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他们都说海鱼比河鱼好,这我就不同意了。

我在海滨城市生活过5年,期间吃了不少海鱼跟河鱼,而且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了很多海鱼的知识,下面就讲讲二者之间的差异,其中还涉及到很多大家在吃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异味等等。

海鱼跟河鱼的营养差异

海鱼跟河鱼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D、B2等)跟矿物质(钙、钠、钾、镁等)方面的比例是差不多的,争议最大的就是EPA(二十碳五稀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问题。

EPA跟DHA对人体的营养价值很高,自然老百姓就更加注重海鱼跟河鱼体内两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通俗的讲,绝大多数人觉得海鱼的EPA、DHA含量大于河鱼,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按照生活水域的差异,鱼类被分为淡水鱼(河鱼)跟海水鱼。

咱们常见的河鱼有鲫鱼、草鱼、鲢鱼、鲤鱼、鲶鱼、罗非鱼等等,常见的海鱼有带鱼、黄花鱼、三文鱼、秋刀鱼、金枪鱼、沙丁鱼等等。

曾经有人对市场上主售的河鱼跟海鱼分别进行测试,最后发现并非所有河鱼的EPA、DHA含量都比海鱼低,比如我们常吃的鲈鱼,其内的EPA、DHA含量就比很多海鱼都高,而海鱼中的金枪鱼、大麻哈鱼和沙丁鱼含量都很高。

对于营养差异来讲,从整体出发,河鱼确实比海鱼差了一些,但小部分河鱼的营养价值比绝大多数海鱼都高,我的建议是,如果海鱼吃的比较少,大家在选购河鱼时,可以换着吃,不要老是吃一种河鱼。

海鱼跟河鱼寄生虫的差异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吃生鱼片,搭配专用酱料跟芥末,简直是人间美味,但在品尝的同时,我们也不由得担心生鱼片内寄生虫的问题。

河鱼跟海鱼的寄生虫一样多吗?

我认为河鱼体内的寄生虫更多一些,因为海水流动性较大,且最重要的是盐分高,相比于海水,寄生虫更喜欢淡水。

虽然河鱼跟海鱼体内都有存在寄生虫的可能性,但普遍来讲,海鱼体内的寄生虫对人体危害没那么大,很多寄生在海鱼体内的寄生虫,就算到了人体内部也无法适应人类体温,相反,大量淡水鱼中的寄生虫,却在人体内部如鱼得水。

总的来说,河鱼中的寄生虫要比海鱼的数量更多一些,而且对人体的适应性更强一些,个人建议,能煮熟的就尽量煮熟吧,如果经常吃生鱼片,最好定期去检查一下身体。

海鱼跟河鱼的味道差异

从味道上来讲,海鱼的鲜味要超出河鱼很多,下面着重讲下河鱼的土腥味跟柴油味是如何产生的。

河鱼土腥味的来源

鱼一开始出生时,并不会伴随土腥味,但在腐食较多的水域中生活后,其肉中自然而然就会携带土腥味。

这是因为腐烂物较多的水域,细菌也很多,大量细菌会附着在水草、浮游生物、藻类上,河鱼一旦把这些食物吃进去,细菌也会跟着进去,而很多细菌就是土腥味的源头。

或许一开始,鱼类能凭借新陈代谢把这些细菌给排出体外,但常年累月之下,这些散发着土腥味的物质就会进入河鱼的肌肉跟血液中,久而久之,河鱼全身上下就散发着土腥味。

河鱼土腥味的本质是水域环境不佳,比如养殖场的高密度养殖,也会让水质变差,或者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区域。

河鱼柴油味的来源

买到柴油味的河鱼,这种情况比较少,但还是有,如果河鱼长期生活在工业油排放的水域,或者是河鱼生活在有船只漏油的码头周边水域,其本身也会沾染些油味。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河鱼长途运输过程中,有些商贩会人为添加一些柴油,这会让鱼类在短时间内出现“活蹦乱跳”的情况,不过要不了多久,这些鱼就会相继死亡。

相比河鱼,海鱼的味道除了腥味之外,很少有泥土味、油味,这是因为海鱼生存范围十分辽阔,而且常年游动,肌肉弹性比河鱼要高很多,也就是海鱼味道的鲜美程度要高于河鱼。(大范围来讲)

那么如何去除鱼类身上的怪味呢?

