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有什么说法?

悟空问答官方帐号邀请回答:中药二煎放凉水还是热水?

煎中药一般用陶瓷品最好,禁忌铁器品煎药。目前商场普遍售出的用电全自动定时新款中药壶,中药20分钟煎沸后自动慢火,自动停火。临床中药水煎制法。

1,(洗)即将药物放在水中洗干净。

2,(漂)即将药物在水中浸漂,以漂去那些药物的腥味,如(乌贼骨)或毒性(如附子)。

3,(泡)用温水浸泡15分钟(按药性定)以减低原药的刺激性,如用甘草水泡(远志,吴茱萸,干姜)等。

上图,3升陶瓷用电全自动中药壶。

4,(蒸)即利用水蒸气蒸制药物,如寒性(生地)通过蒸熟后即成为温性补血的(熟地),如(女贞子,五味子)在蒸笼内隔水蒸熟后,可减少酸味。

5,中药水煎法:先将自动新款电药壶内部洗净,放入中药物,一煎中药加入凉水,浸20分至30分钟。二煎中药加入凉水,浸10分种。这种方法是我地临床水煎法,其它地方看法有所不同。先浸中药目的让水分浸透药物,使药物有效成份先溶解一部份在水里,以便容易全部煎出,加凉水多少要看中药具体情况决定,要求是将凉水加至遮满药物为止。上图是同煤气炉水煎中药。:

煎中药火力时间讲究:

1,一般在煎煮发汗解表药时,火力要大,应采取快速煎煮的办法,通常在煎沸后5在10分钟后即停火。

2,对那种补气,补血,滋补性的药物,则在煎沸后小火慢慢煎煮,用电的约5至10分钟,使它们的有效成份能全部溶解在药汁里。

3,对于石膏,牡蛎,龟板,鳖甲,龙骨等硬质药,须先行煎者15分钟,然后加入其它药物煎煮。客家中医吴氏。谢!谢!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众所周知,中药因药材质地不同,煎熬很有讲究。否则,会影响药效,甚至药效尽失。那么,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呢?下面咱们就谈谈,以作共享。

  简单的说,中药煎熬,不管是一次还是二次,每次都得加凉水,不能加热水 。

  一般方法都是把中药先用冷水浸没较长时间,然后用小火慢慢煎熬若干时刻。倒出头煎药汁后,再用冷水浸没4~5个小时,然后再用小火煎熬若干时刻后,倒出二煎药汁。

  中药二煎放凉水有如下好处:

  一是可解决“千滚水”的难题;二是可除掉残留农药和很多杂质;三是避免铅等重金属的危害,权威部门曾对铅超标的茶叶做过试验,发现冲泡的茶汁中没有铅,如浸泡超过1小时,铅被浸出,茶汁中会含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铅,这对煎中药也有借鉴作用;四是不会使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损失,可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具体熬药过程如下:

  1、泡药——先将中药放入熬药的砂锅中,加入凉水浸泡一定的时间。

  2、熬药——将已装药并浸泡好的砂锅置火上,火不宜太猛(感冒药多含挥发油,宜用大火,水开后不要超过15分钟,否则会因挥发油蒸发过多而降低药效),待水开后用中火慢熬,一般药熬煮时间为30分钟(治腰及关节痛的药即属此类),而滋补类中药宜慢熬,火头越小越好,时间应适当延长至40分钟~60分钟。

  3、取药——将熬好的药液全部倒出,滤渣留药汁,药渣再加水熬煮,第二次熬时只需添加第一次一半的水即可,开锅后熬20分钟,滤渣留药汁,两次药液混合。

  4、服药——混合的药分两次服用,大约每次200毫升左右最好,常规都是早晚各一次,饭前饭后则需遵医嘱。

  附:煎中药应注意火力及时间:

  1、一般在煎煮发汗解表药时,火力要大,应采取快速煎煮的办法,通常在煎沸后5在10分钟后即停火。

  2、而补气、补血等滋补性的药物,则在煎沸后小火慢慢煎煮,用电的约5至10分钟,使它们的有效成份能全部溶解在药汁里。

  3、对于石膏、牡蛎、龟板、鳖甲、龙骨等硬质药,须先行煎15分钟,然后加入其它药物煎煮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中药二煎是用冷水还是用热水?这个问题,执业药师在调配中药饮片时,就应告知购药者,以免影响疗效。

