是一国之母啊,纵观中国数千年封建历史,历朝历代,哪个皇后没有上史书啊,即使是后宫妃嫔,也大都会有着详细的记载。就算是在秦朝建立之前的秦国,其历史也不是只记载男性,不记载女性。

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八子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名声差的一塌糊涂,也照样在史书上留下了记载。

但唯独秦始皇,他的后宫并没有在历史典籍中出现,更没有“立后”一事。

正史上所记载的和秦始皇有关的女人有且仅有四个,分别是嫡奶奶华阳太后,亲奶奶夏太后,母亲赵太后,巴蜀寡妇清。最有可能的寡妇清那时出了名贞洁啊,秦始皇当亲誉巴清为「贞妇」!

所以,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上来看,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帝王生涯,没有“立后”!

那他为何不“立后”呢?

这应该和他的母亲赵姬有关,这个女人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差啊!仅仅是他和吕不韦、嫪毐那些破事儿,就足以将秦始皇的脸都丢尽了。

所以秦始皇从小就讨厌后宫,甚至于看不起女人,进而专心于建功立业,以及长生不老。如此一来,秦始皇的后宫在历史上就没有太多的存在感,而能得到秦始皇认可,母仪天下的女人,更是没有出现。

当然,秦始皇肯定是有女人的,不然像扶苏、胡亥这些人是哪蹦出来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大泽乡起义”爆发,起义军首领陈胜、吴广“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这里来看,公子扶苏很可能有着楚国人的血脉,他的母亲很可能就是楚国的某位公主。而由于秦始皇灭亡了楚国,扶苏母亲便被刻意从历史上抹去痕迹。同理,其他各国与秦王和亲的公主们,也可能有此遭遇。

这估计也是秦始皇后宫没有什么记载的原因之一!

大家好,我是白话历史君,粗鄙之见,还请多多指正!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大家都知道,史书上没有关于秦始皇册立皇后的时,只记载了他后宫的嫔妃非常之多,而秦国早在秦孝公之前就已经有立后的传统了,那么秦始皇为何一直没有册立皇后呢?

第一、嬴政亲政之前可能未婚

首先,据学者考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平均结婚年龄一般是男二十岁和女十五岁,这也就意味着秦始皇在亲政的前一年(即公元前240年)就应该已经结婚了。但是史书却没有关于嬴政大婚的任何记载,这也就说明,嬴政在亲政之前很可能没有正式结婚。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与后族的政治斗争有关,即嬴政的祖母夏太后和华阳太后、母亲赵太后等有着不同的国籍,他们肯定希望嬴政能够迎娶自己的亲属以巩固势力,这就导致了他们之间并未达成共识,因而将嬴政的婚期一拖再拖。如果秦始皇在亲政之前便已经大婚,那么他自然就会册立皇后了。

第二、秦始皇的政治追求

正如上一点所说,不论嬴政迎娶的是六国中哪一国的贵族女子,都是这个国家的政治优势,就像秦国和晋国有通婚的惯例,所以两国的外交关系也一直都很好(即成语秦晋之好的出处)。但是秦始皇的终极目标是消灭六国啊,他不希望因为皇后的干预,阻挡他统一天下之路。

第三、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就开始四处派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通过史料的记载来看,秦始皇是确信自己可以实现长生不老的。那么万一他的愿望实现了,皇后也会长生不老吗?他与皇后所生的孩子要不要被册立为太子?带来的问题太多了,所以秦始皇不如干脆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将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一个人手中。

第四、秦始皇有心理阴影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刚刚在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便开始向他发起攻击,而嬴政正是在这场战斗中除掉了嫪毐并软禁了母亲赵太后,随后又放逐了吕不韦。赵太后和嫪毐以及吕不韦的胡作非为,对秦始皇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很可能导致了他对女性产生了扭曲的观念。

