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这位贾政之妾,探春、贾环之生母,只是个女n号。但是她的存在感低吗?她的存在感比迎春这样的主角都高!到处都有她刷存在感的影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赵姨娘是宝玉所说的“鱼眼睛"之一

赵姨娘是贾府的家生女儿。想贾政年轻之时,必也同宝玉一样,众多丫鬟挤破头想成为他的房里人。

可贾政为什么会选中她呢!赵姨娘也许就是年长的晴雯。年轻的赵姨娘定有一般丫鬟沒有的美貌和鲜明的个性。

她明丽而娇媚,却又浅薄而庸俗。言语刻薄却又直发于心,毫无心计。

王夫人是压抑端正的人。每天守着这样的正妻,贾政的内心必然无法满足!贾政也有着诗酒放诞的一面,他的这一面只能在赵姨娘面前毫无顾忌地展现出来。

看探春的年纪,赵姨娘大概在是在宝玉襁褓之中时,成为贾政房里人的。

之后,生女探春、生子贾环成为姨娘。贾府的"潜规则"是姨娘比有些体面的丫鬟都不如,虽成为姨娘依然只算半个主人,在众人心底还是奴仆。

于是,赵姨娘内心各种不平,各种"作",作成了宝玉眼里的鱼眼睛。

赵姨娘内心极度不平衡

在赵姨娘心中,她是有资本的。有资本获得更多的尊重,甚至是财富,地位……

赵姨娘生有两个孩子,其中贾环还是儿子。她有贾政的宠爱,这份宠爱之中可能还有着几分真情。

这些都是她眼中自己的资本,为此她要在贾府里争一争。

可是,赵姨娘得到的是王夫人同王熙凤的打压。王夫人自己端着,保持着主母的尊严,对赵姨娘母子从来不上心。

王熙凤就不同了,可以隔着墙骂赵姨娘

大正月里又怎么了?环兄弟小孩子家,一半点错了,你只教导他,说这些淡话作什么!凭他怎么去?还有老爷太太管着他呢,你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坚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赵姨娘也不敢则声。

贾府的分例到赵姨娘手里的,就沒有像样的东西。王熙凤作生日,还要赵姨娘一个月月钱随礼………

赵姨娘总是看不清她的位置,总想靠着贾环争一争体面。她总是不明白,贾环的存在对宝玉就是个威胁。王夫会一直盯着她,打压她,丝毫不会给她机会。

赵姨娘人即坏又缺心眼

赵姨娘同马道婆用厌胜的法子要做法弄死宝玉和王熙凤。

若说袭人、秋桐等妾是品行不端,因她们只是算计想把碍事的人撵出去。但赵姨娘是真的坏,她是直想把人弄死!

这件事上赵姨娘缺心眼在于,厌胜用纸人做法这种事她居然真信了!还给了马道婆银子、衣服、簪子。马道婆心里必想:这蠢妇真好骗,以后不骗她骗谁!

宝玉病了,贾母等围着宝玉哭时,赵姨娘劝道:

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这赵姨娘坏吧,一心想宝玉死!

这赵姨娘缺心眼吧,宝玉病着她就差沒拍手称快了。怎也得像个样装一装!这尤二姐死了,凤姐还能假哭岀眼泪呢!

赵姨娘太实在了,这分实在让人怎能不讨厌她!

赵姨娘愚蠢

赵姨娘是真的愚蠢!贾环以为从芳官处得了蔷薇硝,被彩云指出是茉莉粉时先是骂了贾环

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拿错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X崽子耍弄也罢,你明儿还想着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沒有×本事,我也替你羞!

这是生母在教育儿子吗?这个蠢妇这样教育儿子!丝毫不顾儿子的体面和尊严,也丝毫不顾家庭的和睦。

在这样生母的教育下,贾环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是扭曲的。这样的影响下,贾环很难品行端正。

之后在夏婆子调唆下,赵姨娘去宝玉房里找芳官闹一场。

这夏婆子自己同小戏子们有仇,自己却不出头,几句:"你老想一想,这屋里除了老太太太太,谁还大似你?你老自己不撑起来,但凡撑起来的,谁还不怕你老人家?"就借赵姨娘的手打了芳官。

赵姨娘白替人岀头,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吧!

