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何提出要亲自率军收复外蒙古?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说也惭愧,张作霖所谓的提出亲自收复外蒙古,完全是冲着钱去的,别看民国时期很乱,可是真正能够搞钱的小能手没有几位,而张作霖几乎是其中的佼佼者。

事件回顾

外蒙其实经历了一波三折,具体的一波三折,分为三个时间段:1920年以前,1920年到1921年,1921年以后。

1920年以前,外蒙一直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尴尬的地步,因为苏联在这边住有部队而满清也好民国也好,在那边也有部队,双方之间僵持不下。

而在1920年到1921年,双方之间的势力变化出现了波动,最开始的时候,苏方的势力要比民国的势力要强一些,而中间的时候苏方的势力比民国势力弱,到最后苏方反败为胜,直接把民国的势力驱逐出去,外蒙也就正式的与民国无缘了。

而在张作霖提出亲自率领军队收复外蒙古,就是在1920年到1921年这一段时间里面,这个时候张作霖与曹锟相互争夺北洋政权的直接统治,所以张作霖不愿意让自己损失任何兵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命令自己的手下,绝对不可以出手干预任何与外蒙相关的事情。

可是紧随其后,张作霖却突然大反常态,并且表示你给我钱,我可以现在就去收复外蒙,北洋政权信以为真,并且直接给了张作霖300万元,张作霖拿到钱了之后一个劲儿的扩充兵力,可是对于什么时候收复外蒙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

而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转机,那就是控制外蒙的苏联势力,因为参与了一系列战役,在这系列战役当中,苏联的实力已经小的可怜了,而且苏联在外蒙的整体势力来看比之前降低了9/10,甚至还要多。在这个时间端口,只要张作霖出兵,就有很大的概率能够直接把外蒙给拉过来,可惜的是张作霖与曹锟之间关于北洋政权的争夺还没有结束,张作霖绝口不提这件事情。

而最终苏联方面反应过来,并且回过神儿,直接把外蒙给拉了出去,在这个时间阶段,张作霖直接向全国宣布,外蒙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大家就不要再想了。

其实如果北洋政府不给张作霖300万元的话,也有可能在那个时间段趁着自己还有点钱招兵买马,把外蒙收复过来,奈何的是把所有的底牌统统打出去之后,北洋政府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祈求张作霖出兵,而张作霖的表现也彻底让北洋政府伤了心。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何提出要亲自率军收复外蒙古?

老实说一句,张作霖在这事上干的很不地道,他提出亲征外蒙只是为了骗钱,最后直接导致了外蒙的失去。

辛亥革命后,沙俄趁机侵占了外蒙,虽然后来皖系大将徐树铮率军一度收复,但是在直皖大战皖系失败以后,驻外蒙的褚其祥部就孤立无援。1920年10月白俄将领温甘伦率800多白俄军逃到外蒙,后来他纠集了俄蒙联军约5000多人,进攻库伦。

驻守库伦的褚其祥部虽然有8000多人,但是长期孤悬在外,士气低落,在1921年2月2日弃城而逃,库伦被白俄军占领。驻守叨林、乌得的奉军张景惠部也不战而逃,一时边境局势紧张。

事发以后,此时担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只是一个橡皮图章,大事都由直系曹锟、奉系张作霖两人决定,因此只能电请两人商议对策,同时任命张景惠为援库司令让他率部抵抗,相机收服库伦。

然而曹锟、张作霖两人正忙于争夺对北洋政权的控制,不愿意出兵,因此张作霖下令张景惠不得就职,不得出兵,坐视局势糜烂。奉直双方关于征蒙一事一直争吵到了4月底,最后张作霖突然改变跳读,表示自己愿意亲自带兵远征蒙古。张作霖这一表态自然得到了徐世昌的欢迎,立即对他提出的条件全部答应,并特拨专款300万元给张作霖,作为征蒙经费。

此时恰逢温甘伦攻打远东地区失败,实力大伤,如果张作霖真的出兵,那么肯定可以收服失地。然而张作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骗钱而已,经费一到手,他全部用于扩充部队,但是征蒙事宜却一拖再拖。

而北洋政府在拨出一笔巨款以后,也再无力筹款征蒙,所以只能催促张作霖早日出兵,其他无法可想。拖到6月底,苏军杀入外蒙,击败温甘伦,在7月12日占领了库伦。张作霖趁机宣布外蒙已经平定,因此不用出兵,绝口不提带兵亲征一事。

此后苏军迅速控制了外蒙全境,而张作霖扩军结束以后,也转而开始准备和直系决战,就此失去了收服外蒙的机会。

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何提出要亲自率军收复外蒙古?

