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谢谢邀请,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都是补肾阳的中成药物,但其组方、临床应用却又不尽相同,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下,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的区别。

桂附地黄丸

很多朋友对于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觉得是同一种药,其实其来历,组方,用法都有着一定的不同,因此,介绍桂附地黄丸,我们就从它的来历谈起。

说桂附地黄丸的起源,就不得不谈到金匮肾气丸,很多朋友说,这就是一种药!其实不是的。从起源来说,古方的金匮肾气丸来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组方中以干地黄为君药,同时含有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方中量最小的是附子和桂枝,这两味辛甘温阳的药物,约占总方剂量的八分之一左右。因此,古方的金匮肾气丸虽然说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要的功效还是在于补“肾气”,这个方中八味药物,既有补肾阴的药物,也有温补肾阳的药物,旨在阴中求阳,温补肾气。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将方中的桂枝改成了桂心,而到了宋代,干地黄则多数在方中演变成了熟地黄,直到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这本书中,将古方的金匮肾气丸的干地黄,改为熟地黄,将桂枝改为肉桂,同时肉桂、附子的量提高了一倍,于是就形成了今天我们常见的“桂附地黄丸”的组方。

因此,相比于古方的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的作用更加明确。古方的金匮肾气丸(今天买到的金匮肾气丸成药已经不是这个组方,里面加了车前子、牛膝两味药物),主要是以补肾气为主,对于甚至阴阳不调,肾气亏虚所致的小便不利,气不化水等症状,往往有较好的疗效;而桂附地黄丸,这更加偏重于肾阳的补充,对于禀赋不足,或者久病不愈所致的,身体虚冷,肾阳虚,阳痿、宫寒,不孕不育,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状,有着较好的温补疗效。

右归丸

右归丸也是补益肾阳虚的经典药方。我们来看下右归丸的组方,方中有肉桂、附子,还含有菟丝子、杜仲、山茱萸、熟地、山药、枸杞、当归、鹿角胶等药物,从其组方可以看出,右归丸对于肾阳的补益作用更加强烈,相比于桂附地黄丸中含有泽泻、牡丹皮、茯苓等清泄的药物相比,右归丸中所含有的药物都是补益的,是大补肾阳的一个中成药。

右归丸除了肉桂附子温壮肾阳,菟丝子,杜仲也是补充肾气的补益药物,山药、熟地、枸杞等药物,则是补充肾阴的药物,鹿角胶、当归对于补充气血有不错的疗效,因此,右归丸,除了能够补充肾阳虚,对于肾阳虚所造成的气血亏虚也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两个药物来比较,桂附地黄丸对于肾阳的温补作用更加温和,寓补于泄,身体也更见容易耐受,而右归丸,则补益作用更强,对于肾阳虚较为严重的情况,比如肾阳虚日久导致了气血亏虚,身体不足的情况,服用右归丸则更加对症,但如果服用右归丸期间出现上火、消化不良等情况,则说明补的太过,太猛了,应该停服该药物。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这两个药物,不管是桂附地黄丸,还是右归丸,都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情况下,服用1~3个月,身体情况如果有较大改善,就应当停药,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增强锻炼,调理饮食等多个方面来调理肾虚问题,是更安全和更靠谱的做法。

李药师谈健康版权所有,请勿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一般认为,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都是补肾阳的方子,用于治疗肾阳虚证,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依次分析下:(1)从药物组成上看,桂附地黄丸就是原来的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增加了附子和肉桂,以图“少火生气”;而右归丸的组方是在桂附地黄丸基础上减去茯苓、丹皮和泽泻,增加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当归和杜仲而来,以图“峻补真阳”。(2)从剂量配比上看,桂附地黄丸中的温热药附子+肉桂的量占4/54,而右归丸中附子+肉桂就占6/57,还有鹿角胶、当归、杜仲等一队热药没有计入内,所以,右归丸的温热之性胜于桂附地黄丸。

