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虽然说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这三位大头目亲自上阵跟别人比拼武力的时候,还真的是难得一见的。
应该说,大头目们一般不会冲锋陷阵,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的武功修为不好,害怕出危险,才躲在后边指挥。俗话说得好:
打铁还得自身硬!一些武功高强的人,即使是职务再高,身份再重要,也愿意身先士卒,冲锋在先的。像楚霸王项羽,乃是天下第一大王,有权分封诸侯王的,但是打起仗来,他还是冲入敌阵,英勇杀敌。像吕布,也是一方诸侯,总是喜欢单挑对方的大将。像马超也是一方诸侯,单挑起来更是一马当先。关羽坐镇荆州的时候,也算是一方诸侯了,北伐的时候,也对单挑乐此不疲。
而诸葛亮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担任军事统帅,则不能上阵杀敌,只能在指挥部指挥。而韩信、岳飞等大将则是文武双全,既能够稳坐中军,运筹帷幄;又能够和手下将士们并肩作战,无论单挑还是群殴都丝毫不皱眉头。
所以,他们三人当中,能够参加单挑的人应该毫无疑问就是最厉害的一位。因为,敢于单挑对方的大将,本身就是充分自信的表现。
那么,毋容置疑刘备应该是他们三人中的第一名。原因就是:
第一、他们三人只有刘备参加过单挑战斗,而且不止一次。
1、刘备单挑过夏侯惇。属于诈败诱敌,把夏侯惇引进博望坡的埋伏圈。单挑了几个回合,被夏侯惇鄙视不已,认为这样的埋伏实在不堪一击。不管怎么说,刘备敢于单挑夏侯惇,肯定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否则,刘备作为集团首脑,谁也不会让他去冒此大险。难道,大家就不怕刘备被夏侯惇秒了?刘备如果挂了,这仗打得还有什么意义?所以,刘备敢于出战;诸葛亮也敢于这么安排,自然是因为刘备有一定的武力值。夏侯惇是一员猛将,这个无人不知。因此,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同意刘备前去冒险送死。这样安排,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
刘备的武力值十分接近夏侯惇。2、刘备单挑李严,十几回合,结果不明。也就是说,在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两人结束了战斗。要知道,李严的武力值也不容小觑,他可是和黄忠大战的六十多回合不分胜负的,应该属于一流高手。
3、刘备准备单挑高览。
那是穰山之战,高览三合斩杀了刘辟以后,刘备摩拳擦掌,准备亲自上去单挑。危机时刻,赵云赶到了,一枪刺死了高览。虽然这次刘备失去了大战高览的机会,但是从刘备的知难而上,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武功修为还是信心满满的。否则,他就应该在刘辟抵挡高览的时候,溜之大吉得了。他观看了刘辟和高览的战况,觉得自己起码不至于被斩杀,所以才准备一试的。
刘备敢于单挑三位一流高手,而且还有侥幸获胜的心理。而曹操面对魏延的追杀,根本不敢出手迎战,只是一味逃避,直到庞德出现,拦住了魏延。说明以曹操的武力值不敢单挑一流高手。因此曹操不如刘备。
第二、刘备敢于参加群殴绝世高手吕布。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家喻户晓,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曹操却不敢参加群殴超一流高手。想当年,吕布大战许褚之时,曹操指挥典韦上去群殴。许褚和典韦联手也拿不下吕布,这个时候,曹操并没有像刘备协助关、张一样,而是派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四人上去。曹操在一边袖手旁观。说明他自认为,自己的武功修为太差,上去就是给人添累赘,干脆就坐观其变了。
第三、刘备身经百战从来没有被生擒过,也从来没有受过伤。
这一点又比曹操强百倍。曹操曾经被徐荣手下的两个小兵生擒了。可见,曹操的武力值上限就是一个小兵的武力值。两个小兵,他就束手就擒。而刘备经常在千军万马之中冲杀,从来没有被别人生擒过。
曹操还被魏延射掉了两颗门牙。算是受伤了。刘备则从来没有受过伤。
第四、从三人的兵器上看,刘备的武功修为要高于曹操和孙权。
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这明显是为了上阵杀敌的。曹操和孙权都是使用宝剑,也就是为了防身或者是指挥用的。我们知道,所有的大将都腰悬长剑,但是杀敌的时候,很少抽出腰上的剑来对敌,而是使用的大刀阔斧或者是画戟长矛或者是长枪一类的长兵器。
