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高考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它也许会改变你后半生的人生道路。因此,每年的高考状元也备受关注,有机构专门做了调查,称大多数状元并未成为职场状元。网络上甚至有传言,将高考状元的生活描述得非常不堪。那么状元们毕业后的生活到底过得怎么样?

有人说高考是“一考定终身”,也有人说“360行,行行出状元”,高考只是众多成才路的一种途径。但不可否认,高考依然是很多人人生路上的一次重大考验。很多人说高考状元也有卖猪肉的,没什么了不起,对于这种观点,我只能说你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今天我们不妨看看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成为诸如马云、马化腾等巨头,但他们多数也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高考状元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难道非得像马云、马化腾等人才够资格说发展得好吗?大多数高考状元专心学术,这种人虽然不怎么适合经商,但他们在各自行业辛勤耕耘,我觉得这也算得上是他们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

1955年广西省高考理科状元:雷啸霖。

雷啸霖

雷啸霖,广西桂林人,1938年出生在广西省桂林市。1955年雷啸霖参加高考,最后以广西省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大学毕业后的雷啸霖,前往山东大学做了一名教员,教授学生课程知识之余,雷啸霖一直潜心自己的物理研究。

1986年雷啸霖又成为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的研究员,也是很多国外大学的客座教授,专门做凝聚态方面的研究。

1997年,雷啸霖成为中科院院士。他提出的雷丁理论,在世界上都影响深远。一个高考状元有如此成就,真的很不错了。

1977年吉林省高考状元:韩永飞。

韩永飞

韩永飞,1977年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之后前往吉林大学计算机系就读。

毕业后的韩永飞继续深造,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后来还曾凭一己之力找到美国花重金打造的安全系统漏洞,并且发明了指令密码分析技术

目前韩永飞是密安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该公司也一直是北京中关村的重点创新企业。

1981年吉林省高考状元:栗亚。

栗亚

栗亚,1981年吉林省高考状元,之后在北京大学就读学习,毕业之后顺利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之后栗亚去美国留学,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之后栗亚先在高校任职,后来栗亚开始创业,创办美诺国际有限公司,栗亚一直是该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另外栗亚还是上海交大的客座教授。

1985年广东省高考状元:李朱。

李朱

李朱,1985年参加高考,最终以广东省理科状元的身份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

毕业后的李朱继续去国外深造,回国后曾担任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之后还参与创办“前锋数码”建筑三维智能公司,现在李朱是启德教育留学服务机构的创始人之一,目前李朱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1984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王溯舸。

王溯舸

王溯舸,1984年参加高考,后以江苏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前往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专业就读学习。

毕业后的王溯舸,一直在证券金融行业工作,先后前往海南、江苏、深圳等地做金融证券方面的工作,现在的王溯舸在江苏华泰证券担任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一职。

1982年江苏苏州高考状元:吕平波。

吕平波

吕平波,1982年参加高考,之后以苏州高考状元身份前往复旦大学就读,1989年吕平波投身新闻事业,参与创办中华工商时报

现在的吕平波是主流财经媒体《华夏时报》的总编辑

1978年河南省高考状元:刘震云。

刘震云

刘震云,1978年参加高考,后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毕业后的刘震云,先在《农民日报》工作,同时刘震云专心于文学创作,发表了很多小说作品,比如知名小说《一地鸡毛》就是出自刘震云笔下,他的很多作品都已获奖,刘震云还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

另外像《手机》、《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电影的编剧也是刘震云。

2000年河南省高考状元:何碧玉。

何碧玉

何碧玉,2000年河南省高考状元,14岁的何碧玉以满分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清华毕业之后,何碧玉去美国深造,并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纽约大学担任助理教授

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王端鹏。

王端鹏(左)

王端鹏,2004年参加高考,最后以74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山东省理科头名状元,成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清华毕业之后,王端鹏在美国继续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王端鹏在美国曾有短暂的创业经历,之后还是决定回国发展,回国后的王端鹏在中科院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高分子化学应用

北京2010年理科状元:李泰伯。

李泰伯

李泰伯北京2010年理科状元,先后就读于香港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毕业之后,李泰伯并没有从事和自己电子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改行学医,继续在美国攻读医学博士

