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在中国古代时期,有一个国家关系叫做藩属国,所谓的藩属国,就是指在国家内有着自己独立的统治和君主制度,并且有自己的法律和语言文化,但是他们在名义上接受中央王朝的管辖,国家的皇帝会向中央皇帝称臣。
在清朝时期在明朝时期周边有很多的藩属国,比如说像现在的越南,缅甸等地。
藩属国每年都会向中央王朝称臣纳贡,送过去一定的金钱,而中央王朝为此也会回赠一部分的金银珠宝。
而在清朝的诸多藩属国里有一个直到1935年仍然向我国称臣纳贡,此时清朝已经灭亡了24年之后,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特别的小,对于历代清朝统治者来说,这个国家几乎可以忽略不提,所以有关于他的历史资料非常的少,只有在新疆的当地相关文献资料有相关记载。
这个国家叫做坎巨提,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具体的位置就在现在的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的控制区与中国的新疆相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坎巨提还曾经希望中国能够支持他独立,不过中国还是尊重了巴基斯坦的实际控制权,在1963年的时候确定了中巴双方的边界,并且承认了伊斯坦对于此地的统治。
坎巨提可以说是当年对清王朝最忠诚的一个小弟国。根据新疆当地所存的相关史料记载,坎巨提是在乾隆26年向清朝称臣纳贡,当时清朝刚平定了新疆的各地,稳定了新疆的局势。
而与新疆相邻的坎巨提为了能够获得和平与稳定,也就主动让自己的儿子向清朝皇帝称臣纳贡。
不过他们并没有直接面见清朝的皇帝,而是选择来到了新疆的一处行政机构,表示了自己愿意称臣纳贡的意向。
再由新疆地方的官员报备到北京城。当时清朝对这个小国家所制定了一个规矩,他们每年只需要给1.5量沙金就行了。
虽然是坎巨提向清朝皇帝称臣纳贡,不过他们每一次都没有赔钱过。因为在坎巨提国家面积很小,而且特别的贫困,清朝只是象征性收取的公平1.5两金子,少之又少,但中原王朝作为一个宗主国自然也不会亏待小弟,所以在坎巨提上供之后,皇帝都会反赠一些金银器物或者说是丝绸布匹等。
在新疆地区丝绸茶叶这些都是稀罕物品,随便赠送一点东西也是远超坎巨提这个小国家所送来的贡品。
对于双方来说都非常的划算,坎巨提获得了大国的保护,而清朝则是多了一个小弟,显得脸上更有面子。
直到清朝灭亡之后,坎巨提仍然承认中国是他的宗主国,所以尽管清王朝宣布了灭亡,但是他们仍然选择向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送去每年的岁贡,尽管当时坎巨提被英国殖民者进行殖民统治,但是当地的领导仍然维持这种关系。
到1935年新疆地区发生叛乱之后,由于不知道该向谁上交穗供,所以就停止了这种宗主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坎巨提曾经表示愿意继续做中国的藩属国,但是需要中国帮助他独立,但中国考虑到由于此地已经被巴基斯坦实际军事控制,出于尊重领土完整的原则,也就承认了坎巨提为巴基斯坦国土内的一个控制区。
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对,确实有这么一说,清朝灭亡20多年了仍向我国朝贡,这个藩属国叫坎巨提,面积不到2万平方公里,位于帕米尔高原,与我国新疆喀什地区接壤,毗邻克什米尔,现在属于巴基斯坦控制区。
坎巨提地方不大,但位置关键,向西是帕米尔高原,向北是新疆喀什,向南是印度,所以它是连接中亚、南亚各国的必经之道,更是克什米尔的门户,坎巨提的人基本靠经商为生,一直在克什米尔势力范围下,但坎巨提人不甘被控制,就投向了强大的大清帝国,在乾隆26年,也就是公元1761年,正式归中国,成为清王朝众多藩属国之一。
对于清王朝来说,坎巨提是个袖珍藩属国,人口少,土地贫瘠,物产低,前来依附也并没为难,据记载,坎巨提酋长每年仅需向清廷贡沙金一两五钱即可,称为“十五塔哈贡金”,贡金交给新疆的叶尔羌衙门,再行转呈,后改为喀什道台,所以每年坎巨提使者都会带贡金到喀什,道台按照例回赠缎匹、金银器物等,这完全是以少换多的极为划算的买卖,坎巨提人乐此不彼。
19世纪末,坎巨提先是被克什米尔控制,又被英国侵占,软弱的清廷交涉无果后放弃,但坎巨提仍然向清廷朝贡,以一两五钱的沙金换取丰厚的回馈,清亡后坎巨提照例派使臣赴新疆喀什进贡,以示友好,直到1934年南疆变乱才断了关系,由于暴动当时喀什公署的档案室所藏文书卷宗被焚毁,所以坎巨提进贡的具体内容无案可考,后来坎巨提曾试图恢复与中国的旧有关系,希望中国助其独立,但坎巨提已被纳入巴基斯坦,故谈判无果告终,1963年我国与巴基斯坦签订边界协定,正式承认坎巨提是巴方领土。
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清王朝最忠心的小弟——坎巨提。
自古以来中王朝都是标榜自己是天下中央之国,是真正的天朝上国,而他旁边的都是自己的藩属小国,清朝也继承了这一套藩属体系。
在清王朝最鼎盛的时期乾隆年间,清王朝的藩属国一共有23个。然而到了清王朝的晚期,随着西方势力的入侵,清朝的藩属国朝贡体系逐渐崩溃,很多藩属国基本上都沦为了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渐渐的脱离清朝,就连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然而这怎么多藩属国都脱离了以后,却还有一个藩属国始终都还保持着与清朝的朝贡,这就是坎巨提。即使是在清朝灭亡以后,也还是没有中断这种关系。纵使是在中原战乱不断的情况下,也有通过新疆上贡中央政府,尽管此时的坎巨提也是英国的殖民地。