所以,秦始皇虽然在位三十多年,却从来没有册立皇后的根本原因,应该还是在于政治斗争。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秦始皇很另类,凡事都要标新立异,处处彰显他的与众不同,就连立皇后的事情也要搞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仔细分析,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原因,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和客观依据。综合考虑,秦始皇还是看不起女人,一、自己的嫔妃没有一个能担起母仪天下的责任。二、因母亲赵姬的淫乱过往,让他不堪回首。所以他认为女人都上不了台面儿。

一、嫔妃不给力

秦始皇填充后宫的妃子,全是国破家亡的六国女子。而他心目中的女人应该是“主辱而臣死”的贞洁烈女,但不是在所有男人面前都是千娇百媚的淫荡妇人。可惜这些女子无一例外,都属于后着,她们为了取悦秦始皇,全都使出了洪荒之力。所以秦始皇可以为恪守贞操的女人立牌坊,也可以和这样纯洁的寡妇平起平坐。但是他的的女人,只可以和他颠龙倒凤、寻欢作乐,如果立做皇后都不够资格。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三皇五帝都不能比肩的千古一帝,至高无上的皇后位置怎么能草草予人,最起码得门当户对。可惜这样的女人,秦始皇身边真没有。至于说秦始皇忙于征战,或是为求长生不老,贻误了立后的时机,基本都经不起推敲。

二、母亲的影响

在秦始皇的心目中,母亲是伟大的,赵姬也给了幼年赢政一个完美的形象。吕不韦和子楚逃回秦国后,曾经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在赵国渡过7年四处流浪的苦难生活。童年记忆对于秦始皇来说尽管是苦涩的,但幸好有母亲的朝夕呵护,让他也体会到了母爱的博大与无私。

可是父亲子楚去世后,母亲赵姬就坦露出了急不可耐的淫荡。她先是和老情人吕不韦重温旧楚,后有和猛男嫪毐肆无忌惮地淫乱,甚至乐此不疲的生儿育女。而这一切,秦始皇后全然不知。为了避人耳目,赵姬还搬到了清雅幽静的雍宫,完全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开山鼻祖作风。最可恨的是这个假太监嫪毐,欲壑难填,不但手下圈养门客数千,还有觊觎秦王皇位的野心。最后还公然起兵作乱,而之一切都是源自于那个不守妇道、不知羞耻的母亲。

所以,就连自己尊崇备至的母亲都让人大跌眼镜,自己怎么会再去轻易相信别的女人。索性众嫔妃们都平起平坐,也省的她们为了一个皇后的位置争的死去活来。另外还省去了外戚专权的麻烦。

少了争斗,多了清静,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这就是千古一帝的过人智慧。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秦始皇一生雄才大略,扫平宇内,统一中华,功高盖世,前无古人。他建立的秦帝国是中华国家的雏形,他建立的各项制度也是后世效仿的对象。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我们却无法在任何史书或是典籍中找到有关他皇后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

于是,有人就说,其实,秦始皇并没有册立过皇后。是啊,这个论断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册立过,那为何就没有任何记载呢?

我们翻开史书,再综合其他考古发现,就可以慢慢的浮现出这样一个事实。

其实,秦始皇是册立过皇后的,只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把与皇后有关的一切都从历史的记录上给抹除掉了。

我们可以发现战国七雄时候的后宫,基本上都有其他国家的影子所在。因为各个国家都是靠联姻联系在一起,女方嫁过来,也代表着她母国的基本利益。

而秦始皇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要灭掉七国,就要去除后宫中的其他六国的影子。

当时秦始皇后宫中最强大的影子就是楚国。这个渊源可以从芈月那里说起。到了秦始皇这一代,在秦国宫廷里可以影响政局的就是华阳夫人了。

大家知道,秦始皇的父亲之所以能够登上秦国的王位,是因为他投靠了华阳夫人,被华阳夫人收为养子的缘故。同样,在秦始皇十三岁亲政后,秦国的政局由华阳太后、夏太后和帝太后三人左右。他们分别代表了,楚国、韩国和赵国三种势力。

