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沧州道上,林冲千真万确地出卖了鲁智深。无论怎么辩解,林冲就是出卖了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结义兄弟。
但是,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但林冲回报得更多,林教头没有恩将仇报。换句话说,林冲的“出卖”,就是对鲁智深“恩重如山”的最大回报。
这是怎么回事呢?
林冲不是无心之失,就是出卖林冲发配沧州,从开封府上路时,鲁智深便一路尾随,暗中保护。因而,董超薛霸要在野猪林结果林冲,花和尚便及时杀出,救了林冲一命。救命之恩比天大,鲁智深对林冲的恩义还不止“如山”。
董超薛霸在野猪林没能得手,自知回到汴京无法交差,便试图打听鲁智深的来历,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花和尚身上。书中写道:
当下深、冲、超、霸四人在村酒店中坐下,唤酒保买五七斤肉,打两角酒来吃,回些面来打饼。酒保一面整治,把酒来筛。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
就在一张饭桌上,董超薛霸当着林冲的面,打听鲁智深的下落。林冲不聋,一定是听到了这两个公人的说话,林冲恐怕也不傻,不会不明白董超薛霸打听鲁智深的用意何在。
董超薛霸不怀好意,打听鲁智深的来历,花和尚又是如何回应的呢?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鲁师兄的这番话,想必林冲也听得懂吧,鲁智深还想自保,回到大相国寺继续去看菜园子呢。
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董超薛霸无从下手,便商量着如何回去交差。这两人确实在私下里嘀咕,说东京大相国寺新来了一个看菜园子的僧人,名叫鲁智深,想必就是救林冲的这个和尚。
董超薛霸冒着欺瞒高俅的风险,雷打急了往树上指,即便是猜对了,也是蒙对的。而林冲则以这样一句话,证实了董超薛霸的猜测: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请注意,各种版本都把“值得”写作“直得”,这不是通假字,明朝时候汉字已经很成熟了,不需要再以“通假”造字了。“直”没有人字边,施耐庵暗示,林冲这个行为,就是不仁之举。
《水浒传》中,以错字暗藏寓意,绝对不止这一处。比如,铁匠铺的掌柜应当叫做“待招”,却写成了“待诏”,隐藏着宋徽宗的“革佛诏”。宋江江州城装疯,写成了“装风”,原本,宋江并没有病。所以,“直得”就是不仁。冯梦龙等人误读《水浒传》,竟然也继承了施耐庵的“错别字”——这是题外的话。
企图以瞎蒙过关的董超薛霸听了林冲的话,便放心了,书中写道: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这个细节与问案中的假定推断,然后去找证据手段如出一辙。董超薛霸的假定推断,终于在林冲这里得到了证实。有了证人证言,他们便可在高俅面前以铁证指认鲁智深了。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自己被诬陷时,据理力争,肯定懂得董超薛霸的用意,更明白鲁智深不愿意泄露自己的身份。即便是董超薛霸猜对了,林冲也绝不应当予以证实。
因而,林冲千真万确地出卖了鲁智深。举个例子说吧。假如你的朋友不愿意透露身份,而且,你也知道他要保密,就算是有人猜对了,你能从旁佐证吗?
没有林冲出卖,鲁智深会看一辈子菜园吗林冲在沧州道出卖林冲,这是书中“铁的事实”。但是,假如把前后故事串起来读,林冲的出卖,却又是鲁智深追求正果之途的关键一步。林冲若是不出卖鲁智深,花和尚是否会看一辈子看菜园子而难成正果呢?
