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俗,在俗世,努力想摆脱这个世界的束缚的,就是脱俗耳。如何摆脱呢?吃五谷杂粮、不干五谷杂粮事儿的,读书啊书法啊自以为在天上飞呢,就是“扎势”呢?脱了,不吃不喝了,咋样?

困于自我守着一个梦的人……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我们首先看一下“俗”的含义!

俗:su,从人从谷。先民多穴居山谷,形成出习俗。俗谓土地所生习也,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汉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谓之俗。

“俗“有名词,有动词,我们这里取形容词来理解,因为形容词的“俗”可以通用到书法中去!

1,平凡;普通;一般!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

3,世俗!

4,通俗,流行!

详解书法之“俗”如下:

1,平凡;普通;一般!自古以来,书法这东西就不是老百姓可以玩的,古人玩书法者,需要笔、墨、纸、砚等材料。那个时候的笔、墨、纸、砚是稀有的珍贵的东西。不像现在工业发达后的低廉。更古一点,还没有纸,只有绢、竹简等载体……更高贵了!一句话,古代能学习得了书法的非富即贵,这些人的性格就导致古来书法杜绝平凡、普通、一般。我们看二王的手札,看怀素的自叙帖,都有士大夫狂逸的自信!他们绝对把书法与写字分得清楚!

2,庸俗,不雅,缺乏修养的!有了第一点,第二点就是很好理解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大家去看看吧……

3,世俗!我们了解一下自古有名的书法家,都是淡薄功名的高雅文人。二王这些人,连官都不想好好当,清谈玄学的心境!苏东坡,一再被贬,但依然高雅脱俗……

4,通俗,流行!他们的书法在当时被士大夫阶层高度认可,但绝对不是流行,即便是流行,也局限于非常有限的圈子!当代的流行书风,虽然取“流行”二字,其实非流行,一般的书法爱好者绝对欣赏不了。

综上所述,不是说“脱俗”是多么好的事,而是说,在书法这一门艺术上,不脱俗绝对成不了大气候……你可以附会一般人的审美,但是你的书法绝对上不了层次!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感谢邀请!

"俗"字拆开讲,是一个人在吃饭,不干活,不学习,不交游。饭吃多了,脂肪厚了,脑子不灵了,这种人有种称谓,叫"饭桶"。这样浪迹社会的人,叫"俗人"。那么大家想想,这样的人去写字,他的字能写雅吗?

因此,要让书法脱俗,首先人要脱俗。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欧阳询的传世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以险峻著称,每一个字结体都有某种势在里面,都有种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俗的人看到的是平正,雅的人读到的是险绝,俗人能将险绝的东西写平正,雅人能将平正的东西写险绝。放眼书坛,一些大家写的欧体字已经不是欧体字了,和美术字与印刷体没什么区别了。他们把欧体字最重要的特征丢掉了,只留下了看似漂亮的皮囊。这类人的技术很不错,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却出力不讨好,原因就是人没有脱俗。

其次是怎样脱俗。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书法不是全靠练能写好的,而是靠养与练的有效结合才会有提高。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人的结绳记事开始,逐渐有了文字,有了记事述情的载体,上下五千年厚重的历史便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一个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想写好中国字,似乎缺少了写好字的土壤。种子要想发芽成长,必须依托土地,在贫瘠与肥沃的土壤中长出的种子的未来是不一样的,因此,字外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读书、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块田,每个人都有想种的种子,让自己的心田肥沃、充实才是根本。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眼界、境界才能提高,才会产生思想,才会支配行动。还是以《九成宫醴泉铭》为例,我们先要了解这篇铭文记载的内容是皇帝避暑发现泉水,以此歌讼皇帝的丰功伟绩的事情,文辞优美,足以与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相媲美。再看其书法,每一个字都象魏征写的这篇文章一样,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每一个字都有姿态,有内容,让人百看不厌。读懂了文章与书法,再辅以技法,写出来的字才会是真正的欧体字。

其三,所有的艺术都有相通的地方,所谓"大道统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书画同源,包括音乐、曲艺、茶道、武术等等。涉猎要广,取其精华为我用,人自然会脱俗,从事的艺事也会高雅了。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谢谢邀请。 书法之俗,病也。病者,俗也。故称:病俗。