这样一种“双宗主国“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47年,此时二战结束,英国元气大伤,无力掌控海外的众多殖民地,于是抽身离开。最后这块领土是被我国的小弟巴基斯坦取的实际控制权,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藩属国,就是藩国和属国的合称,他们拥有自己的主权,但是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又要受制于“宗主国”。
清朝时期,据《清朝通典》的记载有藩属国40多个,像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等,当时都是清朝的藩属国。这些藩属国在经历过战争后很多都已经独立,但有一个小国从清朝乾隆时期成为藩属国后,一直向中国朝贡,直到1935年。
西部小国——坎巨提坎巨提早期的历史已经很难查到,与中国开始建立关系是在乾隆二十六年,那时候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坎巨提酋长黑斯娄派他的儿子到叶尔羌(现在的新疆莎车)入贡,从此坎巨提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
当时清政府给坎巨提定例是三年一贡,贡品为沙金一两五钱,分15个袋子装。清政府也会给坎巨提回礼,一般是赏赐绸缎、茶叶和银子之类的。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光绪十八年,坎巨提被英国控制,但此时的坎巨提依然按照原定惯例到叶尔羌朝贡。
坎巨提朝贡一直没有中断,哪怕是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在政局动荡不定的环境下,坎巨提依然到新疆朝贡。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英国于1947年颁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英国的抽身离去,令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产生了冲突,最后是巴基斯坦取得了坎巨提的控制权。
1963年中巴签订了《中巴边界协定》,双方同意以传统习惯边界线为基础,划定了中巴相接的边界线,坎巨提仍然由属巴方管理。
结束语历史上藩属国通常是小国,他们为了不受其他国家的侵扰而选择了附属大国寻求庇护。坎巨提就是如此,最初他们与邻国克什米尔之间一直纷战不休,后来老牌大国英国又闯了进来,二战结束后又纠缠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一直以来都是风雨不定。
如今坎巨提划入巴基斯坦,成为了我们的“巴铁”,彼此之间有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据《清朝通典》记载,清朝在入主中原之后,继承了明朝的宗藩朝贡的体制,藩属国有四十多个。大清王朝中前期国力强盛,藩属国一直以来也风平浪静,但是到了后期,国力大不如以前,很多藩属国都渐渐脱离了,然而只有一个藩属国对清朝一直忠心耿耿,甚至后来清朝灭亡,也是一直对中国朝贡,一直到1947年,这个国家就是坎巨提王国。
坎巨提王国与中国新疆接壤,南边是印度,北部和东部是中国新疆,西部是阿富汗,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因为一旦有国家占领了这里,对与周边的国家都是威胁,所以这里的战略位置是很重要的。坎巨提王国成为中国藩属国是在乾隆时期,当时的坎巨提王国是一个贫穷的小国家,国土很小,而且人口只有七千多人,穷到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向大清 进贡。乾隆时期的大清王朝实力还比较雄厚,对于这个贫穷的小国家也并不放在心上,所以只是象征性的向其索取一些东西,但是坎巨提王国却因此得到了很多的庇护,很少受到周边国家的骚扰,遭受侵袭的时候,清王朝也会帮助其击退敌人。因此,坎巨提王国在清朝的庇护下安稳了许多年。
1840年,英国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朝的天朝大国的地位受到了巨大威胁,周边的附属国也是内忧外患,要么主动要么被动与清朝断绝了宗藩关系。1891年,英军侵占坎巨提,当时新疆巡抚进行多方交涉,此处仍然属于我国附属国,但是实际上清朝此时已经自身难保,根本无暇顾及此处,坎巨提王国还是沦为了英国人的殖民地。坎巨提被迫向英国进行朝贡,但是这个小王国却不肯放弃对清朝朝贡,因此坎巨提王国在向英国朝贡的同时,一直坚持向我国朝贡。
清朝灭亡之后,由于坎巨提王国一直感念清朝的庇护之恩,所以在民国时期还是继续向中国进贡,可以看出坎巨提很想将这种友好的关系保持下去,在我国动乱时期也一直没有抛弃我国,持续进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在1947年仍然遵循清朝旧历向我国进贡,实为我国最后一个藩属国。
停止对我国进贡之后,1962年,中巴划界,坎巨提被规划到了巴基斯坦管辖,中国也承认坎巨提是巴基斯坦的领土。坎巨提与中国的情分是很重的,清朝的庇护之恩让他们一直记在心里,对中国不抛弃不放弃,是让人很感动的。
清朝有个藩属国,直到1935年仍在向中国朝贡,谁知道怎么回事?