这种事赵姨娘弟弟死时,她又做了一回!因为探春当家,照旧例给赏了20两银子,赵姨娘又找探春闹了一回。

这个蠢妇又白白替贾府的刁奴给自己女儿沒了回脸!探春当家,她能说的算吗!一切还不是得听王夫人的。王夫人若想做好人多赏几两银子,她早就赏了!王夫人沒赏,就已经意味着定要按规矩来,不能多给!

自己女儿当家,赵姨娘也有体面!可愚蠢的她就是想不明白呀!

赵姨娘熬油似的在贾政房里十几年,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在贾府众人心里,她就是一个小丑样的存在。就是因为这样,才显出王夫人的尊贵与端庄。也许这也是能让赵姨娘能在贾府活下来的理由。

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赵姨娘:

食色,性也,而也有不尽然者,鲜于叔明嗜臭虫,刘邕嗜疮痂,贺兰进明嗜狗粪。

今将赵姨娘合水火五味而烹炮之,不徒臭虫疮痂也,直狗粪而已矣。

而贾政且大嚼之有余味焉。岂所赏在德耶。

然善秽卒产灵芝,鸱鸮能卵雏凤,其下体可采也。

赋诗断章或不诬焉。

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赵姨娘虽然有三大光环在身,贾政的小妾,贾府庶出小姐探春和贾府三爷贾环的生母,但依然改变不了她的“苦命”。她之所以苦命,皆因两点,第一,不懂适可而止,收敛自己;其二,在以权钱为尊的贾府里,她不懂得为自己寻找靠山。所以,对她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苦命”,下面来具体分析这两点。赵姨娘压根就不懂得收敛自己

赵姨娘在贾府的地位身份也有点尴尬,老公贾政常在她的房内休息,然而也不为她争个面子,说句话。有一个可以扛门户聪明能干的女儿贾探春,却视她为陌路,也从不为她争取任何利益,甚至还有点嫌弃她;只有儿子贾环留在自己身边,然而又是个不争气的,心眼儿比她还多。平日里还要干杂活,时常被公开批评。问题是连作为丫鬟的芳官都敢公然和她打架,可见,在下人里她没有个主子样儿,在主子里又摆不出主子的架势,总是矮人一等。

赵姨娘总是无法正视自己的身份,总喜欢拿出主子的架势去挑战别人,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也不放过。第六十回,赵姨娘认为宝玉的丫头们欺负了贾环,唆使贾环去报仇,贾环又愧又急不敢去,只摔手说:“你这么会说,你又不敢去,支使了我去闹。他们倘或往学里告去,我捱了打,你敢自不疼?遭遭儿调唆我去,闹出事来,我捱了打骂,你一般也低了头。这会子又调唆我和毛丫头们去闹!你不怕三姐姐,你敢去,我就服你!”

这一番话正好戳中了赵姨娘的弱点,便便嚷道:“我肠子里爬出来的,我再怕了。”便冲去院内撒泼,最后反而自己惹了笑话,失了体统。认不清形势,一味的自以为是,最终只能是自讨苦吃。

第五十五回,探春理家,正赶上她的舅舅,赵姨娘的弟弟赵国基死了,按理应给礼钱,探春只是代管家务,为了不落口舌,探春对自己的新舅舅也是一视同仁,然而却引来赵姨娘的不满。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要让探春帮忙她出气,而且言语之中充满了埋怨和讽刺,故意让自己女儿下不了台。 且看《红楼梦》中,探春与赵姨娘的一段激烈的冲突: 赵姨娘没话答对,便说道:“太太疼你,你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 探春道:“我怎么忘了?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他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呢?” 赵姨娘气的问道:“谁叫你拉扯别人去了?你不当家,我也不来问你。你如今现在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分明太太是好太太,都是你们尖酸克薄!可惜太太有恩无处使!姑娘放心:这也使不着你的银子,明日等出了阁,我还想你额外照看赵家呢!如今没有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飞’去了。”

