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成吉思汗,并没有攻打南宋,他在蒙古称汗后(1206年),先后攻击西夏、金国,均是20多年的消耗战,并没有马上把两个敌国消灭。在击败金国主力后,成吉思汗亲军西征,先灭西辽(1218年),再灭花剌子模,一部追击花剌子模残部到印度,一部则到达欧洲的克里米亚半岛。成吉思汗再回师攻打西夏,期间1227年病死六盘山。这时西夏投降,他的儿子拖雷密不发丧,按成吉思汗遗嘱杀西夏末帝李睍,并对西夏进行了大屠杀。
拖雷为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成吉思汗临终前指定窝阔台为继承人,但仍然需要蒙古的库里勒台(部落议事会)批准。在未最终决定而王位空缺的两年,由拖雷监国。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打金国,武力借道南宋,在均州三峰山击败金军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的主力部队,第二年回师途中,拖雷病死。这时金国仍然没有被消灭。
窝阔台上台后,即派人降伏了高丽,继续派人围攻金国汴京,与南宋结盟最终灭掉金国。然后劫掠南宋,他的儿子阔出在南宋战死,没有在南宋的占领区形成稳固统治。1235年,窝阔台决定进行第二次大西征,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主将为拔都、速不台,出征军15万人。征服钦察、斡罗思后,兵分两路击败孛烈儿(波兰)、马札儿(今匈牙利)。后听到窝阔台死讯后,大军东撤。
大汗位争夺了三年后,蒙哥任大汗,派忽必烈南征大理并灭之,同时派旭烈兀进行第三次大西征。旭烈兀相继攻下波斯,巴格达的黑衣大食,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
蒙哥亲率大军,兵分三路侵略南宋,蒙哥受阻于四川钓鱼台,并在那里死去。忽必烈北返争夺大汗位,旭烈兀东撤支持忽必烈,留守叙利亚军败于埃及马木留克。
忽必烈上台后,才最终消灭南宋(1279年)。
整个蒙古帝国有三次大的西征的大汗,分别是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
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西征?我认为原因有这几个:
1,西夏和金国是两个铁疙瘩,虽然成吉思汗已重创两国,但成吉思汗如果非要用钢牙把这两个铁疙瘩啃下来,只怕会让西夏和金国铁了心结盟。如果是这种局面,成吉思汗就是到死了也灭不了他们。事实是,成吉思汗死在灭亡西夏期间,成吉思汗死后6年金国才灭亡。所以成吉思汗需要转移注意力,放松对西夏和金国的压力,挑拨他们的关系,自己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成吉思汗就留下木华黎对金国呈半进攻半防御状态,带领大军西征。
2,成吉思汗这时不怕外敌,只怕内敌。原来蒙古草原部落最强大的乃蛮部,虽然被成吉思汗打败,但逃到了西辽,并且其首领屈出律还成了西辽的领导人。这才是成吉思汗的心病,这是最大的内敌啊!一旦成吉思汗和西夏金国的战争中有什么失利,乃蛮部也是蒙古部落,很可能一呼百应,越过蒙古草原,给成吉思汗背后捅一刀子。所以成吉思汗西征的第一步就必须是把西辽和乃蛮部拿下。
3,成吉思汗拿下乃蛮部和西辽后,本来心满意足,想做做生意。从唐朝以来,他第一次又完整控制了丝绸之路,可以把东亚的丝绸、瓷器、棉布等买到中亚,大把的银子眼看就要赚到手。但西边的花剌子模的一个总督却把蒙古一个商队都杀了,财物都抢光了。成吉思汗还是先派使团见花剌子模国王,要求处死总督,保护蒙古商队。花剌子模国王也是个缺心眼,把使团长杀了,其余的人都剃光脑袋踢了回去。这下成吉思汗就勃然大怒了,下令把花剌子模屠了!蒙古与花剌子模之间是一场恶战。
4,贯穿欧亚大陆的有上万公里的大草原,从蒙古一直到中亚、南俄,最后到中欧结束。这片大草原,是最适合蒙古骑兵作战的。这是地理因素。而西夏、金国、南宋有高山、险关、江河作为军事防御,难度比草原大。
窝阔台西征的原因是:在南宋碰了钉子,自己的接班人阔出也战死在南宋,先拿西边的软柿子捏捏,让其他人也练练手。
