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官渡之战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平定才消化掉袁绍的幽、并、青、冀四州。在这七年的消化期,环伺在曹操周围的军阀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最后让曹操顺利的拿下河北四州,成为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大军阀。
那么,像刘备、刘表、孙权这些军阀为什么不在曹操北上期间乘机偷袭曹操呢?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几个人在这七年中,他们也很忙,他们也要消化处理自己内部问题。等到他们把自己的内部问题解决后,曹操也差不多消化掉河北了。
先说刘备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官渡之战爆发的前夕,刺杀曹操的衣带诏事件被人检举揭发。由于刘备也是衣带诏参与人,于是曹操亲自带兵问候了刘备全家,并将他从徐州给碾到了袁绍那里。
刘备在袁绍那里待了一个月后,恰逢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叛乱,起兵呼应袁绍。于是刘备便向袁绍建议,说自己可以带兵去汝南与刘辟会合,从后方牵制曹操。袁绍同意了刘备的建议,便让他带兵去了汝南。
然而,曹操也得知了这一信息,他派遣曹仁在中途偷袭刘备。刘备打不过曹仁,就又灰溜溜的回到了袁绍那里。
不久后,官渡之战爆发。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双方陷入拉锯战。刘备见袁绍乃志大才疏之人,料定他不能成大事,就以南联荆州刘表为借口,再次提出请求,让袁绍派自己到汝南联合黄巾军的余党龚都等人,在曹操后方搞破坏。
这一次袁绍又同意了,并且由于曹操的主力都被牵制在了官渡,刘备也顺利的通过了曹操的地盘,到了汝南郡。
关于汝南郡的地理位置,可以看上图。汝南郡是袁绍的老家,地处豫州南部。汝南的南面是荆州的南阳郡,西面是颍川郡,当时汉献帝就在颍川郡的许都。如果汝南有失,曹操的后方就危险了。
当时,曹操在官渡前线,无暇操心刘备。就只派了一个叫蔡阳的部将去打刘备。然而蔡阳哪里是刘备的对手?汝南一战,蔡阳以及他所率部队被刘备一战全歼。
建安六年(公元201 年),曹操在打赢了官渡之战后,北面的压力骤减。他预料袁绍短时间不会兴兵南下,便迅速调兵南下讨伐刘备。刘备见曹操亲征,就来开了汝南郡,转往荆州投奔了刘表。
刘表见刘备前来,非常高兴,他亲自到襄阳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之礼待之。并且还把荆州的新野划给刘备当防区,让他在新野驻守,替自己防御曹操。
建安七年(公元202 年),袁绍病死。很快他病死的消息就传开了。曹操和刘表在得知这一信息后,纷纷开始调兵遣将。
曹操的计划是,将自己的主力北调,打算吞并河北四州。
刘表的计划是,乘曹操的主力北调,派刘备去搞点破坏。
刘备在受到刘表的指示后,带军北上,攻打叶县。曹操见刘备犯境,急令夏侯惇、于禁和李典率军抵挡。刘备见曹军势大,便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假装退兵,并在中途设下伏兵。李典在追击途中觉得有诈,就劝夏侯惇退兵。但是夏侯惇不听,结果就被刘备打了一个伏击,死伤惨重。幸好李典及时赶来增援,刘备的兵力又不多,知道相持下去占不到便宜,于是就退军了。
这一战后,刘备名声大噪,很多荆州的豪杰都前往新野归附刘备。这一下,就引起刘表的猜疑了。刘表暗中派人提防刘备,限制他在荆州的发展。
又过了三年,曹操在河北屡破袁谭、袁熙和袁尚三兄弟。刘备凭借自己的眼光,料到曹操必然会吞并河北。便向刘表提出,趁曹操进攻乌桓时,咱们出兵偷袭许都,对曹操施压,让他分兵,减轻袁氏兄弟的压力。但是刘表防着刘备,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 年),刘备在荆州虚度了五年光阴后,经旁人指点,前往隆中拜访了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
而此时,曹操已经吞并了河北四州,正在磨刀霍霍,准备杀向荆州!
