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孙权杀关羽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因为他不知道如果不杀关羽会有什么后果。为了免除后患,干脆一杀了之。在吕蒙袭取荆州的时候,孙权就已经定下了杀死关羽的决心。
在关羽逃走的前夜,孙权让手下占卜,算关羽的命运。当时算的就是关羽即将身首异处,孙权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夸手下算的准。从当时的情况看,孙权派去堵截关羽的部下,一抓住关羽就将他杀死了,根本就没有留下活口的意思。所以,孙权杀关羽的决心是很强的,是必杀关羽而后快。
但是,孙权心里也知道,杀了关羽必然会遭到刘备的报复。这个原因就如他人分析的一样,关羽和刘备虽然是君臣,但是情同骨肉,刘备必须要为他复仇。所以,孙权采取了各种手段来对付刘备的报复。
一是将祸水引向曹操。孙权在杀了关羽之后,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曹操那里报捷。他向世人表明,自己杀关羽是受了曹操的指使。但是曹操以厚葬关羽打破了孙权的企图。
孙权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写信劝曹操称帝,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企图。曹操一边看信一边说,孙权这是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曹操根本没有理睬孙权的建议,使得孙权的企图落空。
二是展开外交攻势,北联曹魏,西阻蜀汉。孙权为了防止自己落得个两面受敌的境地,便拼命结好曹魏。他向曹魏称臣,向曹魏进贡,获得了曹魏保持中立的立场。
而对于蜀汉,他则让诸葛瑾向刘备写信,用大义来劝阻刘备出兵伐吴。虽然没有阻止住刘备出兵,但在当时,孙权还是占据了外交上的主动。
三是提拔起用年轻的军事人才,做好军事方面的准备。当时刘备敢于出兵伐吴,主要是因为东吴的吕蒙病死,刘备以自己对东吴将领的了解,认为东吴无人是自己的对手。而孙权敢于大胆提拔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来统帅大军,这是出乎刘备意料之外的。
陆逊的军事天才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战役中可以看到,他是足以对抗刘备的将才。东吴的兵力也并不比刘备的兵力弱,而且处在防御的有利地位,这就为打败刘备奠定了基础。
有了以上三个条件,孙权就不怕刘备的报复,所以他才下决心杀了关羽。同时,如果孙权不杀关羽的话,下面的局势不一定是他能够控制的。孙权不杀关羽,关羽肯定会回到刘备的手下。这样,孙权不能肯定如果放了关羽,刘备是否还会攻打东吴。
因为关羽虽然活着回去,可是丢失荆州就使得《隆中对》破产。以关羽的脾气和刘备的战略意图,他们很可能出兵在报复孙权的同时夺回荆州。如果这样,关羽的军事能力对东吴的威胁太大。如果因为关羽的参与,造成东吴的军事失败,孙权就成了放虎归山,自食其果的人。与其发生那样的情况,还不如杀了关羽,免得留下后患。
当然,有人说,孙权杀关羽是为了报关羽恶语伤人的仇。虽然会有一定这样的原因,不过作为一个一国之君,孙权最主要的还是出于以上的这些考虑,那才是杀关羽的主要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这事得两说,分为《三国演义》版本和正史版本。
在三国演义中,孙权派出吕蒙偷袭荆州后,关羽也在襄樊前线败退,由于吕蒙使用攻心计,善待关羽士卒,关羽士卒毫无战心,大多弃关羽而投靠吕蒙,关羽因此而败走麦城。
在关羽失败逃亡的过程中,孙权是不想杀关羽的,东吴派去拦截在羽的人马,比如蒋钦,一见到关羽,首先就是叫关羽投降,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斩杀,关羽不肯投降,才打起来。
孙权还派出诸葛瑾前往麦城劝降关羽,关羽还是不肯投降,仍然选择逃亡,然后是朱然拦截关羽,同样是先喊话叫关羽趁早投降,关羽还是不降,最终关羽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并押解到孙权面前。
从东吴将领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劝降关羽开始,明显就是孙权下令让诸将先要求关羽投降,不投降再动手,到了最后关羽被俘虏后,孙权还亲自劝降,关羽还是不从,孙权的主簿左咸才向孙权建议,杀掉关羽,并列举出曹操劝降关羽的例子,于是,孙权经过思考,杀了关羽。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关羽魂魄不散,并在东吴的庆功宴会上,关羽魂魄附身吕蒙,害死了吕蒙。
关羽被杀后,张昭听闻,立即从东吴赶到荆州求见孙权,张昭对孙权说:关羽与刘备义结金兰,发誓共生死,现在刘备占据益州,又有诸葛亮作为谋臣,还有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等虎将,如果起全国之兵讨伐东吴,东吴不能抵挡啊!
