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十人九胃病”,随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胃病。如果胃病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会影响到食物的消化,甚至还有可能发展成为胃癌。
而对于胃病,最重要的就是查明什么原因引起的胃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那么,得了胃病,是做胃镜还是查幽门螺杆菌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这个胃病到底是指什么?胃病,顾名思义就是指胃出现了问题,胃感觉到不舒服,而这个胃病有功能性的胃病以及器质性的胃病。
功能性胃肠病一般就是指胃功能发生紊乱、胃酸过多、胃酸分泌不足、气滞性胃病等,从而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但是胃并没有出现一些出现一些实质性的损伤,而检查结果显示是正常的一种疾病;而器质性的胃病,就是胃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损伤,比如胃部发生炎症,表现为慢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疾病,从而出现饭后饱胀、反酸、嗳气、无规律性的腹痛、烧心等不适症状。
二、那么得了胃病,是做胃镜还是查幽门螺杆菌呢?其实,胃镜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都属于胃部检查的一种检查,但是他们却有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观观察到胃部里面是否发生器质性病变,甚至还可以确定病变发生的部位以及病变的性质,比如是胃炎还是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而且通过胃镜,还可以取一些病变部位的活体组织进行检查,从而协助诊断胃部恶性肿瘤、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等疾病。
其次,幽门螺杆菌检查主要是检查胃里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杆菌是唯一一个可以在胃里生存繁殖的细菌,而且这个幽门螺杆菌会不断侵袭胃部的黏膜组织,从而造成胃部发生炎症,再慢慢发展成为胃溃疡,甚至到最后会诱发癌症的发生。所以,幽门螺杆菌也是造成胃病的一个主要元凶。如果在检查时发现幽门螺杆菌,并且出现了一些不适的临床症状,那么就要进行积极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那么这两个检查到底应该选择哪个呢?
可能许多人认为,当出现胃病时,最好就是现在做一个胃镜检查。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首先胃镜检查属于一个侵入性的检查,许多人都难以接受。另外,对于一些功能性的胃病,做胃镜是检查不出什么问题,结果大多数是正常的,这就等于白白做了一个胃镜检查却查不出问题来。
所以,一般来说,如果是发生胃病时,可先检查幽门螺杆菌,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和Hp检测,就可以将Hp感染、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如果发现存在幽门螺杆菌,那么再进行胃镜检查。
因为有研究发现,如果检查出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所以,如果出现胃病时,可以先做幽门螺杆菌检查,如果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再进行胃镜检查,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不需要的麻烦。
当然了,如果是胃病,不单单只有上面这两个检查,还有X线钡餐、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胃液分析、胃蛋白酶原测定、血清胃泌素测定、免疫学检查等检查,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三、题后话总的来说,患上胃病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通过适当的检查,可以提前发现癌前疾病以及癌前病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胃癌的发生,做到防止病变的发展。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HP)检查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来问做了胃镜是否就不用再查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检查是否可以替代胃镜?今天我就带大家梳理一下二者的关系。
二者联系简单的说,胃镜检查过程中可以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在临床上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手段包括两大类:侵入性检测和非侵入性检测。前者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测及培养等;后者包括C13或者C14尿素呼气试验(俗称“吹气”)、粪便HP抗原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而所谓的侵入性检测实际上就是在胃镜下完成的,所以做过胃镜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报告单,其中一项就是HP(+)或者HP(-)。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快速尿素酶试验和C13或者C14尿素呼气试验。
二者区别一般来说,做了胃镜并在胃镜下行HP检测后就不需要单独再通过其他手段检测HP了,但是单纯检测HP却不能代替胃镜检查。因为检测HP只能说明幽门螺杆菌是否存在以及数量的多少,却不能直观的观察到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情况,而做胃镜的时候可以“顺道”取一块胃黏膜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杆菌。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呈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无论是胃镜下行的快速尿素酶试验还是以C13或者C14尿素呼气试验为代表的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比较高,但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基本没有痛苦,可以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总结通过上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对胃镜和查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应用何种手段检查需要灵活把握。
如果反复胃不适,为了检查胃病变情况,优先选择胃镜检查,一方面明确胃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程度,同时又能检测幽门螺杆菌,并根据胃病情况决定是否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即根除幽门螺杆菌有相应的指证,并不是只要又有幽门螺杆菌就需要除掉的)。
如果已经做过胃镜检查了,并达到指证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后复查时可以选择没有痛苦的“吹气”来评价治疗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大家,如有疑问,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希望大家关注并支持我,我会努力为大家分享最科学的健康知识!
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谢谢邀请!
