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在潼关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这种情况下,他手下武力最强的将领许褚出马,和马超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单挑。马超对此战的评价是,“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在双方的决斗中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那就是许褚脱去了全身的盔甲,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裸衣战马超的许褚。许褚和马超决斗的结果是在混战中臂中两箭,后来鲁迅先生对此评价是活该,谁让你脱衣甲。那么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来看看许褚和马超决斗的经过,从中寻找他脱去盔甲的真实原因。
在潼关之战中,马超杀得曹军丢盔弃甲,却也遇到了自己的对手许褚。他得知许褚号称“虎痴”,武力是曹军之冠,一见之下便有回避之意。谁知道许褚却不依不饶,在曹操的激将之下,下战书要和马超决斗。马超大怒之下,便与许褚进行了一场单挑。
在这场战斗中,双方前后大战二百余回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始的一百余合,双方胜负难分。此时两人的马匹困乏,更换了马匹再战。第二个阶段又战了一百余合,许褚回到本阵,脱去盔甲,赤体提刀再战马超。
第三个阶段时间比较短,双方只斗了三十回合。许褚的刀被马超闪过后,自己也被马超用枪刺向心窝。许褚丢弃自己的刀,把马超的枪杆挟住。在随后的争夺中,许褚把枪杆拗断,双方各执半节,在马上乱打。曹操恐怕许褚有失,派夏侯渊、曹洪助战,引起了一场混战。马超和许褚的这场决斗被乱军冲散,许褚也受伤而归。
二、许褚脱去盔甲是迫不得已。我们看马超和许褚的决斗,可以看出双方的差异。马超始终是从容不迫的一方,保持着名将的风范。他作战中保持着仪容的严整,无愧为“锦马超”的赞誉。反观许褚,给人的印象是一副穷凶极恶的姿态,为了取胜不择手段。
其实这种差异是由双方的武艺特点造成的。马超是属于技术型的将领,他的枪法出神入化,让对方顾此失彼,防不胜防。而许褚则是力量型将领,他凭仗着自己能倒拖双牛的力气,用刀法制胜对手。因此双方一交手,就各自施展自己的长处,企图获得胜利。
许褚一出马就使出了自己的全力,尽情施展自己的力气。但是出乎许褚意料之外的是,马超并没有被许褚的力气压倒。这种情况可以从双方的马匹状态看出来,两人的马匹都困乏不堪再战,只能更换。这说明许褚和马超的力量有很大一部分传递到马匹身上,让它们不堪重负。
不过等到第二个阶段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这一阶段,双方交手的会合数与第一阶段差不多,可是双方的马匹则没有发生像第一阶段时的那种状况。这说明在第二个阶段中,许褚的力量已经开始下降,这种情况反应到了马匹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许褚回阵脱去盔甲的原因就很明显了。那就是许褚在久攻不下后,体力开始下降了。相比许褚,马超则因为是技术型将领,在体力输出方面占有优势。许褚完全是依靠力量来压制马超,如今体力下降的情况下,对马超的战斗有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为了能够战胜马超,许褚决心拼死一搏。他脱去了盔甲,将最后的体力投入战斗中去。在最后阶段的战斗中,许褚已经开始险象环生了。他和马超最后的交手中,他主动放弃自己的兵器,去和马超争夺枪支,完全是一种手忙脚乱的表现。但凡能够抵挡马超,谁会丢掉自己的兵器?