孙权一听,大惊失色,连忙问张昭怎么办?张昭立刻给孙权出了一个主意:只要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让刘备知道,这是曹操的主意,就能将祸水引向曹魏,那样东吴就能安全了。
在三国演义中,这段张昭与孙权的对话来看,孙权杀关羽压根就没有想到刘备会报复,还是张昭想到的,提醒孙权,在孙权来看,关羽不愿意投降,又一心向着刘备,不杀关羽,关羽迟早还是要逃回刘备那里的,将来就会招来当初曹操所受的大患,留着也没有用,所以就杀了关羽。
这也就是三国演义中,孙权杀关羽的原因。三国演义中的孙权,作为东吴的最高领导人,好像智商就差远了。
不过在正史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孙权杀关羽,是早就计划好的行动,在吕蒙白衣渡江之前,孙权就制定了整个战争的计划,包括杀关羽,甚至都不用再回报孙权,而是抓住后直接杀,没有丝毫劝降余地。
正史上,关羽败走麦城后,孙权确实也派人劝降过关羽,但这并非孙权本意,估计也只是瓦解关羽的士气而已,当时的关羽已被围困在麦城,只有数百人,缺兵少粮的,根本起不了什么风浪,关羽被擒杀只是时间问题。
在正史中,关羽居然假意接收了孙权的投降,是不是没想到,但这是关羽的诱敌之计,为的是自已能安全的逃走,关羽还在麦城城墙上树立旗帜,安排假的士兵站在城墙上,然后关羽亲自带着十多骑随从从小路逃走。
但是东吴军队早就切断了关羽逃命的路线,在半路上设下埋伏,就等着关羽钻进埋伏圈,然后关羽被东吴将领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临沮(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所擒获,随后不久就被斩杀。
马忠抓获关羽之后,就立即斩杀了关羽,根本就不用再次通报孙权,也就是说孙权早就下了命令,抓到关羽直接斩杀,或者当场斩杀,所以关羽才会这么快被杀。杀了关羽后,关羽的首级同样被送到曹操那里。
从孙权这一系列的反应来看,孙权杀关羽压根就不怕刘备报复,因为孙权作了两手准备:
1、与曹魏交好,并臣服;
2、占据整个荆州,做好防守。
孙权杀了关羽将首级送到曹操这事,在正史上来看,并不是嫁祸曹操的,而是给曹操纳的投名状,显示孙刘联盟已正式分家,今后我孙权跟刘备正式绝交,所以向曹丞相来称臣,但曹操没多久就病死了,于是孙权继续向曹丕称臣,换取曹魏的支持,或者不在刘备攻打东吴,同时出兵攻吴,避免两线作战。
孙权唯一担心的就是两线作战,如果只有刘备攻打东吴,孙权是一点也不担心,至少从他的行为来看是这样,孙权臣服曹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曹魏不要浑水摸鱼,或者落井下石。
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孙权并不惧怕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当年年仅27岁的孙权,都不惧怕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就敢以周瑜三万兵力迎战曹操,孙权连统一北方的曹操都不怕,会怕刘备?千万别看不起孙权,孙权被三国演义矮化了,正史上的孙权就没有怕过谁。
孙权在政治上麻痹曹丕的同时,积极做好了两线作战的军事准备,孙权其实是一个思考问题非常全面的人,而且是一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他所作的事情,往往都是非常有把握,包括杀关羽,和面对来自刘备的报复。
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谢邀!关羽败走麦城时,东吴曾派诸葛瑾去劝降。关羽回答斩钉截铁:玉可碎,不可毁其志;竹可焚,不可毁其节。后关羽被马忠擒拿。有说关羽被吕蒙所杀,也有说孙权所杀。孙权杀关羽肯定是想震慑蜀汉。
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孙权是什么人物,还会害怕刘备的报复吗?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关羽呢,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孙权与刘备在荆州问题上有重大矛盾当初孙权为了把刘备推到抗曹第一线,就把荆州的南郡等长江沿线之地借给刘备,不想刘备借了后就不想还了。不仅如此,刘备还阻挠东吴士兵通过长江沿线进入川蜀,自己则乘机夺取益州。当时孙权就非常愤怒,骂道:“猾虏,乃敢挟诈如此!”孙权派诸葛瑾去向刘备讨回荆州,刘备却祭出拖之诀,声称等攻下凉州后必归还荆州。可是大家想想便知,等到刘备坐大,更不可能还荆州了。因此,孙权不得不采取武力手段解决。
第二,关羽是刘备集团的鹰派,老是捣乱关羽是留守荆州的大将,也是刘备集团的鹰派人物,对东吴相当敌视,老是捣乱。起初关羽的地盘紧挨着鲁肃,他不时找借口挑衅鲁肃,企图挑起战争。后来孙权派本来就是孤的地盘,还用得着你同意吗?孙权委派三人出任长沙太守、零陵太守、桂阳太守的大印,他们还没走到目的地,便被关羽派人一顿痛扁,鼻青脸肿逃了回去。双方剑拔驽张,后来还鲁肃单刀赴会,才算暂时平息纠纷。