经过嫪毐之乱和成*之乱后,赵国和韩国的势力被清除干净了。就只剩下楚国了。我们可以推测,秦始皇的王妃肯定是一位楚国的王室之女。

我们知道楚国的末代君主就是秦始皇的舅舅。秦始皇在灭楚国之前,首先在宫廷里面开展了一场政治整顿活动,把有关楚国的外戚势力给消除得干干净净。

很有可能秦始皇在这次行动中把他的皇后以及楚国的势力都给彻底的铲除了。

皇后所生的儿子就是公子扶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公子扶苏一经接到赵高的伪造就立马拔剑自杀了。因为他一直生活在他父亲秦始皇的猜忌之中。赵高和李斯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们也正是利用了复苏的这个心理弱点来把它除掉。

同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会把公子扶苏抬出来。因为扶苏既是秦始皇的公子,同时也是楚国皇室的后裔。

所以秦始皇并不是没有立皇后,恰恰相反,秦始皇是有皇后的,同时这位皇后也是公子扶苏的生母。因为这位皇后所代表的楚国皇室的利益与秦始皇统一大业的政策相冲突,所以就被秦始皇给彻底的从历史的记载中给抹除除掉了。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婚姻历来都是一种政治博弈。从古至今,不管是王侯将相,还是下里巴人,结婚都是财力、社会地位、人才品貌等多方面的平衡,所以才有一句话“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等词语。很多有人生智慧的大家族在嫁女或娶妻方面都有很多讲究,不一定高攀才是好事,“门当户对”的原则直到如今也还没有过时。

(爱情除外,结婚是一种结盟的仪式)

中国古称华夏,图腾乃是龙凤呈祥。一般认为龙是皇帝的化身,是阳性雄刚的力量;凤则是皇后的化身,是阴性母仪天下的慈爱。可实际上,龙既是雄性,凤也是雄性,龙凤琴瑟合鸣,难道是断背?其实不然,龙、凤所代表的乃是以龙、凤为图腾的部落,龙凤呈祥所体现的即是部落的融合。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即是婚姻,不管是战败求和,还是礼聘为婚,纳女都是最能体现双方关系密切的方式之一。婚姻产生的后代天然就具备了两个部落的利益,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家人。

既然婚姻中女方自带流量,那么女方娘家的势力背景越是雄厚,就越能为女方撑腰,在夺嫡之争立于不败之地。周幽王宠幸褒姒,就想废长立幼,结果平王的外公是申候,竟勾连了犬戎,攻破了镐京,周幽王死难。到了战国初期,秦楚由于都被视为蛮夷之邦,反而惺惺相惜,接连几代人都互通婚姻。楚地的女子嫁到了秦国,逐渐也形成楚人在秦国的势力集团,这一点在宣太后时达到了顶峰,楚人几乎占据了秦国的朝堂,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直到秦庄襄王,还不得不贿赂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才得以被立储。秦昭襄王应该最能感受到外戚的掣肘,因为直到宣太后芈月去世后,昭襄王才开始亲政。

(秦宣太后芈月)

秦始皇扫灭六国,建成了煌煌的功业,首开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的先河,没有任何先例可循。秦始皇的制度革命都被写进了秦法,逻辑严谨,事无巨细。有句话叫做矫枉过正,对于传承了千年之久的贵族封建制,秦始皇如不能以非常手段,实在不能获得制度革命的振聋发聩的效果。因此秦始皇的革命性的制度,更多是被设计出来的,并不是历史逐渐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如成文的法律条文,秦始皇设想出了最完美的专制方式——不封贵族、不立太子、不封皇后。如此,皇权之外,再也不可能形成另外一股势力。