再说刘表
刘表这个人,看似是个老实之人,没有什么野心。但是其实,他这个老头子坏的很,野心一点都不比刘备、曹操小。
当时,刘表除了北面的曹操不敢惹之外,东面的交州、南面的交州、西面的益州,刘表基本打了一个遍。
在东线的扬州,刘表与袁术争夺扬州豫章郡的控制权。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孙策崛起后,开始与刘表在荆州江夏郡交战。
在南线的交州,刘表与交州刺史张津经常大打出手,张津死后,刘表还私下派零陵人赖恭去接替交州刺史的位置。后来交州的苍梧太守史璜死了,刘表又派吴巨去接任苍梧太守。交州人对刘表,敢怒不敢言。
在西线的益州,由于刘表上报朝廷刘焉曾经制造违禁用品,于是刘璋派遣赵韪对刘表进行防备,还计划主动进攻刘表。
不过,益州有天险庇护,交州太偏僻,扬州在孙策平江东后,势力大涨。刘表在这三个方向的扩张,最终都是不了了之。
最终,刘表的目光又回到了北方。回到了曹操的身上。
建安元年(公元196 年),凉州军阀张济进攻刘表,结果被荆州兵射死。随后张济的侄子张绣继承了军队指挥权。他主动与刘表合作,愿意帮刘表镇守荆州北大门南阳,抵御曹操的南侵。然而,刘表对张绣一点也不信任,时时都防着他。
建安二年(公元197 年),曹操征南阳,刘表这个坏老头子故意不发兵增援,导致张绣只能孤军应战。不过好在当时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娘,有点得意忘形,结果中了贾诩的诡计,连折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贴身卫士典韦,大败而归。
搞笑的是,当张绣反击曹操时,刘表的援军居然就来了。你们说巧不巧?后来张绣和贾诩都看出了刘表的自私本性,便在曹操第三次征南阳时,索性就举兵投降了。
张绣投降后,荆州的南阳郡被曹操占去了一大半,荆州南部六郡的门户大开。刘表感到势单力薄,每天晚上做梦都怕曹操会来揍自己。不过好在刘备在汝南被曹操击败后,逃到荆州避难。
刘表一看,张绣的替代者来了。于是大开城门迎接,并把新野划给刘备,其实就是利用刘备防曹操,拿刘备当肉盾而已。
那么官渡之战时,刘表为什么就不敢主动挑战曹操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曹操势大,刘表他是真的惹不起;另一方面,荆州后院起火,他自顾不暇,也确实没有精力派兵去打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 年),袁绍与曹操对峙于官渡,刘表本想派兵北上支持袁绍。岂不料有个叫桓阶的人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响应曹操。于是,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立时就谋反了。
荆州有七个郡(见上图),其中南阳郡的大部分被曹操占去了,不在刘表手里;东面的江夏郡也没全占,被孙策占了一部分;张羡造反时又策动了三郡造反,刘表几乎失去了一半的地盘,势力大挫。
为了挽回颓势,刘表连年进攻张羡。结果每次都被打得大败,后来是张羡死了,叛军群龙无首,刘表才平定这场叛乱。
等到张羡被平定后,袁绍也死了。刘表曾经写信劝过袁谭、袁尚兄弟,希望他们能够联手抗曹,自己也会出一份力。结果袁氏兄弟压根不鸟刘表,继续相互攻击对方,最后被曹操逐一击破。
再后来,刘表也死心了。虽然刘备曾经建议他偷袭许昌,但是刘表不信任刘备,错失了这个最后的机会。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年),曹操在平定河北后,兴兵南下,刘表病死在曹操南下荆州的前夕。他死后,刘琮继位。在荆州一票大士族的极力劝说下,刘琮开城投降。刘表在荆州的基业也就玩完了。
最后是孙权
跟刘备、刘表想比,孙权是最累的。
建安五年(公元 200年),孙策病死。他临死前,貌似给孙权留下了一个稳固基业。但是其实,当时的江东六郡一点也不稳!
