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作为资深HR,首先声明,这是一个伪命题。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辞职的论点不成立,论据不充分。员工辞职,与企业管理严格,没有因果关系,也不应该成为因果关系。如果这样逻辑成立,那么反问,军队管理一严,就当逃兵吗?
第一:什么是企业管理严格?企业管理严格是企业的常态。请问哪一家企业管理不严格?好了,你肯定会来一个反证法,就是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比如谷歌,可以带着狗上班,人家管理不严格。这是对管理的误解。
谷歌允许带着狗上班就代表对员工放任自流了吗?错了,谷歌的严格体现在出业绩上。你可以带狗上班,但你不能不出绩效。这个严格,最终落实到绩效上。
第二:员工辞职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管理的好,首先体现到严格上面。松松垮垮的企业,才会导致员工辞职,而且是导致优秀的员工辞职。员工又不傻,看见企业这么乱的管理,肯定认为企业活不长久,那么,不辞职,还等着过年吗?!
职场火锅行走职场二十年,没有听说管理严格引发大规模的辞职的。当然,也有。因为管理严格,不能经常请假回家做饭了,会导致少量女职员辞职。但绝对不是主流。
员工辞职的主流因素:一是钱给少了,二是心受委屈了。其实,还有许多因素,比如,上司打压、同事排挤、关系不协调、学不到东西、看不到希望,等等。辞职的主流因素,绝对不是因为管理严格了。
第三:相反,企业管理严格,反而辞职会少。企业管理严格,首先说明这个企业的治理结构好,因为只有好的治理结构,才能使管理制度落实下去。其次,说明这个企业的执行文化好,管理严格,说明管理层作风硬朗。再次,说明这家企业整体的风气比较好。
反过来说,管理严格的企业,才是一个企业常态。也就是说,企业就应该管理严格,管理严格与活泼创新不矛盾。用一句辩证思维来说吧,自由,也是在制度约束下的自由。
就是这个道理,严格体现在机制上的严格执行上来,对企业活力是一个促进,而不是限制。
总之,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这句话站不住脚。甚至,说反了。企业管理松松垮垮,当员工看不到企业发展前景才会纷纷流失。
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企业对员工。入职时,行政部门。人事部门都要做好岗前培训。做好一些上岗前的。话术和一些上岗前的制度。企业福利薪资待遇等问题都要和新入职员工讲清楚讲明白。什么样的员工?可以。提升薪资待遇。什么样的工作能力?可以晋级。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在培训时,所有的员工都会明白。这样企业就不会有。这样就避免了制度一严格?员工就辞职等问题。如果新员工在培训时,不符合企业的要求,也可进行辞退。
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工钱给的少,还管得严,不干了,由着老板自己干吧!
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裸辞了。他工资挺高,高于我们所有人,一直被众人羡慕,所以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很是震惊,纷纷前去“关心”他。
原来,单位换届,来了个新的一把手。那人一上台就搞了许多把所有人捆绑起来的制度,人们没了自由,也间接的没了尊严。
朋友忍了一两个月,后来觉得实在不能忍了,就裸辞了。
至于“工资高”,他说:“那点钱有什么呢。钱可以再挣,只要有挣钱的能力就不担心钱的问题。”
他说:“但尊严、自由、美好的心情,却是钱换不来的。”
.
如果单位实力不行,过于严格的制度,只会让员工觉得这工作没价值管理固然重要,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但也要注意“因时而施”。
大单位管理制度繁杂、严格,但员工能普遍接受,是因为大单位实力雄厚,能为员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福利,员工因此觉得付出被管的成本是“值得”的。
再者大单位人多、业务多、财产多,制度如果不健全,那很容易给人钻了空子,弄出各种事来。
.
如果单位实力不行,却要效仿大单位的各种作派,比如严格的制度、繁杂的流程,外加各级的“领导”,那只会引得员工心生厌倦。
员工会觉得“你向我提了一大堆要求,却从没为我做过什么让人心动的事,那我怎么会心甘、情愿”。
比如,不要说稳定的工作、丰厚的福利,有的时候甚至连工资都不能准时发放。
面对“严格的管理”,员工只想转身逃跑。外面需要人的单位多得是,他没必要在你这里找虐,接受你“严格的管理”。
.
