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孔子这样的圣人,是不是对女子讨厌呢?

谢邀。

这大概是《论语》中流传最广的话之一。它的流传,并不是因为其中包含的被社会所公认的人生大道和社会真理。与之相反,它的流传,恰恰是因为它的意思为人所误解,人们把它当做孔子歧视妇女的罪证。每当人们批判孔子,把中国近代落后的罪责强加到孔子头上的时候,便把它拿来做为批判的证据。这大概是冤枉了孔子。

对于这句话一般的解释是这样:“唯有女子与小人是难以相处的。”这个解释里,把“养”解释为“相处”或“亲近”之意。我觉得,对这句话的误解,恰恰因为对于这个“养”字,没有解释到位。“相处”与“亲近”都是“养”的引申义,而不是本义。如果把这个字的本义搞明白了,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不必从工具书上去严查字义去,汉字的意思,都保留在词语中,我们随便探讨几个与此字相关的词语,其大体意思,就应该明白。“养”字用的最多的应该是“养家糊口”“养儿养女”“养儿防老”等等,还有“养不教,父之过”,“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信陵君养士”,其中的养,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花费钱财,使之成长,叫做养。父母给孩子吃穿,使之成长,叫做养,国家拿钱给士兵,让他们保卫国家,也叫“养”,诸候和国君为大臣发奉禄,也是养。因为有“养”,所以“养”者,与被养者就形成一种关系,这是一种主客关系,与主从关系的存在。养这个字的意思本身,就带有这种关系,养者具有主体性,被养者具有附属性。任何忽略这种关系对这句话的解释都不可能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把“养”解释成“亲近”与“接触”的时候,交往的双方是处在平等地位上的,没有主从的关系。因为是平等的,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在相处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也是一样的。而在“养”与“被养”的关系中,是不一样的。以孟尝君养士为例,孟尝君是主,士是客,比如冯谖。孟尝君对“士”要好,比如给他配车,给他鱼吃,士对主要忠。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也是一个“养”与“被养”的关系,你养我小,我养你老。民间有俗话说,“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说得“养”与“被养”的主客易势,其权利和义务与随之变化。孩子受父母养育的时候,一般要求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到了晚年受孩子照顾的时候,一般也会尊重孩子的安排。这一切的关系,其被后的根源,就在一个“养”字上。“养”字弄明白了,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养”字讲完了,再说说“女子”与“小人”,有人为了替儒家解释,把女子的意思解释成“家人”之类,总子,否认“女子”是专指女性。其实在可不必费这心。“女子”二字,无论是古代是现在,无论怎样解释,想说它与“女性”无关,都是徒劳的。古汉语中,女子当然是可以解释成“家里的女人和孩子”,这样,女性的指称还是在的。至于把“女”解成“汝”,我认为纯属多此一举。

“小人”的解释,有的解释成小孩子,这当然有道理,在这句话里,也不必这样解。“小人”现在都是解释道德与人格低下之下,但这个解释本身就是从“小孩子”这个意项引申出来的。

做了以上字义的解释之后,就可以解释孔子的这句话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解释起来,很简单:“养小人和养女子都是最困难的。你对他好了,他就没大没小的。对他不好了,他就心生怨恨。”

这句话,现在之所以不容易理解。是战国之后,政治形势的改变,人的“养”与“被养”的关系与之前不一样了。战国之前,诸候和士大夫是可以养人的。诸名的孟尝君,信陵君都是以“养士”著名。秦朝的吕不韦也“养”了很多士。这种关系在汉以后被打破,天下人才都是皇帝一人的。都只与皇帝产生主从关系。在政治的层面上,养人不被提及,而且成为政治大忌了。养人是培养个人势力,就是有谋反之心了。所以,不提了。但是皇帝是可以养人的。

比如以大家都熟悉的张国立、张铁林、王则演的《宰相刘罗锅》为例,刘罗锅与和大人都是皇帝所养的人,刘罗锅是君子,和大人是小人。君子好养,因为君子有节操,不会为了利益而改变,而背叛。小人不好养,因为小人无节操,小人重利。假如主人有一天倒霉了,君子会留在主人的身边,同甘共苦。而小人就会离开。另找主子。所以说,小人难养,是说,小人不容易养得住。要养得住,必须有利益给他。所以,民间说得很形象,狗像忠臣(君子),猫像奸臣(小人)。

下面就说到女子了。女子之于男人的关系,就是被养的关系。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存在歧视与被歧视的问题。男人挣钱养家,女人被男人养活是天经地义的。女人在被男人养的同时,她自己也在养儿养女,男人在养家的同时,也被社会所养。这是养与被养的辩证法。

在宋明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之前,女人对男人的依附关系被社会道德锁定,变得僵化。在汉唐之前,男女之间的关系不是这样的。女人可以被男人养活,当男人没有能力养活女人的时候,女人离开,是被社会道德所充许的。历史上就有很多现实的例子。汉文帝的母亲簿氏,曾是是魏国的宫女。汉武帝的母亲曾经改过嫁。就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改嫁为例。太后的母亲嫌太后的前夫家里穷,逼着王太后改嫁。王太后的前夫一怒之下,把自己的老婆送与了当时当太子的汉景帝。对于王夫人的前夫来说,王夫人这个“女子”是不是不好养,养不住。你没有钱的时候,她是要离开你的。大家细品一下这个案例。(这是《史记》所载,决非瞎编。)女子难养这个社会现实,倒底说明了女子的社会地位高,还是低?我个人觉得,这与女子地位的高低没有关系,只是说明当时的道德不要求女子从一而终。孔子的话,不过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与是否歧视女子毫无关系。

