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吉利,长城哈弗,比亚迪这三个国产品牌,算是现在话题度比较高的自主品牌了。吉利,连续几年拿下了国产乘用车销量第一的宝座,20年销量150余万,几乎是长城的二倍,比亚迪的三倍多。长城哈弗,自号SUV领导者,真实实力不容小觑,旗下紧凑级SUV哈弗H6一直呆在榜首几乎没下来过(被宝骏510拉下过一次)。比亚迪,则是话题之王,有嫌弃比亚迪名字low的,有骂车标丑的,还有喷车抄袭的……现在,比亚迪自号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真实技术水平也是极强。

按吉利,长城,比亚迪目前已经面世的技术来看,用旗鼓相当来形容非常贴切。三家都有拿得出手的技术,质量,稳定性都不错。不过从长远来看,个人更加倾向于比亚迪,认为比亚迪会是国产第一品牌。

吉利技术以沃尔沃技术为核心,燃油车技术属于第一梯队

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拿来主义用的非常溜。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是商界的通常做法。

借着沃尔沃的技术,吉利在发动机领域,共有7款发动机。分别来自五个平台,分别是B平台的1.4T(缤越)、C平台的1.5L(帝豪)和1.8L(接近完全退役)、E平台的1.8TD(博越,博瑞,豪越等)、F平台的1.0TD(19款缤越,目前已半退役,三缸机)、H平台的1.5T(领克及部分吉利博越)和2.0T(领克全系,吉利星瑞,星越等)。

其中,F平台的1.0TD、H平台的1.5T和2.0T,属于吉利第三代“智擎”系列发动机,也是主力发动机。其中的1.0TD,其热效率达到了36.8%,升功率100kW/L,最大扭矩200Nm。这台发动机虽然没用沃尔沃的技术,但是沃尔沃参与了标准指定和审核,是通过了沃尔沃的认可的。

其中的2.0T发动机,完全是沃尔沃的技术,拿着沃尔沃的技术,在吉利的工厂里生产出来,属于Drive-E平台。

其中的1.5T发动机,则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主要技术还是来自Drive-E平台。因为这台1.5T是三缸机,主要是配合未来的插混系统使用的,所以直接将2.0T四缸机砍了一个气缸,本质还是沃尔沃的技术。

吉利在变速箱领域,目前主推一套7DC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是吉利与沃尔沃联合研制的。据官方介绍,这台发动机经过了35万公里的台架测试,可靠性非常好。同时,传动效率高达97%,比双离合变速箱91%~93%的平均传动效率还略高一些。使用的技术也比较先进,比如全电控主动供油系统,可以根据变速箱的工况按需求供给变速箱油,按需分配,既不浪费,也可以满足双离合变速箱散热需求,延长使用寿命。这台变速箱,是一台获奖产品。是世界十佳变速箱的获奖产品之一,算是得到了业界认可。

此外,吉利还有自己一套插混系统。这台混合动力组合,也是19年“中国芯”十佳发动机之一,已经搭载在了领克01HEV上面,以后会陆续搭载在更多车型上面。

综合来说,吉利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未来的插混车的技术储备上,都有拿得出手的实用性产品,且已经上市,真实实力很强。

长城技术以燃油车为主,陆续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

长城现在主力就是哈弗,所以直接拿哈弗来指代长城是没毛病的。

哈弗目前,发布了新一代1.5T发动机跟2.0T发动机。这二台发动机从参数上来说,属于中规中矩,不说特别好,但是也不差,综合实力强。

其中的1.5TGDI发动机,荣获“中国芯”十佳发动机。最大169马力,扭转转速宽泛,为1400转~3600转,可以在这个转速内爆发285n/M的扭矩。

2.0T发动机,则是19年“中国芯”十佳发动机之一,跟吉利2.0T插混发动机同榜获奖。这台发动机,最大211马力,最大扭矩转速为1500~4000转,可以爆发325n/M的最大扭矩。

这二台发动机,都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顶置直喷,可以减低气缸湿壁现象,避免机油增多。比如可变气门升程,可以更细腻的调节进气量。还有集成排气歧管,可以使发动机更快到达最佳工作稳定,可以减低油耗,优化排放。

变速箱领域,哈弗有自研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这款变速箱是哈弗自主研发的,拥有85项技术专利,拥有独立知识产权。这台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综合传动效率为95%,属于偏上的水准。同样的,这台变速箱也是世界十佳发动机之一,是得到业界的认可的。