(3)因为药物组方和配比的不同,两药的功效特征也有所差异,桂附地黄丸(肾气丸)平补肾气,阴中求阳,泽泻茯苓利水湿,以调节水液代谢为主;而右归丸温补肾阳,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精,以促进肾藏精功能为主。(4)药物功效的不同带来了主治症的不同,根据学者对375篇相关医案的统计,古人使用桂附地黄丸的前3位适应症为咳吐痰涎、不思饮食、少腹拘急,反映出全身水液代谢问题,而使用右归丸的前3位适应症为形寒肢冷、泄泻、阳痿,反映出肾主生殖的功能问题。(5)不同的药性和功效特征,使得2者发生副作用的可能性不同,右归丸由于更加偏于温补,所以更容易出现上火、碍脾的副作用。而桂附地黄丸则最有可能与六味地黄丸搞混,造成对肾阴虚患者的治疗失误。

简单来看,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组方配伍不同,虽然都用于肾阳虚证,但前者侧重于肾主水液代谢方面的功能调节(腰膝酸软、尿频等),后者侧重于肾主生殖功能的调节(阳痿、不孕不育等),而由于右归丸增强了温补之性、减弱了利水作用,所以也更容易引起上火的副作用。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要想了解这两药的区别,还得先从肾的生理功能说起......

肾有濡养温煦脏腑的功能,肾中有肾阴与肾阳。前者对各组织器官起滋润与濡养作用,后者对它们起温煦和推动作用。两者互依互偎地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保证了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肾阳虚衰,也就是常言说的“命门之火不足”时,它的温煦功能自然减弱,由此导致各经络,脏腑等组织器官的部分功能活动减退以至出现障碍,比如:男性的阳事不举,成举不坚等。并且阳虚会导致体内血液运行迟缓和水液不化而至阴寒盛。这样,我们就要补肾阳而温阴寒。桂附地黄丸与右归丸恰恰都具有这个作用。那么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再看它们的组方成分与功效。

【桂附地黄丸组方成分】:

肉桂20g,制附子20g,熟地黄160g,山药80g,制山茱萸80g牡丹皮60g,茯苓60g,泽泻60g.

【功效】:温补肾阳。

【右归丸组方成分】:

肉桂60g,炮附片60g,熟地黄240g,山药120g,酒萸肉90g盐杜仲120g,鹿角胶120g,菟丝子120g,枸杞子120g,当归90g,

【功效】:温补肾阳,填精止遗。

现在,我们做个“找不同”游戏:发现两药有五个重叠成分,但对于它们的用量却是右归丸比桂附地黄丸多,从而大家是否感知到,在温补肾阳上,右归丸会比桂附地黄丸的药力强呢?但两者区别的核心还不在于此,而是右归丸多了填精止遗功效,而桂附地黄丸没有。为什么会这样?

这还是要从各药成分来看:两药中的肉桂是温里药,性热,是治虚阳上浮的要药;附子性大热,是回阳救逆的要药;熟地黄是补血药,性微温,是治血虚精亏或阴液不足的要药;山药是补气药,性平,是治肾虚不固的要药。可见,这些治肾“精英”汇聚,共同担当起了两药温补肾阳的“神圣使命”。

而桂附地黄丸中用了“牡丹皮(微寒)、茯苓(平)、泽泻(寒)”,牡丹皮在整药中起的是活血散瘀,改变血液运行迟缓的作用;茯苓、泽泻均是利水渗湿药,它俩主导了整药的疏通水道的功用。并且此三药同时起了调整药性的作用,致使桂附地黄丸的温热性会相对右归丸较低些。

右归丸中用了“盐杜仲(温)、鹿角胶(温)、菟丝子(平)、枸杞子(平)、当归(温)”。其中,盐杜仲是治肾虚腰膝酸痛的要药;鹿角胶是温补肝肾、填精的上药,菟丝子能阴阳双补,并固精缩尿;枸杞子也是滋补肝肾的“强者”,当归能补血,从而生精,这些无一不是在加足右归丸补肾阳并能生精的“砝码”。