这一段的在于,赵姨娘一再强调探春是自己亲生女儿,因此便要求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探春秉公办事,祖宗礼法说了一堆给赵姨娘听,结果反被赵姨娘认为是“忘恩负义,尖酸刻薄”。探春在贾府的地位也是她自己一手争取来的,如今理家不易,作为母亲本应鼎力支持,给予充分的理解。相反,赵姨娘在关键时刻却给了探春难堪。这实在不是一个作母亲该有的作派,实为不知收敛。

身份卑微却不懂得寻找靠山在贾府要想混得风声水起,有里有面儿,没有靠山是不行的。贾府里养了一众清客,他们以贾政为靠山;王熙凤以贾母为靠山,花袭人和贾探春的靠山是王夫人;贾宝玉和鸳鸯的靠山是贾母;邢夫人以贾赦为靠山,老公说娶谁便赶紧张罗;薛宝钗的家族本身强大自有靠山,但其母薛姨妈仍一心要以贾府为靠山;林黛玉没有靠山,所以在贾府处处小心,步步留心;贾迎春没有靠山,结个婚都那么随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最终自杀身亡;就连雍容华贵的贾府也需要靠山,一时兴旺便是贾元春的功劳。

对于赵姨娘而言,作为一个丫鬟晋升为姨娘的人,没有为自己寻找到一个靠山,实在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赵姨娘是家生女儿出生,所谓家生女儿,就是小厮与放出去的丫鬟结合生下的下一代。通地贾探春的容貌,可以想象赵姨娘还是有几分姿色的,从奴才跨向主子阶层,可以说是她幸运的一步,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贾政的正妻是王夫人,赵姨娘只是个抬高身份的丫鬟,她不寻找靠山,在王夫人手下可以说一点优势都没有,也根本不是王夫人的对手。王夫人虽然表面上整日吃斋念佛,但纵观其表现,心里却无佛家真正的良善,相反则是心狠手辣自私自利。说句实在话,王熙凤是明着背了几条人命,而王夫人却是暗着背了不少人命。金钏儿投井有她的份,晴雯之死,她也脱不了干系,再者林黛玉之死,她就没有责任么?赵姨娘本身素质不高,又如此不识时务,没有一个真正的靠山,在贾府实在是不好混的。花袭人还没有成为正式的姨娘,就在为自己作准备了。她先是拥钗贬黛,然后又跑到王夫人处告密,最终把自己姨娘地位作实,成功让王夫人成了她的靠山。可见,赵姨娘的命苦也是她一手造成的。

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荣幸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一句话来说,赵姨娘就是一个把好牌打烂了的一个人。给她的女儿探春也带来很多困扰。

赵姨娘,作为一个妾,已经有了一儿一女,而且家政应该还是很喜欢她的。在那个时代,没有什么背景的人做了妾,也就是比丫鬟强一点,也就是这样的尴尬地位让赵姨娘有些不甘心,所以几头不讨好,一副好牌打成了烂牌。

赵姨娘没有主见,也没啥能力,又想出头,只会拿贾环和探春出气,偏偏自己生的孩子,地位还比自己高,教训贾环又不得法,只会打和骂,贾环活得也没气势。

赵姨娘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格局,心眼太小。贾环输了钱回来,她会骂她一顿;被个茉莉粉换了蔷薇硝,加上老婆子的挑唆,就会气的和芳官她们去打架;弟弟死了,探春按规定少给了二十两银子,去和探春吵闹,让人看笑话。

赵姨娘根本错误,是没有看清问题最重要的症结所在。作为妾,她被正房王夫人深深痛恨和憎恨,无论她怎么讨好王夫人都不会喜欢她的,她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守本分,降低在王夫人面前的存在感,可能才会过的好一点。但是赵姨娘偏偏是一个喜欢刷存在感的人,她总想证明自己比下面佣人要高一等,又想讨好王夫人,宝钗给她薛蟠带回来的土特产,她想去讨好王夫人,结果自讨没趣。

