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感谢邀请,“邱医生,你有空吗?我医教科,有家长投诉你,麻烦你来一下!”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应付呢?
带一两个孩子的人,有没有因为孩子不断哭闹而心烦的?如果你带孩子的过程有烦躁生气过,那你想象一下,儿科医生一天要面对多少哭闹的孩子,而且天天这样,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里的儿科医生每天做的那些事,我只能说哈哈了,下班打篮球?夜班跟美女护士聊天?陪孩子读书,给孩子讲故事?那是不可能的。
儿科医生少,毕业生不愿意做,老医生逐渐改行,我是做小儿骨科的,也有感触。个人认为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刚毕业的医学生,自己本来还是个大孩子,面对哭闹的小孩,很难应付。
二、儿科是个哑巴科室,幼儿不会描述自己身上的症状,几个月大的孩子哈哈不会说话,只能靠观察和听诊器,抽血检查等,诊断起来比较麻烦,误诊率比较高。
三、因为儿科医生少,一个医生一天往往需要看很多孩子,工作量太大,一个科室一天收十几二十个孩子住院是很正常的,单纯写病历就需要大量时间。
四、在病房的孩子,病情变化快,风险大,医生不足,上班时间长,太累,就算所谓值班第二天休息天,也要整理大量的病历,儿科医生延迟上交病历是很正常的,而延迟交病历是要扣奖金的。
五、护士输液也很困难,肥胖的孩子很多,很慢找到血管,还有些腹泻的孩子,皮下静脉都塌陷了,穿刺也很困难,加上家长的不理解,吵吵闹闹的太多,医生也需要协助解决这样的问题,心累。
六、家长的要求高,因为年轻护士和医生,家长一般不接受,或者勉强接受,但会抱着怀疑的心态,有些家长稍有不满意,例如病情好转不够快,或者输液的时候多扎了几次,就会有意见,家长给年轻医生护士的压力太大,让他们很难成长。
经常有护士在努力寻找血管,扎针,旁边几个两张盯着,脸色很不好看。有一次,一个孩子扎针,孩子拼命挣扎,从护士护士长,到护理部主任,换了几拨人,都没有成功,家长直接投诉了。
七、很多孩子看见医生护士就哭闹,根本不配合检查,门诊的时候,如果一天要给十几二十个哭闹挣扎的孩子看病,是个人都没办法心情平静。
“医生,你轻点,孩子还小”,这种话算温柔的了。还有直接拉开我的手,把孩子抱走,不让我继续检查的。
八、儿科医生收入太低,这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辛苦,闹心,不被理解,投诉,如果有比较高的收入,还可以忍受。问题是收入往往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偏低,还经常被扣奖金,被投诉,容易被处罚,起了冲突,医院为了息事宁人,有时候还被要求给患者家属道歉,自尊心受到很大打击。
九、不能拒绝病人,就算被攻击,自己不开心,还得继续给这样的患者看病,因为不懂事的是家长,孩子是无辜的,医院也不允许拒绝。耐心,热情,被逐渐消耗后,经常是一个不公平的处罚,让儿科医生选择离职。
十、纠纷太多,儿科医生是被医教科叫去质问最多的,因为经常被投诉,而且经常是非常无理取闹的。
我也被叫去过,但是我比较拽,有心情就去,没心情的时候,电话里说一句,“现在没空,等我看完病人再说吧”,然后假装忘记,实在没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这样的事情!
我们换位想想,自己照顾一个孩子,孩子生病,不舒服,整天哭闹,我们自己都会心烦。如果几十个,上百个孩子轮流哭闹,而且天天这样,你觉得你能一直保持好心情吗?
请给儿科医生多一点理解,为我们的孙子以后看病能容易一点!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全国儿科医生的紧缺,由来已久。儿科医生的接诊患儿量之大,是其他成人科室无可比拟的。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更为关注和重视。一旦孩子的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的将责任推到医生身上。从而造成了儿科医患纠纷成为各成人科室之首。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儿科医生的收入相比其他成人科室收入要低得多,造成了儿科医生的心理失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就是造成大多数医学院校的学生不原意做儿科医生的理由吧!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个人感觉这么几点:
1,现在小孩都是家里的宝,这职业风险比成人的还要大,不能有一点点点与家属期待值不一样的。
2,年龄较小的孩子没办法配合,真正的症状需要医生判断,对年轻的医生是一份挑战。
3,孩子吵闹,就医环境不好,自家一个娃就够头疼的,天天面对哭闹的孩子,没有耐心是撑不下去的。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大多数医学生不願意去儿科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科医生的收入比其他科室低很多。当今医院职工的收入同一阶层职称的人基本工资,补贴虽是一样的。但奖金这一块具有很大差别,奖金甚至远超基本工资,而奖金又是从绩效,科室的收入而来。儿科医生责任不小,经常遭患儿家长的训斥。儿科相对其他科室开的检查少,利润小,有的医院嫌儿科不挣钱干脆关闭。儿科的奖金属比较低的,甚至低于行政后勤院内平均奖。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性趋使,医学生願意去儿科吗?当然进一所大医院工作不容易,当领导让你去你能不去吗?不想去也得去,总得有人去。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谢邀!
