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军中有黄姓将军多少人?
民国军界黄姓将领还真不少,其实资历和级别较高的是新桂系的两位,前有“桂系三杰”之一的黄绍竑,后有补位的黄旭初。另有一位粤系重要将领黄琪翔,当年张发奎的左右手,1927年即已经出任铁军“第四军”的军长,这几个人部分军事爱好者最容易混淆,需要理清楚。(粤军黄琪翔)跟着李宗仁和白崇禧一
-
部队突围时伤兵怎么安置?
1943年11月29日,死守常德的第74军57师伤员已越来越多,师长余程万趁日军调整兵力布署的间隙,命令有力一部掩护担架队从南门迅速突围,攻城主力正在转至北门的鬼子猝不及防,眼睁睁看着数百名重伤员脱困,两天后这批伤员到达沅陵野战医院,几乎可以说是常德保卫战期间的奇迹。(第10军第
-
蒋介石五大嫡系王牌部队及各部将领?
严谨一点说,“五大主力”的名号正式被称谓出来是1946年的整编会议之后,此时位于陇海路以南和西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完成番号更换,因此五大主力的准确番号按作战序列应该是: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整编第74师、新编第一军和新编第六军。(黄埔时期的邱清泉)许多网文对于整编第5师的改
-
日军少佐管多少人?
二战日本陆军的少佐军衔,是佐级军官中最低的一档,级别性质属于“奏任官”(即陆军省军务局就有权授予),是日军基层军官的重要角色,服役年龄上限为50岁,晋级“停年”为两年,鬼子给发的年薪是2630日元(旧币),与民国军队的“少校”军衔基本相仿。(顺溜里的坂田少佐)少佐军官管多少人?准
-
电视剧《亮剑》中山崎大队被八路军包围,为何队长山崎治平显得有恃无恐?
话说当年的鬼子冈崎中佐可不是有恃无恐,当他发现八路军主力正在对其所部进行合围时,其实也是一路狂逃,直到发现关家垴这个天然的防御要点,才停下脚步构筑阵地。毕竟日军几百人的队伍身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人生地不熟并且兵力单薄。《亮剑》里的山崎冶平大队最初也是这个心态,误打误撞进
-
四野的兵团司令分别有谁?
首先要弄清楚四野番号的变化历程,在1948年1月1日之前,东北我军称为“东北民主联军”,这个时间点以后才正式更名为“东北野战军”。直到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后,根据军委《关于改各野战军番号事》的电令,于1949年3月11日正式改称“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四野的兵团级建
-
二战中英国最厉害的将军是谁?
当然不是什么外强中干的蒙哥马利,而是号称“独眼龙”的英国陆军元帅珀西瓦尔·韦维尔,正是他率领不足50000人的英联邦军队,大败墨索里尼的30万大军,意大利人紧急求援,才招来了德国名将“沙漠之狐”隆美尔。而韦维尔之所以在二战中并未扬名立万,全因得罪了被希特勒誉为“政治家中蹩脚的军人
-
蒋介石说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全诗是怎么样的?
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催生了两支部队的“战争总动员”口号,其中一支部队是中国远征军的“驻印军”,另外一支是后来国民党军队作战序列中的“青年军”。一般来说,在战争期间各国都尽量避免让大学生等知识青年参军成为普通士兵,那是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而蒋介石喊出“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
日军诺门坎重创苏军,指挥官为何反遭到日军大本营训斥?
1939年9月3日,东京参谋本部给关东军发来急电,并且电文的口气异常强硬,再不复往日的商量口气:“立即主动结束诺门坎战事,停止一切战斗行动”!态度大变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参谋本部旁观者清,已经看明白关东军彻底战败的事实;其二,日本皇室彻底对关东军动怒了。(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服部卓四
-
南京军区总司令属什么级别?
注意啊,我军除了朱老总的正式称谓是“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以外,其他各级军区的军事首长都只能称为“司令员”,自然也包括南京军区。它是1955年由“华东军区”改编而来的,是人民军队主管华东地区五省一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上海市)军务的大军区,总部设于南京,遂有此名
-
二战时期德国军中上校军衔一般任什么职位?