如今的李泰伯,已经是神经医学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在医学行业继续发光发热。

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石悦。

石悦

石悦,2006年参加高考,后以内蒙古理科状元身份成功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又在北大深造,获得专硕学位

现在的石悦,没有从事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成为一名游戏主播和自媒体大咖,早在2010年石悦在优酷的粉丝就已经超过500万,这绝对是大咖级别。

其他高考状元情况:

诸如以上这些人的高考状元还有很多,比如:

百度的李彦宏,他曾经也是1987年山西省阳泉市的理科状元

李彦宏

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曾经也是1995年广西省桂林市的高考文科状元

欧阳夏丹

搜狗公司的战略顾问,北京葡萄智学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茹立云,曾经也是1998年浙江省的理科状元

茹立云

即使是卖猪肉的状元陆步轩,人家也和我们卖猪肉不同,人家甚至创建了自己的猪肉品牌,在网上开设猪肉直营店

陆步轩

现在的杭州出版社副社长尚佐文,曾经也是1987年浙江省高考状元

尚佐文

总结:

通过以上各个高考状元的实际经历来看,大部分高考状元后期的职业发展还是不错的,虽然也有一些“高分低能”状元存在,但是大多数高考状元发展都还是可以的。

这些高考状元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有搞科研学术的 ,有经商创业的。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自己行业的佼佼者,而且他们从事的职业往往收入高,职业地位高。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些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普遍要比我们普通人好很多。

以上就是日常科普君的回答,如有不同观点,还请及时批评指正,谢谢!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30多年的高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状元——高考状元们都成为人生赢家了吗,还是真如网络传言中生活得那么不堪?小伊转载了新浪采访六位曾经的高考状元的部分文章,文章中说,他们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成为游戏女主播,有的在北京成家有娃有房有车,有的还是单身、租房、坐地铁骑单车上班……1、省级高考状元成了知名游戏主播?这个叫石悦的姑娘做到了。2006年高考,她考了702分,是当年内蒙古理科状元,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后到北大读了硕士。毕业后,她给了所有人一个意外:当游戏女主播。现在她在某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粉丝,网名“女流”。

2、这个上班族名叫佟亚涛,每天和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也和小伊一样,乘坐地铁上下班,来自河南漯河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佟亚涛1989年出生,2007年以658分的成绩成为当年的漯河市文科状元,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之后顺利保研。如今十年过去,他目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一档财经栏目的夜班编辑,月薪过万。

佟亚涛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父母一直都很关心和鼓励他学习,希望他通过高考离开农村,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他自己也很努力,第一年参加高考失利,他便又复读了一年。他目前月收入1万元、单身;跟别人一起合租,月租2900元,骑车10分钟就能到单位。

3、周劼人,2005年以659分。成为杭州市萧山区高考文科状元、浙江省第四名,入读清华大学新闻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了六年。2015年,周劼人离开新华社,加入一家健康科技类创业公司任合伙人。她说:“好不容易赶上现在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一味求安稳呢。

如今的周劼人是一个2岁孩子的母亲,在北京有自己的房产。她每天8:30-9:00出门上班,下午5点到家,全心陪孩子到9:30,然后继续工作到凌晨。“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但这是我选择的事业。我也希望能够做一个更出色的妈妈,能够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

4、刘也行来自河南信阳市,2004年以719分的成绩成为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现在他是清华控股资产管理集团的一名投资总监。对于状元身份,他说:“这不应该是我人生里的唯一高点,毕竟考试只是人生早期阶段中的一个小插曲。

刘也行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公务员。他从小喜欢读各类书籍,父母从来不干涉他的学习。2013年,还在清华读书的他参加了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沉稳冷静的答题风格让他获得了“清华新一代男神”的网络称号,也让他在全国观众面前“火”了一把。