在处理鱼的过程中,把鱼体内的黑色黏膜去掉,有些鱼的两侧有白线,能抽出的尽量抽出,此外,将鱼改刀切片后,多用清水冲洗几遍。

在烹饪过程中,也可以用白酒、葱、姜、蒜、料酒去腥,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很多佐料。

海鱼跟河鱼的鱼刺差异

老外不喜欢吃鱼的一大原因就是“鱼刺”,鱼肉本身很美味,但有肌间刺的鱼肉,恐怕只有少部分人才喜欢吃。

虽然河鱼中的黑鱼、鲶鱼等属于肉多刺少型的,但从宏观角度来讲,河鱼的鱼刺普遍比海鱼要高。

至今科学家也没法对鱼类的肌间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目前最广泛的说法是,鱼类的肌间刺是为了保持内部肌肉不发生变形。

也有科学家表示,鱼类肌间刺的数量跟进化程度有关,进化程度越高的鱼类,体内肌间刺数量就越少,不过这一理论暂时没有确凿证据。

近几年海鱼中大受欢迎的金枪鱼、三文鱼,也都是肉多刺少型的,看来有没有小刺,对消费者的影响真的很大。

延伸阅读:如何挑选鱼类?

生活在污染水域的鱼,不管是河鱼或是海鱼,其形状都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异常,比如背脊弯曲,表皮发黄等。

如果鱼的形状没什么问题,再来判断鱼是否新鲜,这一步依旧是“看”。

新鲜的鱼鳞片完整,体表有光泽,眼部饱满突出,角膜十分清亮,两侧鱼鳃鲜红,粘液透明,而不新鲜的鱼,它的眼球会有些平坦,甚至会凹陷下去,两侧鳃丝会黏连在一起,体表的鱼鳞也常常脱落。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那么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鱼肉坚实有弹性,凹痕很快消失,则代表这条鱼很新鲜,如果按下去明显感到肉质松弛,凹痕恢复缓慢,而且带有泥腥味、臭味等异味,那还是别买了

总的来说,河鱼跟海鱼各有千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混着吃,如果吃生鱼片,个人建议还是吃海鱼比较好,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全世界已知的鱼类共有26,000多种,其中淡水鱼有8600多种,海水鱼17,400多种。在如此多的鱼类中,想要判断海鱼与河鱼孰优孰劣难度确实不小。

很多人都认为海水鱼比淡水鱼更加鲜美,但是别忘了,海水鱼中还有鳟澳鲈这类上不了台面的“饲料鱼”,淡水鱼中也不乏翘嘴鳜、高白鲑等鱼中珍品。

有不少被冠以“淡水鱼之王”名号的淡水鱼更是极品中的极品,比如香鱼(仙胎鱼)、鲟鱼(可食用的是养殖的杂交鲟)等。对于香鱼,美国的一位鱼类学家还将其称为“世界上最美味的鱼类”。

▲▲“淡水鱼之王”——香鱼

由此可见,海水鱼和淡水鱼都不乏品味出色的佼佼者,当然也有味道很差、遭人唾弃的“垃圾鱼”。总体来说,海水鱼与淡水鱼都各有优劣,难分伯仲,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海水鱼好还是淡水鱼好?这和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相对于海水的开放环境,内陆淡水的溪流湖泊往往局域性更强,物种的生境也呈现出碎片化分布的格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鱼种都只分布在特定的区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对食用鱼类品种的选择。

比如在北方广受欢迎的黄河鲤鱼,南下到广东时就受到了“阻力”。南方人不喜欢吃鲤鱼,人工养殖的鲤鱼也很少,再加上没有养成食用鲤鱼的传统,因此鲤鱼在南方就受到了“偏见”。

另外,有些鱼类只生活在特定的水域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新疆赛里木湖的高白鲑

高白鲑的体重一般在1~3斤左右,更大的能长到6斤,生活在1~28℃的范围内,属于典型的冷水鱼。在食用方式上,高白鲑相当有讲究,不仅可以直接做生鱼片,还可以红烧,不过火候很难掌握,需要专业的厨师来料理。

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他们可不讲什么“河鲜”,“海鲜”,顶级鱼类食材他们只认高白鲑。

受地形、地势所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泰山螭霖鱼、四川雅安市的雅鱼,这些淡水鱼虽然小众,但也做到了美味与营养兼顾,还具有相当大的名气。虽然这些特种鱼到了外地可能不受待见,但是对当地人来说,它们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鱼类都不能替代的。