1944年7月20日中午,用炸弹暗杀希特勒差点改变二战进程的那位德国军人,就是施道芬贝格上校,时任职务是国防军“国内驻防军参谋长”。然而施道芬贝格却不是一个普通的陆军上校,这与他的伯爵贵族身份无关,否则一个普通的国防军上校军官,通常情况下是没有资格、甚至也没有机会去到东普鲁士的“
-
部队一毛三是什么级别?
部队内部根据军衔肩牌的式样确实有一套俗称,属于“非正式称谓”,不过现在一些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为了凸显“专业性”,经常使用这种非正式称呼,比如《士兵突击》、《深海利剑》等等。前者剧中的七连连长高城晋衔后 ,就被戏称是从“一毛三”变成了“两毛一”。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时,军官的军
-
同样都是团级建制,为何丁伟的28团要比李云龙的部队多两千人?
《亮剑》作品是有一定军史素材的,给丁伟的角色设定也不是空穴来风。八路军冀中军区(隶属于晋察冀军区的二级军区)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壮大,到1942年初已经下辖五个军分区,新建了第22团、第23团、第26团、第27团、第28团、第31团、第32团、第33团等八个团级建制,赫然就有丁伟率
-
电影中用尸体挡子弹的做法可行吗?能不能挡住子弹?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军事爱好者大多看过,“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这句平淡而又霸气的话,昭示着塔山阻击战对全局的重要性和战斗的残酷性。为了突破塔山防线增援锦州,国军“东进兵团”在数级督战下发起了一次次疯狂的集团冲锋,不仅有“军官敢死队”的组建,战斗中甚至真
-
纳粹党为什么在夺权前就能私建党卫军和冲锋队?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里挥舞着一把手枪,宣布将武装夺取巴伐利亚州的政权,次日上午时他率领3000多名纳粹党徒向州政府和陆军部进发,准备“接管”政权。路上他们遭到了100多名武装警察的拦截,纳粹们试图威胁警察们放他们过去,结果警察还是开了枪,游行队伍瞬间作鸟
-
你见过最狂妄的将军是谁,他因为狂妄付出过什么代价?
前有张灵甫,后有廖耀湘。张灵甫在发现华野有合围意图时,本来可以快速通过垛庄逃出生天,然而他狂妄的要搞什么“中心开花”,爬上孟良崮葬送了整74师。而他的黄埔六期师弟廖耀湘,也因为狂妄葬送了东北国军最精锐的第九兵团,进而输掉了辽沈战役。廖耀湘其实是杜聿明第五军系统出身,在该军所属新2
-
历次战争平均消灭一个敌人需要多少子弹?
根据最新的兵工研究资料表明,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共消耗子弹17亿发,按毙伤85万名日军计算(何应钦战后公布的数字),平均杀伤一敌需要2000发子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同一时期消耗子弹约4000万发,毙伤日军52万人和伪军约50万人,平均杀伤一敌耗弹40发,差距还是蛮大的。数据援引
-
国民党军官胸前带的一排一排的徽章是什么?
国民党军队的“勋表”制度始于1929年,这一年的5月15日国民政府颁布《陆海空军叙勋规则》,标志着国民革命军勋章制度的规范化。所谓“勋表”又称为勋略或略章,就是军人把所获得的勋章、奖章、纪念章等荣誉,用含义不同的彩色条块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主要用途是避免出现胸前挂得花里胡哨的情况
-
团参谋长是啥军衔?
团参谋长是个职务而非“军衔”,至于团参谋长职务应该佩挂何级军衔,《亮剑》已经基本给出了一半的答案,晋绥军358团参谋长方立功中校,一个温文儒雅而又“原则性”极强的参谋军官,无奈碰见了混世魔王李云龙,被折辱的够呛。现代参谋制度起源于德国,包括“总参谋部”的建设都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队
-
1个军有几个师?
简单的问题,解释起来又非常复杂,因为“军”已经是战略单位,它的编制构成及所辖师数量,是根据政治或战争形势有所调整的。国民党数百万中央军的鼻祖黄埔党军第一军,它于1925年7月1日成立时,确实是下辖三师九团的,然而这种状态只维持了不到两年。(第一军成立时的军长)第一军初建时下辖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