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当出现肾虚的时候,许多人都想通过药物来补肾,而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就是最常见的补肾药物,但是它们的作用却有所不同,如果不对症的话,那么不仅不能起到补肾的作用,而且还会适得其反。

那么这两种补肾的中成药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如何使用才能起到补肾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

1、六味地黄丸

在《中国药典》里面记载,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 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种中药组成。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治疗肾阴虚。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疾病。

2、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主要由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种中药组成,其实这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和附子这两种中药,所以功效方面与六味地黄丸有所不同。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主要是温补肾气,治疗肾阳虚。主要用来治疗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等症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都有补肾的作用,但是六味地黄丸主要是补肾阴,金匮肾气丸主要是补肾阳。因为金匮肾气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桂枝、附子这两味温补命门真火的药物,所以主要是起到温补肾气的作用。

所以,在选择六味地黄丸还是金匮肾气丸补肾时,就要分清到底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阴虚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体内的精血或津液亏损从而造成阴阳失衡的病理想象。这个时候患者往往会出现面色潮红、盗汗、潮热、手脚发热、焦虑、烦躁易怒等症状。另外,因为它们体内津液亏损不足,舌苔表现会比较红。而且阴虚以年轻人为主,特别是在进行性生活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勃起困难,而且勃起后很容易就疲软或射精。

肾阳虚简单来说就是阳气不足,体内就会表现为寒。所以阳虚的患者一般会出现四肢冰冷、畏寒怕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另外,通过舌苔我们也可以发现,阳虚患者的舌苔是比较白淡。最后还有一点,那就是还会伴随一些生殖机能的减退,比如男性出现阳痿,女性的出现宫寒不孕等症状。 所以,我们分清了肾阴虚以及肾阳虚的症状表现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该选择哪种补肾药物了。

所以说,补肾不能盲目吃药,必须对症才能用药,才能起到补肾的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像有咽干、口燥、舌红等这些肾阴不足的情况,是不能选择金匮肾气丸补肾的;而四肢冰冷、畏寒怕冷等肾阳不足的情况 是不能选择六味地黄丸补肾的。个人建议不要私自盲目补肾,最好到医院经过中医大夫辨证之后再进行开方治疗。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一、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侧重不同

首先要说明一点,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都是补肾的,但是他们的重点不一样,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金贵肾气丸是补肾阳。

其实许多人搞不清楚这两个药就是因为肾阴、肾阳搞不清楚。

二、什么是肾阴虚

因为阴的不足,阴阳平衡失调,阳相对偏亢所导致的虚热内生的表现,手心、脚心发热,心烦,夜间潮热盗汗,人体消瘦,舌体也瘦小、津液少,少苔或无苔。脉细,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或脱落、男性还会出现遗精,早泄。女子出月经减少或闭经。

哪些情况可导致肾阴虚:

年轻人可能因为纵欲过多,夜夜笙歌、通宵熬夜,拼命加班加点工作而消耗过多,老年人可能因为年老体衰或者慢性疾病的长期消耗导致。

三、什么是肾阳虚

肾阳虚:特别怕冷,尤其是下肢比较明显,特别疲倦乏力,男性可以出现阳痿、早泄,女性可以出现宫寒不孕,性欲减退。或者大便稀溏甚至清早起来就腹泻,或者晚上尿多、尿清,尿频。腰膝酸软冷痛。

哪些情况可导致肾阳虚:

年老体衰、先天体弱,慢性疾病消耗,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肺心病等等,拼命工作,过度劳累、日夜颠倒、熬夜、工作玩耍。先损肾阴,再损肾阳。

四、分析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

1 、金匮肾气丸也叫加味肾气丸,是由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而成。

肾气丸是经典著作《金匮要略》里面的名方,是补肾助阳治疗肾阳不足的名方。

肾气丸成分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

前面的六位味其实就是六位地黄丸。肉桂和附子是辛温之品,主要是温肾助阳的药物,所以整个处方是一个针对肾阳不足的一个中成药。

如果是年老体弱或者腰膝酸软、下肢经常怕冷,晚上夜尿频多,阳痿早泄,下肢慢性水肿。这种情况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但重点是舌淡胖、脉是沉弱无力的,可以考虑使用。如果是咽干舌燥、舌红少苔属于肾阴不足,这种情况是不宜使用的。

2 、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它是宋代儿科的名医钱乙所创,由肾气丸去掉肉桂、附片而组成的新的方剂。是针对肾阴虚的一个基本方,如果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手脚发热,咽痛咽干、牙齿松动、脚跟疼痛,可以考虑使用,但是同时要符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肾阴亏虚的表现才可以使用。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临床情况千变万化,如果病情复杂,还是需要有当地专业医生辨证处方针对性治疗。

以上是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区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中医防病养生知识,请关注头条号:中医杜川。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都是大名鼎鼎治疗补益肾虚的中成药。从药力来看,二者相似,都属于平补药物,补肾效果都是稳中求进,不像左归丸和右归丸那么猛。

看出处,二者同出一门:

金匮肾气丸出自东汉大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叫肾气丸、八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由北宋太医丞钱乙,将金匮肾气丸中八味药删减两味助阳药而成的。

看药效,二者一阴一阳: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三补三泻,壮阴以治阳。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阴中求阳,化阴而强阳。

看成分,二者稍有不同: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桂枝

六味地黄丸中六味药三补三泻,平补肾阴虚。

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了附子、桂枝,来温化阳气,达到温补肾阳虚的作用。

看使用,区分阴虚阳虚: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使用一定要分清阴虚阳虚,对症下药,盲目吃药有可能导致虚火更盛或阳气更衰。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虚

