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都希望这个概率是0,但是“病毒”可不跟我们讲“人情味”。

当今我国的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即使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很小,我们也要提起100%的警惕。

之前李兰娟院士就说:“我非常害怕国外输入病例会导致我国第二次疫情的爆发”;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也“预测”:“中国疫情二次爆发是大概率事件”。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国再次爆发疫情的的取决因素在于两点:一是境外输入病例,二是国内某些“无症状”感染者。

首先,境外输入的风险:

自3月1日我国出现第一例境外输入病例以来,截止到今天为止,我国已经确诊境外输入病例1534例,昨日新增确诊34例,并且从3月1日–4月15日这1个半月的境外输入曲线图上来看,每天新增病例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

按照境外输入病例的国家来源来看,数量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俄罗斯、英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伊朗。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俄罗斯,俄罗斯输入我国的病例高达近600人,占到累计输入病例总数的2/5,这么高的比例着实惊人!

而俄罗斯大部分输入病例都是通过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绥芬河口岸”输入进来的。该口岸是我国北部连通俄罗斯的重要通道,疫情之后,虽然我国关闭了该口岸的“旅游通道”,但是公路、铁路的“货运通道”并没有关闭,每天入境的人员高达100多人,其中3月21日至4月9日入境的不到2500人中就有243人被确诊,还有102人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如果算上“无症状”感染者,那么确诊比例近乎14%,这一入境人数和确诊比例不免让人担忧!

再者,来自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风险

新冠“病毒”越来越“狡猾”,而且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同,新冠病毒在不同宿主体内的“潜伏期”和“发病症状”也完全不同,但是传染性是不变的,这就给防控和检测增加了大量的难度。

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还是呈现一种高压的防控姿态,防控重点也适时的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特别是哈尔滨“王炸韩某”事件之后,各地的防范措施有所加强。

要想避免二次爆发,必须把全民防控落实到实处!万不可掉以轻心!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目前国内疫情基本稳定,最大的威胁来源于境外输入型。而我们的防控能力有目共睹,五月份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谈到五月份,不得不提五一劳动节假期的安排。按照每年五一假期打算,五月份旅游业迎来巅峰,春暖花开,大部分人开始蠢蠢欲动,争先恐后光临各大旅游景点。如今受到疫情的影响,五一假期依旧是个严峻考验。

疫情再度爆发取决于三个方面

1⃣:无症状感染、目前国内还是爆发出一些无症状感染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可能自己不清楚,或者体内已经产生抗体。但是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只不过传播力度非常低微,很大程度上不可能大面积传染。加上如今大家普遍佩戴口罩,疫情爆发的可能不大。

2⃣:防控能力、国内疫情能够迅速稳定下来,这跟防控积极性有些直接关系。我们每天出入各大商场,包括之前的小区都会进行测量体温登记,不放掉任何可疑点,从基层抓起疫情的防控,通过密不透风的排查,不具备疫情爆发的条件。

3⃣:境外输入、这是疫情爆发的最大隐患,虽然国家已经出台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政策,外来人员也必须进行14天的隔离检测,但不排除有一些个别案例。比如黑龙江能够疫情爆发严重跟俄罗斯有着直接关系,根据统计,俄罗斯确诊人数已经达到2万于人,所以我们只要控制住境外输入型的病毒,国内疫情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壮点评:虽然春暖花开,但还不是摘掉口罩的时间。只有国外疫情得到控制,我们才能真正放下戒备,为此我呼吁,五一假期,大家还是同城,或者短途旅游,尽量避免大规模人流聚集。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下方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可能性不大!

1.大家都知道,新冠病毒在高温环境下很难存活,五月份开始一天比一天热,白天温度可达20多度,所以爆发疫情可能性不大。

2.我国刚从疫情中走过来,付出很多努力和牺牲,同时也收获很多经验和方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不可能重演疫情爆发!

3.新冠疫苗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和试验,相信有关机构很快会研发出疫苗,那样的话,对付新冠疫情就简单多了!

目前,全球疫情恶化,很庆幸我们是中国人,有强大的祖国让我们依靠!战胜疫情有多么困难,付出多少牺牲,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大家仍然要提高警惕,继续做好防护措施,全国人民和国家一起努力,共同营造健康家园,这样才不负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和倒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各界人士!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并不是吓唬人,五月份疫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很大!需要时刻警惕

众所周知,现在境外输入病例真的是越来越多,并且每天都在新增!还没有下降的趋势。

A:境外输入病例

①:现在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绥芬河,目前疫情局势告急。

②:内蒙古满洲里地区境外输入病例急剧增多。

这就是导致国内是否会出现疫情第二次爆发的主要因素。

我们以黑龙江为例,来分析一下实时疫情数据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现有确诊病例跟累计确诊病例较昨日新增22例。

并且要清楚一点,早在4月13日,黑龙江现存确诊人数就有336例,占全国的16%,仅次于香港;日新增人数79例,占全国的91.9%

现在还增加了4例,达到了340例!!!不得不提高警惕,继续增强防疫工作!

