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您这个500斤滴大米和黄豆能放多久,最重要的是要看你们怎么放了呀,这个最关键。
如果说你买回家了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就放倒仓房里,到了入伏以后天气雨水在多滴话,过了这个伏天也就差不多好生虫子了。
我在这里给您提供个方法,就是把买回家里的大米,和黄豆,分别都准备一个缸,买个缸那么大的塑料袋子,把塑料袋子底部用细绳扎紧实,不能漏气那样坐在缸里面,把大米还有黄豆分别倒入塑料袋子里,装满以后在把上面口用细绳扎紧实不透气那样,在盖好盖子,这样还能放一阵子不会发霉坏掉了。
平时吃多取点出来,不要经常去把塑料袋子打开,老开袋子透气了,大米存放时间就短啦,如果不让大米,黄豆透气,放一年还不成问题的。
其实说实话,真是不建议大家在家储备太多粮食的,买太多一但没储存好坏掉了吃还不好吃,扔了还舍不得,多可惜啊!
如果都买回去了,您没有更好滴办法,这个方法可以考虑一下呢。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家庭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储备500斤大米和黄豆,不过大米的保存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因为:
- 大米如果隔夏天,就会生虫影响食用。
- 大米的保质期一般标注十二个月,如果过了这个期限,食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很多陈化粮,都是过了保质期的。
一,大米的保存时间
- 大米如果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真空包装保存,一般最多不超过十八个月。如果开袋后保存的话,那么就需要尽快食用否则。夏季潮湿的季节保存时间要短一些,秋冬季可以保存的长一些。
- 没有经过真空包装的大米,一般标注的保质期都是十二个月,这个是在没有拆封的情况下,如果拆封后一般不能隔夏。
- 因为以前干过早点,经常购进黄豆。所以对于黄豆的保存期还算比较了解。虽然黄豆如果放在密闭的空间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是黄豆如果隔年的话,就会不在生芽,影响食用的效果。
- 黄豆最好每年采购新鲜的黄豆存放,存放时间不要超过第二年的新鲜黄豆上市,否则黄豆虽然没有变坏,但是味道和口感都会变差。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大米如果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真空包装保存,一般最多不超过十八个月。没有经过真空包装的大米,一般标注的保质期都是十二个月。
黄豆一般可以存放很长时间,但是口感会差一些。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我们的家庭来讲,大米和黄豆只能存两年,大米就没有营养了,黄豆呢?要不就长虫子,要不就泡豆芽泡不开了,所以粮食不要储存太多,当年的粮食有营养的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直接买个真空机把大米黄豆包真空就行了。嫌麻烦了网购20斤,40斤大油桶,直接装大塑料桶里,密封超级好,放几年也不会坏。桶可以装邮寄来的纸箱里,垛起来,又闭光。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
我是初一小厨,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我的回答是: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是怎么样一种景象,我没有想过,因为如果没有特殊用途,真的想象不出来,谁家会储备这么多。大米的保质期并不是很长,这么多大米是一下子吃不完的,保存是个大问题。因为:
象我们南方体会最深的是空气潮湿、还有回南天,封存不好就会发霉,而且放久了,大米底下就会有粉质的东西,会长虫。
- 在大米的包装袋上保质期标注为十二个月,是不是过了这个期限不能吃,如果不长虫不发生变质的情况也是可以吃,只是品质和口感已经下降,新米都成了陈米了。
家庭储备500斤大米黄豆可以放多久,这个要取决于你的存放条件以及存放方式。我是这么理解的,一是分为正常情况下的存放,二是加工后的存放时间。
一、正常情况下的存放
大米存放条件:普通精装,但不是真空包装的大米,一般标注的保质期都是六个月到十二个月,前提是置于阴凉干燥处,或存放于冰箱冷藏的条件下,这个是在没有拆封完好的情况下,如果一旦拆封后一般会受气候温度及空气湿度影响。
- 如果把大米放在阴凉(常温180度以下)、通风干燥的环境下,真空包装保存,一般保质期最多不超过十八个月。一旦开袋后保存的话,请尽快食用。否则再好的包装,一遇到潮湿的空气一样会受潮,保存时间就会变短。一般夏季时间会相比较于秋冬季节保存时间久一些。
黄豆存放时间
我有个习惯就是早上起来自己磨豆浆,也经常会买黄豆。所以对于黄豆的存放时间还是比较了解。如果把黄豆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可以保存很长时间。想要黄豆存放的时间更久,最好买每年刚新晒的新鲜黄豆存放,存放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来年的新鲜黄豆上市,而且黄豆要趁天气好的时候,时不时拿出来翻晒,否则黄豆很容易长蛀虫。且如果想要发豆芽的话,建议使用当年的新黄豆。
二、加工后的存放时间
把大米加工成粮食酒后再储存,那么大米的保存时间就变成了米酒的保存时间,真正的纯粮食酒封存在地窑中,存的时间越久越是佳酿。
把黄豆煮熟后,经过加工变成黄豆酱或是做成酱油后再存放,那就是黄豆酱或酱油的保存时间。哈哈,我们也可以学习晒足180天做自己的“海天”酱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