总结:

桂附地黄丸与右归丸都能温补肾阳,对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肢寒怕冷,神疲倦怠,面色晄白等都能温煦。

区别:

1.桂附地黄丸对肾的水液代谢方面,如:肢体水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咳喘等症很有优势。

2.右归丸在补肾阳上的药力比桂附地黄丸强,它被用于命门火衰,阳痿遗精,大便稀薄,尿频而清等症。

下面对治疗男性功能方面单独说一下:

两药对肾阳不振引起的阳痿(精神与气质性病变除外)都有改善作用,但桂附地黄丸是通过慢调逐渐使脏腑功能达到平衡而恢复肾的生精;右归丸是调理加补精,显然它是对于肾阳虚严重已至命门火衰,肾精不足至极的情况而急用,这样我们就可以甄别自身情况来明确选药了。

建议:肾阳不是大衰,阴寒不是太重,慎用右归丸。因为它偏热性,容易助火伤津。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关于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的确很多人分不清,觉得都是补肾的,感觉差不多。或者觉得桂附地黄丸好像是和六味地黄丸有关系,觉得它更能补肾,其实这是一种表象。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有什么不一样,分别适合什么样的人群,或者什么情况下服用比较合适。

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的药物组成是:肉桂、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这八味药。作用和六味地黄丸不太一样,六味地黄丸是“三补三泻”,熟地黄、山茱萸和山药能补精血、滋肾阴,茯苓、泽泻和牡丹皮能清虚热、利湿浊,不过总体以三补为主,三泻为辅,所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或者神精相对清补一些,不会滋腻,不太伤脾胃。归附地黄丸则在这个基础上,加上肉桂、附子两味,肉桂、附子能温肾助阳,这样桂附地黄丸则能滋阴的同时补肾阳,但相对重用肉桂和附子,以桂附为君,组方则补肾阳为主兼以滋阴。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出现的腰膝酸软,怕冷,小便清长或者不利,以及饮邪内犯出现咳喘痰饮比较合适。可以理解为病机是肾虚兼以邪实,肾虚以肾阳虚,邪实则以饮邪盛。当然不管是肾虚还是邪实,都不是特别重,如果是肾虚严重,或者饮邪严重的,都不适合用桂附地黄丸了。

右归丸

右归丸也是补肾阳的,药物组成是: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这十味药组成,其中桂附地黄丸的五味滋补的药物,包含在里面,去掉了它的“三泻”成分,另外还添加了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枸杞子五味药,除枸杞子药性是平性,其他的四味药都是温热的,能够加强了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对于肾阳虚明显,兼有肾精不足的出现的腰膝酸软,怕冷、早衰、大便溏泻或者不成形等比较合适。

两者不同点

所以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两者的不一样在于作用的力度和类型有点不大一样。桂附地黄丸对于肾阳虚不严重,但又有饮邪内犯的比较合适。或者没有饮邪内盛,只是稍微肾阳虚,肾精不足,可以选择用它而右归丸主要是对于肾阳虚明显,或兼有肾精不足的比较合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来说,右归丸更加滋腻一些,容易碍脾,影响脾胃运化,所以如果脾胃比较差,湿气明显的,就不适合用右归丸了。而桂附地黄丸相对不滋腻,不容易影响脾胃的运化,同时它还能温化水湿痰饮,所以脾胃差点的可以用它。不过不管是桂附地黄丸还是右归丸,如果没有肾阳虚,都不要去服用,是药三分毒,不适合的话容易吃出问题的!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桂附地黄源肾气,温阳气化助水利。右归温肾壮阳强,纯虚无实用之宜。”以上便为桂附地黄丸与右归丸大致的区别,下面为大家仔细讲解一下。

