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空挡滑行用的好了绝对会省油,但是用不好的话费油不说还极不安全。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手动档什么情况下空档省油,什么情况下空挡不省油。为了更清楚说明问题就拿我平时经常开的一段10公里左右的路来分析。
从我家到市区有大概10公里,刚开始是两公里缓下坡,坡度不大,时速60开始空挡滑行的话到坡道结束后车速会提高到75公里,但是这段坡道如果带档滑行的话跑不了100米发动机制动就会将车速降低到40公里,接下来还需要加油门提速前进。所以我平时都是空挡滑行走完这两公里,而且出发时发动机温度低,这两公里空挡滑行完大概需要2分钟,这段时间内发动机可以怠速慢慢热车,所以说这一段路空档滑行是比带档滑行省油的。
走完这两公里以后紧接着是一个一公里长的大坡,坡度非常大,五档下坡都要带点刹车才能稳定车速。我滑行完两公里后立刻挂五档开始利用发动机制动带档走这个大坡,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发动机制动状态,发动机不喷油。这时候如果空挡滑行的话发动机处于怠速,而且车辆运行中为了提供足够的真空度保证刹车发动机怠速会很高,最起码在1000转,所以这段路如果空挡滑行的话会费油,而且特别危险。
所以说空挡滑行想省油的话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所有时候空挡滑行都会省油。如果你不是太清楚的话建议大家还是带档滑行,这样更加安全。
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相信许多新手都有听过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开手动挡车型可以利用空档滑行来省油。这一说法目前被许多老司机所信奉,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司机,会时常挂在嘴边。那么,究竟空档滑行是否真的省油?这样的操作到底安不安全?如何操作才能真正省油呢?
空档滑行能省油,仅限化油老车型
首先,空档滑行是指在机动车行驶中,驾驶员把变速杆置于空档位置,利用车辆惯性行驶的操作方法。实际上对于一部分老车型来说,空档滑行省油是可以适用且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在国内电喷车型还未普及和生产的上世纪,使用化油器的老车较多,机械部分非常直接。当车辆使用空档的时候,发动机与变速箱是断开的,因此化油器不喷油,从而达到省油的效果。
但在电喷车型普及以后,仅适用于化油器车型的空档省油技巧就不再适用了。因为电喷系统是通过各个传感器的计算以后,再经过ECU决定喷油量的大小。当汽车在空挡滑行的时候,ECU并不会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的连接,还有可能加大喷油量来保持怠速转速。省油的目的自然就无法达到。
辟谣:空档滑行有危害,紧急制动有隐患
实际上,对于电喷车型来说,空档滑行不仅不会省油,还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本身发动机和变速箱已经断开,因此车轮便缺乏发动机来进行制动,同时在需要刹车时,刹车系统也可能存在力量不够的窘况。此外,也有明文规定禁止空挡或者熄火滑行,因为此举很容易导致润滑不足而让变速箱出现损伤。
所以就目前来看,空档滑行省油理论早已过时,电喷车型如果强行使用不仅不会省油,还会存在安全隐患,可谓是得不偿失。而且不少驾照在路考的时候也已经禁止空档滑行,为了保证制动效果,在下坡时开车,也应该挂档滑行,避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做出反应。
省油驾驶有诀窍,并非空档才可以
其实在汽车的日常使用中,并非只有空档滑行才能省油。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对于节约油耗还是有所帮助的。
第一就是控制转速,对于电喷车型来说,一般把转速控制在适当的转速,就可以实现不错的油耗,避免燃油的过度浪费。
其次就是保持车速,这点应该根据路况灵活运用。一般对于小排量汽车来说,在60km/h到80km/h的区间最省油,中排量汽车则要去到80km/h至100km/h的区间。此外每台车的保养手册上,也会对不同车型进行标注,可以以此灵活操作。
第三,就是柔和起步,无论对于什么车型,在起步时缓慢踩下油门,使加速过程保持平缓,是实现省油的好办法。
总体来说,空档滑行只是一种过时的技巧,对于如今的车型早已不再适用,想要省油,还得通过日常细节才能做到。
小结:空档滑行省油的谣言由来已久,不少老司机对此更是深信不疑。想要摆脱这样的老旧想法,让谣言不再传播,一方面需要在驾考时候进行普及,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个驾驶者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认知能力。只有做到这样,谣言才不会被广泛传播。