在新能源领域,哈弗也有自己的插混技术,也就是长城柠檬混动DHT。这台插混架构,由混动专用发动机,动力电池,混动变速箱,电驱四个部分组成。可以实现省油,降耗,还能兼顾动力,算是一款比较先进的插混动力。

综合来说,哈弗目前的重心都在燃油车上面,最新的1.5T,2.0T以及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都是为了燃油车准备的,技术实力也强,业界认可。此外,哈弗也充分布局新能源领域,也有拿得出手的技术,未来可期。

比亚迪重心全在新能源车上面,燃油车只是附带的,抓得住新能源风口,可以当的上未来国产第一品牌

比亚迪当初做电池起家,后来收购秦川汽车厂,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因为有做电池的经验,所以在08年,就搞出了第一代DM技术,搭载在比亚迪F3DM上面。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比亚迪重心完全在电动车上面,燃油车已经算是替补。现在比亚迪的燃油发动机,只有一款1.5T。虽然是独苗,但是性能不俗。

这台1.5T发动机,比亚迪命名为“骁云”。最大功率185PS,最大扭矩288n/M,超过了大部分同排量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也用了很多最新的技术,比如缸内直喷,高滚流比进气道,集成排气歧管,双流道涡轮增压等等,热效率达到了38%,综合可以的。

比亚迪真正的重头戏,其实是在新能源领领域。比如比亚迪1.5L骁云1.5L自然吸气发动机。通过取消大部分轮系,采用电驱动,把热效率怼到了43%,压缩比搞到了15.5。

有了这台发动机,比亚迪有了DM-p,DM-i双插混系统。DM-P主打性能,搭载在比亚迪汉,唐上面,可以实现4.3S的0~100加速,性能极为强大。

DM-i主打省油,结合1.5L骁云自然吸气发动机,可以实现馈电综合油耗4L以内。关键价格还便宜。搭载了这套系统的秦PLUS超级混动,起售价10.58万,就有55km纯电续航,超低的馈电油耗,4.7米车身,2718的轴距,全系自动挡等等。

此外,比亚迪还可以自己造车用电机,自己造车用IGBT芯片,自己造电池,还是电池界排名前三的大佬,甚至白车身,冲压,四活塞刹车,可旋转大屏等等零部件,都能自产,给车型做匹配。

综合来说,比亚迪现在虽然销量不咋滴,但是新能源的风口,就属比亚迪顶在最前面,一旦政策变动,比亚迪就会起飞。

吉利,长城,比亚迪技术实力都不俗,但是比亚迪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助力其成为国产第一品牌。

现在造车,有技术还不够,还得做整合,控制供应链。比如海马,有一款1.6T发动机,也是19年中国芯十佳发动机,但是海马现在可混的比较惨。

只有自己有核心技术,还能掌握供应链,才能不怕跟对手打价格战,才能更好的控制零部件的质量,才能不被卡脖子,打乱规划。

在未来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电动车的核心三大件,电机,电池,电控,比亚迪全都可以自产,且布局非常完整。

在掌握核心部件能够自研自产后,比亚迪就有了充足的底气去议价,可以拿到更低的供货价。同时,比亚迪旗下的事业部众多,有做电池的第一,第二事业部,做IT产品设计制作的第三事业部,做屏幕背光的第四事业部,做数据卡,平板电脑的第五事业部。从外,还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九六,十七多个事业部,还有分公司,比如弗迪动力等等。

这些事业部,包揽了汽车需要的模具设计,冲压,车载电子研发生产,汽车外饰设计,制造,变速箱,发动机研发制造,座椅,底盘,制动,消音等研发制造,焊接,涂装,总装等基建工程,电子设备设计制造等等。

这样一来,比亚迪可以更大程度的压缩成本,既可以控制,改进质量,也不怕打价格战,典型的有恃无恐。

目前,比亚迪已经吸引了丰田前来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新能源领域。还有奔驰,合作开公司,已经推出了腾势X等车型。此外,比亚迪还深受资本市场喜欢,目前市值是国产汽车企业里最高的。

