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注:欢迎来到未来会被过去更好吗系列第1.1期) 我觉得我们要有追求不能大搞野生动物保护数十年才把其种群恢复到刚开始大搞保护野生动物的时候, 那么2050年(不包括已野外灭绝的)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为什么?欢迎回答~

感谢朋友的邀请

近些年,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确实有所加强,而且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都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这使得一些濒危的野生动物脱离了濒危的“帽子”,比如我国的大熊猫在2012年时还是濒危动物,但是到了2016年就由濒危调整为了易危。由此可见,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非常见成效的。那么,按照现在我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到了2050年,野生动物种群能够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吗?对此我持悲观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是已经消失的动物

已经消失的动物就是已经灭绝的动物,对于目前人类的科学水平而言,重新复活一种已灭绝的动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意味着动物的灭绝就是彻底的消失(目前来看)。因此,从1980年以后消失的动物,无论人再怎么努力,它们也不会恢复种群的数量了。在这里我们举两个例子。

第一种是长江白鲟。长江白鲟曾是我国独有的鱼类,它们早在1.5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在历经了几次物种集群灭绝事件后,它依然坚强的生存至今。而且作为一种淡水鱼,其体长可达8米,成年后在淡水水域中没有任何的天敌。但是,由于在20世纪,长江捕鱼业的兴起,体型庞大的长江白鲟成为了受害者之一。在过度的捕捞下,到了20世纪80年代,它们就因为数量稀少被列入了国家保护动物之中,但是,捕鱼的误伤加上长江修建水坝将其栖息地分割,最终导致了在2003年,科学家们就再也没见过野生个体。

第二种是华南虎。华南虎是现存6个老虎亚种其中之一,同时它也是我国独有的老虎亚种,因此华南虎又被称为“中国虎”。根据记载,曾经的华南虎遍布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山林之中,这一点从清朝把华南虎当“牛”耕田用就可以看出来了(出自《清稗类钞农商类》)。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老虎全身是宝,而且作为一种曾经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的猛兽(到了1940年全国约还有4000多头野生华南虎),它们自然也成为了人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尤其是在人口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数次的“打虎热”以及人们对其栖息地的压缩,再加上偷猎的不间断,最终在1994年,在科学家们数次大规模搜寻华南虎无果后,华南虎被宣布“野外灭绝”。

其次是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的阻力

上面我们说过,从目前来看,人类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恢复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更别提什么恢复种群数量了。那么对于现存的物种来说,到了2050年,恢复到1980年的状态为什么也很难呢?有什么阻力呢?我们分三个角度来说:

第一,野化的困难重重

在上面举的两个例子中,华南虎虽然野外灭绝,但是并未绝种,在人工饲养下依然有存在,而且数量已经超过了100头。但是,这100多头华南虎都是当年那5头来自不同动物园中的华南虎的后代,存在较为严重的近交衰退问题,而近交衰退中就包括了野外生存能力的下降。因此,虽然我国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包括运到非洲老虎谷野化),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头华南虎被野化成功。而野化成功才只是恢复野生种群的第一步。

第二,栖息地几乎已成定局

在1980年年底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为9.8705亿,此时在虽然地大物博的我国土地上的人密度已经不小了。但是在当下,我国人口数量已经来到了13.95亿,比1980年时,多出了4亿多人口。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就意味着人需要的居住地增加,耕地增加,而这些地方原本都是野生环境,但是人为了生存,已经将这些地方变为居住地。而且人口的增加对各种资源的消耗也促使了人对原始森林的砍伐,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就被压缩了。关键的问题是,人口不减少,这些已经被压缩的野生环境是不可能回得去的。因此,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它们的栖息地是减少的,栖息地的减少是不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的。这也是恢复野生动物种群的一大阻力,而且很难解决。

第三,恢复野生动物种群需要多样性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链,相对完整的生态链能够让区域内的生物稳定发展。但是,人类已经将自然生态破坏的一塌糊涂了,所以恢复一种野生动物种群,对区域的生态不但没有帮助,还会导致一些负面的结果。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生态链中,野猪处于中间的一环,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繁殖能力较强,但是在完整的生态链中,野猪极难泛滥,这是因为狼群、老虎、花豹等食肉动物的约束。不过,在当下,野猪在一些地方已然泛滥成灾,这是因为缺少了自然的天敌,它们的幼崽和成年个体的成活率增加导致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完成的生态,也就是说要恢复区域性的一个生态链中所有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而且还要达到平衡(就是食物链中各层面动物的比例要均衡),而这个动作显然不是几十年能够完成的事情。