▲▲雅鱼及其胚胎发育

我们不妨来盘点一下海、淡水鱼各自阵营中的“翘楚”,看看谁更“硬气”——先从淡水鱼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四大淡水名鱼”: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兴凯湖鲌、松花江鳜鱼

仔细推敲之下不难发现,这4种鱼更像是北方的四大名鱼,要味道有味道,要名气有名气,市场价值更是让人“高攀不起”。每一种鱼都有很多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化积淀相当深厚。在国内,能吃出文化底蕴的鱼类并不多,四大淡水名鱼对此可是“当仁不让”。

在南方,比较有名气的是“长江三鲜”:河豚、刀鱼、鲥鱼。只可惜,这三种鱼早已今非昔比,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当年的盛况也只存在于长江老渔民的印象和记忆中了。

▲▲长江刀鱼

上世纪70年代,长江刀鱼可谓是风光无限,一网下去就有一两百斤,这绝对不是夸大其词。而在2010年后,长江刀鱼的产量就急剧衰退了。相比之下,鲥鱼的命运更加悲惨,1985年之后,在长江流域就很难见到野生的鲥鱼了。河豚和刀鱼、鲥鱼是绑在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而这根绳子就是濒临崩溃的长江生态。

▲▲鲥鱼

“长江三鲜”或许已注定成为历史,濒临枯竭的渔业资源、相继灭绝的长江旗舰物种(白暨豚、白鲟)——这些都是长江向外界释放的信号。如今,我们也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十年禁渔”,但愿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无论是“四大淡水名鱼”还是“长江三鲜”,这些“人气王”都不是浪得虚名。或许,比起它们鲜美的味道,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它们的命运。毕竟,如果有一天它们都不存在了,所有的争论也只不过是空谈而已。

说完了淡水鱼中的“王牌”,再说说海洋里的“奇珍异馐”

海洋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墨鱼、带鱼

“四大海产”中墨鱼是个冒牌货,其他三种才是真正的鱼类。然而,同样是今非昔比,如今唯一能够形成渔汛的“四大海产”只剩下带鱼了

▲▲带鱼

“四大海产”中最让人惋惜的是大黄鱼。大黄鱼的命运与东海的舟山渔场是紧密相连的,历史上野生大黄鱼的最高捕捞产量是10.16万吨,“登峰造极”的那一年发生在1967年,距今已过了半个世纪。

1974年春天,东海上数千只机帆船赶赴舟山渔场捕捞越冬的大黄鱼,无论大小全部都被收入渔网之中,这无疑给大黄鱼的种群繁衍带来了致命打击。2003年,东海的渔民已经很难捕捞到野生大黄鱼了,即便撞到好运捕到那么一两条,规格也是小的可怜。因此可以说,“四大海产”中大黄鱼的名气最大,但同时也是现状最惨的。

此外,海洋中还有不少名贵鱼种,比如东星斑,在高档的饭店可以卖到上千元一斤(东星斑属于国家保护物种,野生的东星斑禁止食用);再比如,海中的鲷鱼、军曹鱼、花鲈、鲳鱼、金枪鱼、鳕鱼、三文鱼等名贵水产也都是一流水准。

▲▲东星斑

▲▲鲷鱼

▲▲鳕鱼

总结

从现实层面来讲,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吃的都是价格低廉的大宗鱼。内陆的居民就吃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淡水鱼,沿海的居民就吃鲳鱼、鲻鱼、带鱼、黄花鱼等常见的海水鱼,而且很多人还不是经常吃,毕竟经济条件不允许。

至于海水鱼和淡水鱼哪一种更好,不同地区人们的看法必然有很大出入,得到的结论也完全是主观的。就我个人而言,由于我从小生活在内陆地区,因此对淡水鱼情有独钟,特别是老妈做的鲜辣鲫鱼汤和油炸小鲫鱼,那味道简直就是一绝,到现在想想就流口水。

当然,1000个人有1000种答案,以上结论也仅供参考。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全世界的人每年要消耗掉约1亿吨的鱼,可见,在人类的食谱中,鱼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其实与鱼的种类和数量有很大的关系,地球表明有71.8%被海洋覆盖,而剩下的不足29%的地表面积上还分布在江河湖泊等淡水水体,如此多的水孕育了超过31200种不同的鱼类,这使得在动物被驯化之前,鱼类成为了人类最容易获取且数量最多的肉食来源。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鱼的种类比较多,不同鱼类的分布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人虽然都吃鱼,但吃的鱼从整体上看是有一定区别的,尤其是生活在内陆地区和海边的人,前者主要吃淡水鱼,后者主要吃海鱼。