所以,以比亚迪目前的技术储备以及未来的新能源风口,比亚迪,极有可能成为国产第一品牌。

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这个问题到现在,答案已经明朗了,国产汽车品牌中,最有活力,同时也是最有竞争力的,正是这三家民营企业。它们都是国产一线品牌,普遍比同价位合资车都要有明显优势。再加上奇瑞、长安,基本上可以组成我们的国产天团。不过,如果说国产第一品牌,或许现在还分不出一二三来,但是三年后,必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

一、吉利:技术为市场服务

说吉利会营销,这个没谁会反对吧?这里没有任何变异,我们国产车恰恰就缺少这种营销高手。吉利车本身做得不错,很有竞争力,加上会营销,所以销量长红,这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吉利这个品牌的思路是——迎合消费者,或者说叫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喜欢什么车,我就造什么车。消费者喜欢大空间,那咱就尽量拉大轴距,消费者喜欢高配置,那咱有用没用的都给堆上。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为销售服务,这是没错的,不过这也决定了,吉利的研发是为了盈利服务的,它不会无休止,无目地地投入

不过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消费者喜欢什么车我就造什么车——可消费者本身是不懂车的啊!喜欢大空间,拉大轴距,必然要牺牲操控性,加大转弯半径,增加油耗。消费者并不专业,他们以为好的,未必是真的好

另外,这样的思路也会限制研发的积极性,就好像应试教育一样,考试考什么我学什么,不考的我不学。实际上我们是有体会的,一些课本外的知识才真的让我们受益终身。

所有国产车企都一样,最初都是靠买发动机,靠逆向研发,靠山寨过日子的。比亚迪、吉利、长城都是如此。分水岭在大家淘到第一桶金之后,比亚迪在理工直男的路上渐行渐远,而吉利则选择收购沃尔沃。

收购的技术也是技术,不过,说实在的,沃尔沃也没啥技术,它只是在安全性方面有一些造诣,发动机技术还是福特给打的底子。变速箱买的是爱信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更多的收益还是在品牌和管理上。李书福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都直接拿来套用,而是选择让两家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吉利的管理层过去学学人家是如何管理的,沃尔沃也换过来一些管理、技术人员来带一带这边,双方取长补短,都有收获。

从最近一次,吉利的雷神智擎发布会,可以看出吉利的底蕴,技术实力还是有的,也不只是靠沃尔沃,最高43.32%热效率的发动机,已经是量产车之最了,雷神Hi·X混动,三档DHT结构,一样是目前混动系统的天花板(DM-i后面聊比亚迪的时候再说)。包括甲醇汽车——甲醇、乙醇和汽油相比,的确热值比较低,作为燃料会让汽车“没劲儿”,不过结合混动、增程,用电机发力则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点。甲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充分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但是技术上可以解决,尤其是用混动,固定功率输出,空燃比相对固定)虽然也排二氧化碳,但是和现在的汽车尾气相比,环保了不知多少倍!关键甲醇可以人工合成,是可再生资源。

吉利未来可能会取代丰田,但它应该不会成为国产车的第一品牌,吉利对汽车行业的走向判断失准。在雷神动力的发布会上,吉利称要在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30%,达到90万辆。今年是2022年,比亚迪已经宣布停产燃油车了!而且刚刚过去的3月,新能源月销10万辆!不出意外的话,比亚迪2022年就能实现销售新能源120万辆以上,而吉利设定的目标是2025年……现在,比亚迪正在扩大产能,如果它的产能足够的话,吉利真的能靠燃油车和比亚迪的新能源竞争吗?2025年,燃油车销量能达到他们计划中的275万辆?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并不看好吉利能成为国产品牌的老大。

二、长城:技术全面

长城或许是目前国产车里,技术最全面的车企。它并不像比亚迪那样,在某一领域专精,但是各方面都非常均衡。说发动机,长城有奥托循环的4C20B,2.0T最大功率165Kw,最大扭矩385N·m,装载在哈弗F7X上,能实现零百6.6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十几万的国产SUV,能达到30万以上的合资水平。米勒循环有4N20,热效率38.2%,很好的兼顾了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1.5T有4B15系列,依靠高压直喷、低惯量增压机加上CVVL技术,动力曲线十分漂亮,最大功率124Kw,最大扭矩285N·m,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产1.5T的性能标杆。高功率的4B15C,更是有184Ps马力。除此之外,还研发了3.0T的V6汽油机,已经搭载在坦克500上,热度非常高。包括绿静柴油机,解决了柴油机高噪音的问题,放在现在也是十分先进的。