所以腰悬长剑,这个悬挂在腰上的剑更多的时候是身份的象征,是指挥用的,是装饰用的,而不是为了单挑杀敌用的。当然,宝剑有时也用来杀敌,不过是辅助性兵器。而刘备的双股剑,显然不是为了身份的象征,也不是为了装饰起来好看。因为,如果是为了这两个目的,那就用不着是双剑,一柄剑足矣。
综上所述,刘备的武功修为大于曹操是不容置喙的。曹操肯定大于孙权。因为曹操毕竟身经百战,比孙权经历多得多。
另外,曹操还想去暗杀董卓,说明他有点武艺基础。曹操还杀过吕伯奢全家,说明他挺会杀人的。曹操这些表现都比一直养尊处优的孙权强一点。所以,这三位头领,按照武功修为的高低应该是刘备>曹操>孙权。
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如题主所说,看腻了三国武将的各种排名,严重审美疲劳,于是想让曹操、刘备、孙权比拼一下武力。既然是三者比拼武力,那必须基于演义来讨论。
如题主所说,刘备经常上阵打仗,虎牢关战吕布时,正是刘备的最后加入才改变了战局。曹操敢刺杀董卓,足以证明其武力不俗。孙权的父兄都是猛将,父亲孙坚为江东猛虎,兄长孙策为江东小霸王,看来将门虎子,孙权应当也不差。但是题主的论据过于简陋,举出的例证也过于单薄,因此得出的论点就显得仓促。
虎牢关刘备不过去添乱,关羽、张飞会更快的战败吕布;孟德献刀,只能证明曹操的胆气过人,但他却忌惮董卓力气大,最终没敢出手,明显对自己的武力不自信;孙权的武力也未必是将门虎子,不能想当然,一切要基于事实、例证说话。
曹操的武力值分析1.手持七星宝刀,对着向内侧卧、打盹昏睡的董卓后背,竟然不敢刺之,“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
2.荥阳之战,曹操被董卓部下徐荣大败,仓皇逃走。徐荣张弓搭箭,“射中操肩膊”,曹操带箭而逃。途中被两个埋伏在草丛中的小卒拦截,被刺倒了战马,翻身落马后,被这两个小卒擒获。耻辱啊!
3.濮阳城混战,曹操不能前进,大叫:“谁人救我!”
4.在自己的行宫内,被太医吉平揪住了耳朵,灌了满头满脸的汤药。
5.宛城之战,曹操从温柔乡里爬出来后夺命狂奔,右臂被射中了一箭,绝影宝马被射中了三箭而死。
6.斜谷之战,魏延一箭射来,曹操用嘴接箭,可惜没接准,被射落了两颗门牙。
公平公道的讲,曹操的这些战斗表现,总体比较水,他不是在逃命的路上,就是在中箭的路上。
我们再看曹操的单挑表现。
1.濮阳城门,单挑吕布,被吕布敲了脑壳,蒙混过关;
2.华容道口,单挑关羽,低声下气的求饶,得以保命;
3.潼关之战,单挑马超,被一对一追杀,亡命逃奔;
4.当阳桥口,单挑张飞,被吓的狼狈逃窜,恐惧效应还带走了许褚、张辽、夏侯惇、张郃等十位猛将。
5.单挑其他武将,无记录。
我们再看曹操的斩杀记录。
1.捉放曹,拐带陈宫逃亡期间,屠了吕伯奢全家,又从背后偷袭,将吕伯奢一剑刺死。
2.许田打围,曹操搭弓射箭,将草丛中的一只鹿射中。“正中鹿背,倒于草中”,没射中鹿头,这鹿估计没死。
3.横槊赋诗,扬州刺史刘馥没有眼力价,上前胡乱发言,被曹操“手起一槊”,当场刺死。
4.梦中杀人,将给他盖被子的贴身侍者一箭刺死。
从曹操的战斗表现、单挑表现、斩杀表现来看,曹操遇到敌将,从不敢上前,一旦敌强我弱,曹操会第一个逃命。但是遇到老弱病残妇孺,曹操会毫不留情的斩杀。曹操没有固定的武器,最多也就是在阵前挥剑喊个口号,宴会时舞动一下枣阳槊装点门面。综合来看,曹操的武力值比较渣,最多算三流武将水平。
刘备的武力值分析1.斩黄巾,刘备带兵在乱军中多次冲杀在前,“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玄德摩军回身复杀,贼众大溃”,类似场景有三五处,乱战场景七八处。
2.大破黄巾军“地公将军”张宝,率兵厮杀,张宝落荒而逃,“玄德发箭,中其左臂”。
3.攻打宛城北门,大破黄巾军首领孙仲,对方落荒而逃。刘备一箭射中孙仲,“翻身落马而死”。
4.穰山夜奔,面对张郃、高览的前后夹击,刘备打算亲自单挑,“方欲自战”,但是赵云冲了出来。
5.博望坡诈败,夏侯惇直赶至博望坡,一声炮响,刘备引军冲将过来,接应交战,后来从容而退。
6.雒城之战,遭遇张任,刘备敌不住张任,带兵败走。
7.许田打围,刘备一箭射中从草丛中飞跃出的野兔。
8.东吴招亲,刘备一剑劈开巨石,足见力气巨大。
9.虎牢关之战,最高光的战绩,刘备掣双股剑,刺斜里也来助战夹攻,“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
刘备是唯一使用雌雄双剑上战场的武将,足见其对自己的武艺有充分的信心。刘备与吕布交手多时,至少十合左右吧,这种表现,足以秒杀很多二流武将了。刘备在夏侯惇面前单挑,能做到轻松诈败,也必须有足够强的武力才能做到,否则以主公之尊,不可能去干这么不靠谱的事情。此外,刘备还曾单挑张任,有单挑高览的勇气,这些都足以说明,刘备的武力值,绝对有二流以上水平了,估计是强二流甚至弱一流!
