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因为他来不及了。曹操被汉献帝加九锡,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但是就是进不了,他只要一动手想称帝,下面的反对力量就很大。所以他最后感叹算了不称帝了,干脆留给儿子吧。

曹丕运用了九品中正制,与世家大族谈好了各种利益,反正从也可以,不从也由不得你。他跟曹操不一样,他跟曹操的这批手下没有多大的情感,所以你如果反对也没用,到最后曹丕顺利称帝了。

当然如果把时间留给曹操更久一点,比如十年那说不定曹操还真能称帝。

刘备是借口汉献帝被杀了之后,曹丕篡汉之后,自己就称皇帝作为延续汉的后裔。孙权是吴大帝,吴王是曹丕封的,曹丕还给孙权加九锡,孙权是最后一个称帝的,到了这个时候,三国正式完成,刘备和曹操早已挂了多年。

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曹操死的最早,他称帝必然招致刘备和孙权的两面攻击,这是真的把自己放在火上烧,他自己应付不了。而曹操知道,让自己的儿子称帝,那时自己死了,而刘备和孙权要么死要么老了,或者时代根本就变了,天下形势也会变化,以前的仇恨会随着新一代人的诞生而转移或者消磨掉,这主要是与曹操同一时代的人逐渐凋零。而孙权刘备称帝时,曹操死了,幼子曹丕虽然不会同意,一时也不会兴起大军讨伐。所以这两人会挑个形势最缓和、自己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办这事。比如刘备自称汉中王是在夺取汉中,斩杀夏侯渊后;他称帝是在曹操死后,伐吴之前,这对伐吴也有振奋士气的作用。孙权是在刘备伐吴失败后称帝。谁也不会像袁术那么蠢,在群雄并起的时候称帝,那难道不是找死吗?

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一、刘备和孙权,都是在曹操死后称帝的

曹操活着的时候,谁也不敢称帝。因为曹操自己不称帝,他始终以汉朝的丞相自居,天子在他手中,谁敢称帝,他就去讨伐谁。而且曹操的实力,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才勉强相均衡的。曹操死后,曹丕代汉称魏,刘备这才称帝,以承大汉国祚。孙权是最后称帝的,他是等到刘备死了好些年才称帝。事实证明,刘备和孙权不是不想称帝,而是缺少称帝的资本和时机。

二、曹操称不称帝都一样

曹操是始终忠于汉室的,面对汉室贫弱的样子,他只能做一个强臣。否则,不但汉朝会分崩离析,他本人也会在内乱中死去。他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代皇帝而行法令,如同皇帝一般,甚至于连皇帝都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他的地位俨然在皇帝之上,他又何必称帝。

三、曹操死后,曹丕不能不称帝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如果不称帝,他对曹操的臣子就没有恩惠,那些能臣悍将是不会听从他的命令的。为了驾驭曹操的臣子,曹丕只能称帝,否则曹氏一门也会陷入危机之中。

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好问题啊!你知道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不杀了汉献帝,然后自己当皇帝吗?

说到曹操,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曹操是我们很熟悉的历史人物了,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以及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

上面曹操这么多的头衔大家有没有看晕啊?这可以说是绝对的传奇人物了,在中国历史上都难得一见。

一代枭雄曹操

来来来,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长河,来到天下纷乱、战争不休的东汉末年。曹操以寒微起家,最终达到权力的巅峰,真正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以曹操的功劳和威望,按理说称帝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可是他为什么不杀了汉献帝,自己当皇帝呢?

一代枭雄曹操

其实啊,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可杀可不杀,不杀比杀了更有利,能等到利益和民心。

曹操是个绝对的聪明人,当然明白个中的利害关系。不杀,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反之引来诸侯对他的围剿,利弊得失曹操还是懂的。

有前车之鉴啊!当年曹操的对手袁术一称帝,就立即招来了四面八方群雄的讨伐。个个是义正词严,名正言顺,连三姓家奴的吕布都义愤填膺的出兵来攻打袁逆贼。袁术在四面夹攻下惨败而逃,最后在半路上吐血而亡!

一代枭雄曹操

冢中枯骨的袁术只不过是自立、自称、自当了一回皇帝,就落得个身死家灭的下场。

曹操如果杀了汉献帝,自己当皇帝那么就等于自己坐实了篡逆的罪名,其下场不会比袁术好多少。

所以,老奸巨猾的曹操在看到孙权上表请他废汉自立时笑着说:“你这是想把我往火炕上推啊?!”曹操不愧是一代枭雄,果然看的高、看的透啊!!!

