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体制外的工作,吃青春饭,年轻时有保障;体制内的工作,吃国家饭,终身有保障。对比体制外的工作,体制内的工作优点多,更加有吸引力,更受年轻人欢迎。
最近这几年,深圳的中学公开招聘教师,来应聘的都是清华、北大和哈佛等名牌的毕业生,最终录用的也是这些名校毕业生。现在,连世界级名校研究生,也都热衷于当深圳的初中老师。据说,在北方的一些城市,有研究生在竞聘有编制的清洁工。可见,体制内的工作,非常有吸引力。
年轻人热衷于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有4个:
1、体制内的工作优点多。体制内的工作,大多数是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薪水也许不高,但优点也十分明显,有正规编制,工作稳定,工作轻松,工作时间短,假期多,福利待遇好,不用担心失业,退休待遇有保障。
2、体制外的工作竞争激烈。国内年轻人口众多,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每年仅新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
年轻人想要在体制外,找到一份高薪的好工作,已经越来越难了。一个好的工作,往往有几十个人参与应聘竞争,成功入围的门槛越来越高。
3、体制外的工作非常累。体制外的工作,不是私企就是外企,年轻人进了这些企业,工作非常累,业绩考核压力大,常常需要加班,有的公司甚至公然提倡996,鼓励年轻人成为奋斗者。这些工作被人们戏称为:人体干电池,年轻时拿命换钱,年纪大了拿钱治病。
4、体制外的工作风险大。体制外的工作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非常的不稳定,随时可能会被裁员,面临失业困境。尤其是疫情之下,有些工作岗位可以说是朝不保夕。
体制外的工作还有中年危机,很多工作岗位,员工超过35岁,一旦失业了,就很难再找到同等条件和待遇的工作。
写在最后。体制外的工作,吃青春饭,年轻时有保障;体制内的工作,吃国家饭,终身有保障。年轻人是智慧型生物,做选择时都会深思熟虑,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体制外的工作缺点多,体制内的工作优点多,更加有吸引力,更受年轻人欢迎,所以,年轻人集体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我老公原来很看不上体制内的工作,他觉得那是在混吃等死,体制内的人更是又滑头又虚伪。
所以当我选择了体制内工作时,他很愤怒,觉得我原来那么有思想有追求积极上进的一个人怎么就愿意去熬日子。
他确实没有在熬日子,毕业十几年,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单干,只是,处处碰壁、处处受挫,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干什么。工作的意义,从原来的“做一番成绩”,不知不觉变成了“谋生”。
我也没有熬日子,每天都在紧张的工作,从来没有混日子的机会和想法。收入虽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在老公没有收入的时候,我的工资能够让我们吃上饭。
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生活的暴击,我俩心照不宣地认为,将来孩子长大了,要引导他选择稳定的体制内工作。自己吃过的苦,不想再让孩子再经历一遍。
再说一个人。我大学同学,女,在一家知名国企工作。年轻时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所向披靡,但是现在却处在尴尬的境地。在事业上升期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发现公司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只能开始给90后的主管做着助理性质的工作。
每次公司一裁员,她都很不安。为了能够留下,不得不接手更多的工作,甚至当起了主管的生活秘书。
她老公投资失败,背负着上百万的负债。她的收入,是全家的生活来源。为了改变现状,她利用周末去面试,或者做点兼职,但一直没有收到佳音。
有一次她留言,说,原来觉得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慢慢地发现,想实现阶层的跨越,根本不可能。现在,别说跨越阶层了,连谋生都觉得很难。
她说,现在觉得,她老公不折腾,简直就是在省钱存钱。但是,年轻的时候,谁又甘心一辈子如蝼蚁一样?谁在折腾的时候,不是奔着成功去的呢?
她说,现在想一想,当时应该留在老家,和那个有着稳定工作的人结婚。在一个小城市,有一个小家,有一套房,一个车,不用绞尽脑汁地还房贷还信用卡。只是,这样的生活,恐怕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再去体验一下了。
我一声叹息,无话可说,只觉得满满的心塞,为她,也为我。
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以前觉得体制内工资不高,都是骗人的,身边到手15+20+的一堆,而我们在大型企业,外企,经理级别的也就这个数而且还是税前。网上工资很高的是一些少数互联网企业,绝大多数企业根本拿不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而且人家不加班,整天闲的要死要活。
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选择体制内的工作其实恰恰的青年人实现个人社会理想的最佳方式。
抛开所谓待遇福利不谈,体制内的工作本身是公权力的代理人,通往的是服务社会的目标,其工作的意义和创造的价值,远不是仅仅为了升职加薪的996所能比拟的。
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我是2010年毕业,先后从事过销售,化验员等工作,在学校的时候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毕业了不知道该干什么,看到同学都应聘销售类岗位我就去应聘了,干了一年感觉不适应就辞职了。
第二份工作是干化验员。辞职在家忙工作,我的叔叔是我们当地一家化工厂的部门领导,给我安排了他们部门的化验员。工作倒是挺清闲的,对于之前学文科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也可以很快上手。唯一不好的就是工资太低,离家远。然后就辞职了。
第三份工作就是老师。我觉得老师这份工作可以兼具技术员,管理员等多方面才能,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看到的都可以用上。
这些年我一直在私企呆着,感触颇深。特别是去年受疫情的影响,我被家里附近一家私企裁了,让我从先前的外贸业务岗去车间当普通工人,工资又从3800回到了2000。从那个时候起越来越感觉到给资本家干活资本家永远不会拿自己当人,特别是在小地方能力再强,没有关系只能被埋没,私企甚至更看重关系,自己一个一本学校毕业的人竟然被一个中专没有毕业的有关系的人挤掉。这就是一种极大的耻辱。
然后我就拼尽全力考公务员,事业编,可惜去年因为专业不对口,考公务员难度太大落榜,然后在34岁的高龄考上了教师。这对我一个比起95后在年龄,机会,精力,时间,金钱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能脱颖而出的人是非常难得了。这让我想起了我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同学叮嘱我的话:能考体制内一定要抓紧哦。
我现在越来越明白了在资本家的企业裁一个人跟说话一样,刚毕业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到,等到35岁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就知道体制内的好了。干共产党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干事业啊。虽然不会让自己大富大贵,但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基本上都可以善终。
为什么年轻人逐渐都选择体制内的工作?
因为我国阶层逐渐固化,中产的重点在保值而非冲刺。
城市里的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一般来说至少可以从父母处继承一到两套房产,甚至更多。凭着这些不动产,日子可以过的相当滋润,这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丧失奋斗的动力。如果去创业,会有破产的风险。体制内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保住当下阶级是没啥问题的,且风险低社会地位不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