总结

想要在2050年,也就是不到30年后,将我国的野生动物种群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那些80年代后灭绝的动物是无法复制的,其次,人口的增加,对环境的破坏再次恢复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最后,野生动物种群恢复并不是单一物种的恢复,而是一个生态链中所有物种种群的恢复,这些显然不是30年可以做到的事情。

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这是痴心妄想。

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跟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如果要想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状况恢复到1980年,那么,人类的活动状况也必须恢复到1980年。这显然不可能。而且,有些野生动物已经灭绝了,这些灭绝的动物,是不可能再生的,所以,即使人类的活动恢复到1980年,野生动物也不可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有的人幻想移居到其他的星球上去,这是怎样一种愚蠢。一个地球都不知道好好地爱惜,这种人根本不配移居到别的星球。地球环境这么适宜人类的生存,地球人都活不下去,更何况到其他条件不如的星球上去?人类移居外星,是极不明智的,也说明这时的人类根本不可救药。

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的家。爱护地球,就是爱护自己。人类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不配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小本认为,2050年,野生动物应该比1980年生活得巴适!

其一,说实话,1980年的农村,野生动物的日子是很悲催的;那时,还没退耕还林的说法,也没包产到户,农村每一小块地都开耕了,再加上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野生动物很少见,特别是鸟类;当然,那时的鱼类应该很滋润,没有什么污染,也没多少大坝。

其二,2050年,经济会得到极大发展,估计人口会下降,大约12~13亿,比1980年的近10亿多不了多少,且还会近一步下降,对自然资源的占用会降低。

其三,2050年,人口会集中在城镇里,许多村庄会消失,比退耕还林的力度大得多,耕地会下降,森林覆盖率会上升,且林地会连成一片,有利于野生动物栖息,实现与人类的物理隔离。

其四,2050年,国人的素质和生态保护意识会进一步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只会越来越严格,掏鸟窝恐怕不会再发生,野鸭进城或过马路估计也会更大胆。

其五,小本估计,2050年,人类观念的变化,素质会提高,国人与野生动物会越来越和谐,杂居也很正常。

当然,2050年野生动物比1980年日子过得好,也是相对的。

其一,已经灭绝的动物种群不会复生,比如野生华南虎;另外,许多野生动物种群还会逐渐灭绝,不可逆转。

其二,鱼类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虽然有了禁渔期一说,但长江干流、支流的梯级开发只能愈演愈烈,大坝会越来越多。

其三,工业社会,生态污染已不可逆转,人类会受害,野生动物也会遭殃。

其四,各种病毒也在泛滥,对野生动物危害也不小,如非洲猪瘟。

其五,2050年,高铁、高速路也会更多,一方面向深山老林挺进,另一方面又缺乏野生动物专用通道,对野生动物的干扰不小。

小本认为,总体上讲,2050年,人类与野生动物会更和谐,野生动物的小日子过得也更巴适。

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不夸张的说,现在的野生动物种群种群已恢复并超过了1980年的水平

解放后至1975年,野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政府鼓励动员人们猎杀野生动物,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到文化大革命后期,民间有大量的枪支,加上生活物资缺乏,野生动物作为肉食来源之一,同时人口的增加,大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被变成了农用地和牧场,猎狼杀虎者被授予英雄称号!期间大部分野生动物遭猎杀,野生动物种群到达了最低点,1975年至1980年全国开展了野生动物调查工作。1980年之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立法工作完成之后,大规模的野生动物乱杀乱捕活动得到了控制,但是个别地区仍有滥捕滥猎的行为。随着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落实,近20年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由于野生动物栖息地扩大,滥捕滥猎的行为得到遏制,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明显增长,已明里超过了1980年的水平,频危野生动物也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有的保护区内,出现了动物世界的画面,当然,由于人口的增加。气息的减少沿海和中,东部部地区。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情况。相对慢一些,但肯定达到了1980年的水平。

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越保护的动物就越想捉,顺其自然为好,有的野生动物保护过当反而伤害农民,如,野猪,野兔,竹鼠,松鼠。对农田与山地极大破坏,什么事情都不要一刀切,应保护的要保护。不应该保护的保护毛线。

2050年时我们的野生动物种群能恢复到1980年水平吗?

长江十年禁渔绝大多数生物能恢复1980年水平。但已经灭绝了的动物,你再禁渔也是恢复不了的。

一个字,再。

希望能有新生物种再解禁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