大闹五台山之后,智真长老一封书信,把鲁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去做个职事僧人。但是,智清长老却埋怨师兄好不晓事,把一个杀人闹事的花和尚弄到他这里。于是,便不打算给鲁智深做职事僧人,明显地是要打压这个师弟。
有智清长老做住持,鲁智深恐怕是很难升职了。而由于林冲的出卖,高俅便要奈何花和尚。得到张三李四的报信,鲁智深便逃离了大相国寺。花和尚绕道来到十字坡,经下级菜园子张青指路,来到二龙山,做了皇家寺院宝珠寺的住持方丈。
那么,假如林冲不出卖,而董超薛霸也向高俅诬赖鲁智深,其结果会不会是一样的呢?恐怕也是一样的,高俅完全可以带着董超薛霸前往大相国寺指认,花和尚同样跑不掉。
鲁智深假如是这样离开了大相国寺,那就不是“遇林而起”了。
鲁达剃度之前,五台山所有僧众都反对智真长老收留他。而智真长老在神游佛道两界后,断言此人“上应天星”,命中驳杂,必得非凡正果,“汝等皆不及他”。也就是说,鲁智深兼具佛道两家身份,五台山所有僧众的正果都不如他。
智真、智清、智深,是三个师兄弟,他们都将成为皇家寺院的住持方丈,这是花和尚的佛门正果。鲁智深的正果与智真长老齐平,五台山所有僧众当然都不及他了。
鲁达又是“上应天星”之人,是道家的天孤星,又将成就道家正果。如此,就连智真长老也不及他。
既是道家星煞,又是佛门高僧,智真长老说他是“命中驳杂”。驳杂,就是“花”,加上鲁智深脊背上的花绣,所以,他是“花和尚”。
花和尚要成就佛道两家正果,就必须按照“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四句偈子,步步朝正果之途迈进。这其中,“遇林而起”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一切免谈。
《水浒传》中的“林”,对于鲁智深的正果之途来说,指所有与“林”有关系的符码,包括赤松林、野猪林,同样包括“杨柳”以及被他打断的松树。当然,最重要的“林”就是林冲。
如果不是林冲出卖,而因为董超薛霸的瞎蒙,鲁智深逃离大相国寺,成为二龙山宝珠寺住持方丈,又如何是“遇林而起”呢?
鲁智深修得佛道两家正果,关键是“遇林而起”。所以,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林冲却回报以正果,岂不是回报得更多吗?
林冲鲁智深暗喻一对君臣《水浒传》的故事隐藏着历史真相,林冲、鲁智深的这对人物关系,暗喻的是朱棣与黑衣宰相的一段经历。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孝慈高皇后(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召集僧人陪伴诸王子,为马皇后念经祈福。在这些僧人中,有一个名叫道衍的和尚,这个和尚深通道家阴阳术,见了燕王朱棣,便认定他有帝王之相。于是,道衍和尚便主动投奔。
朱元璋去世后,道衍和尚又以看相推天命等手段,极力推动朱棣起兵造反,谋夺皇位。在道衍和尚的鼓动下,燕王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朱棣夺位成功,做了皇帝。
这就是《水浒传》中的“遇林而起”。怎么讲?
《水浒传》虽然写的是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故事,却暗藏着大宋、大明王朝的皇位争夺战,皇家内部的几次“火并”。书中以“林”为朱元璋的下一辈人,也就是“木字辈”的红巾军二代(清风山头领头上都裹着红头巾)。
大宋、大明都是火德运,朱元璋按照五行之中“木能生火”的原理,以儿子辈的“木”去生孙子辈的“火”,然后是土字辈、金字辈、水字辈……,循环往复,五行流转有情,从而生生不息。
朱棣就是“木字辈”的,而道衍和尚,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与鲁智深一样,就是亦佛亦道的“花和尚”,同样成就了“汝等皆不及他”的佛道正果——朱棣信奉玄武大帝。
道衍,字独暗,号独庵老人,岂不就是“天孤星”吗?
武松是“虎面行者”,姚广孝则“形如病虎”,所以,武松、鲁智深聚义于二龙山宝珠寺。这里,还有林冲的徒弟,操刀鬼曹正。“操刀鬼曹正”这五个字中,隐藏着“曹操”,是一张宰相的符码。
鲁智深、武松都穿着皂布直裰,再贴上一张宰相的符码,岂不就是“黑衣宰相”吗?