孙策时期,他在背叛袁术自立后,虽然拿下了江东六郡,成为江东王。但是孙策实际上只是孙氏一族的盟主,在孙氏一族中,充满了宗族矛盾。并且孙策在平江东时,杀了不少江东的豪强,比如陆逊的叔叔。因此孙氏一族和豪强关系的也非常紧张。
孙权继位后,江东五郡立时就反了四郡。这些叛乱的人里面,有庐陵太守孙辅、孙暠等宗族成员,也有庐江太守李术这类江东大士族。另外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也遭杀害,豫章、会稽等郡的数万山越任也伺机作乱。孙权为了平息这些叛乱,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多插一句,说一个跟文学有关的内容。著名的《孔雀东南飞》里面,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时代背景,就是孙权平息江东叛乱的那几年。当时庐江太守李术叛乱,孙权派大军去平叛。叛军和吴军这一来二去,少不了会祸害百姓。焦仲卿和刘兰芝这对可怜鸳鸯,纵然是不死于殉情,最后也必然是死在混战的战火中。
再说回孙权。他在平息叛乱后,还要继续与豪强斗争,平定扬州各处的豪强山贼。等到孙权基本搞定江东时,此时离曹操南下已经只有半年时间了。
当曹操南下后,那些表面上顺从孙权的江东豪族全部出来唱反调,劝孙权投降。估计孙权当时的内心都崩溃了。辛辛苦苦奋斗了七年,本以为江东大定,结果到头了还是一场梦。幸亏后来周瑜打赢了赤壁之战,否则孙权与刘琮的下场是一样的。
最后以时间线做一个总结:
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对峙于官渡;刘备先在河北,后到汝南;刘表本想出兵,但是后院起火;孙权临危受命,江东四郡谋反。
公元201年袁绍败退河北,平息河北叛乱;曹操于河南按兵不动,观察袁绍,顺带赶走了刘备;刘备投靠表,寄身于新野;刘表忙于平叛;孙权也在平叛。
公元202年袁绍病死,袁氏兄弟内讧;曹操决定起兵攻打河北;刘备乘机攻叶县,大破夏侯惇,但苦于兵少,最后退兵;刘表平息叛乱,但见刘备名声大噪,不再信任刘备;孙权继续在平叛。
公元203年袁氏兄弟起兵互殴,曹操乘机出兵,攻陷了青州;刘备与刘表面和心不和;孙权继续在平定叛乱,但抽空发兵打了江夏郡。
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袁氏兄弟北逃;刘备感叹光阴似箭,自己一身志向无处施展;刘表写信给袁氏兄弟,但是没有鸟用;孙权结束平叛,但是孙权的弟弟丹杨太守翊被害,孙权开始对江东豪族动武。
公元205年曹操基本平定河北,但是并州叛乱,曹操分兵平并州;袁氏兄弟逃亡乌桓,策动乌桓出兵攻曹。曹操发兵攻乌桓,取得大胜;刘备建议刘表在这个期间偷袭许昌,但被刘表否决。孙权继续对豪族与山越人动武。
公元206年曹操平定并州;刘备、刘表混时间,孙权攻击山贼盘踞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
公元207年袁尚、袁熙兄弟逃亡辽东,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杀死,公孙康将二袁的首级寄给曹操,河北大定;刘备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刘表混吃等死;孙权攻江夏郡。
公元208年曹操兴兵南下,剑指荆州;刘备扶老携幼南逃襄阳,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大事件;刘表于当年病死;孙权继续攻江夏,并杀死江夏太守黄祖。然而曹操南下,孙权只得捐弃前嫌,与刘备、刘琦合作,一起在赤壁大破曹操。
以上便是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平定河北七年期间的所有大事件。从上叙述可以看出,曹操平定河北的过程很坎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备空有抗曹志向,但是实力不足;刘表在前期遇到了内部叛乱的问题,在平叛之后,也曾经想过联袁抗曹,但是最后不了了之;孙权相对来说最累,在这七年间,他几乎都在平定江东的内乱。在稳定江东后,孙权开始对荆州用兵,但是此时,曹操也开始对荆州用兵。于是,三国的历史就进入了一个大转折——赤壁之战。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开始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历经八年时间,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
