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赤壁之战,火烧战船,曹军大乱,被周瑜打得溃不成军,曹操纵马而逃,一代枭雄竟然落到了如此狼狈的地步,
逃至华容道时,若不是关羽顾及昔日恩情,曹操恐怕小命不保矣,那正是: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侠相逢。
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曹操败走华容道
曹操侥幸从关羽手下逃过一命,落脚曹仁把守的南郡,当夜曹仁为曹老板置酒解闷,众谋士俱在座。曹老板似醉不醉,手端酒杯,
竟然仰天大恸,众谋士甚觉奇怪,便问:“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天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以痛哭?”
曹操接下来开始了指桑骂槐的精彩表演,他答众谋仕道:“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曹操忆奉孝
众谋士听了曹操的话后深感惭愧,奉孝是谁?他是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为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只不过十分遗憾的是,天妒英才,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曹操悲痛万分,失去了一位能抵挡千军万马的军师,实乃悲哉。
奉孝离开之后,曹操手下还剩下四位谋士,分别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这四个也并不是徒有虚名之辈,个个都是精英,
奉孝是曹操的谋士
例如“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就是荀彧为曹老板献的计谋,这一计谋让曹操占到了得天独厚的先机,为之后坐稳于乱世,一步一步夺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既然这些谋士都是天下奇才,也是曹操的顶级配置,谋略并不在周瑜之下,为何赤壁之战还是惨败呢?好像这些谋士只是在一旁观战而已,
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并且事后曹操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哭奉孝就是在骂剩下的其他四位谋士无用。其实这还真的不能怪旁人,
曹操兵败赤壁
曹操败于赤壁更多的原因应该多自我反省,谋士们已经尽力而为了,无奈于曹操自信过了头,飘飘然也:
一、曹操妄自菲薄,傲慢轻敌,不听谋士进言曹操踏平北方,带着百万雄师,挥师南下,志在收复江南,一统天下,并且有志在必得的把握和信心,百万雄师也确实可以让他底气十足。
可曹操终究是自信过了头,骄傲自满,骄兵必败。他认为周瑜、鲁肃不识天时,刘备、诸葛亮之辈更是蛇鼠小辈,如同蝼蚁,不足为惧。
曹操看不起周瑜
其实曹操的确有几分可以骄傲的资本,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拿下了盘踞在河北的袁绍。江东鼠辈又安可与袁绍相比,
此时的刘备更是不成气候,要块立足之地都没有,曹操就更不把他放在眼里了。就算东吴和刘备联手,也不是曹老板的对手。
从理论上去分析也就是这个结论,曹老板兵多将广,手下精英荟萃,刘备同孙权的兵力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
曹老板兵多将广
可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真的无法准确地丈量,谁胜谁负,鹿死谁手,只有等战果出来才能见分晓。曹操通过一套理论数据,给自己注入了一份傲气,
正是这傲气让他妄自菲薄,把自己吹捧到了天上,把敌人贬低到了尘埃之中,要知道登高必跌重,结果就是摔得惨。
因为这一份盲目的自信,曹操也不再听从谋士们的进言,赤壁之战开战之前,程昱就向曹操提出了建议,但无异于耳旁风:
程昱给老曹提建议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
曹操认为这东南风没有什么奇怪,殊不知,在这背后,诸葛亮却为周瑜择准了最佳的发兵时机,那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南风起,周瑜发兵、其实程昱在关键时刻,已经看出了问题,但无奈于曹操执迷不悟,不听他的谏言,冒进进攻。
黄盖诈降骗曹操
程昱为防火攻,前前后后向曹操进言三次,但遗憾的是,直到最后一次,黄盖摔火船逼近曹操的“连锁大航母”时,曹操才信其言,
不过此时为时已晚,满江火滚,喊声震地,那正是:“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曹军被烧得溃不成军,最终落荒而逃。
所以谋士不是没有帮上忙,是能帮忙曹操却不让帮也,无可奈何呀!曹操是中了自己的高傲之毒也!谋士无法为其解毒,战败是一种必然!
曹操盲目自信
二、赤壁失败,时也!命也!赤壁之战曹操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谋士帮不帮得上忙已经无济一事。天时怎么说呢?赤壁之战若取胜,
曹操一统天下就没有任何悬念,刘备被收拾了,孙权也被收拾了,就相当于江南的这片土地已经被曹老板给收服。
那么下一步就是曹操登上大位,问鼎天下。曹操行军打仗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一些基本的常识他又焉能不懂,
曹操不占天进地利
他也知道东南风不能起,更算准了在这隆冬之际,只会有西北风,不会有东南风,可是南方不是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曹操考虑到了风向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分析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东南风如期而起,这不是天不逢时么?
