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感谢邀请。

个人认为午睡的确能让身体获得一定收益,不过并不一定对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有很大帮助。睡或不睡午觉因人而异,有些人午睡后办事效率提升,而也有很多人即使不睡午觉也不影响任何学习工作效率,只要自身的工作学习不受到影响,倒是没有必须睡午觉一说。

其实人们的睡眠时间并没有一定的限制,看看刚出生的婴儿门是困了就睡,醒了就哭,有时候折腾到凌晨三四点,有时候又乖乖地和我们家长的生物钟差不多,也没见他们一定在中午午睡或在晚上睡,睡“倒瞌睡”的婴儿可不少。只是我们逐渐长大后,随着日落日出事情的安排规律,睡眠习惯也养成了定式,这其实是一种属于适应“社会”的默契。我们都知道在睡眠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感官麻木,处于放松甚至麻痹的状态,能修复和放松身体肌肉,而大脑此时海马体活跃,能整理记忆碎片、代谢脑中杂废物质,让自身保持清爽状态,所以,有规律性的睡眠是很必要的,能让我们的神志和身体维持在精力充沛、清醒的状态。所以中午出现困倦的状态也算是大脑提醒我们适当修整一下会更加的信号,我们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古人会午睡吗?

古人基本上都会午睡,因为古人很会“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比如在夏季午后太阳普照人们热得不行的时候,大家会选择午睡,不仅能躲避太阳照射晒伤皮肤,而且睡眠让身体麻木,感受不到激烈的炎热,所以古人大多养成了午睡习惯。随着古医学的发展,中医理论还认为“子午觉”是养身法宝,也就是“子时”和“午时”睡觉,子时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而午时是早晨11点到下午1点,中医认为午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如果这段时间出去“浪”就是在耗费阳气,但这个时候如果午睡有就利于养好阳气。

不过传统医学归传统医学,我们也看到过很多人不睡午觉,他们也气血方刚的,没准身体比睡了午觉还好,特别是国外人,欧洲人,大家基本没有午睡的习惯,倒也不见他们的身体受到了多么大的威胁,而且他们的精力好像也挺充沛的。这也不好说不睡午觉更好,毕竟不同人种,基因表达有差距,大概也是因为咱们的祖先爱睡午觉,所以给咱们国人留下来中午很困的苦恼。

为什么午饭后我们很容易困倦?

那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爱睡午觉呢?有点困倦其实也是正常的,很多调查发现现代人普遍早餐吃得少,而早晨的工作学习安排也很紧凑,工作个四五小时候血糖低了,身体也开始怠惰起来,有些昏昏欲睡,午餐时间一到,大家饱餐一顿,那还得消化食物啊,消耗食物可也是要耗费能量的,本来能量就较低的状态,现在还要继续耗能,咱们身体更缺能量,大脑也跟着困倦不已。

还有部分朋友是因为“血糖波动较大”引起,还是刚才的状态,比如在午饭前我们辛勤劳动后血糖有点低,到了中午这顿咱们疯狂吃一些高油高脂的美食,这一来更耗费消化能量啊,我们本来就有些昏沉,这些被消化后的食物疯狂释放能量,补充葡萄糖,突然我们又处于一个血糖飙升的状态,血糖的大幅波动会抑制我们大脑中的“食欲素”分泌,食欲素其实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比如我们饥饿状态下,食欲素就分泌较多,让我们到处觅食,嘴馋眼馋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被调动起来,让我们更精神去寻找食物,但如果身体突然检测到血糖猛地上升,它会赶快抑制食欲素分泌,让我们打住!再吃就要成大胖子了!身体听好了,现在你们要懒惰一点,别再给我觅食了,我们就会处于一种极其怠惰,困到不行的状态。

所以如果我们中午只吃少量清淡食物,可能你会发现就是稍有点使不上力,略有点困倦,如果要加班干点工作还能挺得住。但很多午饭后困得不行,不睡下午就没法活状态的朋友经常有专家提醒要注意自己的血糖,这种朋友可能中午爱暴饮暴食,经常下馆子点外卖,这种状态很容易是高血糖症或糖尿病前期哦。

睡午觉有什么好处?