问题基本解答完毕。插一点闲话。

于丹教授讲《论语》的时候,提到过这句话。她也认为孔子这句话是有歧视女性的意思在内的。于是,她给出了一个反驳此话的招式。她说:“当有人对你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时候,你可以一样用《论语》中的话回敬他:‘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丹之意大概是说,你把我女子与小人并列。我就说你男子是好色之徒。这种回应,面子上好像赢回了一局。实际上却失了里子。把女子也男人对立起来,显示了局不大。而且孔子所说的“色”,不仅仅是“女色”,也有“男色”,除了人之色,还有物之色。“色”指的是存在。于丹在这里把“色”,落实到单纯的“女色”上,削弱了女性的主体地位,使之成为男性观照的对象,加强了男性做为社会主题的地位。所以说,这样的回复,是失了内在的里子。如果简单的回复一句:“男人中也有小人,女人中也有君子!”大概效果要好的多。此为闲话。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有二种理解:

①世道艰难,我个人生活尚可,就是老婆、孩子难负担啊!

②世界上只有女人和缺德小人难以教化、难以培养啊!

③从孔子家庭生活状况来看,其家庭并不富裕,比较贫穷,我倾向于第一种理解。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在孔子这句话里,“女子”并非指所有女性,而是特指贵族(君子)后院里的姬妾。小人特指地位低贱为贵族服务的仆人家奴等。

有人出于对孔子的崇敬为孔子洗白,将“女子”解释为“你”的古称,也有解释为“子女”,意为孔子这句话是在为子女不好教育为难。是不是都有点牵强附会呢?

其实孔子说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非常实际的问题: 贵族们(君子)由于姬妾成群,为了争宠,难免“宫斗”严重,宠姬爱妾各使损招,明争暗斗,导致后院起火。使“君子”防不胜防,应对失措。孔子作为体制内人,深有感触。因此是有感而发,说不上是“歧视妇女”。

姬妾成群

而“小人”也难养,则与孔子的“礼”的主张有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含意,除了主张社会等级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君(泛指主人)要有个君的样子,对老百姓要仁爱;臣(泛指奴仆)要有个臣的样子,对主人要恭敬服从。

这就产生了孔子两个主张“礼”和“仁”之间的自相矛盾。即“礼”是主张等级社会;“仁”是主张在等级中搞调和。

女子和小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但在贵族眼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按照“礼”的规范,需要在他们面前显示主人的威严。按照“仁”的规范,又要不威严到会让他们心生怨恨。

奴仆成群

这中间有度,即“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把这个“远”“近”度把握得恰到好处,炉火纯青,简直是一门高超艺术,高到连圣人都慨叹其难,可见是真难了。

在孔子这句话中有没有对女性和劳动人民的歧视?老农认为用歧视来评论不确切,应该说孔子的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关系。而这种关系就是当时实实在在存在的社会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 “人的思想,是人的社会存在的总和”。我们应当承认孔子即使是“圣人”,他的思想观念也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存在。也就是说,他在男权社会里,不可能有男女平等的思想;在等级社会里,也不可能有贵贱平等的思想。

所以,我们在不能以今论古的苛责古人时,也无须为古人洗白。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没说天下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只说了女子与小人)要把“唯”“子”“人”搞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往前推两千多年内的政治精英把“唯女子”扩大为天下女人,不是孔子本意。

这句话是真理,这句话也没有错。孔子指的是失德女人与无德男人,其实指的是极私和私心太重的女人男人。现在无德女人失德男人照样有哇,几千年来从没断过,古今都有。

古代书写是文言文,现代是白话文,古代一字多义,现代基本是一字一义,能相互比吗?如果翻译成:只有失德的女人与失德的男人最难相处,这句话有错吗?错在那里?。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谢邀: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就必须先要了解女子和小人的德性,才可以理解清楚。

女子感性动物,思想复杂,不轻容暴露个性。喜玩心计,平时都会抱怨,猜疑,骗人,喜大好功,不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情感。只要自以为该做的事就会狠心去做,为了实现自己的爱好,不顾别人的一切。如商朝妲已,为自己玩乐,葬送商代,周幽王的喜妹千斤买笑嬉诸候,使朝纲尽失。就现在多少弃夫抛子离婚,造成家庭破裂都是女人。

小人与奸臣是同类型的,当面好人,背后阴谋,要你的时候就吹奉拍马,一旦失去另用的价值那就反面不认人,而且还会落井下石。一惯阳奉阴为,阴谋鬼计,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象秦始皇第一个统一华厦,可是起用赵高,破坏朝纲,指鹿为马,导至秦朝很快衰败。宋朝秦桧卖国求荣,残害忠良,把半壁江山双手送于金兀术,把宋朝推向衰落。

孔子是几千的圣人,思想家,周遊列国,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从中得到启发,分论出君子与小人的德性。对女人也一定经历过难缠,甚至也离过婚,所以总结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经典之话提醒后人。

《论语》中孔子有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谢谢邀请。孔子的言论,也不是句句是真理,当今社会的妇女都顶半边天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