在拗断马超的兵器后,许褚的力气也用到了尽头。两个人用半节枪杆厮打,如同儿戏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可能给对方致命的杀伤。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恐怕许褚有失,派人前去接应,可见在曹操的眼中,许褚的情况危急到了何等地步。
在混战中曹军大败,而一向勇猛的许褚也不敢抵抗敌军,被迫逃回营寨。在此期间,许褚还臂中两箭受了伤。这种箭伤对于许褚来说应该属于轻伤,不过从此后再也不见许褚出马单挑马超了。倒是马超成天围着曹军营寨耀武扬威,把曹操气得说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的话来。
结语:在潼关之战中,许褚裸衣战马超。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马超一直仪态整齐,一副名将风范,从而将许褚赤体提刀的形象衬托得更加触目惊心。不过许褚脱掉盔甲去战马超,是由于他迫不得已,因为他的处境十分不利,非此无法继续战斗下去。
在战斗中,技术型将领的马超相比力量型将领的许褚,在力量交换上要占有优势。随着双方战斗时间的延长,许褚的体力急剧下降,胜利的天平逐渐倒向马超。为了胜利,许褚脱去盔甲拼死一搏。即便如此,他的情况也十分危急,在曹操的眼中已经到了必须派人相助的境地。最终许褚受伤逃回,再也不敢与马超单挑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哈哈,阿呆如果说是:亮肌肉,大家都不会相信。
阿呆觉得,《三国演义》里面这几场打仗的桥段有些牵强。
感觉曹操就像是个猪脑子的神经病,脑子进水了一样。
许诸战马超,应该是在“曹阿瞒割须弃袍”之后。也就兵败潼关之后,绕过潼关,想强渡黄河。
当时马超和羌族来支援的兵马,重兵防卫在潼关。
曹操派徐晃和朱灵去偷袭河西埋伏(黄河西边),那是要渡黄河的。
既然要偷袭,就该把马超的主力吸引在潼关啊。做出进攻潼关的假象啊。曹操没有这样做。脑子进水的表现之一。
下面就有些乱了,估计罗贯中那段时间感冒了,脑子不清楚。
曹洪于蒲阪津(黄河渡口)安排船只。曹操却不直接渡过黄河,抄马超的后路,却要去强渡渭河。因为没过潼关,不应该是渭河,准确地说,应该是强渡黄河。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渡。前面的都已经渡过去了,营寨都扎好了。曹操却坐在南岸,看大军渡河,等马超过来杀他。脑子进水的表现之二。
于是就上演了一幕,许诸推舟救住和举鞍挡箭的一幕。
还是被一个叫丁婓的渭南县令救了,救的方法也很搞笑:放出牛羊。西凉兵马都去抢牛羊了,而忘记追杀曹操了。
注意,这时曹操已经到了“河北”(黄河以北),马超的兵马也到了河北。
随后曹仁就在黄河上用船连起来架了三座浮桥。
问题来了:
第一,潼关里的几万兵马都在冬眠?不出来从后面攻击曹仁?
第二,浮桥对马超来说更有好处,马超却杀过来把浮桥给烧了。
第三,如果潼关的凉州兵马也过了黄河,曹操就被围在狭小的三角洲了。
下面许诸秀肌肉的机会来了。
曹操在黄河边的沙土地上,筑起的寨墙不牢固,西凉兵马一趟而过。因为是农历九月底,初冬时节,得到终南山一个高人的前来指点,晚上泼上水,一夜都冻住了。才有了坚固的围墙。
曹操脑子又进水了,“操自乘马出营。止有许诸一人随后。”,专门来单挑的,秀肌肉的。曹操扬鞭大呼曰:“孟德单骑至此,请马超出来答话。”
这就奇怪了,这么好的机会,马超居然不抓住,还约定第二天来战。
于是就上演了“许诸裸衣斗马超”。主演:许诸、马超。嘉宾:曹操、韩遂。观众:凉州兵马、曹魏大军。
“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
看懂了吧。搞笑吧。两军打仗变成两个牛人的打架了。
阿呆估计,目的是为了慰问一下两军的前线战士,打了这么久的仗,该娱乐娱乐了。
最后就热闹了,都上去帮忙,夏侯渊和曹洪上了,庞德和马岱也上了。两军士兵都上了。独乐乐,不如群乐乐。反正天气冷,斗殴取暖了。
阿呆认为,从潼关之战到渭河之战,都是罗贯中在跟大家搞笑呢,添加些精彩桥段,娱乐娱乐罢了。
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可能看到马超动情了呗!!