孙权的武力值分析1.宣城救主,面对一群山贼,孙权趴在周泰背上,蒙着头捂着脸,逃了一命;
2.决计破曹操,孙权一剑砍下了桌子角;
3.在刘备劈开石头后,孙权也横向劈开了石头,力道小于刘备;
4.逍遥津,孙权武力表现的高光时刻。张辽挥刀出阵,纵马当先,专搦孙权决战。孙权竟然是“绰枪欲自战”!不过太史慈抢先出阵,与张辽单挑了七八十合,不分胜负。
5.其他战绩,无。
孙坚去世时,孙权尚且年幼;孙策去世时,孙权还在读书;他根本没有继承父兄的勇猛,他年轻时擅长书法,年长后擅长管理。孙权想要单挑张辽,并不是他武力多强、信心多强,而是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孙权自年幼接管江东以来,“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之后又有鲁肃、吕蒙、陆逊等人,交替为孙权排忧解难,因此孙权从来没有带过兵,更没有亲自上过战场。逍遥津一战,是孙权仅有的一次出现在两军对阵之间。正是因为孙权没上过战场,没看到过武将的单挑厮杀,所以面对张辽的挑衅,他才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想着上前绰枪自战。太史慈看透了这一点,又不好点明,于是抢在孙权头里,“挺枪骤马早出”!假设孙权真的冲上去了,三合之内必定翻身落马。
结语:刘备的武力值、综合武艺,明显远远强于曹操、孙权。曹操毕竟一生征战,并每次都能亲冒矢石,还多次从鬼门关中逃命,而孙权除了后台管理、孝顺老母,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因此曹操强于孙权。综合判定,三人比拼武力,刘备会毫无悬念的轻松胜出!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既然说三英战吕布,那就是说《三国演义》。在演义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中明显刘备的武艺最强。
刘备的武艺至少有二流水平,和于禁等人相近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起兵以后就有关羽、张飞两员猛将相助,基本不用自己出手。加上他时不时爱流几滴眼泪,很多人会觉得刘备没什么本事。不过刘备好歹也是靠镇压黄巾军的军功出仕,实战厮杀过,他的武艺并不弱。
在和黄巾军的曲阳之战中,朱儁和刘备用计击败了“地公将军”张宝。在追杀过程中,刘备看到“地公将军”的旗号,放马追去,一箭射中张宝左臂。张宝带箭逃回城中,坚守不出。
其后刘备跟随朱儁攻打黄巾军赵弘、韩忠、孙仲占据的宛城。黄巾军抵挡不住,孙仲率部出城而逃。刘备追赶上去张弓一箭,正中孙仲。孙仲翻身落马而死。
刘备两次追赶敌人时都是一箭射中目标,可见他的弓马娴熟,绝非等闲之辈。而且他的武艺也不错。
在虎牢关下三英战吕布时,刘备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是在战斗中他至少也正面和吕布交过手。而就在此前不久,吕布五合杀了河内名将方悦,一戟杀了上党太守张杨的部将穆顺。刘备显然比这些一般的武将还要强着几分。
而衣带诏事发以后,曹操东征徐州时,刘备和张飞兵分两路夜劫曹营中了埋伏,刘备先是遇到夏侯惇,大战一番以后杀开一条血路突围而去。接着夏侯渊又从后赶来,刘备带着三十多骑力战得脱。最后又遇到李典拦截,但是刘备还是顺利脱身,伤都没受一处。李典只抓住了刘备随行之人。
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也都是曹操手下名将,却没能拿下刘备,甚至没能伤到他。即使说乱军之中他们没能直接对上刘备,也至少说明刘备对上普通将士有着不小的优势。
后来刘备攻打雒城时,还遇到张任的突袭,刘备不敌败走。张任曾经两次和张飞交手,都是战了十多合不分胜负。可见他的武艺不错。而刘备此时已经年近六旬,张任虽然击败刘备,却无法将他杀死,也间接证明了刘备的武艺不错。
因此综合看,刘备在演义中比一般的杂鱼级武将要强,对上超一流和一流武将也能打上几合以后全身而退,有着二流水平,和于禁等人相当。
相比之下曹操和孙权就差得多了。曹操确实曾经试图暗杀董卓,不过他并不敢正面动手,可见他对自己的武艺并没什么信心。而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荥阳之战中,曹操被两个西凉军小卒伏击,不敌被俘。这些小卒的武艺还在杂鱼级武将之下,曹操都无法对抗,显然他的武艺远不如刘备。