制度难以执行,大多是制度出了问题如果是个小单位,却非要把大单位的制度照搬过来,那肯定难以执行。
或者单位还处在初级阶段,却要求员工做到高级阶段的事,那员工也只好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订立制度时要充分论证、充分考虑现状、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与诉求,并充分考虑单位现阶段的发展要求。
绝不是一拍脑袋,从网上下载个文档,再从单位的“得失”出发修改一下,就能成为“制度”的。
如果强制要求员工执行这种种的“制度”,员工只觉得“手脚无力,只想逃跑”,还隐隐约约觉得“单位好像并没拿我们当人看!”
所以,如果制度执行不下去,那有必要反省制度是否合理,而不是指责员工。
.
自由才能产生创意如果单位性技术型、智力型,那更要“轻管理,重人性”。
一个受到禁锢和“严格管理”的大脑,是不可能有创意的——即使有,他也不会贡献给你。
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有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大脑”才会更好地运转,为单位更好地工作。
.
能力越强,就越不愿意被人管能干的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律性、责任心,他们会自动把事情做好,不用别人催促、指出。
但能干的人最怕有人指手画脚,除非那人比他能干、说话做事很有谱。
如果远没他聪明能干,还要跑来“管理”他,只会让他生起逃跑之心。
.
总之,如果“员工没激情,制度难以执行,稍严就走人”,那单位应该反省一下自身,检查检查自己身上的问题要知道,企业经营的目的首要是挣钱,而不是“把人控制住”。如果钱挣不到,控制了一堆只愿听管不愿做事的人,又有什么意义。
而做“管理层”,不是订个制度、然后强行要求执行那么简单。不但考验勤奋,还考验智商、同理心,以及经验等诸多方面。
如果现阶段单位的平台并不怎么样,给员工的钱有限,福利待遇更是少得可怜,那就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挣钱、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方面,而不是整天在管理上面较劲。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员工没有激情、没了创意、没了主动性,要“管理”又有何用?
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这种情况,该走的就让他走,还是留下的多,不能因为那些要走的人把规矩破坏,那些要走的人,一定都是想占光取巧之人,规章一严那些人无巧能取,就自然要走,如果把那些人强留下来,对其他员工影响反而不好,因此宁可给好的员工多点奖励,也不要强留那些要走的人。
为什么企业管理一严,员工就会辞职?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管理不严格,员工就可能工作没激情,做事拖沓松散,很多制度无法执行;而管理一严格呢,员工就会“不适应”,出现辞职走人的现象;这确实是很多管理者都曾面临的问题。如何平衡好管理的“尺度”,很多管理者都非常挠头。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从管理学来分析,通常都是因为管理者违背了两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则而引起的,即“责权对等原则”和“革新与惯性的缓释周期规则”。
我认为:很多管理者片面强调管理的具体方式以及管理制度的先进性,而选择性忽视了管理学上最重要的一条原则“责权对等原则”。即你要求员工承担怎样的责任,一定要首先赋予员工能够匹配该责任的权力;如果管理者需要员工“交付的任务”和员工被赋予的权力并不匹配,员工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认真做事很吃亏”,在没有其他解决方法的情况下,就会倾向于离职。如果管理者是在做一种渐进式的“管理变革”,管理者一定要考虑到“革新与惯性的缓释周期”,破解组织惯性是需要周期的,同理,破解员工的行为惯性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管理者对结果要求的比较急迫,不考虑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的改变周期,肯定会让革新变得“推动不下去”,管理者如果强制推行的话,员工无法承受,也会倾向于离职。
针对这个老大难的管理问题,我建议管理者,一定要平衡好两个关键的“管理尺度”:
第一、保证员工的权责基本相等,管理者在要求员工更大更多责任的同时,首要考虑到是否赋予了员工更多的权力和资源;
第二、在做任何“革新”之前,充分考虑到目前的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的改变周期,留够充足的缓释时间,避免造成剧烈、直接的冲突!
