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仅仅是我们理财监管过程中的一些转变,其实对于理财产品,未来营销和管理有着重大的变化,但是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竞争是没有变化的。
大家别忘了理财产品和定期存款有着在安全性和收益确定性方面有着本质性的根本区别,那就是理财产品不承诺保本金和保收益率的,而银行定期存款在存款之时就已经承诺好了本金安全以及未来的利息安全,而且金额在存入时就可以算出来。在这种区别下,其实面对的客户,自然在办理业务时,会有着不同的目的。
银行定期存款以及大额存单,就是保守型理财人的挚爱。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风险的,去银行办理存款的最主要目的不就是安全、稳定、利息可靠性吗?在安全性的资产配置没有配置完毕之后,不应该去配置那些风险性资产。所以银行存款那是一个家庭最根本的风险保障措施,不可能没银行存款而去买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市场近几年变化很大,最主要原因就是监管要求下的制度性改变,所以理财产品的变化非常之大。每一个理财人都应该首先读一读资管新规,未来每一个理财产品所依据的发行原则和设计理由,都是按照资管新规来去进行的。在其中破除刚兑,不保证本金和预期收益率是最关键的两点,净值化理财产品,就是未来唯一能够存活下来的产品。
因为采用净值型理财产品,那么未来可以每天公布一次理财产品的净值。在这种情况下,理财产品的认购赎回就变得非常方便,那么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就不需要设置那么高了。目前开始逐步出现一万元起步认购的理财产品, 而且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涉及到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监管部门会大幅的降低理财产品的认购门槛。在资管新规在2021年正式实施后,这种产品会在市场出现的非常之多。
在一定程度上,1万元起步的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期待过去预期收益率为主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格局才会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不会影响银行存款市场状况。
银行存款市场是大额存单和大额存款相互竞争的时代。大额存单目前已经变成了存款市场中最主要的吸存品种,据统计,新增存款第1名就是大额存单。现在临近年底,各个银行又开始发行各种行内的特色存款,也就是大额存款。这也成为存款市场中最容易吸收新增存款的品种。
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对大额存单没有什么影响,对普通存款看上去有影响,实则也没有影响。
金融理财市场,很多产品都是交叉投资的。我们常见的余额宝、零钱通,背后实现投资理财收益的是货币基金,而货币基金的钱到哪里去了?是自己钱生钱吗?肯定不是的。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低风险、中低风险货币类投资,实现收益。理财产品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一万元岂不的理财产品与大额存单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同,一个是一万元起步,还有一个则是二十万元起步。门槛资金差距较为悬殊,相互并不影响。
其次,对不同存款而言看上去有影响,实则没有影响。银行理财产品被划分为五个等级:低风险、中低风险、中等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虽然,不知道题主所言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为什么等级的理财产品。但,现在市场主流银行理财还是围绕着低风险、中低风险为主。
这对普通存款有什么关系呢?理财是理财,存款是存款,确实八杆子打不到一起。但是,低风险、中低风险等级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其中就包括了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低风险货币类投资产品。
也就是说,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低风险、中低风险,甚至还有中等风险等级的产品,转了个弯,有一部分资金还是流入到了银行定期存款以及大额存单中。对大额存单以及普通定期存款有什么影响呢?看上去有影响,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
最后,我们在理财的时候,可以优化自己的选择。低风险、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要比同期普通存款的年化利率高一些,风险性虽然比存款高,但由于投资渠道为低风险、中低风险的货币类产品,并没有本金损失风险。所以,可以适当分化资金选择同期的中低风险以下的理财产品,能提高理财利息收入。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有了10000元起步的理财产品,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冲击很大,银行理财产品门槛降低了,购置理财产品的客户肯定会增多,办理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两个业务的客户顺势就减少了。
第一,万元理财与大额存单的比较
万元理财产品的优势在收益。最新的2018年10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统计中,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48%,一万元预期收益448元。而大额存单一年期平均收益率只有2.5%左右,大额存单业务根本无法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相匹敌。
大额存单的流动性好过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在有些银行可以提前支取,支取时利息靠档计算,按照实际存款期限对照同等定期存款利率计息;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提前赎回,必须按照约定到期支取。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与普通存款的比较