那么,海鱼和淡水鱼究竟哪个比较好呢?这个问题就有点复杂了,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

海鱼和河鱼(淡水鱼)

虽然海水和淡水中都有鱼,但是将鱼分为海鱼和河鱼(淡水鱼)太粗暴了,因为海鱼虽然是指只能生活在海中的鱼类,而淡水鱼就不同了,根据生活水中盐分的浓度分类,淡水鱼可以分为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以及周缘性淡水鱼三大类。

其中初级淡水鱼就是指只能且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我们的四大家鱼都是初级淡水鱼,而次级淡水鱼是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淡水中,偶尔栖息在半海水或者海水中,比如罗非鱼、食蚊鱼等,最后是周缘性淡水鱼,这类鱼主要生活在半海水(比如河口)或者海水中,偶尔进入淡水中,比如蛇鳗、牛尾鱼等等。

从整体上看,海鱼要比河鱼的种类要多,占世界总鱼类的约58.8%(约18346种),河鱼(淡水鱼)只占41.2%(约12854种),其中约有80.3%的为初级淡水鱼,次级淡水鱼约占19.1%,剩下的0.6%是周缘性淡水鱼。

所以说,在海边的人,不仅能吃到的鱼(直接捕捞野生活体)不止是海鱼,还有次级淡水鱼和周缘性淡水鱼。不过,既然我们要讨论海鱼和河鱼,就按照严格的淡水(初级淡水鱼)和海鱼来说吧。

海鱼和河鱼哪个更好?

鱼的好坏除了与口感有关外,还与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关系,但是真所谓“众口难调”,不同人对同一种食物的判断也有很大的区别,而且鱼的好坏与新鲜度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管是海鱼还是河鱼,只要是新鲜的、野生的、没有污染的鱼都很好吃。

关于海鱼和河鱼,许多人会认为寄生虫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大多数人认为海鱼没有寄生虫,河鱼寄生虫较多。不可否认,淡水中确实比海水中有更多的寄生虫,但这并不代表海洋中就没有寄生虫,事实上,海洋中的寄生虫只是比淡水中少一些而已,但依然是存在的。

上图是科学家们对海水和淡水中吸虫、绦虫、线虫以及棘头虫四大类寄生虫的研究,红色为海洋,白色为淡水,可以看出淡水中除了吸虫和绦虫比海洋中多外,其他两类寄生虫甚至还超过了淡水。

而且前几年科学家们也在经常拿来做鱼生的三文鱼中检测到了鲑居尾孢虫(Henneguya salminicola),所以,说海鱼没有寄生虫是严重的错误认知。只是用来生吃的鱼类多为海鱼,而且经过了低温的处理,比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明确规定:生吃的鱼类必须在-35℃下急冻15小时或-20℃下急冻一周。这就是杀灭鱼肉中寄生虫的常见方式。

既然海鱼和河鱼都有寄生虫,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它们的口感。如果说作为鱼生的话,显然是海鱼更有优势,这是因为河鱼比海鱼的土腥味更重

所谓的土腥味其实是由一些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的,称之为“土臭素”(Geosmin),而河鱼多为杂食性鱼类,而且它们的食谱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微生物,所以久而久之,它们的肉质中也会累积大量的土臭素,我们吃一些河鱼时的土腥味就是这样产生的。

土臭素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其次,我们经常食用的河鱼刺通常比海鱼更多(这并不代表河鱼就一定比海鱼刺少,比如鳜鱼刺就不多,所以只能说我们常食用的河鱼是演化比较低级的鱼类(是指演化序列),而食用的海鱼通常是演化比较高级的鱼类),这是生存演化所致,因为动物骨骼的演化倾向于向更少去演化,不过在淡水中,演化相对低级的鱼类占了主要,而在海水中,演化相对高级鱼类占了主要。

而且海鱼多数为肉食性的鱼类,但是它们吃的是其他的海洋生物,很少会有能够产生土臭素的微生物,所以海鱼肉几乎没有土腥味(但腥味依然存在),而且小刺(肌间刺)也比较少

并且大多数的海鱼脂肪含量在5%-15%之间,而河鱼的脂肪含量在1%-5%之间,显然河鱼的脂肪含量平均要远远低于海鱼,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吃的口感,毕竟烹饪可以用添加油来弥补,但是生吃就是鱼本身的脂肪含量了,而我们吃到的肉香,有很大程度来自于肉中的脂肪含量,所以和牛等顶级的牛肉,脂肪含量都不低。因此,在生吃上,海鱼确实要强于淡水鱼。