道衍和尚曾经参与过朱元璋的选拔,但却没有得到重用。遇到朱棣之后,才大展平生抱负,得成非凡正果。鲁智深在大相国寺菜园遇到林冲时,说道: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 得令尊林提辖。
施耐庵笔法如此高妙,鲁智深“遇林而起”竟然有这样的深刻寓意。
朱棣夺位成功,便要厚赏道衍,赐名姚广孝,请他还俗,享受人间快乐。道衍没有答应,退朝后依旧身着僧袍,居住在寺院之中。这不就是一种出卖吗?而这样的出卖,却又是对功臣的回报与奖赏。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水浒传》中的林冲,虽武功高强,但本质就是个守法克己的好公务员,他所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当然他也算不得损人利己的人,他只是一个体制内兢兢业业干工作,希望永远存活于体制内、享受体制给予他的一切优惠待遇的人。他这个人身上是没有特别多的豪情和义气的,也绝对不会为了帮助朋友、为他人利益挺身而出牺牲自我利益,也许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正因如此,林冲和鲁智深的友谊,其实是谈不上深入心底的,林冲和鲁智深拜把兄弟,也许仅仅是为了在武艺上有一个水平相当的人可以切磋,并没有打算把心里话告诉鲁智深,但是鲁智深把这份情就看得非常重,将林冲当做了生死兄弟,完全可以为了维护对方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许他们的交往刚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两个人的个性就像是热血青年,而另一个却是冷血动物。
林娘子被高衙内看上之后,林冲屡遭祸端,并且最后被发配到沧州,途中解差董超和薛霸两个人还要在路上结果了他的性命,幸亏一路尾随而来,一直以来要替林冲出恶气的鲁智深赶来,才救了林冲的性命。可是林冲对于自己未来的前途仍旧是抱有幻想的,他希望好好改造,还能够回到体制内,不要丢了体制内给他的这份工作和待遇。因此,在鲁智深救了她之后,将要到达沧州地界,他还是忍不住向两位解差介绍了鲁智深的来历,可谓损友。这也是林冲与鲁智深撇清关系,希望继续讨好高俅,能够回到体制内的一种体现。
林冲自己是武艺超群的,但是这个人始终是一个自我保护者,也不会同任何人过分交心。上梁山之后,前途无望,表面上像一个好人,实际上却也是冷酷非常的。比如说他在上梁山之时,王伦让他交一个投名状,他去山下等人,并不是想被抢的人会有多么可怜,只是去反复估量自己的实力。只要遇到单个的客人,他才敢下手,如果是一群人,他是断然不敢造次的。他一连等了三天,没有交得头名状,他却说自己运气比较差,根本没有悲悯别人的意思。至于晁盖等抢了生辰纲之后,被逼上了梁山,他却主动,并且在吴用的暗中教唆和表面激将作用之下,杀了王伦。由此可见,他的头脑其实也并不怎么清醒,反而因为缺少义气,显得非常孤立。
鲁智深在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之后,后来上梁山,并不把他当作故交,反而一见面却说,林教头你也上山了,这个“教头”叫得就把两个人的情义一笔勾销了,同时他还问林娘子的情况,其实鲁智深未必不知林娘子自尽的事,他是故意以此来羞辱林冲的,其实也表现出了对林冲的无比失望。
真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冲是个懦弱又自私自利的人。
他的老婆被高俅的干儿子调戏,这在当年绝对是大仇。宋代的民风保守,就算当面赞扬妇女都被认为是耍流氓,何谈两次试图非礼。
然而,林冲因为这是高俅的干儿子,就忍了。
这如果还是说委曲求全,但随后被陷害后写休书,就是无耻行为。
林冲被陷害刺配到外地,这也非重罪,用不了几年就没事了。
按照当时的民俗,林冲老婆肯定不会改嫁,等他刑满以后继续过日子。
那么,林冲为什么写休书给老婆呢?
这就是自保行为。
林冲很聪明,知道高俅心狠手辣,估计还会继续暗算他,将他害死。
所以,林冲写休书摆明了就是撇清关系,说明我已经休了我老婆,你们逼她就是了,不要来害我。
果然,高俅最后逼死了林冲的老婆,连他的丈人都吓死了。
可笑的是,高俅仍然不放过林冲,仍然派人要将他害死。
到了左右都是死的时候,林冲毫无办法,只能拼了杀人上梁山。
再说他和鲁智深。
林冲和鲁智深其实没有太多交清,两人萍水相逢,认识以后不过是喝酒、聊武功而已。
然而,林冲被陷害以后,鲁智深冒着和军委副主席高俅作对的危险,在野猪林救了林冲。
这一般人是绝对做不出的,而且鲁智深稍后也因此被高俅暗算,和尚当不成,差点连命都没有了。
然而,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以后,林冲却把鲁智深的底告诉两个衙役。
要知道,两个衙役曾经问过鲁智深来历,鲁智深很聪明,自己没有回答。
然而,更聪明的林冲却主动说了,这就是大问题,绝非一时说漏嘴。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 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酒家若撞着 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
等到鲁智深走了以后,林冲才说。
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 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
这不就是出卖鲁智深吗?
林冲为什么这么做?