蒙哥西征的原因:除了抢夺西亚的财富外,斩断南宋的外贸供血也是一个因素:南宋与阿拉伯人、波斯人有大量的贸易往来,支撑了南宋财政的五分之一左右。占领波斯和阿拉伯,可以把南宋的经济命脉断掉一根。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首先,古代打仗都是要讲理由的。蒙古人灭了金国以后,他也是得有理由,才能够打南宋。而且在灭金国的时候,蒙古和南宋是联合在一起共同打金国的,是友邦。虽然蒙古觊觎南宋的土地,他也不可能一下就顺势打南宋。事实上,蒙古和南宋之所以打起来,根本原因主要还在南宋这一边。当时蒙宋两国灭掉金国以后,蒙古人暂时收兵回漠北。这时候南宋就打算把金国占去的“三京”给收回来。结果蒙古人不高兴了,当南宋军队攻占洛阳以后,他们就迅速渡过黄河来,把洛阳给全部包围,南宋打了大败仗,后来通过讲和才暂时获得安宁。
其次,蒙古人西征和南侵是同时进行的,并没有只西征没南侵。如果说第一次由成吉思汗带领的西征,有蒙古人为了复仇的话,那么,在窝阔台时期进行的第二次西征,就是是彻底的侵略行为。这次西征的目的,一是为了攫取财富和土地,二是为了锻炼蒙古第三代,也就是拔都、蒙哥、贵由这一代。在西征的同时,窝阔台也进行了南侵。而且南侵还是窝阔台最为上心的一次行动。因为他想把汗位传给他的二儿子阔出,因此把阔出派到南线战场上。阔出走的是荆襄一带,也就是中路战场。他的三儿子阔端去的是西线四川战场,另外一个宗王口温不花去的是东线两淮战场。这次战争,由于有南宋将领孟珙等的领导,结果阔出被打死在战场上。南线行动基本上宣告失败。
第三,蒙古人知道南宋是一块硬骨头,他们对南宋采用的办法是先打消耗战,抄掠战,最后才是总攻战。在窝阔台时期,当阔出战死以后,蒙古对南宋的进攻,基本上就停留在边境的骚扰上,也就是不断地消耗和抄掠。同时,因为蒙古皇室发生了权力的转换交接,汗位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拖雷系,因此他们也没有精力攻打南宋。等到最后蒙哥上台,拨乱反正,让国内政权安定下来以后。他才开始全面进攻。但是蒙哥却又在进攻南宋中被打死。蒙哥死后,蒙哥的几个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结果又给了南宋二十年的喘息机会。直到忽必烈完全坐稳汗位后,他才继续向南宋进攻,最终灭亡南宋。
总之,南宋算得上是蒙古帝国史上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他们攻打南宋,前后花了差不多半个世纪。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很多人说成吉思汗并没有攻打过南宋,这是不对的。成吉思汗不仅攻打过南宋,而且还对南宋的领土有明确的吞并意图。
宝庆三年二月(1227年),也就是成吉思汗人生当中的之后一年,他在指挥大军攻打西夏的过程中,曾经派出过一支蒙古骑兵进入南宋境内,接连攻下阶州(甘肃武都)、武休(陕西凤县)和仙人(陕西略阳)等地。
南宋守将一如既往的畏战,抛弃老百姓自己先跑了。蒙古骑兵在南宋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烧杀劫掠。所幸,当时蒙古只是试探性进攻,没有趁机攻城略地,再加上几个月后,成吉思汗病故,蒙古的这次侵犯才不了了之。宋朝官方对这次蒙古兵南侵,称为“丁亥之变”。
至于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什么不打南宋。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金国和西夏还存在,蒙古和南宋的领土并不接壤……
(成吉思汗西征时,中原各方势力图)
据史料记载。1219年六月,蒙古使臣在花刺子模被害后,成吉思汗决定暂缓南下,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自己则亲率大军向中亚的花剌子模问罪。
此次西征,蒙古一票大将介随大军行动。畏吾儿、阿力麻里、合剌鲁等部落(新疆的土著民族)在蒙古的胁迫下也都出兵,只有西夏拒绝出兵。(这也是后来党项人被屠杀的原因)
西征持续了七年之久。一直到1225年,成吉思汗才凯旋东归。但是在此期间,留在草原本部的蒙古人也没有闲着。在木华黎的指挥下,蒙古继续对金国和西夏进行袭扰,侵蚀了中原大片领土。
(成吉思汗西征三年后,中原各方势力图)
当时的金国已经被打的奄奄一息,西夏由于背盟,遭到成吉思汗的报复。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统领蒙古大军进攻西夏。当年11月,蒙军围攻西夏中兴府。与之同时,还派出一支小部队,穿过金国的临洮府,金军也不敢阻拦,蒙古顺利过境,进攻南宋的利州西路。只不过这次进攻范围很小,历史上不出名。