至于烧制,同样都是新鲜的鱼类,海鱼往往也比淡水鱼需要更少的去腥调料,比如清蒸的鱼类,通常也是海鱼。不过,一旦上升到红烧、酱焖等烹饪方式,河鱼的土腥味就会被遮盖掉,此时,反而海鱼的鱼腥味会比河鱼重一些,所以,在烧制方面二者算是打个平手吧。

红烧鳜鱼

最后是营养价值,在营养价值方面,脂肪我们就不计算其中了,我们着重地来看一下蛋白质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两个方面,在蛋白质含量方面,海鱼的整体区间在13%-29%之间,而河鱼的整体区间在15-25%之间(数据取自《中国食物成分表》对8种河鱼和8种海鱼的统计报告),从平均值上看,它们是不相上下的。

而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方面,统计报告重点的对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数据陈列,其中大多数的海鱼和河鱼平均值都在0.2%左右,不过,同样选取了8种不同的鱼类,海鱼中有四种超过了1%,而8种河鱼中最高的只有0.73%(鳜鱼)。

图片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

写在最后

从整体上看,海鱼确实要比河鱼强一些,具体体现在营养价值、口感(土腥味)上。但是这只是理论,在实际中,内陆地区的人获取新鲜的淡水鱼更加的容易,而海鱼通常是冷冻的,所以从新鲜度上,河鱼要比海鱼更好一些,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也是如此,他们最容易获取的就是海鱼,反而淡水鱼通常是冷冻的,这就造成了相反的结果。

因此,还是那句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那容易获取什么样的鱼,什么鱼就是最好的。

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结论:不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安全角度,海鱼都并不一定比河鱼好,海鱼和河鱼都是好鱼,没有太大差异。

海鱼更健康?

海鱼其实属于咸水鱼,而河鱼就是淡水鱼。

认为海鱼更健康的一个理由就是认为海鱼的DHA含量更高。实际上,淡水鱼中的DHA含量并不一定低于海鱼。

  • 有研究对4种淡水鱼及6种海水鱼测定发现,淡水鱼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不比海水鱼低。

  • 还有研究对比5种海水鱼和9种淡水鱼中的EPA和DHA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淡水鱼中的EPA和DHA含量并不会比深海鱼低,含量最高的甚至是淡水鱼类鲈鱼。

从这些结果来看,深海鱼的DHA含量并不一定像大家想象得那么比淡水鱼多。

海鱼更安全?

海鱼长在海洋,大家就会想到碧海蓝天,而说到河鱼,大家联想到的就是污水。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海鱼更安全。是不是这样的呢?

其实,这也只是大家美好的想象。在全球化的今天,即使是海洋鱼类,依然可能受到环境的污染,甚至有些时候污染还更严重。

寄生虫、重金属(汞、镉、砷等污染)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等是鱼体最常见的污染物。那么,这几种物质在海水鱼中是个什么情况呢?

  • 寄生虫:海鱼也会被寄生虫感染。海水鱼寄生虫种类很多,可引起的疾病包括刺激隐核虫病、粘孢子虫病、海盘虫病等。以臭名昭著的异尖线虫为例,它就是一种全球分布的寄生虫,世界各大海域都可以找到它们,三文鱼、大马哈鱼、金枪鱼等都可能被它污染。

  • 重金属:有研究对北京市场中人们经常食用的10种鱼肉中重金属砷等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海水鱼中重金属含量要高于淡水鱼。对上海市售水产品进行检测发现,海水鱼中重金属镉的含量也要高于淡水鱼。杜克大学的研究还发现,由于与盐的分子结合,深海中的甲基汞更难被分解,对健康的危害也更大。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深圳市市售鱼类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发现,淡水鱼、海水鱼中PBDEs含量的中位数分别为328.2、1108.8 pg/g湿重,海水鱼也要高于淡水鱼。上海市售动物性食品中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和生物有效性评估也发现,海水鱼中PCBs的浓度水平要高于淡水鱼。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在市场上发现的鱼中检出了污染物,但通常都没有超标,考虑到日常食用量,一般也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大家也不用太担心。