并且大战当天大雾弥江,这不是天助孙权和刘备吗?可见曹操未得天时。再来看地利,曹操带着一帮子北方大汉,来南方打仗,
天助刘备
从地理位置上讲,曹操也不占优势,特别是在水上作战,更削减了其兵力。谋士们大部分也只熟悉北方的环境和情况,
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想出因地制宜的对策。再加上士兵们从北方移到南方,也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有的还没上战场,就已归天。
这对于曹操的战局来讲,是十分不利的局面。所以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并不是谋士们没有帮上什么忙,而是天命如此,岂非人力所能改变!
曹操败于赤壁
曹操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任凭谋士再多也是必败无疑。
三、“瑜”和“亮”联手所向无敌曹操手下的谋士纵然厉害,但是“瑜”和“亮”联手又有谁能抵挡得了呢?周瑜一个反间计,就让曹操斩杀了水军两大头领蔡瑁和张允。
临阵斩将乃是犯了兵家大忌,并且蔡瑁和张允被斩杀,曹操便无水军头领可用也!周瑜雕虫小技就让曹老板开始自掘坟墓了。
周瑜善于计谋
用完这一计之后,周瑜又计上心头,和黄盖演了一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然后黄盖又去诈降曹操,曹老板又掉入了陷阱。
蒋干多次出访东吴,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第一次让曹操误杀水军将领,第二次他却给曹操带回了一个奇人,这人便是庞统。
曹操惜才如命,庞统给他献铁锁连舟,竟然没有任何怀疑地相信了这个东吴人,其实这背后全是周瑜的诡计。
庞统诈骗曹操
大伙组团来诈骗老曹,曹老板的团队没有一人能够识破,庞统的计谋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只有元直看破了,
而元直和庞统一是老同学,二是刘备的死党,即使身在曹营心却在汉,其老母又是因曹操而死,他不可能为曹操献策献计。
瑜虽嫉妒亮亮之才,三番五次想置亮亮于死地,但是此时二人必须合力抗曹,否则一旦有一方被打败,另一方就是曹操的囊中之物。
周瑜嫉妒诸葛亮
诸葛亮也未也周瑜多做计较,而是在背后默默地配合周瑜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最主要的是自己最后还可以全身而退,安全地回到刘备身边,
诸葛亮比起周瑜的智商又要番十倍矣!这两人合力,曹操手下的谋士也确实不是对手。他们输在不能识破计谋,无法给曹操送去准确的标准答案。
周瑜和诸葛亮,二人不仅能一眼识破诡计,还能将“将计就计”应运得炉火纯青。足以见其二人智慧之高超也!
瑜亮二人合谋
所以在赤壁之战中,不要怪曹操的谋士没有帮上忙,而是对手太厉害,简直超乎曹老板的想象,因此结果是被打得一脸懵逼。
写在最后赤壁之战时,奉孝已死,剩下的四位谋士在能力上无法与诸葛亮和周瑜媲美,再者在南方打仗,四位谋士也是水土不服,
他们只熟悉北方的地理环境,对水战也是毫无指导经验,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局限了他们的能力,在赤壁之战中他们确实是没有发挥好。
曹操输得一败涂地
但是这不能怪他们,曹老板才是失败的罪魁祸首,他自信过头,不听取谋士们的建议,才会落得如此惨局。以100万对战东吴20万,
并且是一战即决战,只要打赢,他就可以一统三国,君临天下,曹老板终究没有统一天下的命,必须要分孙权和刘备一杯羹。
否则一个人在权力的巅峰玩三国的游戏也没劲,三个人玩有伴。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促成了三国鼎立的形成,孙权和刘备喜不自胜,感谢曹老板也!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曹操率大军南下于赤壁,发展官兵水土不服而多疾病,便命令自焚战船,撤回北方,以待时机再战。这是《三国志》中的记载。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曹操的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而郭嘉早在前一年就去世了,五大谋士只剩下四个,而赤壁之战发生时,荀彧和荀攸留守后方,程昱和贾诩随曹操在前线出征,赤壁之时,真正起作用的谋士就是程昱和贾诩两人。
曹操是在208年7月开始南下征荆州刘表的,8月的时候,刘表病死,其子刘琮在蔡瑁、张允等人的支持下即位荆州牧,不久蒯越、韩嵩、傅巽等人劝说刘琮投降曹操,9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琮投降。
刘琮投降的时候,没有告知刘备,而且曹操南下的消息,刘备也不知情,当时的刘备屯兵樊城,是荆州的最北边前线,当曹军到达新野的时候,刘备一片恐慌,当即南逃。
