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题主太会联想了!古代封列侯,名字不是乱起的,一般以封地命名。列侯去世后,加谥号,谥号带有感情色彩,而列侯的名称,极少带感情色彩的。

关羽的“汉寿亭侯”,这个“亭”是西汉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村,跟“停”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存在“寿停”的诅咒概念在里面。

古代列侯分封种类

列侯也叫彻侯,是从商鞅变法,制定的军功爵制中演化而来,汉武帝时期,为了避讳“刘彻”的名字,改称列侯。

两汉时期,列侯分为三等:县侯、乡侯和亭侯。

“亭”是两汉一个行政级别,乡间“十里一亭”,城市“每街一亭”。一亭的人口差距很大,一般不超过百户,相当于现在的村。

亭侯就是以一亭或数亭的税收,作为被册封者的食邑。同理,乡侯就是以一乡或数乡的税收作为被册封者的食邑,县侯就是以一县或数县的税收作为被册封者的食邑。

一亭的人口不超过百户,即便被赐三四个亭,食邑数量也不会超过四百户。乡侯约百户至五百户户;县侯一般从千户至万户。

按照汉代生活水平测算,一个亭侯的食邑,他的收入水平,大致与一个年奉千石的官员相当。千石俸禄,在西汉算不上高官,中高级别,九卿及太守才二千石,放在今天相当于厅局级干部水平吧。

列侯的谥号如何加

题干把“亭”附会成“停”,明显误解了谥号与封号的关系。谥号是受封者去世后,朝廷根据其一生的表现,给予的称号,分美谥、平谥和恶谥。顾名思义美谥就是褒扬,恶谥就是批评,跟皇帝的谥号性质相同。

举个例子,刘秀的高祖舂陵节侯刘买,“节”就是谥号,意思就是“好廉自克,不侈情欲,谨行节度”,西汉酷吏张汤的后辈,有个叫张勃的人,被称为富平缪侯,“缪”就是指“名与实爽,伤人蔽贤;蔽仁伤善”。

当然,也不是每个侯爷都有谥号,生前被废,或者亡国等情形,都不会有谥号。关羽去世后不久,东汉灭亡了,所以谥号是由后主刘禅加封的,谥曰“壮缪”。

“壮”意为:“威德刚武;死于原野;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行征伐;武德刚毅。”偏于美谥。但是“缪”引来争议,有人说就是恶谥,有人说这个“缪”是通假字,通“穆”,也是美谥。

总之,封号一般是指封地名称,谥号才带有感情色彩。

“汉寿亭”还是“寿亭”

关羽的“汉寿亭侯”,历来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说,“汉寿亭”就是一个名叫“汉寿”的村子,也有人说“汉寿亭”是指大汉一个叫“寿”的村子。

《三国志》上仅仅笼统地说“汉寿亭侯”,没人搞得清“汉”是不是指“东汉”。亭作为行政级别太小了,史书很难找到准确记载,虽然现在湖南依然有一个地方叫“汉寿”,但不代表就是东汉的“汉寿”。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及《后汉书》作者班固,认为是“寿亭”,而不是“汉寿亭”。史学家毛宗岗,则认为是“汉寿亭”。

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有个渔夫无意间得到一枚“寿亭侯印”,但是又被很多学者考证,此“寿亭侯印”是假的。

直到今天,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

几则列侯封号趣谈

讲三则列侯封侯的趣闻:

著名的神话传说《天仙配》中,男一号董永,此人其实不是虚构的,是真实存在的人物。据考证,董永是西汉高昌侯董忠的玄孙。

董忠原来只是汉宣帝时期,宫中的一名期门郎,后来因为告发霍光的儿子霍禹谋反,被赐高昌侯,食邑二千户。

后来董忠因为犯罪,两次被夺封千户,仅剩七十九户,名义上是县侯,其实就是个乡侯。董忠的儿子董宏,在汉哀帝时期,因为捧傅太后臭脚,违背礼制奏请给傅氏加皇太后封号,被王莽等大臣弹劾,连七十九户也没保住,直接被撸得干干净净。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为了笼络人心,恢复了一大批被王莽废掉的封爵,董永的祖父董武,重新被封高昌侯。

刘秀还曾经给一个叫子密的人封侯,封号很特别,叫“不义侯”。子密是渔阳太守彭宠的家奴,彭宠原本是刘秀的大功臣,因为内部矛盾,彭宠被逼谋反。两年后,子密贪图彭宠家财,秘密杀害了彭宠,并将彭宠的人头送给了刘秀。

子密为刘秀立了功,不能不赏,但是面对这个杀害主人的小人,刘秀又不甘心,于是就赐了他一个“不义侯”。“不义”不可能是地名,明显就是个带讽刺意义的恶称,成为极少数不是以地名称呼的封爵之一。至于“不义侯”封地在哪里,不可考。

刘邦曾经给自己的侄子刘信,封“羹颉侯”。唐人彦师古解释说,“颉,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就是刮锅的声音。刘邦当初无赖一个,成天带一帮地痞到大嫂家蹭饭,大嫂不能明说,只能以刮锅的声音提醒一群小混混:锅空了,没吃的!

