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12月14号工农建中交邮政六大国有银行宣布:明年取消定存靠档计息。 对于此,不少储户认为这与目前的银行揽储形成了较大的矛盾,更有房贷的贷款人认为你既然不靠挡计息存款,那么你的贷款是不是也应该降一降了?

6大行齐发公告,取消定期存款的靠档计息条款,确实与银行的揽储发生着矛盾,也不有利于银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存款。但是这符合着监管部门的管理利益,所以也是必须执行,没有办法改变。

定期存款如果发生提前支取,就近靠档计息,这是这两年存款创新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对于存款人来说,既给予了取款方便,也给予了利息的更多给付。作为存款人,肯定是举双手欢迎。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增大了金融稳定的风险,所以最终还是被叫停了。

监管部门认为这样会引发长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导致监管考核指标失真,不利于存款的稳定性考核。因为设置了这一条款之后,存款客户一定会选择最长期限,最高利率的定期存款。因为如果万一急需用款时,可以提前支取,有着这一条款,利息也不会损失太多。如果不发声提前取款,那么满期之后利息也是最高的。

另外监管部门认为这一条款实质是变相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例如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如果年化利率为4%,在存满一年发生提前支取,给付利率为3%。但是同期的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仅只有1.25%。这在实质上其实就是抬升了存款利率,违反了银行自律委员会制定的最高利率标准。

但其实监管增加了工作难度,对于储户来说可不这么认为。储户谋求的就是在同等风险下的最高利率。银行存款已经是最高安全性了,自然利率越高,客户越愿意去存。在取消了这一条款之后,储户在存款之前,就要想着未来会不会发生提前支取。否则利息损失太大,因为此时将按照活期利率进行计算,那仅仅只有年化0.35%了,肯定不利于银行吸收存款。

但其实这一变化对于六大行影响不大,因为他们对于储户的服务,除了给付利息之外,还有着全面的综合其它服务。且在存款市场上,6大行这类的存款业务也不多。但是对于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来说,影响就非常巨大了。他们吸收新增存款主要就是靠着存款,创新靠着灵活的存款条件以及比较高的利率来吸引客户的。如果所有的存款条款同六大行都是一致的话,那么他们还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去竞争呢?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储户受损,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受损。但是现在我国的货币政策宽松,可能银行的存款指标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所以也可以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如果按这个趋势,未来存款市场的利率还将继续下行。储户如果想拿到更灵活更高利率的存款,还得继续寻找市场中一些中小银行的存款品种。未来可以去他们的官网进行寻找,或者下载他们的APP进行存款,可能利率更高。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关注。

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不矛盾,靠档计息本来就是让银行放血,大家一起取消靠档计息,是多数银行求之不得的好消息。

其实靠档计息这种做法并不是国有银行想出来的,而是股份制银行首创,国有银行因为客户流失而不得不跟进。

对于银行来说,靠档计息是为了揽储而想出来的办法,实际是废除了原来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计息的规定。

如今国有银行取消靠档计息,我相信股份制银行也不得不跟进。之前监管当局对于银行为了揽储而恶性竞争的做法并不满意,所以国有银行走出了第一步,相信监管也不会容许股份制银行因此而得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当于所有银行又回到同一条起跑线。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揽储反而简单,因为储户失去了选择权,到哪家银行都是同一政策。尽管如此,客户该存款还得存不是?所以说,取消靠档计息与银行揽储并不矛盾。

我是空谷财谭,与您分享我的观点,

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靠档计息只是银行揽储的一个手段,取消存款靠档计息,也是银行最为乐见的,因为这样银行可以少支出利息了,这对提升银行的业绩是有很大帮助的。而且还能规范金融秩序,这对于银行是有利的。银行取消靠档计算,并不与揽储产生多大矛盾,银行揽储的手段比较多,并不只有靠档计算这一种。

