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我来回答农村老人如果每月有1000块钱退休金,是否家庭会和谐一点这个问题。 农村目前大多数老人是没有退休金的,只有几十块钱的养老补贴。家里都有田地种些蔬菜粮食,生活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勤俭节约是多数农村老人的优良品德。农村老人最大的消费是看病贵的问题,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有病看不起,只有捱下去,越捱越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给孩子增加不少经济负担,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谐,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 如果每月能有1000块钱的退休金,将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家庭将更加的和谐稳定!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如果是那样,家庭必和谐。道理很简单,儿女减负担,老人心里安。中国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并不少,老人不顾子女压力重,自己想着心里酸,如若国家重视老人福利,使老人退休钱能养活自己,儿女在家在外干工作心踏实。人到老了腿脚不方便,外出活动量少,有个千把快钱做生活费,老人可安度晚年。免得时常问儿女要钱心也烦。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基本保障有了,大家养老压力小些,家人和后辈负担小些,自然就会和谐些。

每月1000元在当今农村是个不小的数目,基本可以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支柱”。这样的老人目前在农村是会被当“宝贝”供着的,能够活得很有尊严。即使孤身一人,要找个老伴一起生活也并不是难事。

当然,由于地区差距,这也不是绝对的。我国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每月收入早就超过了这个数,儿女或许就并不在乎这点儿收入了。这个时候,收入不再成为老人家庭和谐的保障,而是孝道、敬老、重亲情等传统美德才构成家庭和谐的真正基础。

即使如此,今天大多数农村60岁以上老人想达到退休金1000元,还是一个较为遥远的梦想。甚至很多小城镇60岁以上的老人,也还没有达到1000元/月的退休金。为了实现多数老人幸福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与子女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正因为如此,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才显得尤其重要。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000元,不应该叫退休金,是养老金,这样能保障老人的生活,也能减少家庭矛盾。

在农村,家庭矛盾大多是出在儿女养老问题上。

农村老人一生的努力,都是为了养儿育女,自己没有多少养老的存款,当自己无力赚钱的时候,晚年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儿女的敬养。

如果儿女孝顺,又有赡养老人的经济条件,不可能因养老问题产生家庭矛盾。再孝顺的儿女,没有赡养老人的经济条件,有可能在养老问题上产生家庭矛盾。

如果儿女不孝,无论他们是否有能力赡养老人,肯定会出现家庭矛盾。

能够给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0元养老金,保障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会大幅度的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农村家庭的和谐。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给6o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退休金与家庭和谐不和谐没有直接关系。富人家里不一定就和谐,穷人家庭不一定就不和谐,钱财乃身外之物。和谐家风;它是来源与自身的修养是道德持家的产物。

别说每月给农村老人发一千元的退休金,你就是每月发5oo元的退休金,农村老人也就合不拢嘴,烧高香了。这可能吗?给农村老人发放的不应该叫退休金,应该叫最低生活保障金。它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种看的见摸的着的硬性手段,而不只是空喊口号。

三农问题的迟解决,向农民倾斜的政策己滞后与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和职工退休金奔跑的速度。这样的结果只能让城乡差距拉的更大。工农矛盾变得更加突出。

所以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社会精英还有职业人看到了这一点。都在呼吁出台给农村老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这一政策。

特别是给40、50、60年代,在那个国家困难时期为国家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老人。这个政策得马上落实到位了,人不等政策呀。因为那一代人很快都将要离世了。难道让他们盼了一生国家发达的改革红利与他们擦肩而过吗?

这一政策不能与社保挂钩。应该属于奖励的一种方式。国家提倡,立功者受奖,那代农民是公认的为国家建设做出过特殊贡献的人,就应该受奖。特殊贡献应该与社保放在同一位置,方更加合理,更能显示出社会的公平正义。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如果每月有1千元退休金,是否家庭都会和谐些?

这个问题,60岁的农村老人民政部统计有1.67亿人。如果一个人每月发1000元退休金【养老金】。每月国家财政要支出1670亿。一年就是2万亿的财政收入,这个是什么概念。我国承受的起这笔开支吗?回过来在想想现在社保缴费的人员,还能去买社保吗?一分不出每月就能领1000元养老金。这个可能吗?何况农村也没有退休金,那来的退休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