赵姨娘如果能够低调一点,好好调教贾环,安分守己过自己的日子,就算清贫些,至少不会被人嘲笑和看低。而且探春也不会烦恼,相信探春对她也会好一些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赵姨娘没有选择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正当途径扬眉吐气,而是希望鬼神来帮助自己。被马道破婆所惑,结果让自己也落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真是悲剧。

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有些人,生命里的痛苦,是自找的。

比如赵姨娘。

一个人如果内心积怨太深,就很难保持内心的温暖纯良。

很多读者对赵姨娘很是同情,认为她丈夫、婆婆不爱,自己儿女不敬,周围下人不认可,简直就是典型的人生输家。

她努力向上,有什么错?她想要获得儿女的认可,有什么错?她争取更好的生活,有什么错?

字面意思,没有什么错,但就是太想改变了,有时候不择手段,导致损坏他人感情,甚至危及他人性命的事儿,就不那么可爱了。

她本可以做一个可爱的,如周姨娘一般的人,但是她没有,最终变得很可恶。


作为大家族的小妾,尤其是贾政这样一个还掌管着家的小妾,地位是不低的,只不过在日常生活里,如何建立自己的权威,让大家认可你,才是最可靠的。赵姨娘是仆人出身,是家生奴才,所以可能在地位上,还不如我们熟知的袭人和晴雯高,但是麻雀一旦登上枝头,她就不再甘愿当做麻雀,而是觉得自己是一个 凤凰,所以处处和人比较,处处争一个高低,由此才招致周围人的怨愤,现实婆婆贾母的不喜欢、再就是和王夫人是天然的敌人,再就是曾经爱过自己的人,现在却又不爱了的贾政,连自己女儿探春,都对她敬而远之。

她的存在,时不时的告密,对儿子贾环负面的引导和教育,导致宝玉被打,宝玉和王熙凤二人变疯,探春的外嫁等,都是她的争强好胜导致的结果。她格局不够大,始终心怀私愤,最终造成种种悲剧。



赵姨娘在《红楼梦》里,存在感很低,是贾政之妾,探春和贾环的生母,如何评价她?

赵姨娘虽然是红楼梦中人见人厌的人物之一,她的存在感可不低,在红楼梦塑造的微型世界里,她痛快淋漓地活着,脾气上来了,是不顾身份,和丫环争,和女儿吵,就是个不怕事闹不大的主,每次都搞得鸡飞狗跳收场。合上书,你脑海中是不是还会留有赵姨娘的影子?还有一个苦瓢子周姨娘,你知道她是谁吗?赵姨娘的存在感甚至要大大高于十二钗中的迎春、惜春。迎春是个小姐,外号二木头,静悄悄地生活,似有若无,她在或不在,谁会在意?怡红院群芳开夜宴,黛钗、湘云、探春、李都来了,从主子到丫头们,压根就没人想起还有迎春这么一个人,也不怕她知道了不高兴。迎春甚至被下人欺负,可你见到赵姨娘被欺吗?赵姨娘简直可以算得上是红楼梦中的战斗人物了,除了凤姐她怕之外,谁要惹了赵姨娘,她哪一次不是以撒泼哭闹方式斗回来,虽然结果不一定如她意。她还经常到大观园刷存在感,书中讲到赵姨娘来看黛玉,黛玉知她刚从探春处过来,一个知字说明了赵姨娘经常去和探春说话,也经常顺道来看看黛玉。

赵姨娘是贾政的妾,算不上正经主子,但比奴才丫头们还是要稍好一点。贾政其实蛮宠爱赵姨娘的,王夫人是他的正妻,但书中只见二人正正经经地说话,谈论家事,倒是有好几次写到贾政宿在赵姨娘处(贾政看来是常宿赵姨娘处)。赵姨娘年轻时应该也是颇有几分姿色,招贾政喜欢的(贾环虽然委琐,探春可是鸭蛋脸面,俊眼修眉,见之忘俗的美女),难怪王夫人憎恶赵姨娘,狐媚之人也。赵姨娘行动说话惹恼了贾母,贾政不但不责怪她,反而护着她。赵姨娘请马道婆魇害宝玉、凤姐,宝玉失了心性,昏睡不醒,贾母守着他哭,赵姨娘劝贾母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衣服穿了早些去了,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也受罪不安生。宝玉是贾母的心头肉,他这样子已经是要她的命了,赵姨娘此话无异于火上加油,贾母当即大怒,狠狠地往赵姨娘脸上啐了口唾沫,骂她是烂了舌头的混账老婆,宝玉怕他老子也是赵姨娘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而贾政见了则连忙上来喝退了赵姨娘,自己慢慢劝解贾母,替赵姨娘解了围,免受贾母责罚。

