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级别的人物,他完全符合人生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我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就是受了王阳明的启发,给孩子起名立言,你说王阳明牛不牛?
你别说这个,王阳明还是个有国际知名度的大牛人。在上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带领日本海军歼灭俄罗斯两大舰队的东乡平八郎这种事,一个王阳明的崇拜者,他有一方刻着一生俯首拜阳明的章,展现了这个日本军人对于王阳明的推崇。
王阳明是一个文人,但是他却立武勋王阳明只用了43天,就用15000乌合之众,打败了处心积虑准备谋反多年的宁王20万人马。王阳明手下没有任何一个有带兵经验的将领,他用的人无非就是和他一样读书人出身的知府知县。
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在于他反应极其敏锐。宁王起兵,他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聚集军队。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了稳住敌人,他积极实施战略欺骗,通过散布假消息,成功的欺骗了宁王朱宸濠,迫使他的大军困守洪都,没有第一时间顺江而下。
尽管只有区区的几天,但却足以改变战局,在此期间,王阳明完成了军队聚集,部队部署等工作,为后续的大决战做好了准备。
最终,在充分调动敌人的基础上,王阳明以寡击众,最终,仅用月余就打败了13倍于自己的敌人。就冲这一点,王阳明就能够称之为一代奇人。
王阳明击败宁王正所谓立功,他创立心学,那就是立言王阳明的时代,正是程朱理学兴起的时代。但是王阳明通过研究觉得朱熹可能是错的,在他的实践中,他越发觉得朱熹所谓的存天理去人欲的理论,很不人道,不是很人性。
人的欲望是永恒存在的,并不会凭空消失,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所以王阳明觉得朱熹的理论存在漏洞。王阳明,破天荒的提出正义道理就存在人的心目中,这和朱熹提出的理学中的相关观点天理与人欲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体,针锋相对。
王阳明的主张用时髦的话说,那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他要求大家修炼内心,从而做到良心发现。这在表面上和佛家与道家的一些追求内心平静的说法有些类似,但是内核是不同的,王阳明心学最强调的是实际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总结王阳明的理论不仅在中国影响极大,甚至还漂洋过海传到了东瀛日本,阳明心学甚至启蒙了日本的明治维新。这可真是墙内开花,墙内墙外一起香的典范。
这样的王阳明,你说牛不牛?
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两个字可概括;奇人!
王阳明精通儒家理学,是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是个多面手,在朝廷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用现代人的话讲,牛逼!牛在什么地方呢?他是富二代,出身于浙江余姚名门望族,据说祖上就是晋朝的王羲之。这也就说明从祖上他们这一大家子就对文学知识很有禀赋。他的父亲,是明朝的状元郎王华。王阳明就很好地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捣洞“嘛。再往后说,又很玄幻了,在当时的古人都说,王阳明出生的时候,天有异象,那就说明王阳明是承载了伟大的使命出生前来的,在今天我们当然不相信这类说法。
现在人把他与孔子并列,称为”圣人“,但他在青年时期,考了三次才考上进士学位。不过他牛逼的地方,就是有非常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学习儒学及至他自己创新的新儒学,则是他自己的思想和为人处世的理念。
再说说他的军事才能,又很牛逼。他带领明朝的军队,在江西打败了数万山贼,平定了十几个朝廷都没有搞定的盗贼流寇。明朝的宁王朱宸濠,用近20年时间谋划叛乱,兵力达到20万。王阳明只用了35天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并生擒宁王。这大概用上了他的心学、心理谋略所至。
王阳明的理学,又很接地气、人气,强调”心即是理“、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佩服得五伏投体“一生低首拜阳明”!
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谢谢邀请。用现代网语称王阳明先生为明代一哥,令人捧腹大笑。这个问题我已回答过。王阳明的杰岀之处,就是他以心学为宗旨,实质是不满理学把儒学教条化!号召士子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王阳明虽倡导心学,但他很注重实践,他在理政上、军事上的杰岀表现就是证明。称他为明代第一人,名至实归!