曹操在官渡之战胜利后,亲自率领军队征剿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知道以当时薄弱的兵力根本无法与曹操的大部队对战,因此决定不与曹操交手,率领将众投奔了荆州的刘表。刘表虽对刘备欢迎有加,以上宾之礼待,但是内心却对刘备起了戒备之心,而刘备虽然投靠刘表,但终不会对刘表尽心尽力,二人互相防备、互相牵制。因此在战事上都不有太大的作为。还是刘备屡次劝刘表出征与曹操对战,但刘表也深知当时的曹操取得了不少战役的胜利,士气正旺,只是象征性的回应刘备,并没有真正的做与曹操对战的打算。而刘备兵微将寡只能在许昌附近打一打小的战役,提升军心,不过战绩还是不错,曾用火攻大破夏侯惇的军队。当时刘表、刘备二人内心不团结,因此不可能选择以卵击石,自讨没趣。刘表更是无心与曹操争霸天下,又与江东长年交恶,所以更加不敢大举北上。刘表、刘备二人内心都在为自己今后如何争取更多的军事利益而做谋算。因此,不会有大的军事动作
再说一下孙权。孙权虽然手里的兵多将广,但在当时孙权年青,初登大位,内部乱事不断,好多人心有不服,自顾不暇,无心与曹操对战。虽然孙权曾经多次主动出兵围攻合肥,但是始终未能突破曹魏的防线。也大大挫伤了军队的士气,也就是说,孙权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和军事作能力并不是很高。没有把握能与曹操大军为之一战。
在当时,曹操可以说军事上有着非常强悍的技能,并且率有三十余万的兵力,因此,不管是年青的孙权,还是颇有计谋的刘表、刘备深知自己都不能与士气正胜的曹操抗衡,因此他们都对曹操敬而远之,保存自己的实力,以谋更好的发展。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这是郭嘉建立的奇功。早在官渡之前,最有战略眼光的孙策就认识到,曹操非等闲之辈,是唯一能与孙策争天下的对手,所以计划在曹操还没发展大之前,与袁绍联手先除掉他,之后再干掉袁绍而统一天下。有细作报知曹操,曹大惊,找郭奉孝商议。郭加说主公放心,孙策此人有大缺点,好打猎,这事您就不用管了。结果没几天就假借家臣之手干掉了孙策。此事关乎曹操正在崛起的名声,正史和演义都很隐晦,我以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从最近电视剧《军师联盟》中也有郭加掌握特务组织的说法。孙策一死,孙权才19岁,战略眼光比他哥差了几条街。自己搞不明白,经人推荐找到智囊鲁肃,鲁肃给的战略不逊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可惜没诸葛亮出名。那就是先刘表,后中原,利用长江对曹操取守势。至于刘表,太老了没有进取心,空有人才集济而不能用。因此曹操才成事。
之前有一种说法:吴国只能守而不能攻,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吴是水军优势,离了长江就不好使了。二是吴的门阀热中于开疆拓土,连台湾都征过来了,南边远到越南,热中于打少数民族。只有孙策那种统帅才会让东吴具有狼性。三国的军事家,1曹操,2孙策,3刘备。其他如诸葛亮等,根本不入流。别让演义给忽悠了。
说起刘备的军事才能,放到三国也是一等一,烧博望,夺汉中,都是名战例。诸葛亮内政还行,论战例,除去后人伪造的,有么?还不如关羽水淹七军。诸葛亮战略思想还是有点,隆中对。七擒七纵还是用得马谡的计谋。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从公元200年到208年,这八年对曹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期间,曹操击败袁绍,又陆续肃清了袁氏在黄河以北的各种势力,袁绍三个儿子也被曹操相继击溃,至207年底,北方被曹操所彻底平定。这么长的时间,难道没有人趁机在背后偷袭曹操吗?刘表、刘备、孙权这些人又在干什么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说刘表,刘表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为了保全荆州,不断与人结盟。最初曹操迎汉献帝于洛阳,刘表知道后立马派人向朝廷上贡,但是私底下刘表却暗自和袁绍结盟。为什么呢?
虽然曹操拥立了汉献帝,但是在刘表心目中袁绍的实力是最强的,因此为了两方都讨好,他既向朝廷进贡,也结交袁绍,两不得罪,这就是刘表的处事原则,这样的处事原则最后也害了他。
在曹操发动官渡之战前,刘表依靠西北方的张绣来防御曹操的进攻,但是张绣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投降了曹操,从此刘表失去了屏障。所幸的是,曹操此刻与袁绍正打的火热,根本无力南下征讨刘表。那么刘表在这八年在干什么呢?