5、1987年出生的王浩然是2005年湖北恩施州理科状元,父亲是公务员,母亲则在家做些小生意。清华化学系本科毕业后,他曾南下到广州一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工作,也曾尝试创业,但都不成功。此后他去香港深造,2013年回到北京,加入了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公司。王浩然坦言成为高考状元并没有对自己之后的人生产生太大影响,他工作很忙,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喜爱户外运动的他每年都会到不同的国家潜水,东南亚的许多潜水胜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于未来,王浩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他说:“做好目前工作,先打好基础吧,说不定还会尝试创业。”

6、周勇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广播电视新闻理论、实务与视觉传播效果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是199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这一身份让他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人民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如今,曾经的状元身份只是偶尔成为饭桌上的谈资。对于这些年社会对于高考状元的热捧现象,周勇觉得媒体把高考状元过度标签化,甚至到了滥用的地步。他认为:“社会舆论不应该过于神话高考状元,在我看来,任何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努力永远比一个光鲜亮丽的标签要来得实在。”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舒雪松,重庆高考状元。如今出家为僧,皈依佛门。学历更是高得吓人,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他的一生历程,足够写出一部电影。

高考状元,却爱上了佛法

舒雪松1968年出生在重庆铜梁县,聪明好学就是人们对舒雪松的全部评价。1985年舒雪松参加高考,不出意外地取得了铜梁县高考文科状元,一战成名。随后舒雪松接到了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并就读于历史系。就这样,舒雪松对于历史的兴趣开始产生萌芽,也因此对佛法产生了同样兴趣。

舒雪松进入大学后,其勤奋刻苦远超常人。本身就聪慧的他,更是以优秀成绩从川大毕业,并且考取了川大的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可谓是飞黄腾达,只差一个机会。可人算不如天算,1992年舒雪松研究生毕业,并不想以工作来度过他的下半生。哪怕有无数公司向舒雪松抛来橄榄枝,却被他一一回绝。这时舒雪松的朋友对他说,要不我们出家吧,正好一起做个伴。本来就对佛法很感兴趣的舒雪松,突然有些心动,但红尘有些未了,便对朋友说考虑一下。

最终舒雪松考虑清楚了,觉得自己一生被女生追过,也追过女生。虽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也算走过红尘,所以舒雪松打算跟朋友说一起出家。可这时的朋友早已谈起了恋爱,对于出家更是想都别想。而舒雪松见朋友如此没有定力,便自己出家。还无奈说:我这个朋友出家都找人做伴,可见没有真正下定决心。就这样,舒雪松准备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剃度出家,成为明舒法师

舒雪松打算出家后,经人介绍到广东省的云门寺剃度。得到一法号“明舒”,明者光明也,舒者舒展也,有放大光明之意。而做好这一切的舒雪松,他的家人全然不知。

但怕父母担心,舒雪松便写信给父母道出实情,说出自己出家之意。这一封信让舒雪松的父母为之震惊,怎么好好的儿子突然就出家了。父母赶忙寻找儿子,希望让他不要做此打算,出家可不是小事。可赶到川大的父母,再也寻不到舒雪松的身影。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四川省宗教局帮忙寻找,可这一找也未曾找到。

在此期间,舒雪松仍旧给父母寄信,说明自己早已出家并且安全,请父母不要挂念。为了隐瞒地址,舒雪松通过川大的同学,再移交到父母手中。就这样,舒雪松的出家之路算是正式开始了。

失踪一年,首次回家探亲

舒雪松在寺院中颇受重用,又因其是少见的高学历僧人,住持便派他在云门佛学院当讲师,监学。教授语文,历史等课程。其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学校班主任。

一年后,舒雪松总能想起家里的父母,而自己这一年却从未回过家。当时为了出家,失踪整整一年。而如今已在寺中有一定身份,也该回老家看看许久未见的父母和家人。

舒雪松出家一年后,首次回到了铜梁老家探亲。父母及家人看到舒雪松一身僧衣,便忍不住有些悲伤。为了让舒雪松“及时回头”,父母及家人对舒雪松进行了长达许久的思想教育,劝其还俗。可舒雪松不为所动,他喜欢佛法,喜欢佛门的感觉。更何况,只听过出家前有人反对没出家成功,而没听过出家后有人反对而还俗。可能对于舒雪松来说,出家是一份事业,也是自己坚定选择。