可能也正因为赵姨娘颇受宠爱,行事不端也有贾政护着,所以赵姨娘活成了红楼梦中的战斗人物,大观园中发生的几起大事,或直接或间接都与赵姨娘有点关系,这存在感真是杠杠的。从这几事也可稍稍惴摩下赵姨娘的性情。

一是她性格粗鄙,言语粗俗,教子无方。赵姨娘对儿子贾环有很多期望,他曾对马道婆说,有法子灵验,把宝玉、凤姐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要什么只管有。虽然贾政对贾环也并无明显差别,贾环和宝玉、贾兰等一块上学,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赵姨娘的为人处事严重影响了贾环,就像母亲一样,贾环也养成了自私、窝囊、偏狭、狠毒的性格。赵姨娘心比天高,嫌弃贾环不如宝玉,经常不问由来地责骂贾环,贾环对赵姨娘说莺儿欺负他,赖他的钱,宝哥哥让别处玩去,赵姨娘的反应是啐了他一口,骂“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知道芳官拿茉莉粉换蔷薇硝骗了贾环,立马又骂贾环,叫他吵一出去,大家别心净,也算是报了仇。所以贾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越走越偏,终于成长为红楼梦中有名的恶人,干了不少坏事,他向贾政进谗诬陷宝玉淫辱母婢致金钏跳井,让宝玉差点叫贾政打死,又深恨宝玉受宠爱,用热灯油泼宝玉想烫瞎他的眼睛。

二是心肠歹毒,手段下作。赵姨娘和马道婆交好,因为深恨凤姐和宝玉,于是许下500两银子让马道婆施法算计,后来二人失了心性,见鸡杀鸡见人杀人,人事不省,性命攸关,“赵姨娘、贾环等人自是称愿“。就没想到作下这等害人之事,不怕遭天遣?再说,万一暴露了该咋办,她的小命还会在么?

三是自以为是,没有头脑,情商极低。茉莉粉替去蔷薇硝事件中,贾环得了蔷薇硝,兴冲冲来找彩云,被发现是茉莉粉,贾环说也是好的留着擦吧,比外头的好。然而赵姨娘并不愿小事化了,撺掇贾环“拿了去照脸摔给她去”,又骂贾环是下流没刚性的,只好受气。然后拿了粉飞也似往园中去,到了怡红院把茉莉粉照芳官脸上撒去,最终闹出来一场大事,被骂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反被蕊官四人手撕头撞,出了大丑。她本可息事宁人,化干戈为玉帛,但因为她的愚蠢和莽撞,不仅自己丢了脸,还连累探春也丢了脸。

三是格局不大,不明事理,只顾眼前利益。辱亲女愚妾争闲气一章中,赵姨娘的兄弟死了,为了多要20两银子,赵姨娘指责探春不拉扯娘家,不管舅舅,让自己连袭人都不如了。她压根没站在探春的角度看问题,看不到探春的难处和微妙环境,只看到自己受了欺负,不如袭人,她让探春没了脸,最终损害的还将是探春和她自己的利益。

赵姨娘也曾年轻过,她既能从众多家生丫头中,被贾政挑中成了受宠爱的姨娘,肯定有她的独到之处,但她如何成明珠变成彻底的死鱼眼珠子,想必是漫长的岁月中,在这屋里熬油一般地熬着的经历,姨娘的身份,不上不下的尴尬人,倒三不着四的性情,终让她修练成了这样一个人见人厌的模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