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能在智谋和武功上都超过姜维的人,只有一个!此人既非关羽也非赵云,更不是邓艾,那么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姜维
在三国演义中,武将和文臣其实是分得很清楚的,武将就是战场拼杀,带领军队作战的,比如关羽张飞这种,而文臣就是幕后出谋划策的,比如诸葛亮和荀彧这种。然而除了这两种人,其实演义中还有另外一种人,这种人既有武功又有智谋,是武将和文臣的结合体,简称文武全才,而这些文武全才中,典型的代表人物,便是姜维!
姜维的武功,体现在击退赵云!当时赵云奉命进攻天水郡,结果被姜维伏击,两军对垒,姜维和赵云打了起来。赵云对于姜维的武艺看法是“大惊”,没想到在这穷乡僻壤处还能遇到姜维这种高手,而且在撤军回去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大夸姜维的枪法,说姜维与众不同!赵云是何等人?人家可是真正的顶级猛将,关羽、张飞、赵云、许褚这些名将,赵云都是打过交道的,何曾见赵云对一个敌将如此夸奖过?所以说,我们仅从赵云的评价便可以看出,姜维这个人的功夫还是非常不错的!
姜维的文,体现在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当时诸葛亮命人假装魏军,想要骗出天水郡的魏军,然后让赵云去偷袭占领天水郡。结果诸葛亮的计谋被姜维识破了,而且姜维还将计就计,设下了伏击圈,等着赵云上套。赵云败归后,诸葛亮大惊,他没想到姜维不仅武功高,而且智谋也非常不错,所以他准备亲自带人去进攻天水郡,结果诸葛亮又一次遭到了姜维的无情打击!
原文:却说姜维回见马遵曰:“赵云败去,孔明必然自来。彼料我军必在城中。今可将本部军马,分为四枝……”
姜维早就料到诸葛亮会亲自带兵前来,所以他又一次提前设置好了伏兵,就等着诸葛亮上套。而诸葛亮那边,压根儿没想到姜维有这么聪明,所以他轻易地就中了姜维的计谋,陷入了埋伏,最终狼狈撤退!试问一下,诸位看过三国演义,有几次见过诸葛亮骑马而不坐他的四轮战车的?就是在这次姜维的伏击中,诸葛亮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吓得立马弃车上马,开启逃亡模式,可见姜维表现得有多么的出色,给了诸葛亮多么大的震撼!
原文: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
诸葛亮撤到安全区域后,再回头复盘此战,发现姜维实在是太聪明了,并大夸姜维是真正的将才,自此,姜维文武兼备的形象跃然纸上!连赵云和诸葛亮都在姜维手中吃了亏,姜维简直太厉害了!
既然姜维如此厉害,智谋和武功都如此之高,那么三国演义中,有没有人能够在智谋和武功两方面都超过姜维呢?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们的看法不一,有认为关羽能够超过姜维的,也有认为赵云能够超过姜维的,还有认为邓艾能够超过的姜维的,那么这些看法到底正不正确呢?
关羽
事实上,关羽的武功,在三国演义中绝对是属于超一流的,非常强悍,姜维在武功方面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但是在智谋方面,关羽就不一定是姜维的对手了!
跟着刘备的前期,其实关羽一直是纯粹的武将,和智谋什么的没啥关系,每次遇到强敌,关羽的表现和张飞是差不多的,都是冲上去硬干。不过到了荆州以后,关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由于刘备集团快速做大,关羽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单纯的武将了,而是变成了统帅,要维护荆州的安稳。不过在这方面,他的谋略显然是不足的。
虽然关羽在军事上仍然一如既往的凶猛,但是在团结东吴这个盟友时,关羽却变得非常高傲,甚至当着吴国使臣的面痛骂孙权,这无异于向东吴宣战。从这些表现来看,关羽这个人的智谋,真的是不敢恭维!说他武功超过姜维,本文是认同的,但是说他智谋方面超过姜维,本文是万万不敢认同的!