至于孙权在演义中并没有什么出手的机会,不过每次遇到敌人他都是靠手下拼死相救才能脱险,自己则是拼命逃命,很明显他的武艺也是稀松平常,不值一提。
所以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当中,以刘备的武艺最强,其他两人联手都未必是他的对手。
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是对刘备亲口讲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矣!"曹操后来评价孙权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曹操与刘备伯仲之间,孙权还差了一辈。
曹操的武力值是在董卓揽权时当过一名将军,曾欲暗杀董卓不成反赠刀,然后千里大逃亡,组建反袁军并发起诸侯同盟军,被盟主袁绍封为前敌总指挥奋威将军。
而刘备跟随着诸侯公孙瓒,也列席了同盟军会议。刘备和关张是响应勤王诏令后起家的,是在战场上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关张两人都是一流的猛将,想必刘备的双股剑也是厉害的,刘备至少和公孙瓒的武艺不相上下,关张能够追随决不是偶然的。
刘备和曹操没有比试过,但关张两人及后来赵云都是曹操麾下的将领十分钦服的战将,作为主帅刘备应当具有相当高的武艺,不可能只是一个秀才般的泛泛之辈,才能够让五虎将唯马首是瞻。
因此,阅人无数的曹操与刘备英雄相惜,应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双方势均力敌。刀上曹操略占上风,但刘备双股剑近敌、远距离箭术,也是曹操不能轻易取胜的。曹刘两人曹操略有微小优势,但总体上平分秋色。
孙权的父兄武艺高强,但进攻有力,防守欠缺,是其致命伤。两人都不幸英年早逝。而孙权比起他们,差距实在太大。连关羽都要轻视:"虎女安嫁犬子"。
曹操和刘备都是战场上真刀实枪干出来的,而孙权是现成官二代,没有过顽命般战场搏杀,武艺当逊于曹刘两人,垫底无疑了。
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曹操,孙权,刘备三人要比拼武力,刘备武力值最高,曹操次之,排名最后的是孙权。
第一:刘备。刘备挑战的武将武力值最高,虎牢关前,张飞大战吕布,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前助战,又是三十回合,还是战不倒吕布,这时候刘备着急了,舞着双股剑冲了上来,吕布看刘备拿着双股剑,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心说:上战场的都是大刀长矛,一丈多长,你那双剑够不着我,我就用戟杀了你,所以也没在意,刘备到了吕布马前,双手一伸,剑直刺吕布,吕布一惊,怎么这人手这么长,赶紧用戟一架,才算没有伤着,刘备这一上来,吕布忙不过来了,眼看敌不住,于是冲刘备虚晃一戟,趁刘备躲闪,一催赤兔马,逃了回去。
刘备敢于上前去迎战吕布,肯定是能在吕布马前走几个回合的,要是一上去被秒杀,那不仅仅帮不了忙,还会拖累关羽和张飞,甚至他不去帮忙关羽,张飞还能够打赢吕布,刘备上去了,两人因为要照顾刘备反而会输给吕布。说明刘备武艺可能和公孙瓒差不多。
徐州一战,刘备和张飞分头劫曹操大营,张飞突围走了,刘备也中了埋伏,挥舞双股剑突出了重围,想回小沛,见小沛已经被曹操占领,又杀奔徐州,见遍地都是曹军,只得去河北投袁绍了,刘备自己突围,身边没人保护,武艺要是不行早被曹操捉住了。
第二,曹操。曹操杀得人最多,曹操在战场上是需要保护的,只要没人保护,每次都会面临生命危险,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弃了洛阳迁都长安,曹操率军追赶,中了埋伏,被杀得大败,好不容易聚拢了残兵败将,正在埋锅造饭,徐荣领兵杀了过来,曹操慌忙上马就跑,正遇上徐荣,转身就逃,遇到敌兵,曹操是不敢向刘备那样挥舞双股剑上前拼杀的,只会拼命逃跑。
徐荣一箭射中曹操肩膀,曹操带箭而逃,,不想有两个士卒埋伏在草丛里,见曹操过来,用枪刺中曹操的马,曹操摔了下来,被两个士卒捆了起来,幸亏曹洪赶到,救了曹操。这就是曹操在战场上的表现,以后有很多次都是这样只会逃跑。