总的来说,无论是淡水鱼还是海鱼,他们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太大差异。海鱼河鱼 ,都是好鱼。

----------------

作者: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传播部主任,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副所长,头条号签约作者,专栏作者。

微博:@阮光锋

公众号:阮光锋(ruanguangfeng)

欢迎订阅,收获更多有用、有料又靠谱的食品知识。

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河鲜、海鲜的评价与习惯有关!长期吃河鲜的人,闻到海鲜他受不了,比如我们宁波人天天吃海鲜,但也喜欢吃河鲜,都觉得海鲜、河鲜各有特色,认为河鲜比海鲜腥味重一点,但都喜欢吃。

但外地人刚到宁波来时就不习惯,认为海鲜太腥味,有的吃了要肚子疼,要呕吐 ,拉肚子,身上发疹块等,他们不适应!

但现在很多外地人也会吃海鲜了,不吃也难受,因为我们宁波海鲜太多了,价格也不贵而且新鲜,生活多年也适应宁波海鲜的口味了。

所以生活习惯相当重要,其实我们宁波都很喜欢清蒸菜,清蒸菜最讲究的是原汁原味。但清蒸的食材要新鲜,最好是活的,这样鲜度就足,但清蒸要把握分寸,过去如鱼眼珠爆出了,就代表熟了,而且也是最鲜的时候。

但是现在很多鱼它蒸到底,也不会把眼珠爆出来。因为养殖的肉质太嫩,鱼眼珠不会爆出来了!

这就象饭店把握好时间,什么鱼或什么菜几分钟可以出笼。但家庭比较难掌握,因为火头大小,灶具也不一样,要用牙签或筷子去测试一下才知道,但经常做蒸菜的人知道,因为蒸过头了就没味了。

我们宁波人来说,最鲜的菜是生吃的海鲜,但是现在也要注意了,有的海鲜不能生吃了,吃不好就会付出”代价”,但是稍微咸点没问题,如咸蟹、泥螺没问题。

但归根结底大多数海鲜河鲜都差不多, 海鲜烹调也略简单点,营养价值也各有所不同,海鲜略比河鲜略鲜点,否则怎能称为海鲜大餐呢?

我觉得我们宁波人海鲜河鲜统吃。应该可以代表中间的立场了吧!!!

海鱼和河鱼,哪个比较好?

本人认为海鱼较好。

首先从吃的角度来分析。我身处在沿海地区,淡水交汇处,常年可以吃咸水鱼和淡水鱼,所谓的海鱼就是咸水鱼,河鱼就是淡水鱼,当然有一些鱼可以咸淡水来回走动,例如黄脚立和乌头,这些咸淡水来回走动的鱼就不好判别到底是海鱼还是河鱼。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海鱼就是深海大海的鱼,而淡水鱼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四大家鱼,鲤鱼,鲫鱼这些为代表,但也有一些地区有特有的淡水鱼,就不好分析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海鱼的种类比淡水鱼多,个体的大小超乎你的想象,海鱼的共同点是刺比较少,肉质成块状,不会松散,而且味道鲜甜,入口时,鲜甜味直冲你的味蕾,鲜味浓烈,使你终身难忘。而淡水鱼了刺比较多,缺少海鱼的鲜甜,大部分腥味比较重,烹饪时难以拿捏去腥味的程度,大部分的鱼肉质松散,口感不佳。所以我认为从吃的角度来说的海鱼是比较好的。

那从钓鱼的角度来分析。我经常去海边钓鱼,家里附近的河也可以钓到淡水鱼。首先,钓法不一样,海鱼大部分用海竿和矶竿,河鱼大部分时候用台钓和爆炸钩沉底,在技术上来说,海鱼钓法比较简单粗暴,而台钓比较既讲究技术,但钓过海钓的人都不太喜欢台钓了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个种原因你们去体会一下。然后我们分析一下钓的鱼获,经常听朋友说去海钓几十斤鱼,因为大部分海鱼喜欢群居,碰到一个鱼群钓到你手软,而淡水鱼的鱼货一般几斤几两,不是你的技术不行,而是国家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化学污染,生物污染,你想钓一条草鱼却钓回来只是几十条清道夫和无数的罗非,钓鱼人都深有体会,说起来都心里流泪。所以从这钓鱼角度分析我觉得海鱼比较好。

以上两点是我个人的见解,综合来说海鱼比较好。那么还要其他的方面我就分析到不到位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