现我就把中药饮片的正确煎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大家。中药饮片煎煮最好用陶瓷器皿,有些中药成份与金属会产生反应,产生不利于身体的其它化学物质。如地黄饮片,无论在炮制加工,还是煎煮,多忌铁器。所以,不可用金属器皿煎煮中药。

在医生处方中,有先煎,后下,布包,冲服的标注。矿物类,贝壳类中药应先煎半小时,如自然铜,牡蛎等。含有毒性的药品应先煎一小时,如附子,草乌等。后下的中药,大多都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如薄荷,木香。应在煎好前十五钟放入。冲服的一般都是散剂,如三七粉,琥珀粉。布包的有旋覆花,车前子等。

中药饮片在煎煮前,应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煎30分钟,关火,泌出一煎药汁。然后立即加入热水煎2O分钟,泌出二煎药汁,兑入一煎药汁和合在一起,分二次温服。二煎不可用冷水,煮热的中药饮片遇冷收缩,可使二煎的有效成份难以析出。

解表类中药,冷水浸泡3O分钟后,大火煎煮20分钟,二煎加热水煎15分钟即可。

以上煎煮方法,如有遗漏,欢迎补充指正。

谢谢阅读!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谢邀;将药物放入锅内(以砂锅、搪瓷器皿为好,忌用铁器),加冷水浸过药面5分左右(第二煎时药物稍低于水面即可),略浸片刻,再进行煎煮。一般药物煎煮两次,其煎药火候、时间、次数、煎取量如下表:

每剂药煎的次数:中药汤剂,每天一般需煎两次(第一次的药液为头汁,第二次为二汁)。头汁的水量以盖过中药面为宜,大约为药料体积的2~3倍;二汁用水量可以减少一些。(备注:二煎用温开水煎药)。用什么水煎药好:根据前人的经验,煎药最好选用雪水、雨水,因这类水含杂质较少,很少与药内所含的有效成分起变化。但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或塘水熬药。用这些水熬药时,一超要注意水质,以免影响药性的发挥而不合煎药的要求。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中药二煎法,几乎都用桶装冷泉水先浸泡半小时~数小时不等,叶花时间可短,根块矿物质及附片,经过蒸煮过切片晒干后有胶质或淀粉的切片,要泡透就要很长时间,泡不透煎煮不到位,有效成份不易分解出来,影响药效。如板栗,银杏(白果)干透就煮不透,水浸不透就再无法煮熟透。

附片之类有乌头碱的切片,一定要用凉开水泡为稳妥(根据实践冷水浸泡也是可以,但煎煮中途不能加)。煎煮时间根据剂量中上剂量的,就需要约2~2.5小时以上,就必须浸泡透再煎,中途加水只能加开水,不能加冷水(未烧开过的生水)。就是一个特殊的规定。必须严格,才确保安全有效。另外得先将熬好的药放到口里尝一下,不麻口方可服用。有会麻的半夏南星制片剂也必须先煎,中途加水最好用开水。服用前也须先品尝试不麻口,方可服用,确保安全。

中药二煎应该放凉水还是热水?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

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煎中药第二次用什么水,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我们知道,为了消毒杀菌达到饮用安全,自来水中一般都要加用漂白粉等,并使其含有一定量的余氯(大于0.3毫克/升)。而氯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同许多有机物可发生氧化反应。那么,怎样去除生自来水中的余氯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将水烧沸即可——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其中的余氯会随水汽逐渐蒸发掉。

但要注意,刚烧开的水(包括温水)煎中药也不好。这是因为用开水煎中药不利于水分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有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特别是含有淀粉的中药,如山药、芡实、薏苡仁等更易使淀粉凝结,导致有效成分无法煎出。

正确的做法是:先把开水放凉,再加入药物中,浸泡一阵子(约30分钟),然后置于火上煎煮,这样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从而使药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第二煎用开水或温水则无妨。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