所谓靠档计息,就是本来你与银行约定存款3年,但现在你要2年多一点就要提取现金了,这肯定是违约了,但银行还是给你2年的利息,没让你拿活期的利息,这样储户是开心了,但银行的利息支出就增加了,而且这样提前支取本金,也会扰乱金融秩序,当然会被叫停。

以后只要你存款提前支取,就全部算是活期,这是让银行提高收益,并不是为了减轻房贷者的负债,因为现在房贷利率已经够低的了,再降下去就会导致房地产泡沫升级,银行的金融风险上升。所以,取消靠档计息的收益归银行,而不可能给房贷者任何降息的可能性。

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一、六大行取消定期存款挂档计息。

前几天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时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个人大额存单以及定期存款将取消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这意味着从明年1月1日起,大家购买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将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而目前的六大行的活期利率基本上都是在0.3%左右。

一旦大额存单取消提前支取挂档计息之后,对客户的吸引力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

过去几年大额存单之所以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除了因为它的利率比普通定期存款高之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大额存单提前支取挂档计息。

比如某一客户购买了30万三年期大额存单,假如他存满一年之后提前支取,而支取当日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利率是2%,那么这个客户就可以获得6000块钱的利息。

但假如他这30万用于购买普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算,相当于存满一年提前支取只能获得900块钱左右的利息,这个利息要比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少5000块钱左右。

二、银行取消存款挂档计息是否跟揽储相矛盾?

如果大额存单取消提前支取挂档计息,它将会失去很多优势,购买大额存单的用户数量也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下滑,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觉得国有六大行在这个时候宣布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取消挂档计息跟当前的揽储相矛盾。

首先我们不否认目前各大银行确实比较缺存款,因为年底基本上都是各大银行面临考核以及流动性需求增加的关键时间点,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对存款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各大银行都希望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客户。

而在揽储大战当中,对客户最有吸引力的当属大额存单,因此过去几年大额存单也成为了很多银行吸收客户存款的重要利器,一旦大额存单没有了挂档计息这个功能,那么大额存单的这种作用将会大打折扣。

但是银行取消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跟揽储其实谈不上矛盾,因为取消存款挂档计息,这不是由银行能够自主决定的,而是由监管部门决定的。

实际上从2019年12月份开始,监管部门就要求银行控制好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的发行量,这主要是针对当时比较火爆的智能存款而言,在央行下发文件之后,从2020年开始各大银行的智能存款就不断收缩,直至完全消失,目前大家是很难在市场上找到提前支取挂档信息的智能存款的。

而虽然大额存单跟智能存款有区别,但是大额存单也属于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既然之前央行要求各大银行停止发行智能存款了,那么大额存单当然也幸免不了。

所以出于监管要求,目前各大银行纷纷主动取消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这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已,如果自己可以选择,我相信绝大多数银行都不会取消大额存单挂档计息的,毕竟大额存单些对于银行吸收存款作用非常大。

三、为什么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取消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

最近几年随着银行存款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银行也在积极进行创新,然后推出了很多新型存款产品,比如智能存款,特色存款等等,这里面有不少存款都是挂档计息。

这些挂档计息类存款不论对于银行还是对于客户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对银行来说,推出这类存款产品有利于吸收存款,而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挂账计息存款产品利率相比普通定期存款更高一些,而且流动性更好,提前支取可以挂档利息,这是非常划算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挂档计息存款一经推出之后就深受市场的欢迎,短期之内规模不断扩大。

而这些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之所以能够做到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给的利率比较高,这里面主要涉及一个资产转让的操作方式。

比如A客户购买了30万三年期大额存单,但存满一年之后他临时有急需,想要把这个钱取出来,银行就可以通过自己内部的系统将这笔没有到期的大额存单转让给另外的其他客户,从而达到实现负债转移的目的,而接收这些大额存单转让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机构,这机构客户主要以短期投资为主,在接收那些挂账计息转让的存款获得较高的收益,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有利的。