赵云
赵云一向是被认为能文能武的,尤其是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凭借空寨计击败曹操,更是让众人对赵云的智谋大为赞赏。但随后的凤鸣山之战,赵云的表现却拉低了他的评价!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兵出凤鸣山,对阵魏军夏侯霸!此战魏军动用了西凉猛将韩德,结果赵云在武功表现神勇,使得韩德一家损失惨重,吓坏了魏军。夏侯霸见玩硬的玩不过赵云,于是准备使用诈败计对付赵云,而当时的赵云竟然真的中计了,令人吃惊!事实上,当时赵云的副将邓芝,已经提醒过赵云了,说此事诡异,可能有诈,希望赵云别追,但赵云毫无顾忌,他认为自己有长坂坡之能,可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根本不听手下的劝阻,最终被困!
原文:云急上马迎敌。四面军马渐渐逼近,八方箭枝交射甚急,人马皆不能向前。云仰天叹曰:“吾不服老,死于此地矣!”
赵云被困,无法冲破重围,自知必死,于是仰天长叹。最终,幸亏诸葛亮提前布局,让张苞和关兴前来增援,才成功地救出了赵云。
从此战来看,赵云的智谋其实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不可否认,赵云在汉水之战中表现不错,但是在凤鸣山之战中,赵云的表现着实有点拉胯了。所以说,赵云和关羽一样,在武功上是能够超过姜维的,但是在智谋上则不一定了!
邓艾
很多人认为,邓艾是那个在武力和智谋上完全超过姜维的人,这种看法也是有点问题的!不可否认,邓艾也是那种既有武功又有智谋的人,但是在武功上,邓艾只能和姜维打平,没法击败姜维。而在智谋上,邓艾和姜维交手二十次,十胜十负,可以说两人也是平手。也就是说,其实姜维和邓艾是差不多的人,邓艾是没办法超过姜维的!
至于说邓艾最终杀入蜀汉腹地,逼降了刘禅,灭亡了蜀汉,这完全是因为魏蜀两国的国力差距太大了,把邓艾和姜维调换个顺序,胜利的一方仍然会是魏国!所以说,我们不能以此战来证明邓艾就强于姜维,若是把邓艾放到蜀汉,他也只有战败的份!
事实上,在整个三国演义中,真正能够在武功和智谋上均超过姜维的人,只有一个,这便是司马懿!
很多人认为,本文是在瞎扯,司马懿一个文人,怎么可能在武功上超过姜维?这其实就是没怎么细心看过原著的原因了!在原著的火烧上方谷这一章节中,司马懿曾经和魏延有过交手,而且落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证明司马懿这人,乃是一个隐藏的高手!
由于司马懿采用龟缩战术,不和诸葛亮正面作战,搞得诸葛亮非常郁闷,强攻魏军营寨是不可能的,这样会损失大量的士兵,而这样耗下去对蜀汉也极为不利,因为蜀军的后勤压力很大,蜀道难可不是吹的。于是,诸葛亮决定引蛇出洞,把司马懿引出来再打!
诸葛亮先发明了木牛流马,用这玩意运送粮草,根本不怎么费人力,于是蜀军的后勤压力便得到了缓解。司马懿见此情景,坐不住了,他正面打不赢诸葛亮,只能耗蜀军的粮草,结果现在蜀军有了木牛流马,后勤问题得到解决,可以打持久战了,这对魏国是个大患,于是司马懿准备主动出击,偷袭上方谷的蜀军屯粮地。
司马懿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而为了进一步诱使司马懿相信,诸葛亮派出了大将魏延,让魏延去把司马懿引到上方谷。就在这诱敌过程中,魏延和司马懿发生了交战。
原文:延大喝曰:“司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枪接战。不上三合,延拨回马便走,懿随后赶来。延只望七星旗处而走。懿见魏延只一人,军马又少,放心追之。
司马懿和魏延的交手过程,有两个非常奇怪的点。一、魏延如此强悍,为何不斩杀司马懿,反而去搞什么诱敌之计,要是他直接一刀杀了司马懿,不就提前完成了任务吗?还要什么火攻之计?二、司马懿怎么敢去和魏延单挑?魏延可是号称五虎之下第一人啊,连名将张郃都无法拿下魏延,司马懿凭啥去和魏延单挑?而且魏延撤退后,司马懿竟然还敢去追击魏延,这不符合司马懿谨小慎微的性格啊?