银行理财产品和普通存款相比,优势依然在于收益率。前面提到过,最新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在4.48%,普通存款定期一年利率达到4.48%的国内银行中凤毛麟角,几乎是没有的。
普通存款在安全性和理财门槛上更胜一筹。存款利率低,低收益伴随的是低风险,存款作为收益最低的理财方式,安全是排名第一位的;普通存款活期门槛是0.01元起存,整存整取定期门槛是50元,尽管银行理财降低门槛,由5万降为1万,依然不如银行存款门槛低。
总的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要比普通存款和大额存单强,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同期收益高于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只是安全性能稍差,但是也不属于高风险理财产品。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理财新规颁布以后,公募类理财产品起点由5万元降低到1万元,对银行存款是肯定有冲击的,只不过对普通存款的冲击更大一些,对于大额存单而言受到的冲击要小一些,因为本身的客户群体就不一样。大额存单的起点20万起,并且选择大额存单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并且一般选择的都是期限较长的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受众群体要比理财的群体小很多。
公募类理财经过新规后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相继有招行和7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设立了理财子公司,以往银行理财主要以非标资产为主,今后通过设立理财子公司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会更加有竞争力。而今年下半年银行的存款产品包括大额存单,虽然经历了放开利率上限,短暂的提高过一段时间的上浮比例,但是经过到2018年下半年,基本上大部分的银行存款都回落的正常水平,利率整体都比较低,和理财相比,尤其是在期限较短的产品(2年期以内)中,存款产品几乎没有优势,收益率不再一个水平线上。
目前存款和理财产品相比,优势只有流动性略强一些,公募类产品目前基本不再发行90天以内的短期理财,而定期存款在90天以内的可以有多重选择,有活期、通知存款、3个月定期等,而且银行目前正在寻求转型,设置了多种创新类产品,有现金管理类产品和靠档计息存款利率也很高,基本上可以维持在4.4%以上,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5.1%基本持平。
所以说,降低门槛后的理财产品对普通存款冲击较大,但是对银行的大额存单以及创新性的存款冲击并不大。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惠及普通民众。对大额存单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普通存款就有一定的影响了。
很多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有五万元最低额度;使得部分有闲钱的普通老百姓,无法享受利率相对较高的银行银行理财产品。如今理财产品门槛大幅度降低,银行理财产品这一块业务,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对于大额存款来说,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本身银行大额存款的利率又不低,而且属于刚性兑付,毫无市场风险。如果此类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直接购买门款较高的理财产品。一般此类大客户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大都在5%以上;所以没有必要为大客户的理财收益操心,银行的理财经理可精明了,他们勿会放过一个大客户的。
银行放款理财产品的门槛,必有其自身的考虑。收储理财产品,以后的贷款方向可以更加灵活多便。另外银行这样做,也是为了与低门槛的互联网理财竞争,从而争夺市场份额!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顺祝周末快乐!
有些银行发行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这对大额存单和普通存款有什么影响?
对大额存单基本没影响,对普通存款也影响甚微。
2011年的时候,证监会发布了5号文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理财产品的最低起购点为5万元。这是考虑了家庭资金因素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银行一直执行着理财产品购买最低五万元这个标准。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颁发执行后,理财起投从五万降到一万,所以你会看到现在有部分银行推出了一万元起步的理财产品。
但是据我看来,一万元起点的理财产品发行,对普通存款客户和大额存款客户影响甚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说对大额存单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一般一年以内,做银行大额存单的一般存三年时间,因为三年之内的大额存单除了期限灵活外,相对普通存款基本没有任何利率上的优势。而大额存单的二十万起点,早就在理财的购买起点五万元之上了。
而购买大额存单的客户,多数是看中了大额存单长期锁定利率,保本保息,受存款保护法保护的优点。这是理财产品要取消保本保收益达不到的。
再说普通存款客户。因为来银行存款的客户,一般来说都是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家庭资产不是太多客户,或者中老年客户较多,本身对于理财不太感冒。即使是一万元起点,也是理财产品。相比较市面上余额宝,微信等提供的灵活货币基金,流动性又不足。所以说,对普通存款客户影响也不大。
主要是对于一些老的理财客户,暂时手头有一两万灵活资金的,又不愿意做存款的,可能一万起点确实方便了不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