所以,并不是成吉思汗为了西征而放弃侵略南宋。而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金国和西夏还能在北方替南宋挡住蒙古的进攻。在成吉思汗东返后,蒙古军势如破竹,西夏被蒙古所灭。金哀宗也遣使去蒙古军中求和,被蒙军拒绝。不久后,成吉思汗病死。侵宋的计划也暂缓,蒙宋开始联合灭金。
蒙宋联军灭金后,南宋又犯了北宋末年的老毛病。在蒙古军退走后,宋军越过了双方约定的划界(以当时实际占领为准)。其后,蒙古军反扑,宋军惨败。
其中以洛阳的宋军尤为凄惨,激战之初双方还能势均力敌,但由于宋军断粮,只得选择突围而逃。宋军绝大多数都是步兵,突围途中的惨状不用细想也知道了,纷纷被杀死在逃跑的路上,几乎全部战死。最后只有三百步兵,吃了九天树叶树皮之类的东西,才幸运的逃回了南宋境内。
端平入洛后,蒙宋联盟破裂。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全面侵宋战争。
PS:其实宋朝不背盟,蒙古人也一样要攻打南宋。只不过因为宋朝背盟,提前了蒙古人攻宋的计划而已。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按当时情况,中国分裂割据政权太多,成吉思汗没有办法一下解决那么多国家,当时战线拉的太长,对金朝战争已经陷入泥潭,在山西一带,蒙古军与金军你争我夺,来回折腾。金国在当时拥有百万,成吉思汗在野狐岭大决战干掉一半,另一半零星分布在个关口,战斗力相当顽强。守潼关的一帮金军就是典型例子,成吉思汗曾试探性由西夏发起进攻,但无果,在之后蒙古对金战争中潼关始终成了蒙古对金的滑铁卢,这让成吉思汗不得不在遗诏中明确提出绕道潼关,抄袭宋境攻金。金国在黄河一线布有四防,固若金汤,而且集精兵强将,蒙古军一时很难突破,所以他才不得不选择艰难险境就是宋朝的南方潮湿的丘陵沟壑来个背后偷袭。金朝那时对蒙古的认识由最初的盲目变成全力以赴,归根结底,是统治阶层越来越惧怕蒙古,让他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对手,可国家建立一百年衰落腐朽,猛安猛克制衰败,这让新兴的臣子国蒙古有机可乘,胜算帷幄,只是时间问题,金朝自章宗时由盛世转向衰落,永济皇帝在位后,国家弊端显露,蒙古对金战争让这个北方大国一战全线奔溃,成吉思汗结结胜利,这让后来的皇帝宣宗因为惧怕蒙古人不得不选择迁都,避其锋芒。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铁蹄在蒙古人面前这样不堪一击,灭辽灭宋的辉煌战绩不能重现,倒是风水轮流转,几万人打败敌军的气势换成了北方蒙古人,金国再没有完颜兀术这样顶尖军事天才,因为中原的富庶,锦衣玉食,沉浸一来百年的安逸生活,让他们失去战斗力。
就在这样背景下,成吉思汗还是难以一时拿下金国,因为对手已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了,为了能尽快为蒙古扩大地盘,与金,宋旗鼓相当,不得不向西发展,而西边自然就是西辽,西辽在西夏西面,通往西域,如果打通丝路,这样对蒙古经济是有利的。但主要还是西辽本身问题,让成吉思汗头疼,他害怕西辽会和金朝联合夹攻自己,西辽现在国王耶律直古鲁被驸马乃蛮太子曲出律给踢下台,自己当了国王,曲出律何许人,就是被成吉思汗亡国那个敌人的儿子,他岂能善罢甘休,有朝一日肯定复国,联合花剌子模,金国,甚至西夏对付自己。成吉思汗一向对敌人有个传统,敌人之后不可留,这是他从小到大铭记的血淋淋教训,他的父亲也速该就是被塔塔儿部首领扎邻不合毒死的,他也正是被他父亲杀死的那个首领也叫铁木真的儿子 。
成吉思汗当时也高明,打的是两张牌,一面对金国用兵同时,又对西辽用兵,他也是处心积虑,早期对拓展领土的渴望。在与花剌子模交往中,让他那种渴望和诉求达到极限,最终让他放弃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对付金国身上 ,花剌子模帝国当时雄居西域,拥有中亚和波斯,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泱泱大国,他的国王自然不把成吉思汗放在眼里,在讹答剌城,常年积累的矛盾最终爆发,海尔汗无端扣押蒙古五百名商队,抢劫了其财务,还将他们统统送上断头台,西域大国对蒙古的不友好已经明确显露,国王摩诃末更是傲慢无礼,不但拒绝交出凶手,还杀了正使。成吉思汗当时并没有想向更远西域用兵,他那时年龄已到中老年,只图中原,没有心思图更西面,然而历史已将这不可能的事实变为现实。这让成吉思汗有了想法,眼看中原不能一时拿下,商队又无辜被杀,花剌子模一方无端挑起战争,他必须付出一切后果,简单的说花剌子模是在引狼入室。成吉思汗也因此被卷入对花剌子模长达四年的战争中,他逮住那凶手,命人将银水灌进眼睛就地正法,摩诃末不做,凶手还不如自己处决了算了。凶手完蛋后,接下来,理应按道理说退兵算了,可成吉思汗没这么想,上瘾了,想要整个花剌子模,这也许是一代天骄的高明之处。