这意味着客户提前支取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银行并不会马上收回相应的资产,而是将这笔负债转移给其他人,这样就可以避免流动性问题。

但是这种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其实潜在的风险是比较大的,短期内如果没有发生什么意外情况,银行和客户当然都安然无恙,双方可以实现双赢。

但假如银行突然出现一个什么意外情况,导致客户出现集中兑付,那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比如某个银行突然发生了什么信用危机事情,到时客户对这个银行不再信任了,就有可能有大量的客户考虑把这些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提前支取出来,这时候如果短期内银行找不到大量的客户去接手转让,那就会面临很大的流动性紧张,弄不好还有可能引发内部的系统风险。

看到这可能有些朋友会有疑问了,假如银行真的有信用危机了,不论是普通定期存款还是大额存单,客户都会取出来啊,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这里面的区别实际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类挂档计息存款产品提前支取可以获得比较高的利息,不会出现太大的损失,所以客户没有那么多顾虑。

而普通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计息,这意味着大家前面存的期限都白存了,所以要不要提前支取,很多人都会三思而后行,如果银行没有出现太大的风险,很多人基本上都不会考虑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所以银行基本上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由此可见,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和普通定期存款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为什么监管部门要求严格控制挂档计息类存款产品发行的重要原因。

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一刀切的规定不可取,2021年1月1号以前按老办法,新规从2021年1月1号起实施。

六大国有银行取消定存靠档计息,与目前许多银行的揽储矛盾吗?

从表面看,短期内可能会对揽存带来有限影响,但从长远看更加有利于全行业公平竞争,特别是对其他中小银行揽存是有利的。

本次六大国有银行高调宣布的取消靠档计算产品,其实不仅仅指定存(大额存单)产品,而且包括随存随取型智能存款。其中,大额存单一直都是六大国有银行揽存的明星产品,而大额存单业务属于持牌业务,只有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成员单位才有发行资质,6大国有银行悉数全部持牌,抢得了先机。而至今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有4500多家,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只有400多家,其他没有资质的银行无疑失去一大优势,再加上靠档计算的威力,圈外很多小银行根本无法招架。所以,一直以来,六大国有银行在大额存单规模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而在智能存款方面,更多中小银行走在了前面。最早的智能存款是从2014年民营银行诞生后才开始出现的,因为实行阶梯利率制,存期越长利率越高,且支持随时支取,高收益和强流动性成了它的两点,一遍叫好。一推出就像明星登场,投资者趋之如骛,众多银行也纷纷复制。时至今日,不仅有民营银行智能存款,还有很多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村镇银行智能存款也赤膊上阵,完全抢了大行的风头。

说实话,无论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靠档计息,还小银行的智能存款阶梯利率制,作为商业银行来说,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弃,毕竟都是揽存利器。但这不是说的吗,为了向监管看齐,才不得已“刮骨疗伤”,忍痛割爱。如今大行做出了表率,小弟们必然跟上。

取消靠档计息对揽存有没有影响?也许有,但一定不大。首先这事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而是去年底监管层就释放了信号,当时很多银行都收到了通知,要求立即暂停新增靠档计息产品余额和新开户,部分地区还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压降靠档计息产品余额为零。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国有大行通过近一年的清理整顿,目前这类产品的存量规模应该很小,涉及客户也不多,而且还给出了补充措施,即一是在2020年之前支取的仍然按照约定办法计算利息;二是超过2020年后持有到期的,仍然按照原约定计算利息。

而对一些中小银行而言,取消靠档计息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019年4月就有廊坊银行和张家口银行,先后陆续宣布两款智能存款清盘,尽管取消靠档计息,提前支取一律按照活期利率计算利息,通过多方面工作,最终也得以妥善处置,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因此,如今靠档计息一律取消,各家银行也就再次回到了揽存的同一起跑线,无论国有大行还是地方性银行,都可以在同一规则下,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公平竞争来吸收公众存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