当时刘表控制的荆州只有南郡、南阳郡一部分、江夏郡这么点地方,所以统一荆州一直是刘表的愿望。公元198年,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相继公开叛乱,刘表率兵讨伐,经过数年战斗方才彻底平地,从此刘表基本统一荆州,荆州开始进入稳定期。
后刘表又欲将势力发展到交州地区,于是又屡次派兵攻占交州,而曹操同时也派人入主交州,双方围绕交州互有征伐,刘表任命赖恭出任交州刺史,任命吴巨为苍梧太守。而曹操则任命士燮为交州刺史,督交州七郡。
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刘表的部下韩嵩劝他:袁绍和曹操两雄相争,而胜负的关键却决定于荆州。您拥兵数十万却坐地观望,既不援助袁绍,也不帮助曹操,这样的话双方都会怨恨于您。曹操英明,必定能够战胜袁绍,因此,为稳妥期间,不如联盟曹操为好。
刘表久久不能定下主意,于是派韩嵩出使许都,以观虚实。韩嵩回来后盛赞曹操是明主,劝刘表遣子入质,刘表大怒,遂决定联盟袁绍。
刘表结盟袁绍后也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只是在公元202年派刘备带少量兵力北上,遇上曹军夏侯惇前来阻击,刘备诈败,用伏兵击溃了夏侯惇。后李典前来营救,刘备撤退。
在这之后,刘表只是坐山观虎斗,而刘备在公元207年曹操远征柳城时建议刘表偷袭许都,刘表没有采纳,后曹操得胜而归,刘表后悔某及。那么刘表为什么不趁虚进攻许都呢?
刘表之志至多只是一州之地,他根本没有要称霸天下的野心,因此,他的处世策略就是尽可能的联盟强者,在乱世之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当初张绣为他守卫北方,张绣投降曹操后,刘备又来投奔,刘备又为他守卫北方。直到曹操统一黄河以北,率兵南下时刘表才醒悟,躲是终归躲不掉的。幸运的是刘表及时病死,他没有亲眼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荆州被曹操所征服。
再说刘备,刘备对曹操来说是最头疼的。曹操对刘备很好,刘备投靠曹操后,曹操表刘备为荆州牧,但是刘备却暗地里参与衣带诏事件,蓄意谋杀曹操。后事未发,刘备就借截击袁术的机会逃跑了,之后刘备夺去了徐州,成为了曹操的大患。刘备这么弱小,为什么会成为大患呢?
当时视曹操为真正敌人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刘备。袁绍是因为地盘和曹操有冲突,而刘备则是在道义上和曹操有冲突,刘备视曹操为汉贼。因此如果曹操和袁绍争斗,刘备必然会从背后偷袭。而如果曹操征讨刘备,袁绍肯定也会从北方进攻。那么该先进攻谁呢?这时军师郭嘉给出了看法:
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郭嘉看的很准,袁绍多谋而寡断,总是错失良机。而刘备刚刚占领徐州,立足未稳,此时东征刘备,刘备必败。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刘备,刘备败亡,关羽投降,张飞不知所踪。
后刘备投靠袁绍,袁绍派刘备结援于南阳郡的黄巾军,从后方偷袭曹军。曹操派曹仁击溃了刘备,刘备无奈又返回袁绍营中。
刘备随后感到袁绍不能容人,于是借南下援引刘表为由投靠了刘表,刘表派刘备驻扎新野,刘备到达新野后,荆州的许多军民豪杰都来归附,刘表于是从心里也开始猜忌刘备。
刘备在荆州的数年间受到刘表的礼遇,但是却再也没有机会去和曹操厮杀,直到曹操彻底平定北方,刘备和刘表一样,都眼睁睁看着曹操崛起而无能为力。刘备想有所作为吗?想,但是不能。自己既没有兵,也没有谋士,如何与曹操抗衡?不过这期间刘备也有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寻访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谋士,诸葛亮。
最后说孙权,曹操和袁绍打的火热时,也是孙权正焦头烂额时。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开战,而同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即位。孙权初立,没有威信,到处都是叛乱。
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叛乱,丹阳太守孙翊被部下边鸿刺杀,前来调查此事的宗室重臣孙河也被吴将妫览和戴员杀害。庐陵太守孙辅给曹操写信,欲勾结曹操,气的孙权将他软禁起来。孙暠欲领兵作乱,后被部下虞翻所劝阻。
孙权花了三年时间,以张昭为辅助,周瑜、黄盖、程普等旧臣为助手,逐渐平定了叛乱,稳定住了江东的局势。之后孙权将眼光放到了南部的山越和西部的江夏郡。为什么呢?