变速箱领域,长城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型号有280、380、450,数字代步变速箱能承受的最大扭矩。调校的非常不错,平顺性几乎可以媲美AT,而且质量方面已经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稳定性远超大众。除此之外,长城还研发出全世界首款9DCT变速箱,国内首款纵置9AT变速箱,最大承载能力高达600N·m。

混动领域,长城柠檬DHT,两档结构,可以做到无感切换,技术上完全不弱于比亚迪DM-i ,旗下蜂巢易创、蜂巢能源,也有电机、电池的研发生产能力。甚至,蜂巢还布局了氢能源,去年发布的氢燃料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2%。95Kw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最高热效率60%

长城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底蕴。不过它也有自己的问题所在。

首先,是外观抄袭,闪电猫抄袭保时捷,芭蕾猫抄袭甲壳虫,坦克800,被戏称为保定库里南,概念车“圆梦”怎么看怎么有点克莱斯勒PT漫步者的影子。我们在企业成立之初,逆向研发也好,借鉴成熟的设计语言也好,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可是,长城——你叫长城啊!你去向别人致敬?这无疑降低了自身的品牌调性。

其次是诚信,欧拉好猫芯片门事件,让人对这个品牌好感尽失。这完全是自毁长城的举动!让人扼腕叹息。我此前不止一次推荐过欧拉好猫,的确性价比不算高,但是国产品牌给你一个这样精准的定位,产品上无疑是成功的。可是现在——你可以买,但是我不会再推荐了。

有着深厚技术底蕴的长城,未来无疑是光明的。可是它大概率还是无法成为国产品牌的老大。我此前判断,国产品牌未来会发展成一超多强,而长城估计是多强之中的最强。目前,在汽车行业面临着历史性变革之际,长城的转型还是慢了半拍。归根结底,还是此前太安逸了,燃油SUV卖得太好!船大难掉头,在比亚迪DM-i横空出世不久,长城就拿出了DHT来应对,只是,失了先手,市场反馈并不理想。

在长城内部的电话会议中,曾经透露,长城没办法和比亚迪在混动领域打价格战,甚至,DM-I的终端销售价格,比长城的成本还要低。而这种差距,随着DM-i销量的增加,成本进一步被摊薄,差距还会拉大。而且,这种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就很难追赶了。

如果类比的话,感觉长城很像是福特,以皮卡起家,给人以硬派的印象。长城在SUV领域的优势仍然存在,皮卡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比。包括从WEY品牌中独立出来的坦克系列,一直供不应求。欧拉这手好牌算是打个稀烂,WEY的品牌向上之路总体看并不算成功,坦克系列虽然市场反响良好,可是这种中高端的硬派越野终究属于小众车型,扛不起长城这么大的体量。

这些都决定了,长城不会成为国产第一品牌,不过长城还有一次机会,就是在轿车领域的发力,目前,长城在轿车领域、MPV领域一直是空白,可以视作一种“引而不发”吧。

三、比亚迪:技术为王,比技术可怕的是眼光

技术为王四个字,已经深深刻在比亚迪的心里。在比亚迪深圳总部的六角楼展厅里,有一面专利墙,满满一墙的专利,而这面墙的正中心,就是“技术为王,创新为本”八个大字。比亚迪内部有个说法,叫“技术鱼池”,这就是和吉利那种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吉利是消费者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车,我完成这辆车需要什么技术,我有针对性地去学,去研发。而比亚迪是庞大的研发团队,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有价值,那就先放进“技术鱼池”养起来,很可能捞出来的时候,就是一条大鲨鱼。

有人吹捧韩系,说现代从发动机到变速箱,所有汽车零部件都能自给自足。实际上,现代并没有自己的ESP系统,自产自足率只有70%左右,丰田应该可以完全自给自足,不过只限于燃油车和混动,真正能完全不依赖外界,汽车上所有零部件,包括三电系统都有能力自己生产的,全世界唯有一家:比亚迪。

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比亚迪、丰田、现代的技术强,只是怕了。韩国和日本归根结底是小国,他们害怕封锁,所以什么东西都要握在手里才安心。而比亚迪则是出于无奈,它一开始就要别出心裁去玩新能源,那时候供应链体系根本不成熟,只能自己做,自己匹配。做着做着,就全会了。去年高考的文综卷里,就出现了“甲企业”,全世界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就是比亚迪。