若将桂附地黄丸比喻成一个人,那他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里面的那个徒弟,为什么这样说呢?桂附地黄丸源于《金匮要略》里的肾气丸,也就是咱们现在常说的金匮肾气丸,主治肾阳不足,肾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引起的下半身冷感、小腹冷痛、小便不利甚至小便反多、水肿等,主要是治本于肾虚但亦有水湿等邪实的病症。

桂附地黄丸是将金匮肾气丸原方中的桂枝换成了肉桂、干地黄换成了熟地黄而成,这一换便增强了原方温补肾阳的功能,因此颇受临床喜爱,最后人们逐渐便忘记了金匮肾气丸原方的组成,直接把桂附地黄丸当成金匮肾气丸来使用,就连有些药厂在生产金匮肾气丸时,用的方都成了桂附地黄丸。

说桂附地黄丸“饿死师傅”也好,说其“青出于蓝”也好,总之桂附地黄丸在原来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强了温肾壮阳的功能,对于肾阳虚损,火不暖土,波及脾阳造成的大便溏泄甚至完谷不化,以及阳痿早泄等症状都有一定改善作用。

因此总结一下就是桂附地黄丸可补肾气助气化,亦可温肾阳,但阴虚虚热不宜使用。

右归丸温肾壮阳的力量较桂附地黄丸强,因为其不仅有附子、肉桂这些温阳的药,更加入了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当归这些滋阴养血益精的药,阴中求阳,增强壮阳力量,同时去掉了桂附地黄丸中的“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去除了其对温阳力量的牵制。这样就使右归丸成为一个纯温阳的方子,对于肾阳虚衰引起的阳痿遗精、阳衰无子、大便溏泄甚至完谷不化、小便自遗等有很好的效果。但右归丸组方纯补无泻,主治也应纯虚无实,对于肾阳不足引起脾阳不足导致体内有水湿的人是不能使用的。

总结一下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的区别:

1. 右归丸壮阳力量强于桂附地黄丸。

2. 右归丸组方纯补无泻,桂附地黄丸保留了三泻。

3. 右归丸主治纯虚无实,桂附地黄丸本虚标实亦可。

4. 右归丸温燥不宜长期服用,桂附地黄丸可有较长的服用时间。

以上便是关于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的区别。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有什么不一样?

桂附地黄丸

【成分】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肉桂和附子,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

【功效】 肉桂和附子是温阳的药材,附子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肉桂有引火归源、活血通络的作用,所以,桂附地黄丸是偏向于补肾阳、补肾精的。

【适用症状及人群】 适合肾阳虚的人群,其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容易腹泻水肿、痛经、尿频、腰酸等。

右归丸

【成分】 熟地黄、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组成。

【功效】 它可以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精神不振,尿频不清,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不能生育,耳鸣脱发等。右归丸对肾阳虚的脏腑有保护和功能调节作用,能够调节人体性激素含量,还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适用症状及人群】 右归丸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肾虚,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主要用于温补肾阳,填精固髓的情况。建议您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如有异常现象,要到专业的中医院找中医把脉,确定证型以后用中草药调理,这样更安全可靠,有针对性。

桂附地黄丸和右归丸都是由于补肾阳的药物,都可以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疾病,桂附地黄丸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补而不燥的优点,所以适合大多数人群服用的。右归丸右归丸适用于肾阳虚症状明显的病人,补肾阳作用比较强。

右归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药品,对于经常出现的肾虚或者是精气不足等方面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有的患者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肾虚的症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现了身体怕冷和阳痿的现象。桂附地黄丸里有补有泻,适用于肾阳不足同时伴有淤血,痰饮的情况,右归丸的主要是用于单纯的肾阳不足,没有邪气的情况,所以一般都推荐使用桂附地黄丸。

有的患者如果出现了肾虚不足,或者出现了腰膝酸软的症状,可以选择使用桂附地黄丸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身体不适的症状,起到一定的滋补的作用,而且起到一定的驱寒的效果。

肾虚的症状是非常明显的,根据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可以选择使用口服中药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可以选择使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来缓解病情,最好应该遵医嘱治疗疾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