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预防脑栓塞?
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由此可见,预防脑栓塞发生,对保护大脑功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活真是太重要了。
预防脑栓塞,要知道什么原因会导致脑栓塞?目前科学研究证实,导致脑栓塞大概有以下四方面的情况,前三种情况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因素。
1、心源性脑血栓
- 房颤患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梗死
- 心房粘液瘤
- 二尖瓣脱垂
- 心内膜纤维样变
- 先天性心脏病
- 心瓣膜手术
这些源自心脏的疾病容易形成血栓,并因心脏泵血而脱落,随血流流入脑部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梗塞。
2、非心源性脑血栓
- 动脉血管壁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
- 脂肪栓塞,多见于长骨骨折手术或手术后。
- 空气栓塞,见于静脉穿刺、潜水减压。
- 癌栓栓塞
- 感染性脓栓
- 寄生虫栓
3、伴有动脉粥样硬化
- 血液成分改变,比如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等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严重贫血等,均易促使血栓形成。
-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当平均动脉压低于70mmHg和高于180mmHg时,或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时可引起脑灌注压下降,随灌注压下降,脑小动脉扩张,血流速度更缓慢。若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导致血栓形成。
4、其它因素,临床上相对比较少见。
- 免疫因素 如免疫异常引发动脉炎。
- 先天发育异常 如肌纤维发育不良。
- 血管内膜损伤、破裂,使血液进入血管壁而形成狭窄。
- 感染因素 如结核、梅毒,易引起血管炎症,导致脑梗塞。
预防脑栓塞有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具体如下:
1、脑栓塞的一级预防:
-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 防治心脏病
- 戒烟、戒酒
- 控制体重与避免肥胖
- 防治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
- 均衡营养膳食
- 适度运动或劳动。
2、脑栓塞的二级预防:是指对既往有脑梗塞病史或脑供血不足的人,要查找病因,及时控制疾病进展。
-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
- 高血脂患者,血脂LDL-C降至2.07mmol/L。
-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
- 积极治疗心脏病。
- 积极防治血液高凝状态。
- 对有存在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梗塞风险的患者,可考虑行支架治疗或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低脂、低盐饮食与戒烟、戒酒。
我想通过上述科普知识,大家也已经知道了引进脑栓塞的病史及预防措施,只要大家严格按要求落实,相信大家得脑栓塞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如何有效的预防脑栓塞?
首先,脑栓塞最好的预防是按时服药,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作息,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原发病。
其次,要知道脑栓塞和脑梗塞的不同?对于脑梗塞和脑栓塞,虽然都是缺血性的脑血管疾病,但是病因不同,发病的情况也不一样。
脑栓塞,它是各种的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患者一般发病前可能有心脏病或者是风湿性心脏病,或者是冠心病、心内膜炎或者严重的心律失常,还有可能近期做过心脏手术或骨折长期卧床,以及进行血管内的治疗等,都可以造成栓子的脱落,造成脑栓塞。且发病前一般都是没有什么前驱症状,发病特别的急,在数分钟内发展就达到高峰。其中最常见的栓子脱落来源是心源性,占脑栓塞60%-75%,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是慢性心房纤颤。其次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肺静脉血栓或血凝块、骨折或手术时脂肪栓和气栓等。
脑血栓,主要是脑动脉硬化或者是动脉炎造成的管腔狭窄导致的血流缓慢,血栓形成。对于脑梗塞患者,发病前一般都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造成动脉硬化,这一类疾病的比较常见。且发病前可能有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可以头晕、眩晕、一过性的肢体无力,它起病是比较缓慢的。
预防措施主要是:
1、控制好原发病:控制好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药物控制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予以降血脂、稳定斑块的治疗,可使用他汀类药物。以及抗血栓治疗,可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
2、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食品多样化,营养均衡,低盐低脂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基本做到摄入消耗不衡;戒烟限洒,烟龄长可从减少入手;心太平衡,使气机顺畅。减少慢性病加重。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