可是秦始皇却忽略了一点,头重脚轻的政治秩序,虽然能够做到中央集权,却没有有效的制衡手段。一旦中枢发生变故,地方无力勤王。而且,这套政治秩序,只能雄强的君主才能驾驭,一旦主弱臣强,势必会造成皇权旁落。皇权本就孤家寡人,就如同荆轲刺秦,满大殿的文武官员,竟然只能眼睁睁看着秦王被荆轲追逐,因为他们都被解除了武器。

(荆轲刺秦)

所以秦始皇设计的封建帝制专制制度,是教科书一样的,缺少了容错机制。不立皇后,也就意味着后宫不能形成外戚集团,不能对皇帝形成掣肘。这说到底是秦始皇对他所建立的帝国和创建的制度太过自信了,他根本没有想过高高在上的皇权也需要结盟,而最佳的结盟对象即是后宫的皇后家族。很多人认为秦始皇不立皇后是因为心理障碍等原因,可是如何解释秦始皇不封功臣,不立太子呢?当然,秦始皇不希望宣太后那样的外戚势力再度出现在朝堂,对皇权形成制约。因为同样的原因,不止在宣太后时出现过,在秦始皇执政初年,又再一次在赵姬周围形成了嫪毐集团。嫪毐甚至还对秦朝文武说过“我乃秦王假父,汝安敢与我斗口?”虽然先秦时代民风淳朴,思无邪,但是嫪毐叛乱一事,却让秦始皇忍无可忍。秦始皇因此对后宫形成的权利中心心有余悸,也是理所当然。

秦始皇来不及想明白的事,秦二世也没想明白,因为秦二世也没有立皇后,秦朝因此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不立皇后的大一统王朝。汉朝建立后,刘邦出身平民,根基不深,如何能够压服众多的“布衣将相”是摆在刘邦面前的重要课题。刘邦需要结盟,不仅需要皇后的家族势力,也需要最核心的几个丰沛老乡的鼎力支持。因此,刘邦修改了秦始皇的金科玉律,封国并行,扶持起了外戚势力,打造了平衡的权利分享体系。如此,才有了汉朝400年天下。以后的中华帝国,基本都延续了汉朝的权利制衡的道路,皇权是最大的世袭家族势力,在皇权周围,还有大量的家族势力与皇权结盟,形成了共治的格局。龙凤呈祥作为一种融合的象征,也作为婚姻在权利制衡中的保障作用成为了中华的道德传统流传了下来。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何在位三十七年却没有立后?

其实不止秦始皇没立皇后,秦二世嬴胡亥也没立皇后,与其猜测是因为秦始皇的个人原因不如说是秦帝国的制度使然。

嬴政从小就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而且嬴政母亲赵姬是由权臣吕不韦送给秦王的,关于赵姬的说法也很多,至今也说不清嬴政到底是不是秦王的孩子。

而且赵姬这个人吧,天性淫乱,还天天和和嫪毐这个假太监大阴人搞在一起,甚至都为嫪毐生了两个孩子养在深宫里。要说宫里就这么大,秦始皇多半是知道这回事的,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在是自己母亲的份上没有太多计较。

可是嫪毐的野心不至于此,他想要取嬴政而代之,就一直给赵姬吹枕边风,得到了赵姬的支持之后,嫪毐筹划好政变,于秦王政九年发动政变,史书记载其“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等,将欲进攻蕲年宫作乱。”嫪毐拿着太后玺命令士兵攻入宫内,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嬴政一直在背后默默看着这一切,嫪毐结兵没多久,还没到走到宫外,就被嬴政派兵扑杀,轻易地平定了这次叛乱。

淫乱宫闱,嬴政可以不管,但是夺权谋反,这才是犯了大忌。嬴政是一个权力心很大的人,外戚专权自然会分走自己手中的权力,这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场景。

为了从源头上阻止外戚专权,很可能他成为皇帝之后便定下制度之后都不许立后。结合后来的西汉东汉都是因为外戚专政导致帝国陨灭的实例,不得不说秦始皇的政治眼光的确很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