员工并不是因为管理严格而辞职,而是因为权责不对等而辞职,权责对等原则是管理的重要原则!管理者一定要正视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员工并不会因为管理严格而辞职,很多大公司的管理其实都是非常严格的,员工不但不会主动辞职,求职者还排着队等着应聘;之所以在某些公司,管理者的管理一严格,员工就辞职,从本质上而言,还是因为管理者破坏了权责对等原则!
所谓权责对等,就是管理者要求员工做的工作,需要交付的绩效,应当与管理者赋予员工的权力和资源相对等。否则的话,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下降,管理就变成了“强制推行”,员工的辞职率自然大大增加!举例:
A公司的销售经理老王,其团队里共有13位销售代表,其实老王团队的业绩还可以,基本都能完成总部的指标。但销售总部却认为销售代表太松散,太拖沓,没有狼性,没有激情,没冲劲。
在年中的时候,销售总部推行了一个“门店拜访八部曲”的项目,要求销售代表每天把拜访门店的路线、拜访情况、拜访时每个店的情况都要拍照上传,目的是严格规范销售代表的行为,打造一支销售铁军!
结果,老王团队一共13个人,一个月内就辞职了9个!为什么?因为权责不对等啊!我们分析一下:严格管理前的权责分析:
销售代表的基本工资是3000元,每个月的奖金和补贴大概也3000左右,也就是说,销售代表当月做得好,可以拿6000元左右;如果做得差,则只能拿4000元左右。大家之所以不辞职,是因为上班相对轻松,可以接送孩子,可以偷偷干点私活,大家压力不太大,且对工作内容也熟悉,这种情况下,拿4000到6000的月薪还能接受!
严格管理后的权责分析:
销售代表的薪资没变,做得好还是拿6000元左右;做的差可能连4000都拿不到,因为新加了考核拜访率;每天要按时上班,不可能接送孩子了,也没时间偷偷干私活,工作压力变得很大。与其这样,还不如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呢,另一家公司虽然要求更严格,但可以拿10000元啊!跳槽吧!
小结:
并不是管理者的管理一严格,员工就辞职了,而是管理者的管理变严格了,但严格执行的那些员工,并没有获得更多收益。“付出更多了”,但“收入不但没增加,反而减少了”;那员工的辞职率自然会大幅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华为、阿里施行996工作制,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去应聘;而大多数公司一旦实施996,立即就会有很多员工辞职的本质原因。权责本来是对等的,管理者的管理一严格,立即就不对等了!
革新与惯性的缓释周期非常重要,管理者做任何管理转变时一定要考虑到组织惯性和员工惯性!管理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部门,就像开一辆车,即使你立即踩了刹车,车子也是不能立刻、马上、当时就停下不动的,踩刹车到车子完全停下,这中间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管理者完全不考虑这个“缓释周期”,强制执行,就会损坏整个车子!
管理由松散变严格,实质上是管理方式发生了转变,任何管理的转变都不可能立即起作用,而是需要一个“缓释周期”,周期的长短,取决于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的可改变程度!1、组织惯性
每个公司、每个工厂、每个部门、每个组织都会有其约定俗成的、长期以来自觉不自觉坚持的一些规则、原则、方式、方法和习惯。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并且被广大员工所默认的规则,称之为“组织惯性”!
如果管理者的“新的管理方式”和平日的组织惯性不太相符,组织就会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如果管理者足够耐心,是完全可以平稳过度的。如果管理者比较急迫,以强调“执行力”的方式进行“快速推进”,则有可能出现崩盘的风险!
举例:
某公司以前并没有开晨会的习惯,管理者认为员工工作比较拖沓,展现不出士气,而且很多事情也无法分享交流,应该设立晨会制度。
于是管理者要求自某月某日起,每日都要拿10分钟时间开晨会! 本来这个要求没什么,很多公司都有晨会制度!但管理者忽略了“组织惯性”的强大影响力!