花剌子模全境被吞并,成了他两个儿子封地,这为之后蒙古扫灭俄罗斯,远征欧洲埋下伏笔,似乎后代们正续成吉思汗的成果。对金国,西域用兵已经耗了成吉思汗大半时间,中原金国,西西夏仍还在,他哪有时间管得了南宋。西夏和金毕竟与蒙古恩怨很深,蒙古早有抹掉他们的想法,而南宋则没有理由用兵。西夏灭亡是成吉思汗取中原的一个前奏,他去世时金国仍在,而且当时兵强马壮,扼守在河南关中一带,偏师木华黎只起个打草惊蛇而已,不足凭一己之力已消灭金朝,蒙古只有主力进攻才可以灭金 。成吉思汗死前留有遗言,证明他时间有限,心有不甘,尤其对金国迟迟未拿下,南宋那是之后的事,毕竟当时中国分裂的王朝,虽然衰落,可国力不容忽视,成吉思汗终其一生也无法如愿统一中原只有等孙辈们完成,那就是忽必烈。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首先成吉思汗没有灭金,在灭西夏时他就挂了。
相对于金国,新兴的蒙古,特别是成吉思汗时代,还是比较弱小的,要一口吃掉金国这个庞然大物还是比较困难的。反倒是西征,难度要比南下容易一些。
成吉思汗西征面临的第一个对手西辽,辽国覆亡后贵族耶律大石建立的政权,曾经是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但在蒙古崛起的时候,西辽已经衰落的非常厉害了——统治阶级腐败,横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而曾经归附于他各个民族、政权也纷纷起兵反抗西辽的统治。面对这样的对手,蒙古大军很容易就取而代之了。
因为西辽的疆域,已经进入了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了,商旅的往来让蒙古贵族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勾起了继续向西政府,开拓更宽广商路的野心。这个时候位于中亚的花拉子模变成了下一个目标,借口是他们杀掉了蒙古的商团。
从古至今的绝大多数时候里,中亚地区所谓的古国,撑死就是有钱,人口不多,战斗力基本就不值一提,根本也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花拉子模守城确实很惨烈,让蒙国人费了老鼻子劲了,但最终还是被攻破了。
所以,好打和有钱应该是成吉思汗时代选择西征而不是南下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这一时期更多的还是蒙古帝国的原始积累阶段,到了成吉思汗儿子们掌权的时候,便开始去啃金国这个硬骨头,还继续组织西征,向更西的地方进军。
为什么成吉思汗军团灭了金国后不直接灭南宋而是大部分西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刚刚灭掉金国,蒙古人就攻击北上的宋军。
第二年,蒙古军曾经南下入侵,但被宋军击溃。
作为蒙古帝国来说,他的特点就是要不断的对外入侵,占领新的领土,以平息内部矛盾和内部的物资和领土需求。
成吉思汗明白,打垮腐败的金国也用了23年时间。
而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方平原,那么地处复杂地形江南的南宋,自然更难对付。
所以,在筹备南侵的同时,蒙古大军自然也要西征,以获取更多的领土和物资。
相比南宋,当时西征的敌人并不强。
唯一较强的花刺子模又有内乱,力量难以凝聚。
至于中亚的突厥部落四分五裂,难当蒙古人一击。
而俄罗斯还不存在,基辅罗斯早已分裂,分为若干的公国。每个公国实力虚弱,压根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换句话说,西征的胜利几乎唾手可得。柿子捡软的捏,那么当然要先西征了。
至于南侵,也是议事日程上的,不过要妥善的准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