新的事业,新的征程

舒雪松在云门寺度过了自己的第一个十年,并从一名小讲师升职到了教务长。因其在云门寺的佛法讲座大受欢迎,舒雪松渐渐在佛学界有人知道。也因此,新的机遇也即将到来。

舒雪松在云门寺期间,认识了一名宝鸡地区的法师。在他的引荐下,舒雪松到宝鸡几家寺院讲经。这个因缘,让一众居士将舒雪松当做“香饽饽”。金顶寺更是希望舒雪松接手,成为其寺院主持。可金顶寺之前从未听说过,舒雪松便要求前往看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当时的金顶寺一片荒凉,残破不堪。整个寺院既无山门也没有围墙,就是一个光秃秃的院子。两个破旧的大殿,看上去和农家大院没有任何区别。院子里只有一位多病的老僧,有种孤寂悲凉的感觉。

据当地人说,金顶寺在唐朝就已经存在了。该寺解放前住持为脱俗法师,但最后一名僧人在1962年就饿死了,寺院里的老槐树也随之枯死。

如此“烂摊子”的寺院,舒雪松只觉得无奈。虽然很难,但舒雪松觉得这是对自己考验,便打算重建金顶寺。

为此,舒雪松向当地政府申请办理合法手续,四处筹集善款,多次扩建,扩地。经过多年的修整打理,虽不及大寺院的气派,但也有寺院的规模。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金顶寺已经成为宝鸡市区最大的佛教寺院,每逢节日到来,烧香拜佛者可达一万多人。

舒雪松从一个讲师的位置,一步步成长为金顶寺住持,宝鸡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舒雪松的故事其实就是在讲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高考状元只是一时的光环,拿掉以后不管你之前如何,有过怎样的成绩。只要对于自己的梦想乃至爱好坚定不移,且克服重重阻碍,那么明天的道路,将会一片坦途!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黎力,2003年江西省上栗县高考理科状元,22岁时抢银行被判10年,出狱后再次考取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去年刚刚毕业。

从高考状元沦为阶下囚,再到重博名校,黎力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鸣惊人的寒门贵子

1987年,黎力出生在江西省萍乡上栗县的一户农村家庭。

那是一片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是十足的贫困地区,当地以生产鞭炮为生。

黎力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还有一个哥哥和姐姐。

为了养家糊口,黎力的父亲在朋友介绍下,跟别人合伙做起了鞭炮生意。

可商场永远充斥着尔虞我诈,黎力的父亲一没学历,二没人脉背景,是个老实厚道的人,很快就被骗子骗光了所有财产。

就这样,家里过起了借债窘迫的日子,在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黎力很快出生了。

黎力的父亲经过被骗深深意识到,要有学历、有知识才不至于如此吃亏。

因此,父母十分辛勤地劳作,靠着几亩微薄的田地养活三个孩子成长和学习。

可是一家五口,不管黎力的父母再怎么勤劳,就那一亩三分田也无法供应三个孩子读书。

哥哥和姐姐都很疼爱这个弟弟,于是就早早下学赚钱,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黎力。

就这样,一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黎力身上,大家都希望他能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大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黎力从小就非常懂事,他明白:一定要靠读书出人头地,这样才对得起家人。

因此,黎力打小学习就刻苦勤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

但也正是因为贫寒的家境让黎力内心非常敏感,这也给他以后的人生埋下了祸根。

有次初三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到他进行提问,回答过程中由于紧张导致有些口吃。

老师随口一问:你怎么说话有些结结巴巴的。

说完就让他坐下了,但这无心的一句话却刺痛了黎力。

他觉得好像全班所有同学都将目光聚向了自己,成为大家议论纷纷的对象。

这让他敏感的内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羞辱、自卑、敏感向他不断袭来。

从那之后,黎力只要一紧张就会口吃,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

中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有次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有孩子模仿他口吃的样子。

这让黎力感到羞愤难当,再次沉重地打击了他的自尊心,变得愈发封闭沉默。

上了高中,由于是一个新的陌生环境,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之前的情况。

黎力的心态也比较放松,口吃的情况也就改善了不少。

但后来,随着高三紧张高压的环境,黎力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口吃也再度加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黎力经常自己躲到一边练习说话,可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黎力的压力因此越来越大,口吃就越来越严重,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