去年芯片荒,大家都慌,为什么比亚迪不慌?人家早在好几年前就布局了比亚迪电子了,汽车上大部分芯片都能自研自产,IGBT芯片更是发展到了第四代。上个月,因为疫情影响,芯片短缺,博世(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能跟不上,ESP系统宣布对合作伙伴断供,唯一保障供应的车企只有三家: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为什么是这三家?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ESP技术储备,你不供应,他们就自己生产了,一旦比亚迪的生产线开通,正好可以填补你缺货的市场空白,没准会养出个竞争对手来。

这里解释一下,比亚迪为什么自己能生产ESP还买博世的——这就相当于去年高考的文综原题。最早,比亚迪没有自己的ESP时,博世漫天要价。等比亚迪自己搞出来了,博世的报价比你的成本还要低。为什么以前玩“垂直整合”,现在也要搞供应链开放模式?这其实很好理解,你一个车企,去做轮胎,做玻璃,和人家米其林,什么都不搞,专门搞轮胎,福耀玻璃专门做汽车玻璃,谁能做得更专业,成本更低?这其实是社会分工细化的问题,越精细,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为什么车企都叫汽车主机厂商呢?为什么造车新势力,拿钱就能造车?因为我们的供应链体系是全球最完善的。

比亚迪的技术是不是最好的呢?也要分领域,三电系统综合实力第一,比如说e平台3.0,绝对是目前最先进的。甚至,很多我们不知道的领域,它没拿出来,是在挤牙膏。发动机是顶尖水平,43%热效率的骁云1.5L是最高的,1.5T有40%以上的热效率,也不错。而骁云还没有出2.0T,BYD487ZQD也没有消息,从以前曝光的数据看,并没有超越广汽矩浪动力的2.0T GDI。

变速箱,湿式双离合并不算领先,只是中上水平。稳定性、换挡逻辑都还不错,比亚迪在这方面的研发并不是终点,因为DM-i的思路是用电机干掉变速箱。

DM-i混动系统依仗的其实是更为先进的三电系统。和奇瑞鲲鹏和吉利雷神的3挡DHT,长城柠檬的2挡DHT,从技术角度并不算先进。在限速120Km的道路上,劣势并不明显,如果高速限速150Km每小时,那么DM-i的不足之处就被放大了。DM-i热卖,并不是因为更先进,而是因为它最早,三电系统最可靠,而且成本最低。现在销量起来了,规模效益叠加,其他品牌的混动已经很难追赶了。

比亚迪的技术很强,强到什么程度呢?强到你不知道它有多强,因为现在你看到的,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它的技术鱼池里不知道还能捞出什么来。甚至,比亚迪已经开始挤牙膏了,竞争对手不给力,以至于现在比亚迪可以安心的扩产,享受此前的技术红利。比如说长城摩卡DHT PHEV弄了个200Km纯电续航的插混,比亚迪立即跟进,汉DM-p,DM-i也上了。最新的东西可能没拿出来,这一代的技术目前就够用了。

比亚迪成为国产第一品牌,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最近半年的销量数据稳步增长,现在已经超过了广本和东本之和,单车均价甚至比大众还高。3月月销10万+,而且今年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每个月都应该在10万+以上。4月登顶品牌销量榜也说不定。而且这是在国内,在国外,比亚迪的知名度在国产品牌里已经是第一了。从市值上,它仅次于丰田、大众特斯拉,位列世界第四。

而比亚迪最厉害的,其实并不是技术,而是眼光。在大家都在跟发动机较劲的时候,比亚迪从造车第一天起,就琢磨着玩电。比亚迪是传统汽车行业的颠覆者,新能源引领者,甚至可以说是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汽车工业进程,改变了市场格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想一想十年前,市面上有几个新能源汽车品牌?而现在,不说新势力如雨后春笋一样,哪一家正经造车的传统车企没有新能源车型和品牌?是谁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

有人会说特斯拉,特斯拉的确功不可没,在美国那样的社会环境中,打着环保旗号,完美迎合了高端人士的人设,从而掀起了一股新能源热潮。不过,特斯拉的Model S,在2012年才出来,而比亚迪的F3DM,08年就有了。而且,特斯拉传动技术来自AC Propulsion公司,电池采购自松下的18650电池,电机采购自台湾富田电机。特斯拉的发展是建立在整个产业链的基础上的,而比亚迪——前面也说了,在产业链不完善的时候,就自己搞了。