一群人碰了一鼻子灰,夹尾巴溜走后,刘邦才发现,锅里有的是饭。从此刘邦对大嫂怀恨在心,当了皇帝后迟迟不封侄子,还是在刘太公的劝说下,才封了这么个带有侮辱性的爵位。

不过这个说法未必准确,据考证,安徽舒城当时确实有个“羹颉乡”,也就是说,“羹颉侯”根本不是彦师古想象的那样,是刮锅的声音。而且刘邦的心胸不至于狭窄到这种程度,相反他还给大嫂加了个封号,以感谢大嫂早年对他的照顾。

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历史史实,都不能否认关羽的历史成就。而且民间对他的敬仰,已经远远超出一个凡人,以至于大街小巷几乎所有的商铺都供奉着关羽像。

事实上关羽是历史上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决定先消灭盘踞在自己东边(徐州)的刘备,就亲自带军征讨。

刘备被打败,自己投靠袁绍去了。关羽被围困后,只好投靠了曹操。曹操欣赏关羽,回到许都报请皇帝,封关羽为偏将军。

公元200年,袁绍统领大军十万,从邺城发兵进取黎阳,命大将颜良渡过黄河攻取东郡太守刘延。白马被围困,已经撤退的曹操荀攸声东击西的计谋,派人偷袭延津,自己亲自带人救白马。

关羽不失时机的策马刺颜良于马下,是袁绍军退,解了白马之围。

《三国志》记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曹操为表彰关羽的战功,上表天子,报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从此,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冠宇朝野。这里的“寿亭”根本不是“寿停”的意思,也与其没有丝毫的关系。

根据汉朝对侯爵封赐制度,分为县,乡,亭,关内,几个档次。关羽属于爵位不高的“亭”侯。

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虽然佩服您的脑洞,但必须指出:你把词儿拆错了。

”汉寿“是一个地名,”亭侯“是最低等侯爵。

侯爵的三个等级

首先咱先说说这个侯爵的等级。汉朝的侯爵分三等:县侯、乡侯、亭侯。而前面的冠名就是具体到哪个地方,这个地方”税收“的一部分就是这个侯爷的俸禄。

比如说关羽的”汉寿亭侯“,意思就是说”汉寿“这个地方的税收,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关羽。

当然了,前提是能收的上来,关羽这个汉寿亭侯,至少在受封的时候是收不上来税收的。

为啥,哪就得看看这地方到底属于谁管辖了。

”汉寿“属于荆州之地

我们都知道,”汉寿亭侯“虽然是献帝亲封的爵位,但实际的授予者却是曹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封了”汉寿亭侯“,”汉寿“这个亭到底在哪呢?

答案是:在荆州。而关羽受封的那时候荆州之主是谁呢?刘表。

所以说,汉寿虽然成了关羽的食邑,但关羽是没有可能去收税的,群雄割据的时代,谁的地盘谁收租。

当然了,后来荆州还是让关羽管辖了一阵子,这是后话了。

”汉寿“一词不像题主说的那样有折寿的意思,相反,它取的是大汉天下长寿不衰之意。

可惜的是,等到东吴占了荆州之后,好好的汉寿,曾被孙权改成了吴寿,本来想取个”东吴长寿不衰“吧,这个谐音,呃,也不知道孙权怎么想的。

后记

其实倒霉的不光是关羽一个,食邑不在自个儿势力的例子大有人在,不说别的,诸葛亮大军都熟悉,武乡侯,听着牛吧,属于二等侯爵,武乡在哪呢?在曹魏的并州!离着蜀汉老远了,所以武乡侯的爵位和汉寿亭侯差不多,也是个空头支票。

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汉寿亭”是官名,“侯”是职位。所以“寿亭”与“寿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有雷同,纯属偶合!