长期以往,黎力的性格愈发孤僻沉默,同学也都渐渐疏远了他。

但好在,高考没有辜负这个寒门学子,黎力以上栗县理科状元的优秀成绩,被北京科技大学录取。

那时的黎力才16岁,比同届学生小了2岁,成了全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黎力成了村民称赞夸奖的孩子,也成了父母的骄傲。

父亲借钱给他办了一场风光的升学宴,带着全村的祝福和父母的希望,黎力踏上了前往北京读书的路。

走出火车站,繁华的北京映入眼帘,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眼前这一切让黎力恍惚觉得是在做梦。

然而很快,清贫的家境和生活环境让这个16岁的少年走上了不归路。

敏感自卑埋下祸根

踏进大学后,黎力开始真正意识到了处处存在的经济差异。

黎力和父亲来学校报到,交学费的时候父亲掏出了七零八落拼凑的钱,几乎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他们。

人群中有人议论纷纷,还时不时地传出几声耻笑,黎力恨不能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

正式开学上课后,黎力和同学们格格不入的地方越来越多。

由于他本身就比同届同学小2岁,再加上个子不高,每次走在校园里,都会有人对他指指点点。

宿舍的室友们几乎个个都性格开朗,彼此聊天欢笑不断,黎力觉得自己跟他们差异巨大。

看着相谈甚欢的室友们,黎力也曾试图融入大家,可每当他鼓起勇气想开口时,就会开始口吃。

为了不丢丑,黎力只好躺在床上,闭口不言,默默听着室友们之间侃侃而谈。

除了口吃之外,黎力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加上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这让黎力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极了。

为了改善经济状况,黎力决定勤工俭学,也给父母减轻压力。

起初是一份家教的工作,但这份工资根本不足以缓解这个贫困的家庭,黎力开始了更加疯狂地打工。

端盘刷碗、发传单、多份家教……身兼数职的黎力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放在了打工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成绩直线下滑,大四那年,由于多科成绩不及格,被学校通知延期毕业。

为了不让家里担心,也为了自己最后的一丝尊严,黎力选择向家里隐瞒这些情况。

和他同批延期毕业的同学大多埋头苦学,取得毕业证后顺利找到工作。

而他还是停滞不前,再加上租房的压力,种种困难不断袭来,彻底搞垮了黎力的心态。

延期毕业两年后,他的成绩还是没有合格,按规定只能算肄业。

一没有毕业证,二又没有一技之长,十年寒窗苦读也终成一场空,黎力彻底迷失在了这座繁华都市中。

失去了生活信心的黎力最终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踏入歧途

2009年7月12日,一名学生样貌的男子走进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南侧的一家银行。

他走到一个服务窗口前坐了下来,银行工作人员正准备问他要办理什么业务。

年轻男子并没有说话,而是从窗口递了一张纸条,工作人员迟疑了一下,打开后顿时呆住了。

因为纸条上赫然写着一句话:我包里有一根雷管,可以把这里整个夷为平地,别按报警按钮,否则……。

工作人员吃惊地看着眼前这个小伙子,手悄悄地往报警按钮处移动。

黎力眼看着工作人员无动于衷,越发焦躁激动,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刀,将旁边办理业务的小姑娘一把拉过来挟持住,催促工作人员立马给他10万块钱。

为了不让在场人员受伤,银行就给这个年轻人取了10万,拿到钱后他就迅速逃离了现场。

随后,银行立即报警,警方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黎力。

事发5个小时后,警方就将其抓捕归案,黎力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令人唏嘘的是,这个曾经的高考状元、全家人的骄傲竟然会沦落至此。

认识他的人一度不敢相信,曾经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怎么会做出抢劫银行这种事情。

法庭上黎力羞愧难当,称自己患有口吃,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再加上一贫如洗的家庭,苦读十年付诸东流,像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想到的唯有自杀,但想起年迈的父母还负债累累,总要想点办法给他们留点钱养老,因此才踏上了抢劫的不归路。