但曹操下手还是很毒的,曾经一人大战吕伯奢一家,把一家老小八口全部斩杀,在路上又杀了吕伯奢,赤壁之战在连环战舟上横槊做歌,扬州刺史刘馥说曹操做得歌不吉利,曹操大怒说:“你敢败我的兴致,”说着手起一槊,刺死了刘馥。
曹操当上魏王后,为了防备有人趁他睡觉的时候刺杀他,扬言自己有梦中杀人的习惯,并且为了证明自己说得是真的,午休时用剑杀死了给他捡被子的侍从。曹操是有记载杀人最多的一个,他的武力值面对普通人那是超强的。
第三,没有实战经验的孙权。孙权出身武术世家,父亲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哥哥孙策武力值可以匹敌太史慈,孙权肯定也学习过武艺,但一上战场,完全没有了父兄的威风,
孙权攻打合肥,在逍遥津中了张辽的埋伏,负责保护孙权的凌统身中数枪,孙权只顾狼狈逃跑,纵马跳过小师桥,才逃脱性命。孙权在战场上完全靠人来保护,东吴兵力超过张辽数倍,为了保护孙权,导致东吴大溃败,不知道孙权上战场有什么作用。
曹操率兵回援合肥,孙权又一次被围,保镖周泰在前面冲杀,等杀出去了,一看孙权没跟着出来,只好又杀回去救出孙权,为此身上多处受伤,孙权上战场就是个累赘。
孙权战场上不行,也没有亲手杀人的记载,所以把孙权排在最后一位。
综上所述,刘备,曹操,孙权武力排座次,刘备第一,曹操第二,孙权第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头子比拼武力,谁能胜出?
汉朝时的民风尚武,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武艺。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很多君主都赤膊上阵,征战沙场。经过长期的征战后,天下进入了三国时期。那么三个国家的互为对手的三位君主,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的武艺水平究竟谁高谁低呢?
一、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武艺。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在历史上也记载着他们的战斗事迹。在三人中,征战范围最广,受伤最多的就是曹操。曹操的作战足迹北至沙漠,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关陇。由于他经常亲自指挥曹军主力作战,身上也受到过多次创伤。
曹操在年少时喜欢游侠的作风,他有一天闯到当权太监张让的庭院当中,被张让家人发现。曹操面对众多的张让家将围攻,能够从容击退对方,让敌人不敢上前。然后曹操越过院墙,从容脱险,显示了他的高超武艺。
在讨伐董卓后,曹操因为兵少到佯装募兵。他招募了四千多兵力,但是在回来的时候遭遇了部下的叛乱。这些叛兵在夜里焚烧曹操的营帐,企图谋害曹操。曹操执剑亲手杀死数十名叛兵,所向披靡,这才平息了叛乱。在史书中还记载,曹操才力绝人,能够手射飞鸟,亲自擒拿猛兽,在南皮打猎的时候,一天就射获野雉六十三头。
在三人之中,出身低微,底子最薄的就是刘备。刘备家庭贫寒,和母亲靠织席贩履为生。这使得刘备在起家之时,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努力。我们看刘备的部下,有着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刘备能够把他们收为己用,自己的武力自然也不俗。
刘备在起兵前,就纠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少年。他们以保护富商安全为职业,得到了富商的大笔资助。刘备擅长使用双股剑,剑术超群。曹丕曾经亲眼看到刘备的剑术,说他舞动双剑,矫若游龙。在古代还把刘备的剑术归为六大名家之一。
正是因为刘备的武艺出众,在很多次作战中都可以看到刘备身先士卒的身影。在《法正传》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刘备在一次作战中形势不利,让他十分生气,坚决不听从部下的建议撤兵。这个时候敌人的箭下如雨,直接威胁到了刘备的安全。