午睡的好处说来还是不少的,首先这午睡适合“打盹儿”,意思就是睡个小十几二十分钟就足够了,不需要一蒙头就睡个三两小时。睡得过久反而触犯了身体的怠惰机制,越睡越昏沉,我们的睡眠还分为浅睡、深睡、快速眼动睡眠,午睡保持在浅睡眠阶段最好,因为身体没有完全麻痹,对外界还有轻微戒备,这样清醒后肌肉能更好恢复状态;如果我们睡了40分钟左右,处于深睡眠状态,身体几乎是麻痹状态,如果是在单位的桌子上保持不良姿势熟睡,醒来时很容易肌肉酸痛,骨头感觉要散架,大脑也更难以回到工作状态,如果我们睡了1个小时以上,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或又循环到深睡眠就更糟糕了,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做梦,当突然被惊醒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处于一种突然被打断的状态,十分难受,更加昏沉甚至下午的办事效率更低。

刚才提到了,在我们睡眠的时候其实能帮助身体肌肉的放松,还能辅助一些器官的修复,比如我们的眼睛,一早晨盯着文件、书籍、电脑,这时候是该让它们也修整一下,睡眠的时候其实眼球能得到天然的按摩,帮助保护视力。

大脑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记忆碎片、理顺思路,排出大脑废物,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研究还发现,血压较高的人群如果中午有休息时间的话能够帮助血压保持更平稳的状态,也有很多研究推测,午睡可以预防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如一项研究显示,每周至少3次,每次午睡30分钟,可使因心脏病猝死的风险降低37%。也有调查有发现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所以如果有时间午睡的话的确也是不错的选择。

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一般到了中午,人就开始发困,但是由于工作或是其他原因,可以进行午睡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有些人干脆就不进行午睡,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进行午睡对人体很重要。

午睡的重要性

降低血压:一般工作压力过大的人,就会容易产生血压升高,而中午进行一会午睡可以有利于降低血压,有利身体健康;

有利于心脏:午睡可以有效对心血管进行舒缓,减少人的紧张度,具研究表明,一周最少3次,一次大概半小时的午睡,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提高记忆能力:进行午睡的人能够增加精神及警觉性,消除疲劳,提高记忆能力;

增强免疫力:一天中最适宜午睡的时间为中午1点左右,在这个时间进行午睡能够刺激到淋巴细胞,加强免疫细胞活跃程度;

消除抑郁情绪:美国心理专家表示,午睡能够改善人的心情,振奋人的情绪,有助于消除抑郁。

午睡需注意的事项

1.晚上总是失眠的人不宜进行午睡,对于入睡困难的人群,中午在进行午睡会加重晚间的失眠;

2.饭后不要立即午睡,因为饭后胃部充满食物,使血液大量流向胃部,造成血压的下降,易出现脑供血不足,所以饭后不要立即午睡,睡前活动十几分钟,使食物进行消化;

3.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专家认为午睡在15至30分钟为宜,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时间过短不能起到午睡效果,过长易产生头痛,睡不醒等现象。

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有句老话叫“春困秋乏夏打盹”,天热人更容易感到困倦。这是因为夏天白天时间长,人们晚上入睡也较其他季节更晚。古人就说过,“长夏一夜,不敌残冬半夜”,睡觉不足,次日醒来就易神思恍惚、精力不支。而且夏天人多爱出汗,这样更易耗散心阳。而中午小睡便可补充心气,心气充沛则情绪安宁。

以前只有中国人才睡午觉,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着睡午觉了。因为西方的医学者发现人一天中有两个睡眠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位于凌晨1~2点,次高峰期位于中午1~2点。人如果每天中午睡半小时的话,冠心病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这与中医睡子午觉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不过午睡要掌握一个度,中外医者都认为午睡以“少”为宜,一般认为中午1~2点以15分钟至1小时比较合适。

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需不需要午睡是根据人们各自的睡眠时间和精神状况来定的。拿上班族来说,其实处于青壮年年龄段的人精力应该最好,但现代人普遍熬夜,工作压力大,白天难免犯困,用午睡来恢复精力很有必要。而小孩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本身就长,白天和晚上都需要睡眠,老人虽然晚上早睡,但因为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午睡一下都可以帮助恢复精力。

如果午睡要注意下面几点:1、 午饭别吃太饱2、 午睡时间别太长,半小时以内就好。睡觉时间长了人会进入深度睡眠,如果突然打断的,反而会感到更加疲惫3、不要趴着或者坐着。 趴着睡觉时厌软骨受到挤压,会令空气进入到胃里,也会导致食道部分阻塞,醒来后可能会打嗝。还会压迫眼球、影响呼吸等等。坐着打盹也会减少头部供血,时间长了还会引发脊柱变形、腰肌劳损。

最好是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躺着睡,没有条件的可以备一张躺椅,或者准备一个充气颈枕,再找个有靠背的椅子相对舒适的休息一下。

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现代医学认为,午睡对于人类不是必须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午睡的习惯。