近期,关于某医院儿科医护人员集体要求转岗的事件炒的沸沸扬扬。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儿科的医生,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选择每个专业,都是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很多儿科医生都是因为热爱,而选择了坚守。
儿科专业有以下特点:
1.小儿疾病诊断相对困难,儿科古称“哑科”由于小儿缺乏对疾病的自主描述,都是以哭闹等表现来诊,对于医生来讲,检查的针对性不强,造成诊断相对困难。
2.小儿不配合:在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小儿不会配合,惧怕医生及治疗,产生抗拒哭闹等,给检查和治疗带来困难。
3.家属焦虑:小儿生病时,家属极度焦虑。一个小儿,有时候会有四五个家属陪护,殴打医护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
4.事小繁杂:给小儿治疗疾病时,经常还要安抚家属的情绪,很多一部分时间,并不是花在治疗上,而是花在反复为家属介绍病情上。
4.医护人就成就感低:国家虽然鼓励更多的人,去当儿科医生,但操作性很差,没有实惠性。比如在儿科执业医师考试当中,另外加题。另外,在社会上也经常以“小儿科”比喻事情的简单。
4.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付出的很多,但收入很少。如儿科病人很多,再加上以上的几点,医生要付出几倍的辛苦,但收入很低。
以上的几点,大概就是造成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吧。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我是一名儿科医生,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我最能感同身受,为什么大多数医学生不愿意做儿科医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中国儿科医生现状
中国儿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不仅一直存在,并且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2012年,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来为他们治疗,换言之,面对中国2.2亿14岁以下的儿童,儿科医师的数量居然只有9.6万。而在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则拥有1.46位儿科医师。与这个比例相较,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至少达到了20万。
那么大多数医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做儿科医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诊疗难度大与其他行业比,难度太大了,众所周知,儿科是瞎子摸象,大部分1岁以下孩子话都不会说,当他们遇到不舒服时,只会哭,那么孩子哭有很多种含义,儿科医生就得从哭声中来找到孩子哪里不舒服,有很多疑似诊断都得排查,大大增加了医生工作量,古代大夫都不愿给小孩看病,就是当时缺乏各种医疗器械,比如CT,磁共振,听诊器等,给孩子治病就好比瞎子摸象,只能摸个大概,具体还得从多年经验出发,推测出最可能的疾病。
患儿病人多,疾病复杂中国儿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不仅一直存在,并且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2012年,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来为他们治疗,而我国儿童数量庞大,超大的工作负荷,低待遇让儿科医生哭不堪言,并且来学儿科的越来越少。并且疾病与成人不同,很多复杂的遗传代谢病,让医生天天翻文献,一天到晚思考,实在累
学习时间长本来大学五年课程是主修内外妇儿,对儿科学习是最基本的临床知识,当你当了儿科医生就明白,那本儿科学后面还有大量知识要学习,不然遇到儿科疾病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如同海洋一般,广阔无垠,而其他专业同学,手里拿着一本外科,内科,诊断学便可以横行科室,而儿科医生不行,进入这个行业,你得在原来的继续上学习,并且属于终生学习。
收入与付出失衡医生界都流传“金眼科,银外科,不死不活是内科,最苦最累是儿科”,由此可见儿科医生的待遇最低。
举例说明:2014 年新年刚过,一则发生在大连的新闻,让儿科医生短缺这个话题再次残酷地摆在人们面前。 新闻中说到,在近日进行的一次大连市妇儿医疗中心、市儿童医院人员公开联合招聘中,儿科医生等岗位却出现“零应聘”。
市妇幼保健院招聘的新生儿医师等岗位也因为报名人数未达到竞争比例而取消或缩减。 类似这样的尴尬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数据显示,大连市儿童医院去年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入编制的 27 名医生中有 9 人未报到,报到的 18 名医生中有 3 人工作不足 1 个月就辞职。如今,编制已经成为人们眼中的金饭碗,可是儿科医生们面对这样的诱惑还是毅然选择离去。
可见待遇低是行业内的通识,待遇提不上,没人愿意学,毕竟医生还得养家糊口,攒钱结婚,因此好多医生不愿做儿科医生。
缺乏安全感与尊重儿科行业是高危行业,好多医闹大部分是儿科,只要孩子没在医院救过来,部分家长就带着刀具来医院恐吓医生,要求医院赔偿,好多儿科医生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多年寒窗苦读死于一把刀下,浪费了国家资源。并且很多家长对儿科医生并不尊重,把他们当做服务员,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让很多儿科医生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失望,毕竟儿童诊治难度大,医学又不是神丹妙药,每一个都能从死神里抢过来。
但身边仍有一些同学选择做儿科医生,包括我,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留了下来,我想无非是这些原因支撑他们留了下来。
1.对小朋友的爱,每个人以后都会是爸爸妈妈,当自家小孩生病了,没有这些儿科医生,救治他们的孩子,父母该有多绝望。
2.对医生这个职业有崇高的理想,不能因为儿科行业高危,收入低,而不去做,如果社会人人都这样追求名与利,那么这个社会是畸形的,总要人负重前行,这些选择了儿科医生的,是值得钦佩的英雄。
3.幸福感,这个幸福感比成人医生更强烈,为什么了?因为孩子出生时,一个生命的到来,希望的到来,给一个家庭带来了生机,能够救治孩子,相当于挽救了一个家庭,虽然目前我国儿科医生不多,但每个儿科医生给家庭希望,我们的国家就有未来,孩子健康则国家富强。
结语:尽管很多人不愿意做儿科医生,但天高任海阔,理想又不能当饭吃,支持那些远离儿科的医生,但我们可以为留下来的儿科医生点赞,是他们托起了祖国的希望,给了每个家庭安全感,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儿科医生的价值所在。我是一名儿科医生,我为儿科代言,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评论转发,谢谢支持。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