一批老员工(大部分是中层干部)直接就跳起来了,喊“我们公司变成了直销公司了吗?”“领导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开会,开会能生产产品吗?”“让我喊口号,还不如把我裁掉”;还有一些员工直接给董事长写信,甚至有个部门集体到总经理办公室诉说晨会制度的害人!而执行晨会的一些领导也是阴奉阳违……
出现这种现象的核心原因,就是该公司多年来从来就没有晨会制度,员工对晨会有很大的误解和抵触,这种误解形成了强大的自上而下的组织惯性。如果管理者强制推行,还要求“每日晨会”,自然会引起大批员工因不适应而辞职!2、员工行为惯性:
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会形成某种工作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一种工作习惯的打破,到另一个工作习惯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员工原来的工作习惯越牢固,则建立新习惯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
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方法最终都是要员工来执行的,如果员工的工作习惯并没有适应新的管理方法,则管理者需要花费精力协助员工建立新的工作习惯!
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都会比较急功近利,几乎不给员工任何新的工作习惯的建立时间,甚至有的管理者喊出了“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由松散突然变严格,员工辞职率增加也就不以为奇了!小结:
管理方式的转变,本质上属于一种“革新”,而几乎所有的“革新”都是需要缓释周期的。组织固有的组织惯性和员工固有的行为惯性,会对“革新”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管理者耐心引导,而不是粗暴地要求“执行”!
作为管理者,如何破解“管理一严格,员工就辞职”的困局?我有三个重要建议:1、建议一:反思是否真的需要“严格管理”
管理者是对结果负责的!如果员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就能完成规定的绩效,达成既定结果。管理者其实并不一定非要做“严格管理”!
事实证明,很多“严格管理”并没有真正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反而使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了!就像企业里很多的“团队建设”,不但没有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反而使得员工的离心力增加,每次“团队建设”以后,很多不想辞职的员工也辞职了!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管理目标,如果能够在既有的组织习惯下实现,就完全没有必要搞“严格管理”。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2、建议二:如果要严格管理,一定要权责平衡
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本质上是对员工的要求增加了,员工需要付出的更多了,那么员工在严格管理下,其收益是否也会相应增加呢?!
如果管理者做“严格管理”,仅仅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员工的利益视而不见,那么员工肯定会倾向于辞职。没有哪个员工想在“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严格”但“收益却不变,甚至还减少了”的公司里努力工作!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考虑员工的实际利益,管理者做的每一项新的管理尝试,都会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如果员工的利益是减少的,员工肯定会很难适应!3、建议三:充分考虑惯性缓释周期的影响
为什么要调研、要试点、要先尝试再推广?为什么要“一点点来”,“稳中求进”,就是因为组织是有惯性的,员工的行为是有惯性的!
你不能奢望一个往东飞奔的汽车,一瞬间就可以掉头往西,如果掉头太急促,是有可能翻车的!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对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高度的重视。不要急于求成,否则的话,会引起员工很大的反弹,结果是管理一严格,员工就辞职了!小结:
总之,如果管理者想进行严格管理,首先、应该衡量严格管理的必要性,是否一定需要严格管理;其次、要注意平衡员工的责任和权力;最后,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的缓释周期,不要过于急躁!
最后的总结在现实中,之所以经常出现“管理一严格,员工就辞职”,本质上还是因为很多管理者本身不想,也不愿意赋予员工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却想要让员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这种需求非常急切,大大低于惯性转变的正常周期。
管理者一旦达不到自己的管理预期,就开始片面强调“执行力”,进行强制推进。最终的结果,就是员工无法适应这种节奏的转变,只能选择辞职!
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权责对等”的重要性,对任何可能导致“权责不对等”的管理方式的变化,都要格外小心;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组织惯性和员工行为惯性的影响,谨慎估计这些惯性的缓释周期。
先务虚放风、再务实推进;先局部试点,再全面推行;不要一下子损害所有人(可以损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是成熟的管理者推行管理新方法的重要手段,否则管理者就会面临员工以及中层干部的强烈抵制,很多政策再也执行不下去了!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剖析职场!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管理咨询公司创始合伙人,全部原创,助你职场再出发!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