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不带偏颇的来看
王阳明几乎三教九流无一不通,五花八门无一不晓,身处正德年间,混迹官场,平定宁王叛乱,最终善始善终,殊为不易!学术上,可认定为中国最后一位“圣贤”,“知行合一”深入人心,也不是几句话可以扯得清楚!很多史学家认为其是明代第一强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有幸去过阳明先生墓前拜祭,空无一人,山门之像鲜有人迹。
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王阳明是明朝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有人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圣人”!说他是明朝一哥并无不可。原因如下:
1.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
他小时候就有远大理想,别人读书是为了考功名,而他读书是为了做圣贤。不仅如此,他还聪明伶俐,才思敏捷,我们只要看他即兴朗诵的两首诗就知道了。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两首诗是他十岁时写的,小时候的它就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深的文化素养。
长大时,他为了追求圣贤之道,在他身上表现出了一股韧劲,典型的故事就是“守仁格竹“,格了七天七夜什么都没发现,虽然病倒,但是并没有使他放弃探索。后来步入仕途得罪刘瑾,被贬到偏僻未开化的贵州龙场,可他并没有气馁。在贵州龙场他一方面继续探索圣贤之道,一方面开化教导百姓,最终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从《大学》的中心思想中获得了新的领悟,史称“龙场悟道”。理论指导实践,他用他的心学理论创下了赫赫战功。
这里简单介绍了他的一些经历,我们总结一下:很深的文化素养、聪明伶俐、有远大的理想、敢说敢做、人生多曲折、坚韧不拔永不屈服。正是这些品质才造就了一代圣人。
2、从他的思想来看
“致良知”,良知就是美德。人为恶就是一念之间,如果杂念、欲望太多,就容易使人失去理性而作恶。王阳明厉害就在这个地方,他能在心里排除杂念,只关注有利于人发展的善念。比如,一个女生走在路上,有一个男的对她看了一眼,如果这个女的修行不够这个时候她就会生出很多的念头,“我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了”,“他是不是爱上我了”。可是王阳明会告诉你,你琢磨这些有用吗?你要关注的应该是有利于你更幸福、使你能更快成长、成熟的东西,而不是整天想七想八的。如果修行够会怎么样了?王阳明他能看透人心,知道你在想什么,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在军事上,敌人所有的阴谋诡计都逃不过他的法眼,这也是他能屡次打胜仗的原因。
“知行合一”,你有美德,你要去实践,不然不叫美德。比如你说你勇敢,那你要表现出来啊,表现了别人才知道你到底是鲁莽还是真勇敢,或者只是匹夫之勇。通过“行”来不断的矫正你的“知”,这个才是“真知”,他们之间是辩证的关系,行和知是相互促进的。所以,王阳明的思想既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行合一”在现代成为很多所大学的校训,可见影响非同一般。
总结:他能看透人心,懂得人性,试问人与人之间的那点事能瞒得住他吗?他的思想能穿越千年久久不衰,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肯定不是教科书上面说的那么简单。
所以,王阳明身上的那些品质,那些伟大思想,使得他在各方面的成就都非常突出,据我了解,现在的人很少不喜欢他的,我们称他为明朝一哥并不过分。最后我们用后人对他的总结来结束这次回答吧.。
"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为什么说王阳明是明朝一哥?
王阳明是明朝一哥的说法,最早出自一本书《明朝一哥王阳明》,书中以诙谐调侃的语气记述了王阳明的一生,以及成就,岁略有夸张,但这个说法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言: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在古人看来,能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便可为圣人(即不朽)。所谓立德,创制垂法,博施济众,也就是具有良好的品德,能为世人典范;立功,拯厄除难,功济于时,意即为国为民,建立功勋;所谓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就是要有学说传世。
其实说白了,三立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中华上下五千年,公认的能做到三立的人,只有两个半,两个是孔子和王阳明,半个是曾国藩。
立德王阳明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良知,一个人如果能完满地致良知,完全复归本心,那就能获得周遍通达,畅于四肢的天地间最大的快乐。
他一生之中,不欺上媚下,不屈于权贵。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王阳明上疏论救被下狱的御史戴铣等人,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驿栈当驿丞。王阳明不以己悲,没有气馁。他在龙场根据风俗悉心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
之后王阳明的一生,都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义。王阳明临终前,弟子问他:“先生,有何遗言?”王阳明泰然回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评价王阳明的一生道:“两肩正气,一代伟人!”
立功王阳明,文人出身,弘治十二年(1499年)参加礼部会试考中二甲进士第七人。他虽是文人,但又精通兵法。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阳明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嘉靖七年(1528年),再次被皇帝强请出山,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王阳明因功绩太盛,被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这在明朝中期是几乎没有过的事情。
立言王阳明之所以有如此盛名,最重要的便是他的学说:心学。
心学,又称阳明学,是王阳明在被贬龙场驿后悟道所得。王阳明提倡“致良知”,要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行则来源于知。
心学一出,震动天下。明朝张岱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黄宗羲也说:“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名士王士祯更是直接总结道:“王文成公(王阳明谥号文成)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也就是说,其实在明朝,王阳明就已经是公认的第一流人物了,所以,“明朝一哥”之说,绝对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左传》、《春秋左传正义》、《万历野获编》、《明朝那些事儿》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