二:无症状感染者。

早在武汉解封之时,就有专家对于武汉整体疫情数据做出判断,“现在武汉境内还有1到2万例无症状感染者”。

虽说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病毒的几率较低,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其传染性,到底有多低?是否会造成进一步的传播、蔓延?

这也就是湖北地区,为何迟迟不确定开学时间的原因!

三:人们思想的松懈

这段时间相信大家感悟最深的一点就是走在大街上,已经有很多人摘下了口罩,觉得病毒与自己完全的脱离了关系,并不会感染上病毒。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思想,要清楚,刚开始病毒也是由局部到全国范围。

出现了大量聚集的情况,像前一段时间各个景区人山人海,还有好多人不戴口罩的情况,这就是思想上发生的松懈,疫情如果潜藏传播开来,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五月份各个省份都会迎来“开学潮”,这应该是对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挑战。

疫情还没有彻底宣告结束,一定要时刻提高警惕!

具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月份的确是一个关键期,马上就要迎来5天小长假的五一劳动节了,眼看着这段时间疫情大好转,对于在家憋了几个月的人来说,可能都有点蠢蠢欲动,想外出放飞心情了。

那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钟南山院士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危险性肯定存在,但造成疫情暴发可能性比较小。我国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几率很小。

但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五一出游的风险还是很大,绝不能掉以轻心,这几点要重点关注:

1.境外输入病例。从3月开始,境外输入病例开始增加,到现在4月快结束了,一直没有停止增长,每天都有几例或几十例的增加,随着全球疫情的大爆发,虽然中国控制得很好了,但这些境外输入的病例仍然对国内的人民造成很大的影响。

2.无症状感染者。这类人也是每天都有几例或几十例的增加,无症状感染者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但呼吸道等标本核酸检测或抗体检测呈阳性。这类人群我们没办法判断,只能自己做好防护。

3.还要坚持带口罩。天气慢慢热起来了,带口罩确实有点难受,已经看到有部分人摘下口罩了,这样的风险最大,因为你不知道人群中有没有隐藏着无症状感染者,外出时口罩一定要坚持带下去,直到疫情结束。

4.出游要做好防护。如果一定要出游,尽量选择人少的旅游景点,并且自带干粮,不要在人多的地方吃东西。张文宏医生说了,今年五一旅游最危险的地方就是用餐的地方,因为要摘下口罩才能用餐,这个过程中感染的风险最大。

5.最好还是忍忍吧。虽然都想趁五一走出家门去放飞下心情,但最好还是能忍忍,以后出游的机会很多,不必赶在这个关键时期去凑热闹,目前这种情况下出游,其实玩得也不尽兴,对吧!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出游虽美好,安全更重要。这个五一,你们会出游吗?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

国内五月份再爆发疫情的可能性有多大?小范围的疫情可能发生,大范围的疫情不会出现。

不仅是五月份,还有五月份以后,还会不会再爆发疫情?对此,钟南山院士在4月14日是这样回复的:我们继续做好防控,应该不会有比较大的疫情。

如何理解钟南山院士的回复?

一. 小范围的疫情风险还会存在。

1. 国内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

取得武汉战疫的胜利之后,无症状传染者一度成为一个“热”词汇。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存在着传播风险,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和发现,也将是今后国内预防疫情发生的一个重点。

2. 国外输入病例有着更大的传播风险。

一些国家的疫情还在继续严重,尤其是我们国家的近邻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疫情还在不断蔓延,这势必影响到我们的国家。过去几天,黑龙江省每天新增的一些境外输入病例,就是在绥芬河口岸封闭之前进入的。

3. 复工、复学、复产是疫情发生的一个可能风险。

疫情之下,有聚集就会有风险。进入5月后,大部分学校会开学,学生复学过程和复学后的一些地方,车上、车站、教室、食堂、寝室等很多地方,都会形成聚集点。

二. 大范围的疫情不会出现。

1. 群防群控的防疫机制,是预防疫情的最大保证。

无症状感染者方面,国家规定有相应的隔离办法。国外输入病例方面,相信各地口岸、海关等地方会继续加强防控。复工、复学、复产方面,各个单位也会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具体防疫措施。

2. 进入5月,温度的升高会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

病毒相对喜欢冷的环境,4-16℃更适合病毒生存。进入5月之后,国内大多地方的气温都会达到20℃以上。

结束语:作为个人,避免病毒感染,最好的办法,还是继续戴口罩出行,少聚集,勤洗手,做好自我防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