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小伙被母亲多次逼婚,狂躁不安患上精神障碍,如何看待此事?
很多父母对孩子缺少的不是关爱而是尊重;缺少的不是亲密而是界限。
26岁小伙宁帅(化名)是汉阳一名的哥,上月和父母一起参加了亲戚的婚礼后,整个人变得寡言少语,甚至不愿出车把自己关在房里。父母觉得不对劲,几次找到宁帅沟通,宁帅竟出现摔打东西、大喊大叫的过激行为。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带其到汉阳医院。在这之前的4年里,父母不停催促他结婚。尤其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逢年过节父母和亲戚的夹攻让他难以招架。上个月参加完表哥婚礼后妈妈的一句话让他彻底崩溃“他们都结婚了,你还要等到什么时候?眼光太高一辈子找不到女朋友!”
宁帅坦言,妈妈不仅是提到感情状况时絮絮叨叨,还总是强势的对他的生活、工作指手画脚,就连穿什么、吃什么、去哪里等等,她都要反反复复地念叨。宁帅的精神障碍源于父母事无巨细的唠叨管教和掌控。孩子长大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剥离的过程,离开父母开始一个成年人的生活。可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你是我生的,就得听我的!他们牢牢控制着子女的工作婚姻生活,管束着孩子的点点滴滴,唯一忘记的就是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他们需要的是有界限的爱。
孩子成年以后,父母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尊重和守望。只要孩子不违背法律和道德,就尽量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背后守望他们,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在他们有困惑时帮忙解答,在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一想到父母就能心生安定。
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现时,初婚年龄日益增长,很多大城市已经达到35岁,晚婚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说明年轻人对待婚姻越来越理性了。对子女的婚姻问题,父母还是不要强求,顺其自然最好。
26岁小伙被母亲多次逼婚,狂躁不安患上精神障碍,如何看待此事?
很多年轻人都有被逼婚的经历,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这样的现象尤为严重;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打拼的年轻人,面对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年迈父母的热切期盼,让多数年轻人对婚姻这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产生了恐惧,如果再因为婚姻带来的压力患上精神疾病难免有点得不偿失了。
作为中国的家长,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应该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了,对于自己的孩子,家长们会倾其所有;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似乎有操不完的心,上幼儿园时担心吃不好,受委屈;上小学时担心学不会、跟不上;上初中时担心成绩差、被欺负;上高中时担心打架、早恋、学习成绩下滑;上大学时担心找不到工作;到了工作的时候又担心找不到对象等等;看到这些我们心疼父母,心疼他们操劳孩子们的前半生,心疼他们把自己的所有献给了孩子;然而这么做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现在人们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如果不能自我调节,使抑郁情绪持续加重,就会患上情感障碍,我们最常说的便是抑郁症。
我国抑郁症的现状如何呢?从就诊率上来看,50% ~80%的抑郁症不寻求治疗,一般都是在网上查找资料,或者通过自己的认识来进行自我康复; 识别率,地市级以上非专科医院对抑郁症识别率不到20%,抑郁症的误诊率高达50%,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的原因;治疗率,50%的病人接受治疗,仅20%病人得到充分治疗,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加上社会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误区,导致抑郁症病人不能得到充分治疗,不能足量足疗程治疗,使抑郁症迁延不愈。
在我国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前五名中有两项和精神疾病有关,可以想象精神疾病在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不能忽视的问题了。
狂躁不安是什么病?问题中描述患者首先压抑情绪多年,现在变得狂躁不安,这很可能患上了情感障碍,作为精神科的重性疾病,包括了躁狂发作、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等等。
因为病人有狂躁的表现,我们考虑患者可能为躁狂发作,这类病人主要表现就是情感高涨、思维联想加快、意志增强等;患者言语增多,讲话滔滔不绝,难以打断;讲话内容有夸大色彩,易激惹,脾气暴躁,容易出现冲动、毁物行为;活动多,管闲事,爱与人攀谈,挥霍钱财等;
如果除了上述的表现,病人还具有抑郁症状,比如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兴趣缺乏等,那很有可能为双相情感障碍,无论是躁狂表现还是抑郁症状,都需要接受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
无论怎样,现在还是处于疾病状态,我想这也不是父母所期望看到的结果,作为家长,可能现在的心情别人无法理解;目前最合理的建议就是让孩子接受系统的评估,然后得到明确的诊断,无论是情感障碍还是精神科的其他疾病,系统治疗都是首选的办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