还是减轻自己的危险。
高俅暗算林冲失败后,一定会勃然大怒,再下毒手。然而因鲁智深是直接破坏人,高俅有可能先去对付鲁智深,稍后对付林冲。
至少,不会把这笔账算在林冲头上。
其实,林冲还有很多猥琐的事。比如上山以后,借机干掉了大哥王伦。
坐视晁盖被宋江暗算。
上山了,他也不派小喽啰去接自己的老婆(王伦肯定不会阻拦)。
总之,自私自利的家伙。
鲁智深也不是傻子,开始对林冲叫做兄弟,但上山以后就叫做林教头了。
故意和你保持距离。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林冲什么时候恩将仇报了?无非是董超,薛霸对鲁智深轻松打折柳树的本领感到吃惊地时候,林冲说了一句“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无意中暴露了鲁智深的来历。
有些网友就搞阴谋论,说这是林冲讨好高太尉的行为,林冲有这么无耻吗,他最多是当时说话没过脑子。事实上薛霸在林冲无意中说出鲁智深来历前,就怀疑鲁智深是大相国寺的。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 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 州,因此下手不得。舍着还了他十两金子,着陆谦自去寻这和尚便了。我和你只要 躲得身上干净。”——水浒传·第九回
董超和薛霸是贪生怕死的小人,就算林冲没说漏,他们定然也会禀告高太尉,说是鲁智深救走了林冲,好给自己脱罪。到时候鲁智深还是会被搞得无处安身,结果没差的。
再者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林冲是一时高兴,向两个公差炫耀自己这个厉害的朋友。
林冲看到鲁智深在相国寺舞禅杖,便喝了声彩。俗话说人以群分,两个人都是武艺高强之人,因此一件如故,结为至交好友,他们相互佩服。人都有个显摆的心理,比如你认识某某名人,肯定想告诉别人自己见过他如何如何,那样显得自己懂得多,倍儿有面子。
林冲在董超,薛霸面前赞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这种心态。再加上他刚刚死里逃生,心里一高兴,有点忘乎所以,就口没遮拦了。
我感觉网友们还是阳光点好,别什么事情都用阴谋论那套来牵强附会。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林冲现在的影视形象都偏文人,而实际上在书上描写,林冲是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是十分粗犷的豪杰形象,具体模样可以参照下图。林冲和鲁智深,两人从结拜兄弟到上山以后交流不多,并不是林冲忘恩负义,纯粹是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这样子的林冲,说实话长得不比鲁智深文雅到哪里去,顶多也就是没有鲁智深那么胖。鲁智深是个十分直爽的性子,一看林冲这模样,直接就引以为同类。但实际上,林冲虽然长得粗犷,心思却十分细腻,完全就是酸腐文人做派。为何呢,看他打扮,头上戴了一对玉圈连环珠扎头发,手里拿着一把折扇,这又像是文弱书生了。
鲁智深和林冲一见面,见对方长得跟自己差不多,难免有惺惺相惜之意。鲁智深之前是提辖,还见过林冲老爹,当即就结拜成兄弟。可是就在结拜第一天,两人就产生了很大分歧。怎么说,原来有人调戏林冲老婆,林冲怒火中烧去找人家,结果一看高衙内就软了,鲁智深却不管不顾,如果不是林冲死命拦着,肯定就会对高衙内一顿胖揍。其实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两人压根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些道理,粗枝大叶的鲁智深想不到,细腻的林冲岂能想不到,所以这时候在林冲心里就会有芥蒂。
分开以后不久,林冲就被高俅陷害捉了起来,这个时候林冲纵有千万种想法,也从来没想过要落草为寇的地步,他还想着如何可以在出狱以后保持自己林教头的身份,他也从来没想过要鲁智深去救他。却不想高俅直接就想害死他,让两个公差直接就在路上解决了他。鲁智深却是个热心肠,连金翠莲那样不相干都人,他都会为了她杀人弃官,何况现在林冲已经是他兄弟了,而且他这时候也是无所事事。所以林冲被捉以后,鲁智深就一直跟在发配路上,暗中护送林冲。也亏得鲁智深护送,在林冲即将被害之际,才能侥幸保全性命,对于这一点,林冲其实是十分感激的。
然而,就在鲁智深营救林冲的时候,两个人又发生了分歧,依着鲁智深意思,两个公差居然敢杀林冲,直接就把他俩结果了事,林冲跟自己一起逃了便是。但是林冲呢,却执意不肯,因为他还有幻想,想着自己将来有脱罪的一天,所以他绝对不让鲁智深害了这俩公差。鲁智深神经是大条,但是他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这时候他发现自己跟这兄弟思想观念差距太大,鲁智深是个想到就做的人,林冲却是格外小心墨迹,瞻前顾后,两人性格差异巨大,其实是很难相容的。尽管林冲武艺高强,身份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让鲁智深佩服,但是鲁智深何等急躁,像他与李忠,仅仅因为李忠对钱财看的比较重他就看不上眼,像林冲这样软弱墨迹的性格,他肯定更是不愿意共处了。