当时荆州的治所在襄阳,刘备从樊城南逃时,兵分了两路,一路是关羽的水军,乘船沿汉水南下,另一路是刘备自已率领的陆军,从樊城渡过汉水,经襄阳南下,刘备原来的计划是前往江陵城(今湖北省荆州市)。
曹操率领大军到达襄阳接受刘琮的投降,知道刘备准备前往江陵城的计划后,曹操放弃步军及大部队,亲率5000虎豹骑精锐,轻装上阵,追击刘备军,刘备由于随行的十万百姓行军速度太慢,一天只走十几里路,而曹操的虎豹骑骑兵一天一夜行军三百多里,曹操终于在当阳长坂(今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当阳市玉阳镇)追上刘备。
当阳一战,刘备军仓促应战,被曹操大败,刘备抛妻弃子逃走,向西逃到汉津(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北的汉水边)与关羽会合,一同乘船逃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曹操没有继续追赶刘备,而是南下到达江陵城,接收江陵城的物资人员。
曹操到达江陵城已是208年的10月,之后曹操在江陵城休整、准备了2个月时间,然后开始沿江东进,接着就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们也就是在这2个月时间,向曹操提供了一些建议。
先说程昱,程昱虽然是曹操的五大谋士之一,但也是五大谋士中唯一文武全才的人,不仅有谋略,有胆识,而且多次能带兵打仗,程昱曾在官渡之战期间,带领七百兵兵守着鄄城,曹操欲派2000援军,程昱觉得兵力不宽裕,没有接收,说700人足够。
程昱曾经亲自征兵数千人,所征士兵均为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程昱是五大谋士中唯一有带兵打仗经验的人。
在官渡之战前夕,曹营大部分人都认为刘备逃到东吴,会被孙权所杀,就像当初公孙康杀袁尚、袁熙兄弟一样,会将首级送给曹操,唯有程昱与其它人的意见不一样,程昱认为:
孙权上任没多久,现在还不为人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首次拿下荆州,就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略,但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来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程昱的意思就是建议曹操早做好打算,做好要同时面对刘备与孙权的打算,但是曹操觉得不以为然,即使孙权与刘备联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曹操还给孙权写了一封恐吓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大概意思就是:最近奉命讨伐罪人,旌旗指向南方,刘琮束手投降,现在治理水军80万人,准备与将军在东吴会面。
也许孙权正是看到了这封信,才决意与刘备联合,坚决抵抗曹操,最终导致曹操的失败,事前程昱可是提醒了曹操,但曹操不听,程昱也没有办法。
再说贾诩,贾诩最早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校尉,董卓及牛辅被杀后,贾诩劝说李傕、郭汜等人聚集兵力攻打长安,之后李傕和郭汜成功拿下长安,但是贾诩却不愿意跟随他们,后来投靠了段煨,不久转投张绣,正是在张绣手下,曹操因为大意,被张绣杀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猛将典韦,这里面肯定有贾诩的谋划。
后来贾诩力劝张绣在官渡之战前夕投靠曹操,因此得到曹操的重用,曹操似乎也没有计较杀子之仇,毕竟曹操是政治家,首要大事是政治,对于私分,曹操看得没有那么重,并且贾诩为人也是相当低调,对曹操也表现得比较忠心,因此也得到曹操的重用,成为五大谋士之一,并且是从敌人投降过来的唯一一个。
贾诩在赤壁之战前,也曾劝过曹操不要急于发动战争,贾诩是这么对曹操说的:
明公您当初攻破袁氏,现如今收复汉南,威名远扬,军事实力已经十分强大。如果利用过去楚国的富饶,来招揽贤才良士,安抚百姓,让他们安居乐业,那就可以不用兴师动众而使江东地区俯首称臣。贾诩的言外之意就是现在发动战争不合适,曹操到江陵城只停留了2个月就贸然发动战争,荆州当地的百姓及民心还没有归附,应该继续安抚百姓,招揽人才,稳定荆州局势,那么江东就会不攻自破。
贾诩的说法非常有道理,曹操这个时候已经占了荆州,再加上原来的北方八州,势力如日中天,荆州又地处长江中游,掌控了荆州,就等于控制了半个长江,而东吴赖以生存的天险就是长江,曹操等于掌握了东吴的命门,只要继续发展,东吴根本无法攻破荆州,别说曹操,就是当初刘表在世时,东吴攻打江夏郡都打了六七年,才杀了黄祖,拿了三分之一个江夏郡,要是曹操在,东吴更是没机会。
可惜那个时候的曹操头脑发热,谁也劝不住,荆州得来的太容易了,曹操没费多少功夫就占据荆州,如果进一步拿下江山,趁热打铁,那么统一整个中国已成定局,关健时刻曹操飘了,骄傲轻敌了,任何人的话也听不进去了,纵有再多的谋士又能如何呢?