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中,比亚迪押宝新能源,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中,比亚迪押宝铁电池。几乎每一个风口,每一次抉择,比亚迪都赌对了。也正是这种眼光,决定了它必然是国产第一品牌,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新能源领域,也是唯二的存在。

总结:

我是比亚迪的车主,也是比亚迪的粉丝,不过现在,我更希望消费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去买吉利、奇瑞、长城的混动车型。说国产第一品牌,实际上,一家独大并不是好事,而现在,比亚迪的优势积累,已经到了挡不住的程度了。

我希望比亚迪作为民族企业,越来越好,但是,我并不希望只有比亚迪一家越来越好。

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吉利、比亚迪都有自己的技术和王牌。长城当前销量最好,专注换壳技术,如果还这样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可能将来就会被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甩在后面。而且一条腿走路的风险是非常大的,虽然号称专业制造SUV,可是您那crv底盘也该换换了!目前专门生产制造SUV的车企有:路虎、JEEP、悍马、还有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只能是占据低端SUV市场,这次又把路虎设计师请来了!换壳技术越走越远!

吉利:李书福纯粹是一个企业家,一个头脑灵活的企业家,一个能抓到机会就大干一场的企业家。典型特点:会赚钱!例如当年看进口踏板摩托车价格高,立刻就研发踏板摩托车。后来看汽车赚钱,开始在沙发下面装轮子……吉利汽车典型的造车企业。李书福脑袋很活跃,浙商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创业初期广告费都拿不起,于是每一次媒体对李书福的采访都是吉利做广告的机会,每次李书福都能把新闻变成吉利的免费广告!直到今天,网络上吉利的水军也是特别多的!谁要说帝豪不好,立刻有人跳出来喷你一顿!李书福造车过程中发现自己真的不具备造高端车的能力,怎么办!花钱买技术,上演一场蚂蚁吞大象的收购,成了沃尔沃乘用车的东家。有了沃尔沃站台,吉利日后只要没有偏离大方向,会越来越好的!燃油车冠军非吉利莫属!

比亚迪:王传福,和李书福这个企业家不一样,船夫哥喜欢玩技术。吉利就像丰田,为了赚钱而造车。船夫哥就像本田,马自达等,喜欢玩科技,玩研发。在属于自己的路上越走越远。例如比亚迪,专业造电池。进入汽车领域后以模仿秀的形势推出了F3,迅速走红。生产了一系列燃油车后,开始研究电动汽车。最初方向也是很迷茫的,例如F3DM双模,研发出来以后并没有投入使用。而后来上汽获奖的混动系统则和F3DM比较接近。比亚迪研发成功后并没有使用该系统,原因就是该系统没有亮点。在丰田混动面前讨不到任何便宜。后来者必须要有亮点才能混的好!所以船夫哥指定了新的计划:542技术!突出三个特征:百公里加速5秒、电动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这几个概念使比亚迪再次走红。典型的走出了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比亚迪混动无疑是很成功的。而后来这些混动汽车,在542面前都没有抗衡的实力。尽管比亚迪技术粗暴,直接,但是在特殊的环境里真正的成功了!未来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继续风光下去!

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吉利:秒天秒地秒空气,研发费用有3亿,号称全宇宙最牛逼的车企,收购沃尔沃就让人感觉能用上沃尔沃的技术,水军能把太平洋填满。销量第一,全靠水军,科技以营销为本。

奇瑞:号称正向研发的典范,技术有积累,不善于营销,外观奇丑无比,设计师估计回老家养猪去了。都说奇瑞好,都不买奇瑞,目前处于吃老本阶段。

长城:北方硬汉,皮卡出身,埋头搞研发,汽车外观颜值一直在线,网络上被吉利黑的体无完肤,一直没有回应,最近突然爆发,估计以前虽然一直被黑,但是好歹销量不差,现在是切切实实影响到销量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听说长城里面的采购敢拿供货商一瓶水就会有纪律监察介入,我认为长城是一个真正认真做车的企业。

长安:百年福特,毁于长安。2015年的长安铁皮都能锈穿,好好想想吧,国企伤不起。

比亚迪:我汽油车做不过你,但是我电动车比你们做的好啊。以前的比亚迪外观设计一股浓浓的城乡结合部非主流范,最近雇了个设计师,中国龙造型.颜值终于上线了,比亚迪技术也不差,两条腿走路,不排除以后成为自主车企的老大哥。