当初孙、刘结盟,孙权为了拉近关系,打算与关羽结为亲家,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求婚,欲迎娶其女儿。不过孙权派去的使者见到关羽后,关羽破口大骂并把使者赶了回去。这件事,着实让孙权很没面子,要知道他的地位可是比关羽要高,以高就低已经是很看得起关羽,没想到却自取其辱。
第三,关羽是孙权的心腹之患鲁肃去世后,吕蒙接替其职,驻兵于陆口,监视关羽。与鲁肃温和派的立场不同,吕蒙属于军队中的鹰派人物,武力解决关羽便提上议事日程。
关羽是刘备麾下名将,号称“万人敌”,而且他也是刘备军中为数不多精通水战的将领,且占据长江上游,对东吴构成巨大的威胁。作为一员骁勇虎将,关羽决不可能老老实实呆在荆州,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外扩张;更令人担心的是,关羽倘若发兵攻吴,则可顺江而下,占据地利上的绝对优势。此人不除,终究是东吴的心腹之患。
吕蒙认为:刘备、关羽诡计多端,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关羽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东吴用兵,只因为有自己在,不敢轻举妄动。倘若不迅速摧毁其力量,一旦自己去世,就很难制得住关羽了。
对此,孙权十分认同,便全力支持吕蒙以消灭关羽。
第四,拒绝投降,关羽被杀吕蒙趁关羽大举北伐时,突袭其大后方,导致关羽溃败,败走麦城后,关羽只剩下十余人,最终被吴军生擒。这时关羽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投降,二是被杀。应该说,关羽还是有骨气的,对得起大哥刘备,他拒绝投降,最终被杀。
有人说,为什么非要杀呢?关押起来不行吗?鉴于关羽长期以来对东吴的敌视态度以及其人对东吴的威胁,孙权是不可能放虎归山,不可能留个后患。只有杀掉关羽,才能砍掉刘备的一条臂膀。
第五,孙权不怕刘备报复吗?杀死关羽,肯定会引起刘备的报复。为此,孙权是做了准备的,他调整了与曹操的关系。由于关羽北伐,曹操也深以为患,由于关羽是曹操与孙权的共同的敌人,这使得曹、孙有了合作的基础。曹操以司马懿的计谋,派使者南下,唆使孙权出兵消灭关羽。孙权理所当然同意。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直言讨伐关羽之策。
在关羽死后,孙权砍下其首级,用盒子装好送给曹操。这也是对曹操示好,表示我为你铲除一大心腹之患。孙权这样做,就是为抵抗刘备报复做准备,一旦他与刘备的战争开启,就必须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要稳住曹军。后来的历史表明,孙权的做法是高瞻远瞩的。
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吕蒙抓住了荆州防守的纰漏,攻破荆州,而此时的孙权知道了,便手舞足蹈,高兴的不得了。而在杀关羽的时候吕蒙不在场,追捕时也不在场。所以他根本没杀关羽,孙权也没杀吕蒙。历史上实际是这样的:杀关羽是早计划好的,吕蒙是因暴病而死的。此时的孙权不仅急得团团转,还让吕蒙在自己的内室养病,病好了一点,孙权就开心,而吕蒙的病恶化了一点,孙权就烦闷不乐。所以吴主孙权为将吕蒙杀了是不可能的!
孙权明知道杀了关羽会引来刘备的报复,为何非要杀了关羽呢?
永远的都是利益!孙权杀关羽首先肯定是因为囯家利益!因为刘备借荆州不还,从而让东吴失去了一个战略要地。荆州在蜀汉手里,在军事上就会让东吴陷入被动防御。战略上就失去战争主动权。战争的节奏由蜀汉掌握就已经失败了一半。
蜀汉在荆州驻扎大军,就象是一把尖刀顶在东吴腰后部。让东吴动弹不得。这样很难受啊。也不知道蜀汉大军什么时候就沿长江顺流而下,如果蜀汉水陆两军三倍于东吴,三个月可以灭吴,你说孙权怕不怕?如芒在背啊。按战略上形势,蜀吴两家都不可能放弃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如此战争不可避免。驻守荆州的大将无论是谁,都是东吴孙权必除之而后快的死敌。只是没有想到是关羽罢了。
除了公义,私下关羽这样的傲慢性子,曾拒绝孙权和他的联姻。关羽的战斗力爆棚,政治情商就太低了,说什么犬女不配虎子。这样公开辱骂一国之君,其实是很失为将帅气度和风度的。东吴上下皆感受到了屈辱。君忧臣辱嘛。这就是从私仇升级到了公恨了。关羽已经自己给自己埋下了丧身之祸。吕蒙为了国家名誉,君王声誉,也不得不顶这个黑锅下令杀死关羽。所以杀关羽孙权想不杀也难,手下人也不会答应。另一个因素,就是关羽那恐怖的战斗力了,文武双全一代帅才,好不容易逮住,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如此关羽死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