山越这个地区地处偏僻,民风彪悍,是孙策生前未彻底平定的区域。在孙策死后,山越也发生了多次叛乱,为了稳定江东后方,孙权亲率大军平定了山越。而江夏郡是孙家极其伤心的地方,因为当年孙坚就是被江夏郡太守黄祖所射杀,因此,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孙权随后将攻击重点放到了江夏郡。
孙权花了五年时间与黄祖争夺江夏郡,终于在公元208,由周瑜率领水军击败黄祖水军主帅陈就,吕蒙亲自格杀了陈就。随后黄祖水军大溃,在溃败中,黄祖被吴将冯则追上并枭首,孙权终于报仇雪恨,用黄祖的首级祭奠了父亲孙坚。
因此,孙权在曹操平定北方的八年间其实只干了两件大事,一件大事是平定内乱,稳定局面。一件是进攻黄祖,报仇雪恨。孙权无力北征,为什么呢?
对孙权来说,第一步是夺取江夏郡,第二步是夺取荆州,第三步是夺取益州郡,最后和曹操划江而治。只是孙权没有料到曹操动作这么快,不仅很快平定了北方地区,而且连荆州也是兵不血刃便拿下了。因此,孙权最后也是被曹操逼得不得不反击而已。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事实上,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之所以毫无作为,都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曹操一统北方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曹操一直东汉末年最强的势力,然而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曹操其实都是别人的小弟,天下间最强的势力一直是袁绍!
同演义中的志大才疏不同,正史中的袁绍,能力非常强!刚和董卓闹翻的时候,袁绍也没什么实力,但经过一番操作,他最终成功地拿下了北方四州,就连强悍的公孙瓒,也败在了袁绍手中,可见袁绍的强悍!徐州期间,曹操之所以能够击败强横一时的吕布,也是因为有袁绍的支持,若无袁绍,曹操早就被吕布打崩了。说白了,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乃是袁绍,曹操也不过是袁绍的小弟!而这一切,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发生了转变!
在统一了北方四州以后,袁绍的野心越来越大,他准备南下击败众诸侯,一统天下,而袁绍的第一个对手,便是曾经的小弟曹操!此时的曹操,虽然也占据了四州,但曹操所占的四州,久经战乱,民生凋敝,远远比不上袁绍所占的四州,所以相比之下,袁绍的实力要远远强于曹操,所以从双方一开始交手,袁绍就一直占据着上风!
虽然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曹操用兵极为厉害,多次击败袁绍,且最终赢下了官渡之战,但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其实一直处于弱势,他甚至一度想退兵自守,要不是许攸临阵叛变,投靠了曹操,官渡之战将以袁绍的获胜而告终!
很多人都低估了许攸投敌给袁绍带来的危害,认为许攸投敌,只不过是献出了偷袭乌巢的计谋,然而事实上,许攸此次投敌,不仅将袁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暗哨口令情况,乌巢粮仓位置,守卫情况全盘泄露了,而且还为曹操谋划了一条偷袭乌巢的捷径,使得曹操以五千轻骑竟然击败了乌巢的一万守军,可见许攸投敌的危害有多大!说白了,正是因为许攸的投敌,才使得袁军的军事情报被曹操完全获悉,才使得乌巢的粮草遭到曹操焚毁。
更为重要的是,乌巢粮仓被焚毁以后,张郃高览两人竟然也临阵投敌了,使得袁军士气彻底崩溃,自此官渡之战的胜负已分,曹操获得了大胜!然而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曹操也远远未能占据上风,因为袁绍的本土并未遭到攻击,他手下的四州仍然非常富庶。只要再等几年,袁绍照样可以拉起一支大军!