赤壁之战失败的首要责任人就是曹操本人,虽然曹操在赤壁大败后说过一句话: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不过是曹操为自已责任开脱的理由而已,怪不得其它谋士。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题主提的这个问题说实话难让人回答啊,因为以正史而言就曹操帐下五大谋士不能确该是那五人人,但又不能不回答题主的问题,所以先只能按照《三国演义》的露脸次数来排出五人了,然后再说说他们帮没帮上忙。
绝大多数公认的在《三国演义》曹操帐下五大谋士荀彧,荀攸 郭嘉,贾诩,程昱五人吧,因此就这五人在赤壁之战前后的表现来看看他们到底帮上忙没有。
荀彧(公元163年--公元212年)
先说荀彧。荀彧这个人呢,是作为萧何,诸葛亮式的人才,大局观极强,具体到谋略也很厉害,在曹操和袁绍交战的时候提出了著名的“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的信心,而对于曹操南征荆州刘表这事呢,荀彧是持的支持的意见。“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也拿出了具体作战战略,但这只是针对的南征荆州提出来的,没说是对江东孙权且荀彧作为王佐之才,史书中没记载他跟着曹操南征,更有可能是坐镇后方,所以赤壁之战的责任荀彧是没有的。
再说荀攸。荀攸这个人呢,正儿八经的军师谋士,曹操曾说过“公达,非常之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这句话,接着就把他纳为军师,其在曹操征讨张绣,吕布,袁绍的战争中都有准确的判断。那么他作为军师应该是随同曹操南征荆州的,但正史无记载,更不要说记载其在南征中提供过什么建议了,倒是三国演义中写了他支持过程昱向曹操提出防范刘备火攻的判断,因此以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为标准,荀攸也尽到了一个谋士的责任。
三说郭嘉。郭嘉在曹操北讨乌桓的战争途中就死了,跟公元208年爆发的赤壁之战相隔1年,所以郭嘉在曹操对孙刘两家的赤壁之战失利中肯定的没有责任
程昱(公元141年--公元220年)四说程昱。程昱这个人在对形势上的判断是很有见地的,且自己还能带兵打仗,基本上算是文武双全了,其在曹操接收荆州后对孙刘两家联合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正史中却无记载其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倒是《三国演义》中写了他看出了孙刘两家的计谋向曹操提出了建议,只是曹操一直认为冬天没东南风而没有采纳,既然意见提出来了而作为主公的曹操不采纳,那么这个失败的责任也就不能摊到程昱的头上。
五说贾诩。贾诩是可以确定随同曹操南征荆州的,但是贾诩在曹操受降了荆州刘棕一干后想顺势灭到江东孙权这事中持的是反对意见(‘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既然他一开始就已经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所以他也尽到一个谋士的责任。
总上所述,按《三国演义》的标准排出来的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都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利一事摊不上责任,所以曹操赤壁之战中失败最主要的责任人就是老天和其本人了,本来也是,按当时的态势曹操对孙刘联军的优势已经是“飞龙骑脸”的优势,是谁都想不到会输,但天意不可测,两军交战前曹操的军队发生了瘟疫,再加上曹操确实有些骄兵,最终导致赤壁之战的失败。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赤战前夕,曹操没有以前各战役那样的“军事民主”。先由荀彧、荀优、郭嘉、程煜等人的献策,然后再拍板;而是相信蒋干等人的小人另谋。充满着虚假与谎言!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曹操带了五大谋士上阵,为啥在赤壁之战一点忙没帮上呢?
曹操自从迁都许都以百,灭了吕布,招降了张绣,在官渡之战一举夺得冀州,平定了河北,占据了辽东,西边击.败了马超,灭了张鲁,攻下了汉中,荆州刘琮又降了,北方既定,兵精粮足,号称曹兵八十三万!此时的曹操已不象从前,刚腹自用,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要亲临铜雀台以观江东。
当时东吴的总兵力约五万人,刘备加上从刘琦手上的兵力总数也就是一万左右,所以曹操认为消灭孙吴易如反掌。
由于轻敌,故有赤壁之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