现如今有一种声音,说这次收复行动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徐树铮依仗了特殊的时代背景;再一个就是徐树铮当时的手段过于激烈,从而为日后外蒙古的失而复得埋下了隐患。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接着来看。

辛亥革命的时候,外蒙古在沙俄的庇护下独立,后经中俄双方交涉,取消了独立,改为自治。不过中华民国仅享有宗主权的空名,实际上的外蒙古依旧被沙俄所控制。

一直到了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之后,外蒙古的问题方才发生转机。

此时外蒙的王公和喇嘛受到震动,断绝了财源的支持,遂产生了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之心。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时的外蒙还存在着严重的外患,当时在日本的支持下,沙俄的旧军官谢苗诺夫、布里亚特等人意图在外蒙建立一个“大蒙古国”。

在这种局势下,外蒙撤销自治被提上了北洋政府的议事日程。

公元1918年8月,外蒙的王公们向中央政府驻外蒙代表陈毅表示愿意撤治,恢复前清旧制。陈毅随后就和王公们商定了《外蒙善后条例》63条方案,准备报呈北京。但由于这份善后条例的内容只有利于王公,自然引起了喇嘛的不满,于是他们上书了大总统徐世昌,要求保存自治。

就这样,撤销自治一事因此停滞了下来。

后来趁着陈毅招抚外蒙失利,徐树铮登场了,将谈判大权从陈毅手中夺了过来。徐树铮当时是西北筹边使、西北边防总司令,鉴于外蒙王公不掌握实际力量的情况,他一改陈毅倚重王公、忽视喇嘛的做法,决定擒贼先擒王,王公先丢一边,从喇嘛入手。

就这样,时任外蒙总理兼内务长的喇嘛巴特玛,成为了徐树铮重点攻坚对象。

我们前面说了,当时的徐树铮是西北边防总司令,手握皖系军阀段祺瑞唯一的嫡系部队”边防军“,所以很自然就选择了以武力威慑的方式来谈判。别说这招还真好使,仅仅20多天,喇嘛就同意了撤治。

就这样,1919年11月,外蒙古无条件选择了撤销自治,回归到了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徐树铮的这一举动获得了当时国人的热烈称赞,就连作为政敌的孙中山,也致电徐树铮,说他是当代的班超。

不过徐树铮的武力威慑,也为日后外蒙古的得而复失埋下了隐患。

正如有人说,“自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后,对待蒙人,向来严厉,大失外蒙人心,其敦劝外蒙之取消自治也,且以强迫之手段出之,外蒙虽一时慑于徐之兵威,不得不俯首相从,但外蒙活佛、王公、喇嘛等则多有欲待机而动者。”

直皖战争之后,徐树铮下野。蒙古的王公、喇嘛则再次要求恢复自治,并不惜向日本借了600万元,勾结了谢苗诺夫的部属恩琴。1921年,恩琴攻陷库伦,建立了外蒙古独立政府,依旧以活佛为首领。

当时的中国政府虽然任命了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负责平定外蒙,但他志在关内,根本无意出兵。再后来苏俄提议和中国一同出兵,消灭盘踞在外蒙的沙俄余党,但遭到了拒绝,于是苏俄就径自以帮助中国平乱为借口,出兵外蒙,最后取得了胜利。

1921年7月,苏俄扶持的“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宣告成立,外蒙古一去不复返。

总而言之一句话,徐树铮收复外蒙之功,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这并不意味着北洋政府的力量有何可观之处。

至于其过,则是以纯武力逼迫,从而埋下了外蒙古复叛的隐患。

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何提出要亲自率军收复外蒙古?

张作霖也想

张作霖也想出东北重兵收复外蒙古,可苏联的大军对东北虎视眈眈,张作霖大军开复外蒙古,绝对能收复。

但是,东三省就要被苏俄大军占领了,小日本也在瞅机会,妄想占领东北。

所以,张作霖怕老窝被被外人占了,他永远都要背骂名,还不如把东北守好。

民国时期张作霖为何提出要亲自率军收复外蒙古?

外蒙在斯大林操纵下,21年7月宣布独立,民国政府不承认,蒙古有苏联驻军,国内各党不团结,有支持外蒙独立呼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