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古代将士上战场基本都戴盔披甲,主要是防止刀枪和箭矢的伤害。
右代盔甲主要用厚牛皮和金属薄片做成,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分量很重,骑兵的一身铠就甲重达四五十斤,穿在身上沉甸甸的,会大大限制人骑马作战的灵活性和武艺的施展。
尽管如此,两军上阵交战还都是盔甲整齐,不可或缺,主要还是因为安全第一、生命可贵。只有打败仗逃跑时,才丟盔弃甲,逃命要紧,看谁撒丫子快。
有没有舍弃盔甲不顾,甘冒刀枪箭镞之险上战场的?这样的人也有,像《三国演义》中的许褚这个二楞子货。
马超许褚渭水河畔一战,是《三国演义》中的最精典战例,精彩激烈程度远远超过“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
马超许褚都是《三国演义》中的超一流选手。马超少年英雄,武艺出众,在曹操眼里不亚于吕布。许褚力大无穷,勇猛无比,在曹军诸将中排名第一。二人对战,如同狮虎相争,火星撞地球。
二人刀枪齐举,战在一处,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各自回阵,换马再战,又斗一百多回合,仍是不分输赢。
许褚是个二杆子脾气,杀得性起,为击败马超,连生死也不顾了。飞马回阵,脱下盔甲,光着膀子提着长刀就上阵了,全身筋肉暴突,如同拳台上的泰森或福尔曼。这种玩命的打法连马超都吓了一跳。
仔细想来,许褚虽然莽撞,人称“虎痴”,脑细胞却并不缺少。人家马超指名到姓要和他单挑,假如不能战胜马超,在世人看来,马超就是占上风的一方。
两人已斗二百多回合,再这样斗下去,对于以勇力见长的许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说毫无胜算,落败是早晚的事。因此,他才祭出“裸衣斗马超”的搏命打法。
结果,双方又斗三十多合,马超枪太快,许褚招架不及,丟了刀抓住马超的枪杆,双方骑在马上夺枪,把枪杆也折断了,两人各拿一截在马上乱打,像挥舞烧火棍一样。
马超一身盔甲,枪杆打上去毫无感觉。许褚光着脊梁,棍子抽上去就是一道红痕。
曹操见事不妙,立即命众将上前帮助许褚。马超手下也有人助阵,双方混战一场。
许褚的光脊梁在战场上分外醒目,成为对方土兵射箭的目标。最后背上中了两箭,好在无大碍,只是皮肉伤。
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感谢邀请,这两个牛人我都很喜欢,先放两张图:
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的武力值都是很高的,许褚外号“虎痴”,马超外号“锦马超”,小吕布。
在马超起兵报仇的时候,两个人真真正正的较量了一番,真真正正的是大战几百回合。
许褚是曹操禁卫军首领,继典韦之后曹操最强大的护卫。
马超是五虎上将之一,马上无敌,被人称为神威天将军。
第一次见面情形如下:曹操带着许褚就在阵前见马超,马超想杀了他,可以看见曹操身后有一人睁圆怪眼,手提钢刀,目射神光,威风抖擞,超不敢动,勒马而回。
第二次就开始打,先打了100回合,回去换马,又打了100回合。第三次是打了30回合,两个人扭打起来了,曹恐许褚有失,夏侯渊曹洪出战,迎上庞德马岱,许褚肩中两箭,曹兵折伤大半。
许褚和张飞是同一个性格的人,打到兴起出直接把铠甲脱了,可能是嫌碍事,马超就是不脱,所以最后许褚中箭。这也说明了马超是游刃有余,许褚就稍微逊色一点。
许褚力气大,马超武艺高,两者之间纯比武艺还是马超高一些,所以许褚就直接脱衣服开打,可能是有点儿恼了,这样激发出来了血性,就像狂战士开了暴走一样,嗷嗷就是干。
总结起来就是说,许褚力气虽然大,但是武艺没有马超高,打的有些生气了,就直接脱了衣服开始跟马超打。
许褚和马超单挑时为什么要脱衣服?