在本文看来,上述的两个问题,其实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司马懿本身就是个武功高手!魏延没办法在短期内拿下司马懿!当年魏延和曹真作战,三回合直接斩杀曹真的先锋大将,若是司马懿武功低,魏延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将司马懿斩杀!另外,司马懿本身也是比较自信的,他敢去追着魏延单挑,这就说明他私下里肯定和曹营武将打过,知道自己的斤两,不然以他谨慎的性格,他不可能去追击魏延!
总的说来,司马懿绝对是一个隐藏的高手!以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来看,他在明知道魏延武力强悍的情况下,还敢去单挑魏延,追杀魏延,这只能说明,司马懿对自己的武功非常自信,他是绝对有一流武将的实力的,只不过他平日里没有显露出来!而这份实力,足以和姜维争雄了!至于智谋方面,司马懿能够碾压姜维,这一点应该是不用质疑了吧?所以说,司马懿是那个唯一有可能在智谋和武力上都超过姜维的人!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演义中,真正有可能在智谋和武力上超过姜维的人,只可能有一个,这个人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而是司马懿!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在《三国演义》中,姜维是个全才,他兼备一个武将全部的优点:勇气、武艺、将才、政略、威望、坚韧、忠诚、廉洁、刚正。所以说,姜维做为蜀汉大将军,三军统帅可不是靠诸葛亮的着意提拔,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走上了这个位置。
要从智谋和武艺两个方面来讲,智勇双全,有勇有谋的将领非常罕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咱们就举几个例子,逐个来进行一些比较。
一、曹仁
曹仁是曹魏阵营中少有的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他智谋深长,善于在复杂的战局中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尤其擅长设计精巧周密的计策,连东吴都督周瑜都数次栽在他手下,关羽北征,兵围樊城,也被曹仁守得滴水不漏,始终无法攻克。
但曹仁的武艺不算太出彩,在南郡防御战中,他为了救援自己的副将牛金,策马舞刀,率部杀入重围,“徐盛不能抵挡”,后又“奋力冲散”蒋钦的拦截。但他在新野之战中被张飞追击不敢迎战,在襄阳之战中被关羽拦截,夺路而走,说明他还不具备与超级猛将对阵的实力。
结论:曹仁的智谋不亚于姜维,但他武艺顶多是个二流强的水准,不及姜维。
二、张辽
张辽是曹魏阵营中最有军事才能的将领,也深受曹操的信重,具备战区级指挥官的才干。白狼山之战阵斩蹋顿,体现其超群的决断能力;合淝之战,巧设伏兵,射杀东吴猛将太史慈,体现其机谋深重;逍遥津之战,以少打多,以绝对弱势的兵力将东吴打得是落花流水,全军震恐,“小儿不敢夜啼”,威震江东,体现了张辽的勇气、诡谲和心思的缜密。
张辽的武艺是相当不错的。濮阳之战平夏侯惇,官渡之战平张郃,合淝之战平太史慈,濡须口之战平凌统,可以确定,张辽的武艺虽然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但也属于一流战将中前列,他的武艺是强于姜维的。
结论:张辽的智谋和武艺都略胜姜维半分。
三、关羽