江淮:呵呵

众泰:呵呵

传祺:呵呵

海马:一首凉凉送给海马。

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吉利:吸星大法

李书福手下的吉利汽车,在近几年中收购了不少国外车企,不断的吸收融会贯通,从博瑞开始,就逐步体现出来,整车的精细化的提高,无一不章显着这一点,但具体在收购案中,吉利到底是为了关注度博人眼球,还是为了提升造车技术?吉利在其中真正能吸收到多少实际上的造车技术,还是值得后期观察期待的,不过至少,一提起吉利,大家都会知道收购了沃尔沃……

长城:移花接木

魏建军领导下的长城,在如今自主车企中,哈弗H6一直被大众点名,哈弗的造车从来都是买,买,买……与其说是造车厂,不如说是拼装换壳厂,哈弗H6出身的机遇非常好,填补了当时国内十万级SUV市场的空白,所以才能异军突起,被人们广而告之,但发动机的功率性能不足,导致了小马拉大车的口碑……

比亚迪:九阳神功

王传福的比亚迪从2013年9月开始推行新能源车型以来,热度一直不减,不论是秦战列国,还是唐战番邦,招粉招黑无数,股价从十几块钱,飚升到最高八十多元,不可谓不疯狂,不过不论是看不起的大众,还是对此颇有敌意的车企,比亚迪之后几年连续的组合拳,确实是实打实地在打脸……先不论之前的2010年上市的F3DM和2011年上市的E6,自2013年底秦上市紧随着新能源补贴以后,不得不承认比亚迪就开始奔跑着前进了。

三家虽然都是自主品牌,但论前景非比亚迪莫属,朝阳产业伴随着新能源的政策东风扶持一路高歌猛进,比亚迪的九阳神功已日渐圆满,至于吉利的北冥神功和长城的嫁衣神功何时能大成,还有待市场考验……

看到有人说看好吉利和长城,我就想问:你们知不知道停售燃油车的期限?知不知道国家的新能源积分政策?知不知道比亚迪现在手里有多少万新能源积分?

吉利、长城、比亚迪相比,你觉得谁才是国产第一品牌?它们的技术实力如何?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谈谈,因为这三个品牌都曾和我有一些或多或少的关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多年前,我在比亚迪4S店做过市场部经理,那是主销车型还是F3、F3R、F6和后面上市的M6(新疆上市活动,还是我策划执行的);而我一度也是长城哈弗H6的车主,那时10万出头的哈弗真的很皮实耐造;至于吉利我也曾买过吉利金鹰Cross,性价比还不错。作为国产汽车工业的“三巨头”,他们三家却是各有所长。

吉利成功的关键在于李书福,缺失在于沉迷于“换壳游戏”

“我要造中国老百姓都买的起的车”这是李书福刚刚进军乘用车市场的豪言,是的,后来他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从远景、金刚、帝豪、熊猫、全球鹰再到拥有中国文化的博越/瑞。吉利的迭代更新速率是值得肯定的。也一直践行着初心。当国人都在为吉利收购沃尔沃欢呼时,吉利却依旧奉行自己的“换壳政策”,尽管研制出多款发动机来,但油耗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顽疾。变速箱也一直依赖进口。希望今后的吉利都研发出真正的“吉利心”。

长城稳坐皮卡、SUV的第一把交椅,缺乏创新驱动的主动性

细心的人都发现了,现在的长城乘用车从最初的哈弗SUV,到现在的轿车、SUV、皮卡和MPV。作为这一市场的主力军。销量也一直没有让人失望。但是,长城也有些忠于“换汤不换药”的技艺。吐槽最多的就是长城VV7,一个H6的底盘摇身一变成为高端SUV的新宠!虽然定位在年轻消费群体。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诚意。不知道是长城高层缺乏创新驱动的意识还是主动性。同时,哈弗的内饰也是亟待提高的方面。

比亚迪一直勤勤恳恳,虽然造车只是半路出家,但是技术创新走在前面

Building you dream!直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比亚迪的广告语,我这个曾今的雇员还是蛮衷心的!比亚迪的发展史早在进入之前,有通过《员工手册》了解过。最早为国外汽车厂商和通讯制造商供应电池的比亚迪,对于造车算是半路出家。但是,十几年来比亚迪一直不忘初心,将自己所擅长的电池技术,用在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投入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比前两家来说,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态度和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