老规矩:先说答案,胃镜是可以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的。胃有持续的难受通过好好保养还没有好转的话最好还是建议做个胃镜。
做胃镜目的有三个:第一排除一下有没有胃癌。第二;只要不是胃癌,一切都好说,反正短期之内是死不了的,做胃镜也可以明确一下胃内大概情况,可以更针对性的治疗。第三:做胃镜还可以顺便查一下幽门螺旋杆菌,根据胃镜的结果来判断指导是否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胃镜下直接可以利用快速尿素酶实验诊断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下图所示,红色的就代表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
还有查幽门螺旋杆菌和查胃镜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检查,一般来说查胃镜,胃镜发现有问题,比如发现有胃糜烂、十二指肠溃疡、胃萎缩再合并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那就治疗胃病的同时一起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如果单纯查幽门螺旋杆菌的话只是根除了幽门螺旋杆菌杆菌,但是胃里面到底是什么问题却不知道,不同胃病吃药的疗程是不一样的。如果单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不做胃镜的话把早期胃癌给漏了就不好玩了。
恩,大概就是这种情况,关于什么情况下必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综合养胃,建议翻看一下我在头条发表的文章,当然也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讨论。
配一张图片,是胃内多发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这种情况下最好就是建议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掉。
恩,祝开心。
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内科程勇教授介绍:
检查完幽门杆菌,如果确实有菌,且指标数值很高的、有明显症状的,建议可以做杀菌处理。但是消除幽门螺杆菌并不能代表治好了胃病,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还是需要胃镜的辅助。
很多人在得了胃病后,会有这样的问题:胃镜做还是不做,多久复查一次?因为人们认为,做胃镜的过程很痛苦,有的人害怕活检对胃会造成损伤,所以不想做胃镜检查或者不想频繁做胃镜检查。因为胃炎,特别是有萎缩、肠化、异型增生主要的诊断需要依靠胃镜以及病理检查,因此建议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有肿瘤家族史的胃病病人,应定期胃镜并常规病理检查。
至于做胃镜检查的频率,要根据病情的程度有所区别。慢性胃炎一般一年复查一次胃镜,有中度以上肠化生、轻中度异型增生者应半年复查一次,重度异型增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最好3个月复查一次。
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建议做胃镜吧,现在的胃镜是可以同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
我就在前段时间做了一次胃镜,之前总是听别人说觉得很可怕,事实上还是和听说有很大区别的,以下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大概前年(16年)冬天开始,我就有较高频率的胃痛和腹胀,程度并不剧烈,而且大部分不适,都会在一小时之内渐渐缓和。但胃疼的频率过高,使得我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担心。。。我先是陷入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绝症的隐秘心情里……然后自己胡乱上网查,又看到了据说50%的人都会有的“幽门螺旋杆菌”上,腹胀、消化不良等等,一看症状,咦,我想,这不就是我?然鹅我没有想到,在我挂完号冲到医生面前,一口气说完“大夫,我胃胀不舒服一年了,怀疑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要求做C12呼气测试!”大夫微微一笑说:“那你干脆做个胃镜呗,彻查一下好放心,反正学生可以报销。”(北大校医院是二甲医院,有比较齐全的设备,还可以走一折公费医疗)
我:“啊?胃镜也可以查幽门螺旋杆菌吗?”
医生说:“对,我建议你还是做胃镜吧。”
我就懵了,点了点头,医生给我开了单子,让我去预约胃镜。
做胃镜的情况和上图一样。
人躺在小床上,医生拿着管子,让你吞咽进喉咙里,然后带着胃镜的管子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入了你的胃里。
我喝了麻药,朦胧之中,根本分不清楚,到底哪里是鼻子哪里是嘴吧。医生用管子在我胃里游荡了一圈,就在我以为要结束的时候,医生悠然地说:“接下来呢,我要进你的十二指肠看一看”护士姐姐对医生说:“你看,那里是不是有一颗小息肉”因为胃镜和管子搅动,我开始呕吐——医生:“唉,你别呕,我刚找到小息肉,又看不见了……”
护士:“你看你看,在这!”
我又呕吐——护士:“你要配合我们呀,不然小息肉找不到,还得继续找”我接着呕——
经过一番寻觅,医生终于找到了小息肉,又用胃镜边上的小刀把息肉割了下来。
割完小息肉之后,医生把管子缓缓抽离胃部。
就在我第二次以为快要结束的时候,医生在喉咙处进行了一个取样:“你再忍忍,我顺便检测一下幽门螺旋杆菌。”
胃镜的大致流程就是这些,我的检测结果是浅表性胃炎,医生给我看了报告,嘱咐了我一些注意事项。
我也放下了隐秘的担忧哈哈,希望大家在胃感到不舒服时及时去医院检查~
得了胃病,是要做胃镜还是查幽门杆菌?
(2018年9月15日 曾医生有问必答)
每次坐门诊,都会遇到较多的胃肠疾病患者,经过详细问诊,我认为有必要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查的,但很多病患有疑虑,我这个情况要不要做胃镜,为什么要检查幽门螺杆菌,单胃镜不能检查出来吗?
目前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疾病,都与幽门螺杆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已成为这些疾病的独立发病因素。对于反复有烧心、反酸、上腹痛、上腹胀、消化不良、嗳气等症状的患者,建议查胃镜的同时做快速尿素酶试验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以检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镜检查主要是看食管、胃、十二指肠有没有器质性病变,看黏膜有没有炎症改变、糜烂、溃疡、息肉、肿物等表现。快速尿素酶试验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是检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是不同的检测手段,又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合并慢性胃炎,胃溃疡之类疾病,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不同,是需要先进行抗也幽门螺杆菌治疗,再进行后续治疗,没有根除幽门螺杆菌,很容易导致上述疾病的复发。
所以,曾医生认为,但凡有考虑需要做胃镜检查的病患,很有必要同时监测幽门螺杆菌,一是费用不大,二是指导治疗意义重大。对病人的治疗是好事。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