关羽是个非常优秀的帅才,不要因为失荆州走麦城就否定他的军事才华。如果关羽仅仅是一介勇夫,曹操不会欣赏他,刘备也不会倚重他,孙权更不会忌惮他。每当刘备需要有一支偏师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主帅的位置交给关羽。独镇荆州、北取襄阳、水淹七军、擒帅斩将、兵围樊城,压得曹仁都喘不过气来,还威慑得曹操几乎迁都。这样的军事才能完全当得起“英名震于华夏”的美誉。
关羽的武艺不需要多说,无疑是属于超级猛将的行列,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斩杀的名将最多,青龙偃月刀下倒下无数英杰,关羽的武力值肯定胜过姜维一个层次。
结论:关羽的军事头脑决不在姜维之下,武艺远胜之。但是,关羽有个致命的弱点――只知将略而不知诡谋。他的领兵风格和他的厮杀风格一样――重攻轻守。这就导致他胜则大胜,败则大败,只擅打顺风仗,经不起挫折。
四、张飞
张飞是个将才。我们通常总是把张飞归类于有勇无谋,行事粗莽的悍猛型将领。但张飞绝对是不缺乏智谋的,在整部《三国演义》中,张飞共8次用计,比张辽、曹仁、关羽都要多很多。
就拿张飞擒刘岱那场战役来说。刘岱坚守大寨,拒不出战。张飞假装醉酒,放出风去,要半夜去劫寨。细作报知,刘岱将计就计,设下空营,重兵伏在外围。张飞到来,却让少部分人马先冲进寨中,刘岱率伏兵杀出来围住,张飞却来了个反包围,生擒了刘岱。按这个战术设计的精妙程度来说,不说还以为是诸葛亮这种人物搞出来的呢。
张飞的武艺就不需多说了,他是三国时代武力值仅次于吕布的猛将,战斗效率非常之高,远在姜维之上。
结论:张飞的军事才能也不亚于姜维,武艺更胜之。但张飞也有弱点,他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非常差,这样的人只能做将才,当不了主帅,维持战果的稳定性不足。
五、张任
张任是西川刘璋麾下最优秀的将领。他的军事头脑非常高超,决断能力强,思维缜密,战术意识超群。
张任最体现其军事才能的是雒城守卫战。兵微将寡的绝对劣势下,巧妙隔断敌方的兵力,突然杀出城外,来了一次“斩首行动”,差点干掉了刘备,改写三国历史。认真分析这场战斗,与张辽的“威震逍遥津”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智谋和帅才绝不在姜维之下。
通过与张飞的两次战斗,张任的武艺底限是王平、马岱的水准,如果张任的武力值上限能达到凌统、乐进的层次,那他就可以和姜维一较短长。
六、魏延
魏延这个人很多方面都和关羽非常相象。都骄狂自矜,都勇猛善斗,都善于练兵,都有很强的军事头脑。
但魏延与关羽不同的是,他缺少关羽的资历和背景,这就使他多了一份关羽所不具备的特点:诡谲和隐忍。关羽爱面子,魏延是不惜脸面的,他是三国时代诈败次数最多的,无论敌方是男女还是老幼,他是能诈就诈,以求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所以魏延是个极度追求实效的功利主义者,他比关羽的执行力更强。
但魏延也有个弱点:他非常不善长处理人际关系,政治头脑极其幼稚,这也是导致他命运悲剧的最重要的原因。所以魏延只能充当一个被支配使用的将才,无法胜任三军主帅的重任。
七、邓艾
邓艾是曹魏军中统帅级别的人物,也是姜维的老对手。双方各为其主,相互厮杀得不可开交,斗得死去活来。
论智计来说,邓艾不及姜维从容挥洒,但邓艾对姜维的战略思想和战术风格琢磨得很透,利用自己一方的优势,屡次令姜维铩羽而归。所以说邓艾是个非常聪明的将领。