“许褚裸衣斗马超”是三国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讲的是西凉马超为父报仇,与曹魏手下大将许褚交战的故事。马超与许褚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斗二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情急之下,许褚甚至脱掉铠甲,裸衣大战马超。
那问题来了,单挑马超时,许褚为何一定要脱了铠甲,脱衣服?难道脱掉铠甲有什么特别作用?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周瑜所率领的孙刘联军击败,被迫退回北方休整。重整旗鼓后,曹操想要吞并吴蜀,进而一统天下。可是西凉马腾,也就是马超之父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因为如果曹操起兵南下,马腾随时可以从西面偷袭曹操后方,让曹操首尾难顾。
曹操听取谋士荀攸的建议,赚马腾进京。可惜马腾有勇无谋,谋事不周被曹操杀害。马腾一行人之中,只有侄子马岱逃了出来,仓皇逃走。马超一听到老父兄弟被曹操杀害,大叫一声痛骂曹贼,尽起西凉之兵杀奔长安。
马超来势汹汹,曹操马上率军迎敌。可惜马超之勇完全出乎曹操的预料,一上场就给曹操来了个下马威。马超与曹操一番互怼后,曹军大将轮番与马超比试:于禁首先出手,与马超战七八个回合败走,张郃挺枪接战,不想河北四庭柱居然在马超手下走不过二十回合也战败,而李通不到十个回合一枪被马超刺于马下。曹军大乱,马超直取曹操,由于西凉都是长枪快马曹军根本抵挡不住,此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若不是曹洪拼命截住马超,曹操必死无疑。
纵观曹操手下诸将,个个能征惯战,可是都不是马超的对手。这下可惹恼了“虎侯”许褚。许褚单挑马超出战,作为曹操手下的最强战力,许褚的武艺可不是盖的。想当初许褚与大将典韦大战一天不分胜负,面对天下第一猛将吕布都没怂。
可是这次却让许褚着了急,为何呢?因为许褚与马超打着打着,居然数百回合都拿不下马超,这个马儿的武艺完全激怒了许褚,估计此时许褚真想一口吞了马超。
原著中写道: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而数百回合后,许褚回营脱掉铠甲,赤膊上阵,与马超继续厮杀。很多朋友不解为何许褚要脱掉铠甲呢?笔者:他不“脱”就输了,分析原因如下。
其一,已经杀红了眼。
在古代作战,铠甲起到保护作用,但许褚为何人,一个性格暴躁的大汉,一言不合就开干的主儿。在官渡之战后,就因为许攸骂了他一句匹夫,许褚就把这个大功臣给宰了。而现在对战的马超,与许褚打了这么多回合,都拿不下。此时的许褚必定火冒三丈,而在原著中也说道: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可想而知,许褚是真的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老子啥都不穿也要和你拼命。
其二,有利于许褚更好发挥战力。
许褚与马超之战,许褚并不是一上场就脱衣裸战的,而是打了二百多回合。虽然是冬天,西北风呼呼地,但也禁不住这样的激烈运动啊。马超与许褚两人必定汗流浃背,热得不行。很可能都到了气喘吁吁的地步。马超虽然力气不如许褚,但灵活多变,而许褚使的是大刀,动作大开大合,费力不少。所以脱掉铠甲,才能更好地与马超对战,要知道马超这样的猛将,一层铠甲在关键时刻也是不能保命的。所以还不如脱了它,更好的散热,更灵活的对战。
其三,许褚也是在向曹操表示忠勇。
许褚与马超之战,马超与曹操有杀父之仇,而许褚为曹操卖命与马超死战。一般的打斗根本无法表明许褚对曹操的忠诚,所以面对马超这样的勇将,脱掉铠甲,摆出拼命的架势,才能让曹操更加器重许褚。
其四,向曹操发出信号。
如果细细品读三国,就可以发现马超之勇还是略微高于许褚的,许褚虽然勇猛过人,但面对马超这样的不世虎将,还是心中犯悬的。而许褚又是一个极其严肃,从不示弱的强人,所以就算心里没底,也不能和曹操直说。在原著中有所交代,就是两人大战的第二天,马超照样来到曹营前驰骋,而许褚却没有像前天那样与马超决斗,非常老实,做起了缩头乌龟。
所以许褚脱掉铠甲也是在向曹操暗示,自己很可能打不过马超了。此后曹操曾感叹“马儿不死,我死无葬身之地!”,也说明曹操已经看出了端倪,马超之勇在许褚之上。要不然曹操也不至于恐许褚有失,令夏侯渊、曹洪等人一起杀出,增援许褚。
综上,无论马超与许褚大战最后的结果如何,赤膊上阵的许褚,确实是真的尽力了,已经是在拼命战斗。如果许褚不脱铠甲,或许支撑不到夏侯渊、曹洪两人出战,便败给马超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