令人遗憾的是,袁绍太老了,没过两年就病逝了,而他一死,手下的儿子又开始闹分家,最终才让曹操钻了空子!然而即便是在袁绍阵营内部分裂的情况下,曹操仍然花了八年时间才彻底搞定北方,可见袁绍集团在北方是多么的强大,要是袁绍不死,要是袁绍内部不分离,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可以说,袁绍集团的强大远超众人想象,袁绍集团的覆灭乃是因为内部分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曹操才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平定北方!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天下的诸侯那么多,为何他们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曹操统一北方?为何刘表刘备孙权这些枭雄不趁机偷袭曹操的后方?
事实上,刘表刘备孙权这些枭雄之所以眼睁睁地看着袁氏覆灭而毫无作为,主要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在现代网络中,总有人会问,别墅大平层那么好,为啥你要买楼房?奔驰宝马操控好又有面子,为啥你要买个几万块钱的车子?在古代,也有人曾问道,老百姓这么饿,为啥不吃肉?这种种的问题,都会令被问者想打人,要是我们实力足够强,我们怎么可能不吃肉,怎么可能不买奔驰宝马,怎么可能不住别墅大平层?我们之所以会做出选择,不就是因为我们实力不济吗?
同样的道理,曹操一统北方时,刘表、孙权、刘备等人为何会坐视不理,毫无作为,不就是因为他们实力不济吗?要是刘表、孙权、刘备等人的实力足够强,他们早就出兵北伐,抄曹操的老巢去了!所以说,很多问题的答案其实都非常简单,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我们之所以不采取看起来更完美的选择,完全是因为我们实力不济!
刘表,看起来是荆州之主,实力非常强大,然而细品起来,刘表其实也就是个空壳子而已!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没带任何人马就拿下了荆州,成为了荆州之主,被众人称赞,在大家看来,刘表的能力非常强大,然而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刘表背后并没有多少支撑,而缺乏支撑的刘表,注定无法成为荆州真正的主人!
表面上来看,刘表单骑平荆州,成功地搞定了那些不服从他的人,统一了荆州,但明眼人都知道,单靠刘表一人根本不可能搞定荆州所有的世家大族,这是现实,而不是玄幻剧情!东汉末年的大地上,世家大族是统治基础,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那就可以坐稳自己的位置,刘表之所以能够干掉那些不服从他的人,成功的成为“荆州之主”,正是因为他向另外一批世家大族投诚了!正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所以刘表才能成为表面上的“荆州之主”!
说白了,刘表的背后站着一大批世家大族,他只不过是这些人推举出来的代理人而已!正是因为刘表的背后站着这么多世家大族,所以他在荆州没办法做到说一不二,也即是说,即便刘表有偷袭曹操的心思,只要这是世家大族不愿意,那么刘表的计划就没办法实施!事实上,在当年的那个环境下,荆州的世家大族是没有一点进取心的,因为无论谁来荆州,都必须得保障他们的利益!
对于刘表来说,曹操统一北方,势必南下危及到自己在荆州的地位,但是对于荆州的世家大族来说,曹操南下对他们也没啥危害,他最多把刘表给替换掉,要想统治荆州,还得靠这些荆州的世家大族!所以说,这些荆州世家大族是根本不想北伐攻打曹操的,毕竟兵马钱粮都得他们来掏。
简单来说,刘表并非没有眼界之人,他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知道纵容曹操统一北方的后果,可问题是,他的实力太弱了,属于他自己的势力太少了,导致他根本没办法和曹操抗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表一死,其势力彻底土崩瓦解,荆州迅速易主,全面投降了曹操。
孙权,江东之主,表面上看起来实力也非常强大,然而事实上,他和刘表的境况差不了太多!孙家对于江东来说本来就是外来户,再加上孙策没有刘表的怀柔手段,所以江东的世家大族和孙家,势同水火,最终还引出了刺杀孙策之事。孙策死后,孙权上位,虽然他比孙策更加懂得怀柔的手段,但世家大族的本性无法改变,孙权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一统江东!
孙权上位之初,江东内部人心惶惶,不少孙家人甚至直接背叛了孙权,导致孙权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整合孙家内部。除了整合孙家,孙权还得和江东的世家大族周旋,毕竟双方有生死大仇,孙权不拿出点时间来缓和双方关系,他也很可能走上孙策的老路。这一来一去,时间就过去了,直到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才算是勉强地统一了江东内部,但这份统一,也仅仅是勉强而已!