邓艾与姜维有过两次交锋,基本上旗鼓相当,不分胜负,武艺还是不错的。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从智谋和武艺两方面都胜过姜维,还具备独当一面才能的只有张辽一位;智谋相近,武艺相当,还具备统帅才能的有张任和邓艾。曹仁武艺略逊,而关羽、张飞、魏延则存在有很严重的短板。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三国时期人才众多,有的人有智谋没有武功,比如诸葛亮、郭嘉,有的人有武功没有智谋,比如吕布、许禇,但是集智谋与武功于一身的人,还真不多,姜维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姜维在三国演义中首次出场就识破了诸葛亮的诱敌计谋,等到赵云率军前来攻城时,被姜维率军包围,姜维与七十多岁的赵云打了几个回合,打成平手,赵云在武力、兵力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退兵,还在诸葛亮面前夸奖姜维的枪法精湛。
姜维赵云当时虽然七十多岁了,但前不久在随诸葛亮北伐时还杀了西凉名将韩德一门五将,可以说是老当益壮了,而且赵云年轻时更是勇不可挡,号称常胜将军,一生斩将与杀敌数是三国名将中排名第一的,武艺更是三国中仅次于吕布的,姜维能跟七十岁的赵云打平,说明姜维的武艺也同一般了。
当诸葛亮亲自出马攻打天水城时,姜维排兵布阵,诸葛亮都无法攻下城池,还在半夜被姜维率军劫了营寨,诸葛亮最终还是找到姜维的弱点,以姜维母亲为让,逼得姜维投降了诸葛亮,虽然姜维投降,但是如果姜维不投降的话,将会是诸葛亮的劲敌,从这里也能看出姜维虽然智谋比诸葛亮差了一些,但是也差得不是很远。
赵云所以姜维是个文武双全、智谋武功都不弱的将帅之才,如果把姜维放在整个三国,有没有人兼具智谋与武功,同时能超过姜维的人呢?
先看一下三国演义中武功排名前十的将领:(除姜维外)
1吕布、2赵云、3关羽、4张飞、5马超、6典韦、7许褚、8庞德、9黄忠、10孙策。
再看一下三国演义中智谋排名前十的谋士:(除姜维外)
1诸葛亮、2徐庶、3郭嘉、4司马懿、5陆逊、6庞统、7邓艾、8荀彧、9贾诩、10陈宫。
三国武将以姜维的能力,他的武功可以排在11名,紧靠孙策之后,智谋可以排在第6名或者第7名左右,稍逊于陆逊,强于庞统,与邓艾相差无几。
吕布武功太强,可是出了名的有勇无谋,综合能力算起来并不强,赵云武功很强,能与姜维持平,虽然是70多岁对战20多年的姜维,但终究还是打平了,但赵云智谋不如姜维,至少在赵云与姜维交手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姜维关羽武功超强,智谋稍逊,北伐襄樊却大意丢了荆州,张飞武功较强,智谋不如姜维,只是比张郃强一点,马超、典韦、许褚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型将领,武功不错,智谋不足,庞德、黄忠、孙策这些人也是这样,武功可以比姜维稍强,但智谋不如姜维。
谋士方面,诸葛亮、徐庶、郭嘉、陆逊、庞统、荀彧、贾诩、陈宫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也从来没有与人单挑过,虽然智谋过人,但是武功就不是和姜维一个档次了,司马懿和周瑜两人是武将,是很少出手,司马懿还打不过魏延呢,周瑜也是基本不出手,武功也不行。
姜维与钟会唯一在智谋武功双全的能与姜维有得一拼的就是邓艾,实际上邓艾与姜维的水平是半斤八两,差不多的水平,在武功上,两人有过单挑,打了几十个回合,还是平手,武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论智谋,两人交手一辈子有胜有负,旗鼓相当。
姜维在狄道之战中攻打城池,被邓艾猜中了意图,因此中了埋伏,姜维攻打城池没有成功,段谷之战中姜维仍然中了邓艾的埋伏,被邓艾击败,不过姜维也扳回了一局,在斜谷之战,邓艾原本想用王瓘诈降之计对付姜维,结果姜维将计就计,引诱邓艾中计,大败邓艾,所以两人智谋其实是差不多的。
