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中,法国游击队听到广播里“秋天的呜咽”时为什么兴奋?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于1944年6月1日晚上9点播出的一则个人广告,其实原文是“秋日的琴音抒发出阵阵呜咽”,而了解这句诗含义的不仅有法国地下抵抗组织,还有防守“大西洋壁垒”的德国人。驻守加莱地区的第15集团军司令部情报监听站长梅耶中校第一时间截获消息,登时紧张万分,立即向集团军参谋长
-
《亮剑》李云龙好心让炮团参谋送真的军事地图,楚云飞为何撕了?
李云龙那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哪里安的什么好心?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谋害”楚云飞,不过后者也是不弱,打开地图马上就发现不妙,可惜刚来得及喊出一声“传我的命令”,劈头盖脸的炮弹就砸了下来,楚师长本来想下的命令是啥?肯定是:“兄弟们,大势不好,赶紧扯呼”!科普一下李云龙此役的战术方案,
-
南斯拉夫的一些二战电影很精彩,为何实战中130万军队不堪一击?
希特勒装甲部队正面打击的是南斯拉夫王国“皇家军队”,也就是当时这个国家的政府军,跟电影里的铁托游击队(南斯拉夫人民军)不是一码事。如果不是南斯拉夫政府军迅速崩溃,恐怕也没有铁托崛起的机会,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上个世纪30年代的南斯拉夫政府原本是亲德的,是纳粹德国的盟友,本来两国之间
-
二战时期日本国内本土情形是什么样子?
二战末期的日本,已经出现了政府强迫数百万民众上山挖松树根的惊人一幕,在国土面积和山林覆盖面积原本不大的日本,山头上必然挤满密密麻麻的人群,场面“蔚为壮观”。为什么挖松树根子呢?据说可以提炼出供飞机使用的替代油料。到1945年初,整个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仅剩40万吨(日本军队在194
-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党卫军和国防军有什么区别?
希姆莱的党卫队发展成为“警察武装”,或者称为准军事武装,已经是1934年9月,这个时间点希特勒批准成立“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它也是武装党卫队第一个师级单位的胚胎,下辖“警卫旗队”、“日耳曼”、“德意志”三个团级单位和一个通讯分队,但是仍然被国防军嘲笑为“庆典和警卫专用工具”,认
-
《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在河源县干掉了一屋子鬼子,为何两人却不愿声张?
特深刻的问题,李云龙干完这票大活,回到团部立刻给赵刚马屁拍的山响,不仅奉上专门顺回来的白酒,还出卖了和尚偷揣的半只烧鸡,一向飞扬跋扈的老李咋就怂了呢?犯错误了呗,既然犯了错误就得赶紧堵住政委的嘴别打小报告,哪里还敢再特意声张?上纲上线的话,李云龙这叫“个人英雄主义”,擅离职守只带
-
什么是山洞机库?
印象中应该叫“飞机洞库”,比如海峡对面由于地域狭窄和缺乏纵深,空军基地抗打击能力很弱,搞不好遭受首轮攻击时,地面停机坪或者机库的战机就全得报销,于是搞了个“jiashan计划”,把绝大部分先进战机藏进了“山洞机库”。这个计划的要点就是把中央山脉的东部山体挖空,可容纳各类战机250
-
电影上士兵打开坦克盖子往里面扔手榴弹,里面不会有个插销吗?你怎么看?
如果坦克舱盖不能上锁,那么第七兵团司令区寿年就不是被俘而是被当场炸死了,这个战斗故事曾经特别介绍过,发生在1947年7月的睢汜战役(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期间,华野六纵特级战斗英雄印永鑫爬上敌人坦克,生俘中将司令官区寿年。这是7月2日的事情,当时华野主力正对区兵团司令部所在地帝丘店发
-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苏军被击溃52个师,为何苏军死伤被俘才几万人?
哈尔科夫反击战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惨败之后,在劣势兵力下实施的一次漂亮的战术反击,也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胜利。陆军元帅曼施坦因这次成功的反击作战,至少将纳粹德国的覆亡时间拖延了一到两年,对苏德战争进程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曼施坦因元帅)作为当时苏联第六大城市和T34坦克
-
《亮剑》中李云龙为何重用张大彪?
八路军386旅独立团在1942年反扫荡之前,所部三个营长分别是一营张大彪、二营沈泉和三营王怀保,其中的沈泉在《亮剑铁血军魂》中交代得比较详细,是李云龙在四方面军时期的老部下,李大脑袋担任红九军171团团长时,沈泉就是其麾下的主力营长,后来牺牲于反扫荡战斗中。而在老版《亮剑》中,弱
-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士官都是分为上、中、下士三个层级吗?