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引言:关羽被曹操最先封为汉寿亭侯,是因为关羽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而曹操爱惜人才想留关羽在帐下为自己效力。而寿亭没有题主寿停的意思。关羽侯位的由来

关羽是蜀汉五虎上将中第一个封侯的人,而封关羽汉寿亭侯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徐州之战曹操击败刘备,在下邳俘获了关羽,曹操派遣张辽劝降关羽,关羽意在保护刘备妻儿和张辽说明降汉不降曹,曹操同意这一观点后关羽才下马投降,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官渡之战,袁绍派遣大将颜良进军白马,曹操派遣张辽、关羽为先锋对战颜良,关羽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解白马之围。曹操认为关羽可堪大用,想留关羽为自己效力,曹操以厚恩待关羽并请旨汉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这四个字要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汉寿”。关羽的侯位称号和其他人相比略有不用。张飞为新亭侯、黄忠为关内侯、诸葛亮为武乡侯,而关羽为汉寿亭侯,多的这一个“汉”字是有一个典故的。关羽在下马投降时曾和曹操言明的降汉不降曹,如果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关羽肯定不能接受来自曹操的册封,而且题外话说寿亭候也不好听。那么加一个汉字意义就变了,代表着大汉的侯位,而不是曹操的私属。而“汉寿”代表的是关羽独有的封号,就像诸葛亮武乡侯的武字是一样的。也有其他的说法“汉寿”代表的是一个地域的名称或者说这位侯爷的封地。

第二部分“亭侯”。亭侯代表的就是官职待遇。在蜀汉侯爵里内侯应该是最低的侯位,其次是亭侯最后是乡侯。查阅了一些资料,可以按照封地来理解。内侯是只有爵位没有封地,亭侯是有一亭的封地,乡侯是有一乡的封地。可能看着分封的地界太小了,但是三国时期十亭为一乡,三到六乡为一县,蜀汉境内一共二十一郡一百四十六县,这些疆土不可能全部给文武大臣分封出去。所以亭侯代表的是侯位的高低和享受的待遇。

总结: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关羽的汉寿亭侯,万万没有停寿诅咒关羽死亡的意思。而刘备在自立汉中王的时候也没有再加封关羽和重新封关羽侯位的举动,因为关羽的侯位是当初汉献帝封的,但是刘备给了关羽督掌荆州事物之全。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关羽为什么被封汉寿亭侯?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两个疑问,笔者分别来回答一下。

首先关羽为何被封为汉寿亭侯?

正史记载,曹操东征徐州的刘备,刘备失败后逃亡河北,投靠袁绍去了,曹操在下邳俘获关羽。当时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袁绍派大将颜良去攻打白马,曹操亲率大军去救援。以张辽与关羽为前锋。白马之围形势严峻,关羽于万军丛中阵斩颜良,河北军见主将被杀,人心涣散,曹操遂解白马之围。

曹操素爱关羽的忠义,加上这次关羽的英勇善战,诛杀了袁绍大将颜良,曹操向汉献帝上表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爵位正是关羽靠着军功战绩而来,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被称为“万人敌”,名副其实。

再来说下寿亭有没有寿停的意思?

这样说的话,未免太脑洞大开了。这里有个历史的误解。《三国志》里面也是作汉寿亭侯,对此并没有过多的解释,导致误解较多。

关羽汉寿亭侯的叫法太多,大多属于误读。汉寿亭侯的拆解读法。

一种汉在前 寿亭侯在后,其实这种叫法是不对的。

另一种叫法 汉寿在前,亭侯在后才是正确的。

汉寿这个地名在众多地理文献中里有多处记载。比如《水经注》里记载蜀地有汉寿,公元220年,刘备改广汉葭萌县为汉寿。但这个是后面所改,还是看最早的汉寿地名的记载。

汉寿这个地方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汉寿最早的地名应该是在武陵郡索县。最早是战国时期楚国故地,秦统一六国后属于黔中郡的地方,西汉时期保留郡县制,为武陵郡索县。

到了东汉时期,东汉政府在公元134年改索县为汉寿县,取汉王朝长寿不衰之意。

武陵郡在三国时期归属于荆州九郡之一,东吴占领荆州后,也曾把汉寿更名了吴寿。在晋朝时又改回汉寿。现在的汉寿县属于湖南省常德市的县级单位,是我国著名的“甲鱼之乡”。

可见汉寿是个的的确确的地名,寿亭来解释的话过于牵强附会了。东汉时期、三国时期包括后面的晋朝时期,把地名加上寿字,寓意是美好的,都是祈求长寿不衰之意,而并非是寿命短暂的另类解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