姜维与邓艾最后一战,魏伐蜀之战,魏军大举南下,兵多将广,姜维原本在沓中屯田避祸的,但成功绕过了魏军,堵在剑阁阻止了钟会大军的南下,姜维以一人之力尽力阻挡整个魏军主力,虽然邓艾偷渡阴平,从小路直接绕过了姜维的防线,那不过是刘禅疏忽大意,诸葛瞻技不如人,才导致最后的投降,姜维在前线应对钟会,又没有三头六臂,蜀汉的灭亡是实力太弱,再加上邓艾偷渡阴平的计谋。
但姜维在蜀汉投降之后,仍然设计谋,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首先就害死了邓艾,从这个方面来说,姜维又扳回一局,姜维与邓艾其实四战两平,两人旗鼓相当,所以邓艾与姜维的智谋与武功是差不多的,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两个就是平手。
既然是平手,那三国时期就没有人能在智谋与武力的综合能力上超过姜维,姜维与邓艾是三国时期智谋与武力综合能力并列第一的人。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姜维出道太晚,如果代替关羽出守荆州,解放了五虎将,蜀汉政权将稳如泰山!东有姜维,西有诸葛,南有张飞,北有关马,中有黄忠,魏延代替上庸守将,这盘棋就活了!统一天下指日可待。刘备如果不死那么早,完全可以把阿斗教育成才,诸葛也不会那么辛苦。
武力值,姜维可以抗衡老年赵云,赵云差点死在夏侯楙围困之计,老年赵云武力值,略低于超一流,姜维年富力强,忠诚智谋无双,文武双全的主帅只有张辽可以媲美,张辽武力略次。邓艾也死于姜维的诈降计,司马懿智谋不错,武力二流。曹仁强于关羽,武力略差。周瑜武功未知。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谢邀请。若论在《三国演义》中找到武艺和智谋都超过姜维的人,几乎可以说沒有!!!有的武艺超过姜维,但智谋不行。比如张飞,马超,许褚,赵云等等。有的智谋可能超过姜维但武艺不行!比如郭嘉,周瑜,陆逊。庞统等等。△△若论文武相当,智勇悉敌者,确有一人~这就是邓艾!毛宗冈先生在评论中说:“三国自有三绝固已,然吾自三绝之外,更观乎三国之前,三国之后,问有运筹帷幄如徐庶,庞统者乎?问有行军用兵如周瑜,陆逊,司马懿者乎?……问有两才相当,两贤相遇,如姜维,邓艾之智勇悉敌,羊祜,陆抗之从容互镇者乎?〇〇后三国观乎姜维和邓艾交兵,确有不少精彩桥段!比如,邓士载智败姜伯约。邓士载偷渡阴平!第113回,姜维斗阵破邓艾。第114回,姜维弃粮胜魏兵。遍观三国,除邓艾可与姜维匹敌,而关羽武艺虽优于姜维,但智谋必逊一筹,阵法就不行,故难言超过姜维!〈姜维得孔明真传〉。
能否在《三国演义》里找一个智谋、武功都超过姜维的人?都会有谁?
《三国演义》中的张维武功可与晚年的赵云对战。谋略亦超出诸葛亮的意料,几乎让其败了一次。因此,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
如果要在《三国演义》中找一个武功能胜过张维的人,至少蜀国的五虎上将和魏延都可以,魏国、东吴也能找出几个。但是如果在谋略上也能胜出张维的武将却太难了。
虽然,也有号称智勇双全的武将如:赵云、黄忠、甘宁等。但都是战术上的智,能够在统筹全局和战略上的武将,几乎没有。维有魏延可以勉强与之相比。
武将出身的魏延,武功卓越,鲜有败绩。守汉中数十年敌军寸步不得其进,北伐向诸葛亮所献子午谷奇谋是一举定天下之策。和后邓艾偷渡阴平取成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因诸葛亮过余谨慎而未采纳。由于诸葛亮对魏延先入为主的观象术视其天生"反骨″而未能重用,埋灭了他的才能,最后将其逼反,成为悲剧式的人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