显然不是千篇一律,二战时期的苏联军衔体系中就把士官分为四档:大士、上士、中士和下士,如今的俄罗斯军队军衔虽然改称为士官、高级军士、军士和初级军士四档,但其实换汤不换药,军队内部仍然保持着苏式军衔时期的俗称。1955年人民军队大授衔时,尽管基本参考和模仿苏式军衔,但并未设置“大士”
-
诺曼底登陆,隆美尔“把坦克部署在滩头”的策略是否高明?
隆美尔的原话是要把坦克部署在“海岸地带”,而不是什么海滩上,否则坦克就不是坦克而是钢铁碉堡了,会成为盟军轰炸机和舰炮进行火力准备的炮靶子。在诺曼底,德军第21师装甲师的实际驻地是在卡昂以北,距离大西洋海滩15公里,从战争实际进程看,隆美尔没有错。由于希特勒分割了西线装甲部队的指挥
-
二战日军的战车集群和德军的装甲集群有何区别?编制上有何不同?
日本人的“战车集群”其实可以理解为“机械化支队”,就是以两个或者以上的战车联队为基干,配属一个联队左右的步兵,以及炮兵工兵等支援部队组成的一个大杂烩。它的出现是日军装甲兵发展特殊时期的产物,到1942年以后基本都整编为“战车师团”了。(霍特大将)二战日军的“战车集群”又被译为“战
-
二战日军都有哪几个战车师团?编制是什么样子的?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日军共组建了四个战车师团,其中的前三个是以之前的“战车集群”或“骑兵集群”升格整编而成,而战车第4师团则是战争末期为准备所谓“本土决战”,在日本国内编成的,战车师团的编制则分为“四单位”和“三单位”两个时期,不尽相同。之前回答过二战日军关于“战车集群
-
德国第一装甲集群克莱斯特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率领的第一装甲集群实力如何?战果怎样?
陆军元帅克莱斯特就是那个年代德国国防军高级将领的普遍性代表,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职业军人,从思想上他反对纳粹和希特勒的统治(曾与反希特勒的密谋集团有染),从行动上他又忠于职守率部取得多次重大胜利,其军事生涯的两个亮点,第一是横扫东南欧的巴尔干战役,第二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围歼战“
-
日本最鼎盛的时刻有多少部队?
看看鬼子的陆军兵力变化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搞了三次裁军,到1925年经过“宇桓裁军”后精简为17个师团,总兵力只有25万人(日军师团非战时状态下编制12000人)。1936年日本军部制订《军备充实计划大纲》准备全面侵华,拟在1942年之前扩军到40个师团,“七七事变”爆发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是不是真的武器不足,只能领五发子弹?该战役对二战整体,有何影响?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每干掉一个德国人需要消耗多少弹药?给你个数据,平均下来大约是1300发子弹、30枚炮弹、230公斤航空炸弹和9枚手榴弹,如此巨大的弹药消耗量,然后电影里发现是两个人共用一支枪和五发子弹,你信吗?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有一定地理特殊性的,德军当时只完成了对这个城
-
一个士兵在正常情况下,多久能当到将军?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军衔体系的专业用语“停年”,它也被称为“晋级年限”,通俗点说就是晋升上级军衔所必需的现军衔在籍时间。在和平时期的正常情况下,“停年”决定着军官到达某级军衔的必要时间。(黄埔三期陈颐鼎少将)把士兵的身份先抛在一边,我们先理清一名军官学校毕业生从分配到部队
-
为什么战斗中指挥员不自己挂望远镜,每次要用都伸手从警卫员手中去取?
战争电影《诱狼》真实地描绘了黄土岭战斗八路军发现阿部规秀的经过,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第1团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在望远镜里发现,战场对面有三个向北凸出的小山包,中间那个山包上有几个挎战刀的日本军官,正举着望远镜向793高地方向观察。他立即判断出那是敌人的临时指挥所,马上下令调来了分区
-
美国海军陆战队战斗力为什么这么强?
这话咋就这么不爱听呢!美军陆战1师在元山登陆后曾经大摇大摆在东线战场前进,被秘密赶到的宋时轮第九兵团一顿暴揍,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撤退,两周时间才跑回元兴港,期间战斗减员高达4418人,非战斗减员上千,怎么就厉害了?(开国上将宋时轮)这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著名的“长津湖大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