浪子回头

认识黎力的人无不为之可惜,大家都认为,他是一时糊涂才犯下如此过错,但本性不坏。

法官也认为,这个孩子并非良心泯灭的穷凶极恶之徒,但犯法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法律的威严。

最终,法院判处黎力10年有期徒刑。

狱中的黎力勤奋苦学,凭借良好的表现减刑至七年零三个月。

负责审理这起案子的法官尚秀云也始终对他多有关照,她还请了心理教授给黎力进行心理疏导,她用自己的温暖帮助这个误入歧途的孩子,重新找回该有的人生路。

2016年11月,黎力出狱,他重新回到了母校复读。

经过大半年的刻苦复读,黎力在2017年高考取得598分的优异分数,以全校第五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去年,黎力也已经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这一次,他重新打开了生命的新篇章。

人生的成长是曲折坎坷的,犯错不可怕,只要坚守本心,知错就改还会涅槃重生!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14岁女神童何碧玉,以满分750分考入清华大学,是当之无愧的高考状元、天之骄女,现在才35岁成就高位,却令国人不满。而与何碧玉有相似经历的美女教授胡海岚更令人敬佩

女神童的成长之路

生于1985年的何碧玉,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石油局的高级工程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在何碧玉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教他语文、数学 ,那个时代的小学还没有英语这门课程, 父母就给她买英语教材,利用课余的时间背单词、听磁带,已经开始先人一步。

她从小就展示出惊人的学习天赋,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在只有30个同学的尖子班,何碧玉的成绩也属于出类拔萃的

他对每一门功课都很感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音乐、戏剧、绘画、滑冰都是她的强项,她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考上清华大学。仅4年时间,就完成了初中、高中所有的课程。

2000年才14岁的她参加高考,她以满分750分的成绩,一举夺得了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全国高考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说她是天之骄女也不为过。她也成功进入了她心目中理想的清华大学

选择深造,成就高位

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学习4年后,2004年18岁的何碧玉拿着全额奖学金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深造。

2009年,何碧玉获得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之后就留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作为早期独立研究员从事研究工作。

2016年,美国纽约大学向她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何碧玉担任纽约神经学系的助理教授,这一年她才30岁。

何碧玉为何不回国

其实早在何碧玉出国之前,她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最终是要回到祖国报效国家的。

学成之后,何碧玉的父母和老师也曾多次暗示她什么时候回国,她也总是委婉的说:国外科研环境更好,更适合搞科研,目前还并没有回国的打算。

现在谁也不知道她会不会回来。

与何碧玉相似的美女教授胡海岚

1973年出生的胡海岚不仅长得漂亮,还曾经获得全国物理奥赛第一名,高三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就读。

1996年,23岁的胡海岚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专业毕业,之后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并且于2002年获得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

之后6年在美国著名的生物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胡海岚毅然放弃了美国各大实验室开出的无比丰厚的条件回到祖国

回国后,胡海岚进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2015年到浙江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2019年,她更是获得了“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她是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洲科学家,《人民日报》曾称她为“亚洲第一人”。

胡海岚说过:“作为一名中国科研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做出贡献。”

其实还有很多状元级学霸在世界各地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辉煌,美女何碧玉和胡海岚出国求学经历非常相似,只是目前一个还在美国,一个已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刚好是高考最后一天,祝福各位同学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也希望出国留学的将来能回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一直待在美国不好!

曾经的高考状元,如今都过得怎么样?

我高中时的一个政治男老师,家是农村的很穷,曾经是我们县高考状。700多分考上清华,但毕业时脑子不好使了。可能用脑过度或者什么刺激了吧,工作不好找回我们县城。我们校长看他名校毕业,留下他教副课。他上课从不带书,天马行空地讲。但是我们都不听,还笑他是个傻子。他没有住房,学校给他一间宿舍,但他只有晚上睡觉时才回去。平时都在办公室洗脚唱《好汉歌》,我们给他起个外号叫"赤脚大仙"。最后校长看他可怜,给他介绍个农村老实的媳妇,亲自在学校宿舍里举行的婚礼。那一天,我们通过教室的窗户看到了新娘子,挺普通的一个女人。现在毕业二十多年了,不知他们过得怎么样了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