这个藩属国就是历史上的坎巨提王国,它作为清朝附属国有150年历史,《清史稿》中有其详细记载。印巴分治时,坎巨提并入巴基斯坦,即现今的罕萨。
坎巨提,又名乾竺特、喀楚特,位于新疆叶尔羌西南一千五百余里的地方,所处之地山峦较多。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坎巨提,现将王国前世今生介绍如下。
先了解一下坎巨提具体位置。从新疆莎车(叶尔羌)向西,入帕米尔高原(葱岭),抵达塔什库尔干,再往西穿尼塔什山口,向西南至塔克敦巴什帕米尔。
之后向南穿越兴都库什山与穆士塔格山形成的峡谷之地,接着沿罕萨河南行,顺河向西抵达河北岸的罕萨城,这就是坎巨提都城。这便是前往坎巨提古道。
坎巨提人居住在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的罕萨河谷,这里的地理位置是两山夹一河,是帕米尔高原进入南疆的咽喉要道。历史上的坎巨提人也被称为罕萨人。
坎巨提人大多是金发碧眼,基因分析表明他们血统中有一部分属雅利安人种,但当地人自称是亚历山大军队的后裔,实际上其血缘更接近阿富汗帕米尔人。
清代的罕萨城面积不大,城中约有居民两千多人,城外有五千多人。坎巨提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米尔”,皆出自阿叶什家族,祖上为吉尔吉特王国头领。
据史料记载,坎巨提的牛、羊、马较多,服饰以毛织为主,没有布帛。每当遭遇外敌入侵,坎巨提会全民皆兵来抵抗。坎巨提人没有赋税,只有献出苦力。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坎巨提派王子向叶尔羌办事大臣进贡砂金,清朝将其纳入附属国之列。规定每年向大清进贡砂金一两五钱,全部从拉达克购买。
坎巨提为筹集砂金费用,要求每户农民上交二十斤麦子,牧民则是一只羊。坎巨提使臣到了叶尔羌后,由官府免费护送进京,清廷通常会赏赐大缎和布帛。
这种朝贡行为一直持续到清末,150多年来从未间断。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克什米尔王国派兵入侵坎巨提,结果被坎巨提击败,双方商定每年互贡。
坎巨提之所以能成功抵御外敌入侵,主要是得到了叶尔羌清军的帮助。光绪年间,沙俄势力进入帕米尔高原,英国为保住南亚殖民地,开始向罕萨城进攻。
坎巨提战败,酋长赛夫达尔携数百亲信出逃。赛夫达尔素来以凶狠残忍著称,他本想与沙俄勾结瓜分帕米尔高原,结果遭到部众的阻拦,遂向东逃入新疆。
喀什道台都司将反复无常的赛夫达尔拘禁起来,英军占领坎巨提后,清政府派薛福成出使英国商议坎巨提问题。最终商定英军撤走,坎巨提仍为大清属国。
赛夫达尔的弟弟买买提艾孜木被选为新首领,清廷派官员张鸿畴会同英方对新首领进行了册封。买买提艾孜木听命于光绪诏书,按旧制扔给大清进贡砂金。
这位首领共在位四十六年,直到1938年才去世。老首领赛夫达尔被清廷在迪化城拘禁了十七年,最后将其安置于库车,其子及家属被安置在新疆的莎车县。
英属印度时期,坎巨提与那加尔成为印度的土邦,属克什米尔专员管辖。1947年,印巴各自独立,坎巨提统治者贾马尔汗宣布并入巴基斯坦,成为其土邦。
二十七年后的1974年,坎巨提土邦政府被废黜,并入新建的“北方地区”。坎巨提首府罕萨被改名为卡里姆阿巴德,贾马尔汗被迫退位,在两年之后去世。
如今的喀喇昆仑公路就经过坎巨提王国统治者曾经的居住过的宫殿城堡——巴尔提特城堡,该城堡向北通过红其拉甫口岸与新疆相连,其西南为吉尔吉特。
可以肯定的是,坎巨提与清朝一直保持着朝贡关系。至于是否持续到1935年,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但坎巨提的藩属国身份,一直持续到印巴分治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