对内,周瑜曾出兵抢夺大权,这是孙权所不能容忍的,有周瑜在身边,孙权坐立难安。对外,江东世家大族表面和气,但背地里仍然不忠于孙权,对于这些人来说,孙权和曹操差不多,谁赢他们跟谁。在这种境况下,孙权怎么敢对曹操用兵?事实上,以江东世家大族的忠诚度来看,孙权只要敢前脚用兵,他们后脚就敢起事,捉拿孙权,换取荣华富贵!
本质上来说,孙权和刘表一样,也是实力不济,不足以稳定内部,所以他们只能坐视曹操荡平袁家,统一北方。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刘备,相比于孙权和刘表,刘备的实力更差,所以他也没办法出兵进攻曹操,影响大局。事实上,刘备和孙权的时来运转,都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正是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刘备才借机成势,孙权才腾出手来真正地整合江东内部,最终成为真正的江东之主!
结语
总的来说,曹操平定河北的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等人之所以毫无作为,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行,没办法去掣肘曹操!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曹操平定河北8年间,刘表、刘备、孙权为什么毫无作为?
东汉末年,为了争夺北方霸权,昔日好友曹操、袁绍反目成仇,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爆发。最终,曹操取得了胜利,将河北收入自己的领地,巩固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而在曹操平定河北前前后后八年间,为什么其他的诸侯,如刘表、刘备、孙权几乎毫无作为呢?
我们来看看,在曹操征讨河北时,其他三位在干什么:
先说刘表。官渡之前他就与袁绍关系密切了,《三国志》载:“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刘表虽然对被曹操带到许昌的天子派使臣进贡,毕恭毕敬,却暗中与北方的袁绍勾结。
可是这种“勾结”只持续到官渡之战前。“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角力之时,袁绍请求发出援军,而刘表则为了明哲保身,表面答应,却没有任何动作。
他帐下的韩嵩、刘先劝他说:“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刘表帐下战略眼光出众的蒯越也劝说他,刘表却谁的话也不听,执意他超前英国千年的“光荣孤立”政策。
结果是,曹操平定河北后的第二年,便将矛头转向刘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挥师南下,还没到荆州,刘表就病逝,荆州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曹操取得。
其实,刘表坐拥十万大军,荆州物产富饶,粮草充足,如果能在曹、袁二人激战之时袭取北方,与袁绍夹击曹操,三国的剧本可能会被完全改写,可惜,刘表谨慎而喜欢猜忌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成为割据一方的小诸侯。
再看刘备,刘备发家的早年,历尽坎坷,四处辗转漂泊。官渡之战前,刘备刚被曹操从徐州赶出,妻儿、关羽被擒。刘备逃到青州,被刺史袁谭迎接,送到了袁绍面前。袁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让众将士夹道欢迎,自己则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可见他对刘备的重视。
到了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在帐下吃了不少白饭的刘备前往与叛曹的刘辟汇合,想办法攻打许昌。结果刘备刚一出发,曹操就派曹仁来攻。刘备只好是回到袁绍身边,“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袁绍很爽快的,让刘备带上自己的旧部,去荆州找刘表。
到了荆州,刘表也十分欢迎:“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不过“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好吃好喝伺候着,却不把刘备的建议当回事儿。
“十二年,曹公北征乌丸,先主说表袭许,表不能用。”不但是曹操与袁绍相持河北期间,刘表不敢出兵。河北形势已定后,曹操北上征讨少数民族的大好时机,刘表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刘备有多么的怒其不争。
刘备的这几年时间花在四处奔波上,而孙权的这几年则是“宅”在江东。官渡之战时,江东的领导人还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建安五年(200),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此时他正养精蓄锐准备北上,结果“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孙权年幼便接过大权,众臣子心有疑虑不说,“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偏远地区的人民还没有被降伏,时常叛乱。于是接下来的数年,孙权的心力全都在平定蛮夷山贼,治理内政上了,全然没了心思对外征战。
曹操平定河北八年间,刘表偏安荆州,年事已高,又疾病缠身,无心北上;刘备雄心壮志,然而实力孱弱,只能依附他人,一腔抱负无法施展;孙权草草接过江东,心思全在平定内乱,无暇向外征讨。他们本来都有机会改变历史,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眼睁睁看着曹操坐大,令人唏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