书法之俗莫过于肥如猪状,亦为墨猪,此为病俗一。书法之俗软媚无力,此为病俗二。书法之俗终身习人不知其理变,此为病俗三。书法之俗不知阴阳、顿挫、使转、提按,此为病俗四。书法之俗知写不知变,此为病俗五。书法之俗知力不知气、知气不知力,此为病俗六。书法之俗浮力书之,此为病俗七。书法之俗无清雅、书卷之气,此为病俗八。书法之俗浮滑、无涩之感,此为病俗九。书法之俗锯齿牙边,此为病俗十。书法之俗娇柔做作、装腔作势,此为病俗十一。书法之俗不知锋者生熟修饰适中者、点线生熟适中,此为病俗十二。

书之存法乎?无也!书之病俗乎?存法于正之!书法岂不存法?!休也!

凡得书法沉之内力、阴阳、顿挫、涩感者,上上之作也!可流芳千秋耶。

凡一笔为书、千幅一面之状、取一观之,二、三流之作乎。

凡斗、大、小之笔书者,手性存异之者,下之品也。书、画、印者,大者难为,是吾国绝妙之艺种也!

上之病俗,据古余臆,得此病俗十二法。

作者:楊第力.

号.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楚石道人.

2019.2.9. 于泠思斋.《楊第力简论书法十二病俗之气》。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林散之云:字有百病,唯俗难医。

境界就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就有了。

书法与旧文学是分不开的。

所谓书卷气,就是书读多了,不是学成的,而是养成的。

书法要写得不俗就不简单,一般人写到形式美就不简单了。

书法跟人走,人俗字也俗。

“俗”,千百万人脱不掉。

不读书,越工越俗。不读书,再写总是个“书匠”。

俗字讲不出来,只有你自己理会才行。

古人说不俗、仙骨,真是难如登天,可叹。

字有百病,唯俗病难医,多读书方能医俗。

以上是林散之先生对书法之“俗”的精彩论述。

林先生认为字俗的主要原因是写字的人文化底蕴太差,于是也给出了脱俗的办法,就是多读书。

以下结合本人学术体验,说说书法的“俗”:

一、内容俗。

一下笔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诚信”。

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是被人写烂了。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优秀的内容不胜枚举。

光佛经中的经典词句就有很多,先秦诸子百家,史学,乐府诗歌,古典小说,到处都是精彩绝伦的词章,不一定非要写被人写烂的内容。

二、心态俗。

能把字写出点样子的,都急于卖钱。

这下好了,一说到要卖钱了,就开始有了表演的性质,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

人世间最上乘的美在哪里?

在自然界。

自然为什么那么美?

因为自然的美不是美给谁看的,是处于天然,处于天性。

所以我说,老老实写字,别急着卖钱。

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笔,表达你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就够了。

别人爱你的字,给几个钱,那是另外一回事。

一句话,准备用书法发家致富的人,都是耍不要脸。

三、认知俗

有些书家写字,非要把“马”字写的像一匹奔马,非要把“龙”字写的像一条龙,非要把“佛”字写成一个人在拜佛。

这是创造吗?

这不是创造,汉字最早就是从象形脱出来的,象形是人类最低级的认知,原始人看见一匹马,没办法,只能照着马的样子画下来。

这高尚吗?

不高尚,小孩子学文字阶段多半都是看图识字的。

在书法世界中,何为“俗”?

在末学看来,书法虽是小道,却是人间雅事。末学认为,为把雅事做好,有必要处理好书法学习中体现出的四个俗病,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并找出解决之道。

一、粗俗。或曰低俗。

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偏偏喜欢书法,把一般的写得好看当作书法,而偏偏因为写得这样一手好字而引以为傲,若不提升认识和学养,很难有大的进步,很多人一辈子就停留在这个层次跳不出来,终其一生也不知道书法为何物。

二、庸俗。或曰平俗。

虽然有功底,也肯努力,但是悟性差,眼界低,把写的得乌黑方光、龙飞凤舞、整齐匀称当作书法艺术,只能停留在一般般中等偏下的阶段,字没有特点,平平常常,很难打动人。这种俗,俗在不开窍,不开眼,不知变化。平常所说的老干部体大多属于这一类。这种书法人所写的不能叫做书法,而只能叫做写字。或曰不是书法家而是写字匠。