两人分开以后,鲁智深救林冲的事情就暴露了,高俅知道以后,鲁智深不相容于大相国寺,后来流落江湖,落草二龙山。而林冲呢,也没有如愿以偿,高俅继续要害他,最后他被逼无奈,杀了几个高俅派来害他的人,最后落草梁山。林冲落草梁山,,如果当时从了鲁智深的意思,也就是这样的结果,还不用这么折腾,甚至俩人后来都差点把命搭上了。鲁智深回想起这段经历,他也会觉得自己跟林冲八字不合吧。至于林冲出卖鲁智深,倒也说不上,因为那时候不是因为鲁智深突然出现,林冲就要死了,这种重获新生的感觉让林冲既兴奋又害怕,难免就要说点狠话吓唬一下俩公差。至于当时的情景,除非杀了这俩公差,否则凭鲁智深那极具辨识度的外形,很快就会查出来。所以林冲并没有对不起鲁智深。
鲁智深落草二龙山,那时候林冲已经在梁山做头领了,鲁智深为何不去找他呢,肯定是之前交流让鲁智深对林冲的墨迹深感失望,这样的兄弟心里记着就好,真的要一起共事鲁智深可没有这耐心,所以他宁愿自己去把二龙山打下来,自己当大统领,反而无拘无束,逍遥快活。林冲呢,也确实因为他的性格吃了大亏,上梁山以后就不受原来的统领王伦待见,后来晁盖他们一伙杀上来,林冲趁机杀了王伦,但也只坐了第四把交椅,可谓窝囊至极。思虑太多的林冲过得远没有鲁智深那般痛快洒脱,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典型。
鲁智深对林冲恩重如山,而林冲为何恩将仇报?
说林冲“恩将仇报”肯定是根据以下这段描述加以推理得出的结论:
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林冲道:“上下,俺们自去罢。”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二人只把头来摇,方才得知是实。这是鲁智深从野猪林救出林冲并把他护送到沧州地界后,两人分别之际,鲁智深提醒两个防送公人董超,薛霸不要暗中再对林冲做什么手脚,否则结果就和这棵树一样。
鲁智深离开后,林冲对董超,薛霸说了以上这番话。
这就有点儿冤枉林冲了。这个真没有!
这可以看作是林教头的神助攻,但是要扣“恩将仇报”的帽子,林冲肯定表示大写的不服!
客观上,鲁智深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人物。他身材庞大,一身的花绣,手使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操着浓重的关西口音,一口一个“洒家”,这样的人物在东京汴梁城可能绝无仅有吧!
况且,跟着鲁智深混的那帮泼皮无赖,一个个也都不是嘴严的人。他的神迹很快就会传遍东京的大街小巷,这都不用董超,薛霸去侦查,打听。
所以说,即使林冲没有亲口说出鲁智深的身份,鲁智深也等于早早的就曝光了。
事实上,自鲁智深在野猪林救出林冲那时候起,薛霸就已经开始怀疑他的身份是否就是东京大相国寺刚刚来的那个和尚鲁智深。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一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回去实说,俺要在野猪林结果他,被这和尚救了,一路护送到沧州,因此下手不得。所以说,不论林冲说没说出鲁智深的身份,他早早的就已经被列为嫌疑对象了。再说,动机呢?伟大领袖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林冲为什么要陷害鲁智深呢?或者说恩将仇报呢?
没道理啊,给我个理由先。
难道是林冲担心鲁智深趁自己家里没人去调戏林娘子吗?
林冲如果真是这样想,那他的脑子肯定进水了。
他应该清楚,鲁智深在东京,反而对林娘子会是一种保护,哪怕这种保护只是一种图有虚表的形式,那也比没有强。
如果说他是想用这种出卖朋友的形式和高俅修复关系,那也太盲目了。
如果高俅有承诺:你供出鲁智深就可以免除你刑责,继续回东京来做你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那么林冲还可以试一试。现在连这种空头的许诺都没有。他为什么要干这傻事儿呢?林冲有的时候看上去是有点儿窝囊。但是他不傻,而是个聪明人,这点儿账他还算不过来吗?所以说,从任何角度去解读,林冲都没有理由陷害鲁智深,恩将仇报。我个人觉得,这只不过是他情不自禁吹了一把牛逼,因为他是一个习武之人,而且对武术很迷恋。原来他和鲁智深不认识的时候,路过大相国寺的菜园儿,看见鲁智深正在练武而也不是情不自禁的叫好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