东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名叫刘协。他先是被董卓拥立为帝,又历遭挟持,颠沛流离终于被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入洛阳。

汉献帝当然是感恩图报的,赐曹操节钺,赋予他“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特权。因为洛阳早已毁于兵燹,曹操胁迫汉献帝迁都至许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总领百官。

汉献帝不甘心当傀儡皇帝,以鲜血写诏书缝在衣带中,令车骑将军董承联络人手诛杀曹操,这就是所谓的“衣带诏”。

中山靖王之后、汉昭烈帝刘备

董承联系刘备等人密谋,事情败露后被一网打尽。只有刘备脱逃,后来去投靠了曹操的死敌袁绍。于是,袁绍声称奉”衣带诏“讨伐汉贼曹操,拉开了官渡之战序幕。

汉献帝衣带诏事件后,身怀有孕的爱妃董贵人(董承之女)被曹操绞杀。其后,伏皇后因鼓动父亲仿效董承前赴后继暗杀曹操一事败露,被曹操幽闭而死。

她与汉献帝所生的两个皇子亦被曹操鸩杀。汉献帝在曹操威迫下,违心立曹操之女曹节为皇后。

一代枭雄曹操

综上所述可见,曹操利用衣带诏事件,几乎已将死心塌地效忠汉献帝的爪牙们一网打尽,又将汉献帝强迫收为女婿。

汉献帝已无任何与曹操对抗的资本,连两个皇子都被害,自己完全是死鱼一条任由岳父宰杀。

而曹操又绝对不会杀死女婿,因为女婿就是大汉朝廷的象征。他需要这面旗帜号令天下,网罗人才,凝聚人心,实现“天下归心”的理想。假如曹操杀死汉献帝,性质即为弑君,必遭天下共讨之。

东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他历经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受尽了苦难。最终,汉献帝幸运地被曹操所收留,这才安顿了下来。

然而,随着曹操逐步统一北方,他想要取代汉献帝的心思也逐渐明显。因此,汉献帝先后与外戚董承以及伏完合谋,两次试图杀死曹操。

曹操明知汉献帝是傀儡皇帝,没有任何权力。此外汉献帝还曾恩将仇报,与自己为敌。那么曹操为何还要以德报怨,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呢?

一代枭雄曹操的画像

从表面上看,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是为了报答其将自己封为魏公。就在建安十八年,曹操进位为魏公,受九锡,设魏公国的文武百官。

由此,曹操区分了汉臣和魏臣,建立两个朝廷。从制度上将汉献帝彻底架空。为了平复汉献帝的不满,曹操必然要做出姿态,报偿汉献帝,与其拉近关系。

那么你知道曹操为什么要嫁三个女儿给汉献帝吗?其实啊,这在历史上早就有:

在汉朝,仍保留有共事一夫的习俗。简单来说,姐姐出嫁后,妹妹应一同陪嫁。可以说,曹操放低了姿态,给足了汉献帝面子。

当然啦!曹操出嫁三女,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那就是监视汉献帝。有三个曹家女在后宫,即使汉献帝有所造次,不能掀起大的风浪。

果然在建安十九年,汉献帝果然闹出了大乱子!原来,汉献帝元配伏皇后亲眼目睹了董贵人的惨死,不免会兔死狐悲。

因此她给父亲伏完写信,讲曹操残酷逼迫的凶相,要她父亲秘密地图划铲除曹操。然而伏完恐惧于曹操的淫威,不敢动手。建安十四年,伏完便去世了。

一代枭雄曹操

然而过了五年,曹操却知道了伏皇后在数年制定的阴谋。

对于此秘密到底是如何泄露的呢?可惜,历史书上并没有说。但是曹操的三个女儿刚刚入宫,就发生了这种事,实在太过巧合了啊!

得知此事后,曹操勃然大怒,并派华歆带人杀入宫中,揪出了躲藏在墙壁内的伏皇后。

随后,华歆扯着皇后的头发,逼迫汉献帝写废后诏书。无奈之下,汉献帝被迫休妻,同时也将伏皇后以及其家人送上了绝路。

最终,伏皇后和所生的两个皇子遭到鸩杀,伏家百余口皆被杀害。可惜可惜!

伏皇后死后,曹操的女儿曹节自然得以上位,成为汉献帝的正选皇后。由此,曹操对于汉献帝皇位的篡夺,已呈不可阻挡之势。

一代枭雄曹操

果然啊,在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加冕为魏王。那么这时的曹操有什么待遇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简单来说啊,这种待遇已经跟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

此时的曹操离篡夺皇位,不过只是一步之遥。

东汉献帝刘协

当曹操的儿子曹丕强迫汉献帝让位给他的时候,几乎所有东汉的忠臣都觉得曹丕是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果然啊,曹魏仅仅存在了45年,就遭到了司马氏的篡夺,可以说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了!

最后的最后,公元234年,汉献帝刘协去世。曹魏仍然以帝王之礼给他下葬,谥号孝献皇帝,可以说是把面子给足了这位大汉最后的天子了!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对此,你怎么看呢?^0^

(嗨,我是@历史君归去来兮,每天都会更新触动你我的历史文章,期待你的点赞+关注,一起探索历史的世界,收获更多有趣又好玩的知识吧≥▽≤)

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因为曹操永远忘不了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神 当年两个梦想一样匡扶汉室 到了最后 曹操称王 建立魏王国 想想荀彧自杀的时候该有多伤心 因为古代君臣关系跟我们现在父妻关系一样 从一而终 想想曹操把荀彧至于何地

刘备、孙权都称帝,反而比他们强大的曹操就不称帝呢?

他一直挟天子令诸侯着。天子不知道你说那个时候还在不在。再说曹氏集团也就他说了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