三、野俗。或曰怪俗。

这种人有悟性,有灵性,但是文化修养不够,往往不走正路,不爱老老实实临帖,喜欢走野路子,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跟风求怪,与众不同,但终因缺乏根基而陷入野俗的泥潭不能自拔。观其书法,常有怪字错字生冷写法,或不得体不和谐,所写内容也是平庸老套,全无生气,一望而知不在道上。平常所说的江湖体,多属此类。

四、狂俗。或曰高俗。

这种人很有能力,很有悟性,书法也有相当功底,但是受时风影响,内心浮躁,不甘寂寞,急于成名,思维太活,狂傲不羁,美其名曰创新,总想摆脱书法艺术的基本约束而出人头地,却不想舍本逐末带来的是一种高级的俗——狂俗。属于书法艺术追求中的走火入魔者。

俗不可怕,怕的是不知俗,不认俗,不以为俗,而且别人不能说他俗,不容别人评论,一身江湖恶俗之气而自以为是,自高自大,他反而大言不惭地指责别人写的都是丑书。唉!无语!夏虫不语于冰哉!

有些人早就让人感觉俗不可耐了却不知道,就像一个人,嘴角挂着米子儿、掉着裤带头儿、衣服扣错扣子的人走在街上,别人都看他可笑,却就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而他还自我感觉良好。

字俗之根在于人俗,字内不用功,字外又无功,浑身世俗气,能不俗乎?

其实,书法的进步过程就是个脱俗的过程。

脱掉粗俗就不是一般爱好者了;

脱掉庸俗就进入小雅境界;

脱掉野俗,就离大雅近了许多;

脱掉狂俗,复归平正,就是大雅境界。

而或静水流深,空灵禅远;或雄浑厚重,大气沉香;或平和简静,拙中见巧;或棉里裹铁,不温不火;或道骨仙风,飘逸洒脱;或书卷飘香,温文尔雅。

对呀!大雅大俗,雅俗共赏,高看也好,低看也好,不正是书法艺术追求的很高的境界吗?

宋代诗人戴复古有句名言,堪称脱俗金言,大家宜谨记之,深思之:

立身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留心学到古人难”!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嘱咐和教诲呀!

一幅书法就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不唯汉字本身有灵性,更主要的其中蕴藏着书法家的个性、灵魂和心血,唯其如此,书法才具有了传世价值和艺术价值。最后体现的是人的价值,字以人贵,人以品贵,品以脱俗为贵。

普通的汉字如何能把人品写进去呢?

愚以为,首先是笔墨技法均达到一定境界,书法方能成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这是个蛇脱皮的艰难过程。所以首要是向古人学习,选准字帖之后,反复临摹,留心学到古人之难,直达炉火纯青之境,然后遍临诸家,博采众长,熟能生巧,然后再和以情性,参入己意,书法便有自家面貌。这也便是脱俗的过程。

可是,多数人就输在这个过程上,不肯用功,只想出名,岂有此理?

所谓书法,说白了就是书法家用字在和大众说话,书法的内容是话,书法的挥运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色彩和艺术美感是话中之话,这些话能不能打动人感染人就反映了书家的修养和境界,一幅字挂在那里就像一轮太阳持久的发出光和热,不仅带来温馨,也传递能量,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的性情和气质,还为挂字的人装点着门面。

当然,即便是大书法家如颜真卿,也是在不断脱俗中前进的。例如他早期的代表作《多宝塔碑》虽然已是相当不错了,但是他却没有固步自封,到晚年所创的《麻姑山仙坛记》和《颜卿礼碑》被称为“颜楷双峰”,真正奠定了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可谓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他用一生的努力给我们诠释了书法的脱俗和进取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取法古人、超越古人、同时超越自我的不断脱俗的过程。

俗不要紧,一开始谁能免俗?正因为俗才需要脱俗。

脱俗即是蜕变,每蜕变一次就上升一个台阶,这是正常的过程,不要怕人说俗,不要讳疾忌医,要耐得寂寞,放弃旧我,深入临帖,留心学到古人之难,同时要懂得修身养性,深积字外之功,多多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所谓千秋儒释道,万古天地人,胸中藏锦绣,眼底览群书, 精神到处文章老,腹有诗书气自华,脱俗脱俗再脱俗,穷此一生,直追书艺巅峰。

最后再说一句: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我是解疙瘩四为堂主人,欢迎关注,愿与你同行,我们一起脱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