阴虚症状为:烦躁怕热、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口干舌燥、冲动易举、遗精早泄、腰膝酸软、头昏耳鸣。

金匮肾气丸---治疗肾阳虚

阳虚症状为:畏寒怕冷、四肢冰凉、夜尿增多、五更泄泻、下肢浮肿、舌胖苔白、小便清长、性欲减退、阳痿不举、腰膝冷痛、精神萎靡。

以上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欢迎留言评论,分享看法。收藏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

更多健康资讯请关注@论健道,每天听三甲营养主任医师道健康,致力成为您身边最贴心的健康养生专家。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根据所提问题进行回答:首先要明确“六味地黄丸(又叫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又叫肾气丸)虽然都有补肾的作用,但两个方剂具体针对的临床病证不一样,“六味地黄丸”主要滋养肾阴同时兼顾补阳,而“金匮肾气丸”主要因为肾阳虚以补肾阳为主同时也兼顾滋阴。这两个方剂实则代表了著名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阴不足的基础方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功能:滋阴补肾

临床主治:肾阴不足证

临床症状: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分析:六味地黄丸主要为肾阴亏虚,虚火内扰所致。肾阴不足,骨髓失去水谷精微充养,则腰膝酸软、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闭或迟闭;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则头晕耳鸣;肾阴不足,肾精(肾阳)亦亏,精不上乘,则耳鸣耳聋;肾阴亏损,水不制火,虚火内扰,则骨蒸潮热、消渴、盗汗、遗精、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故总方以阴虚为本,虚火为标,且虚火不甚。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方中熟地黄质润入肾,滋阴补肾,填精益髓,重用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敛汗,山药补益脾阴,益肾涩精,与熟地黄一起合用则滋阴益肾之力彰显,而且兼具养肝补脾之功,共同为整个方剂的臣药。君臣配伍,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泽泻利湿而泻肾浊,并能防熟地黄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住山药健脾,与泽泻共泻湿浊;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成为“三泻”,均为佐药。

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为治肾阳不足证的常用方

药物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六味地黄丸+温补肾阳的附子和助阳化气的桂枝)

功能:补肾助阳

临床主治:肾阳不足证

临床症状:腰痛脚软,身半一下常有冷感,畏寒,四肢怕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治疗胎位不正)

分析:肾居腰部,脉贯脊胫。肾阳不足,则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甚则发为水肿、痰饮、脚气、转胞等肾阳虚而膀胱失去约束,则小便反多而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而胖、脉虚弱沉细,尺部尤甚等,都是肾阳不足的表现。故总方病机为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治疗以补肾助阳为基本大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总方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温补肾阳的大辛大热之品附子和助阳化气的桂枝,并以附子和桂枝为君药,其余为臣药和佐药,在补阳为主的同时配伍滋阴之品,意在阴中求阳,目的是为了少火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功能正常,温通渗利,全方补而不留邪。

总之,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虽都有补肾的作用,但一定要注意,前者因肾阴不足以滋养肾阴为主,佐以补阳药(阳中求阴);后者因肾阳亏虚以补肾助阳为主,佐以滋阴(阴中求阳);两个方剂因病机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也不同,故一定要对症治疗,切不可乱用药物。

关注橘皮半夏,关注更多中医药防治疾病小知识!谢谢大家点赞转发!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感谢提问,我试着回答一下。六味地黄丸和金匱肾气丸两个中成药的适应症不同,不能单纯区分好与坏。首先,讲一下六味地黄丸,主治肾阴虚患者,平素表现腰酸腿软,口舌干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而金匮肾气丸在此方基础上演化而来,加上了桂枝,附子,牛膝等药,主治肾阳不足患者,平素表现为腰膝冷凉,手足不温,口淡乏味,舌淡苔白脉沉细。其次,聊一下二药的区别与联系。六味地黄丸出现于明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金匮肾气丸出现较晚,来源于金匮肾气丸,一个补肾阴,一个补肾阳,临床用混容易适得其反,影响病情。三是谈谈大家对服用二药的看法,我认为10年前这两个药都很常用,但是现在适宜人群越来越来,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人多舌苔厚腻,这是湿热,两个药💊都不适合,只有出现我上述的适应症才可以服用,否则势必药证相悖,贻误病情。

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六味丸就不去说了,一个近代钱乙用治小儿病的方子想不到让药商炒的如此家喻户晓,这是没有灵魂的药,肾气丸去了桂枝附子,相当于一台机器没了电源,吃不吃都没所谓,根本没什么用。

而肾气丸就不同了,肾气丸其实是去热的方子,肾阳虚吃这个?是有几条命??金匮要略明文肾气丸在消渴病篇出现,治的饮一斗溲一斗。什么意思?就是病人口渴的厉害,一边喝水一边就都尿出去!!这里边生地用八两,桂枝附子才一两,八比一哇!外带牡丹皮山茱萸,这都是凉血滋阴的药,治的就是肾虚不能收摄阳气,这种人汗多怕热,吃得多喝的多,典型糖尿病体制!!桂枝附子少少上一点,取其少火生气之意,茯苓泽泻助肾家分利水液以成其治。

这临床上都是给汗多怕热小便或多或少的病人,糖尿病的也有。补肾阳?补肾阳直接上附子就完了,用那么多生地有多少火也得给拍灭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