其实,对睡眠的真正目的,人类都了解甚少,目前存在多种理论:

1.进化理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动物不了解其周围环境的状态似乎是很危险的,不太可能作为一种特质得以延续。在所有动物种类中都观察到睡眠,这提示一定有某些积极的益处。睡眠不活动理论提出,睡眠是一种使动物存活的特性,因为它能使动物在有危险的时间段内保持在安全状态:昼出动物在夜晚不活动,此时其视力较低。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辩称任何时候无意识都不利于生存。

2.能量节约理论:保持一段时间处于最小活动状态可节约代谢能量,尤其是当这种状态出现在难以获得食物的时候。人类中的观察结果似乎支持这一点:睡眠期间,体温和热量需求减小,因此节约了能量。

3.恢复理论:提出在睡眠状态中身体会自我修复和恢复活力。从一整夜的睡眠中醒过来,个体通常觉得精力充沛。相反,睡眠不足会导致日间表现不佳,感觉疲劳或瞌睡,以及对免疫系统功能有可测量的影响。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到峰值;这可能促使夜间肌肉生长和细胞再生。睡眠期间脑代谢很可能通过清除某些物质(如腺苷)而发挥恢复功能的作用,腺苷会在日间积累并且很可能会帮助诱导深度睡眠。尤其是,睡眠似乎与间质间隙增加有关,从而改善神经毒性废物的清除。

另外,经验性和实验性数据也提示,睡眠可通过促进学习依赖性突触形成和维持而在脑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睡眠不足时,人类的学习状况明显不太好;因此睡眠一定对认知功能和记忆有影响。新生儿用更多时间来睡眠,尤其是REM睡眠占比更高。一些人认为,做梦期间出现的感觉输入,以及运动皮质活动(在正常REM睡眠中其本身在外周的表达受阻滞)在脑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REM睡眠可能通过将饱和的学习回路恢复至基线水平而对学习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无论是午睡还是夜间睡眠,都是人类恢复精力体力的方式,至于午睡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高?目前好像没有高级别的研究报告。

通过查阅文献,个人感觉午觉的重要性来源于我们需要多少睡眠?我们的夜间睡眠质量如何?

对于特定的个体而言,很难确定正常的睡眠量究竟由什么构成。有一种方法通过让患者自然醒来以确定患者要睡多长时间。另一种方法则涉及确定患者在经历不同时长睡眠后的清醒程度。若患者醒来后感觉精力充沛,并且一整天都能轻松保持清醒,即便处于无聊或单调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即认定为清醒度正常。

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和不同生命阶段的睡眠需求有显著差异。虽然大多数成人报道每晚睡眠6-8小时,但某些健康的个体可能睡眠时长较短,每晚只需睡眠不到6小时并且无需补充睡眠即可感觉精力充沛。另一些个体可能报告每晚需要睡眠10小时或更长时间。即使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也意外地几乎没有科学证据可用来推荐一个固定的睡眠小时数。

所以对于午睡的要求因人而异,那么其重要性也就因人而异了

午睡对身体真的有帮助吗?你怎么看?

为什么我们会想午睡?

人们午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弥补睡眠不足,避免后续精力下降和仅仅享受睡眠。睡午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根据调查显示百分之五十的人称自己每周至少睡一次午觉。在墨西哥、巴西和希腊等国,人们都有中午回家睡觉的习惯。在这些国家,午睡的人比例较高,百分之七十的人每周午睡四次。

午睡的好处是什么?

午睡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而且可以改善我们的认知功能、反应敏感性、短期记忆和情绪。据一项研究表明,有长时间午睡习惯的人比那些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在下午的时间会更有精神,另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午睡习惯的人在睡醒后的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午睡的时间多久合适?

午睡的时间基本上取决于我们有多少空闲时间,午睡的目的是什么,晚上我们计划做什么。一般来说,我们睡得越久,醒来后保持精力的时间就越长。

每天中午小睡一到两个小时会让我们更清醒,但晚上也会更难入睡,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花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才能入眠。如果我们想晚上想熬夜,或者能接受晚些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中午睡一个半小时,这是正常的睡眠循环,即一小时的深度睡眠加上半小时的轻度睡眠。

在轻度睡眠阶段醒来会使你感到精力充沛,而直接从深睡眠中醒来则不会。如果睡眠时间过长,错过了浅睡眠阶段,那么醒来后会感到动作缓慢和困惑。因此,如果你醒来时感到困倦,也不必担心,这种感觉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

另外一个选择是短时间睡眠。短时间睡眠即10-15分钟,它能够显著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能持续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这种短时间睡眠的好处在于不用在醒来之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