这个时候法正便来到刘备的身前,用身体遮挡住刘备。刘备对法正说你赶快躲避敌箭,法正则回答说,你尚且身冒矢石,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下人呢?刘备听了法正的话,便息怒对法正说,我和你一起撤退。于是两人一起撤走,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我们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刘备拥有身先士卒的习惯。正是有了刘备的表率作用,才激发了手下的拼战的勇气。在刘禅和夏侯霸相见的时候,还专门向夏侯霸解释,说你的父亲夏侯渊不是我父亲刘备亲手杀死的。这从侧面也为我们昭示了刘备的武艺之高。
孙权是接过兄长孙策的基业起家的,孙策在去世前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这让孙权年少的心受到了刺激,于是为了证明自己,孙权特意出没于战场之间,企图建立军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多次失败反而证明了孙策的论断正确。
孙权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气,特别喜欢打猎,尤其是喜欢猎杀猛虎。在与猛虎的搏斗中,孙权多次遇险,甚至还出现了猛虎扑上孙权马鞍的险景。在张昭的多次劝谏后,孙权制作了射虎车,在车中射杀猛虎。
在逍遥津之战中,孙权遭到张辽的围攻。在战斗中,孙权的表现也得到了对手的赞许。在战后,张辽等人审问俘虏时,问那个紫髯的将军,上长短下,骑射过人的是谁?当知道此人就是孙权的时候,曹军都感到遗憾。由此可见,正是孙权的武艺过人,使得曹军放弃了追击他的打算。
二、曹操、刘备和孙权的武艺高低。如果评判三人的武艺高低,当以刘备最强,曹操次之,孙权最弱。我们每当提起刘备,就会想起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吕布在当时是最强的武将,在虎牢关前打得众将无人敢当。虽然有张飞和关羽两人合战吕布,但也不能击败吕布。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挺身而出,和关羽、张飞合战吕布,成为压倒骆驼的那一根稻草,让吕布败阵而逃。
在刘备军中,刘备一直是以统帅的身份出现的。他在多次战争中,都身兼将帅的重担。既要指挥作战,又要身负冲锋陷阵的重担。在夺取益州的战争中更是如此。在那次战役中,刘备仅仅率领黄忠、魏延两员将领,就拿下了大部分益州。
和身先士卒的刘备不同,曹操在作战中有他的亲信将领保护。他身边著名的护卫军将领典韦、许褚都是有名的勇武之士。可这也不能保证曹操人身的绝对安全。在多次战役中,曹操都被敌人打得狼狈逃窜。面对吕布、马超这样的将领,曹操连交手的勇气都没有,比起刘备要差得远了。
至于说孙权就更不用说了。孙权打猎尚且要用猎虎车保护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举动只能让旁人耻笑。在战场上,孙权多次亲自率领军队出击,可是在关键的时候总是掉链子,使得战争遭到失败。表现最突出的一仗就是逍遥津之战。
在孙权攻击合肥的那一战中,孙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张辽率领的孤立无援的七千人马,却在开局就被张辽打了个措手不及。张辽趁孙权立足未稳,率领敢死队杀入孙权营中,一直杀到孙权面前。
面对张辽的冲杀,孙权完全手足无措。在慌乱中,他跑到高冢之上,拿着长戟自卫。张辽不认识孙权,马上喊他下来交手。孙权根本不敢接受张辽的挑战,只是在张辽退走后才恢复了理智。在接下来的逍遥津之战中,孙权完全被张辽打破了胆,直到张辽病死,也再也不敢向合肥发动进攻。
我们可以看到,孙权的表现连曹操都比不上。曹操是面对吕布、马超这样超一流的将领不敢迎战,而孙权遇到次一流的将领张辽就被吓得肝胆俱裂。由此可以看到,以战场表现来判定三者武艺的高低,次序应该是刘备、曹操和孙权。
结语: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是三国时期的对手,他们都有着武艺基础,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如果按照三者在战场上的表现来判定三者武艺的高低,不畏吕布这样强敌的刘备当排第一,见到吕布、马超这样超一流将领落荒而逃的曹操当排第二,被次一流将领战略打得肝胆俱裂的孙权则是最弱的一个。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