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首先确定空档滑行不但不能省油而且会比车辆正常使用状态下更费油,当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已在汽车上普及,并且涉及摩托车,电控系统与生俱来就具备:减速(发动机转速)断油和超速断油功能,当节气门开度全闭,变速器(MT,AT,CⅤT等)带档,发动机转速超过1200n/min,车速超过40km/h左右(各厂家ECU设定有差异一般通程),此时ECU通过节气门位置TpS,发动机转速传感器Ckp车速传感器:等传来的信息经运算控制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之喷油器将停止工作,发动机气缸内进的是纯空气,但此时不会熄火,因为车辆驱动轮动力反向经半轴,差速器,减速器,传动轴,分动器,变速器,离合器(液力变矩器),飞轮…使发动机继续旋转,但此时由于发动机的牵阻制动作用,车速会越来越慢,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变速器尽量选在高档车速升起来之后再开始带档滑行。
如空档滑行,发动机五种工况的油耗曲线ge,在怠速时仅次于节气门全开的全负荷(油门踏板全开)工况,所以更费油。
高压共轨系统也适用带档滑行。
带档滑行无论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都是最合理的,由于水平有限惧以此文奉献给大家。
祝春节愉快,事事顺意
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你别听老司机。溜车是可以节油也不假。
但你的看车来说。记得我们刚学车时解放141和现在汽车没有可比性。方向机是机械方向,空车一到下陡坡只要气压表上有足够的气压。一般都会熄火溜空,开一天下来手都是酸的。那时车离合器都是机械离合器,没有助力。当然可溜空。老跃进牌汽车,刹车都是油刹没有真空助力当然可以溜。
特别是北京吉普212。只要是下坡溜到美国都没有问题。
随着汽车工业发展,技术不段更新改进。很多老一辈的驾驶经验,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汽车从9O年代中末期,汽车发展日新月异。方向是液压助力,离合器带助力,刹车真空助力等等。新技术井喷式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汽车一般都是电喷,它的供油量都是经过电脑ECu控制。它根据汽车负载来分配供油量,所以你不用当心。就是溜车也节约不了几块钱油。现代汽车由于方向助力、真空刹车、助力离合器、空调的应用,以经不可能熄火溜车。熄火方向打不动、最主要是没有刹车。没有刹车就不能保证汽车安全行驶,命都保不住还节油有个屁用。
还有告诫大家,在重车或者载人时。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的安全。请你一定不要溜车。
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看情况而定,反正手动变速箱在宽阔平缓的路段车速较低可以选择空挡滑行,前提是发动机不要熄火,刹车转向都可以由发动机提供动力。不过下坡就不建议,尤其是急坡,更要挂挡前行,发动机制动是很重要的下坡制动方式。我开个510由于是AMT变速箱,虽然装了自动变速机构,本体结构还是手动的,所以要是城市路况塞塞停停,有机会也是空挡滑行,因为低速前行发动机制动就不太发挥作用,而且还导致变速箱不停的换挡降挡来适应低速。其实有些车的自动变速箱也是会在特定速度特定路况在行驶过程中收油门或者不踩油门的情况下空挡滑行,不过那些车的变速箱调教不一样,一有突发情况就会连接发动机。所以老司机是会弄两手空挡滑行来省些油钱。
空挡滑行到底省不省油?
下面小编详细的解答一下汽车空挡滑行真的省油吗?
空挡滑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老司机在教育新手的时候,总喜欢将这条经验拿出来分享,空挡滑行不仅省油,而且开车还比较灵活,对于自动挡车型来说,空挡滑行没有引擎牵引力,手动挡更不用考虑换挡,仅通过刹车踏板控制车速即可。不过很可惜,这个说法已经是老黄历了。
对于化油器发动机来说,化油器引擎以进气量作为标准,带挡滑行时会有空气参与进来,档位越高,进气量越大,从而导致油耗增加,而此时空挡,则默认为怠速状态,油耗是可以降低的。给油多少全靠驾驶员控制,因此空挡滑行的确能省油;电喷发动机是靠传感器感应给油,即使采取空挡滑行,发动机的转速不会立刻下降,而是有一个过程;因此,空挡滑行并不一定省油。
对于电喷引擎来说,喷油量的多少由ECU控制,根据车辆不同的行进状态,比如怠速、减速、加速等不同状态控制喷油量,处于带挡滑行状态时,引擎负载降低,ECU会判断车辆此时处于拖动状态,电喷会直接中断油量输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具备瞬间油耗显示的车辆,在带挡滑行时显示瞬间油耗为0的原因,而如果是空挡滑行,电脑反倒会默认汽车处于怠速状态,将继续喷油以保持怠速,因此,相比带挡滑行,电喷时代的空挡滑行反倒更费油,无论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车型,都是一样的道理。
注意事项:1、影响发动机使用寿命
在车辆行驶中,如果驾驶人采取空挡滑行,发动机必然处于怠速运转。此时发动机机油泵处于较低转速状态,机油供给量有限,在短时间内发动机还可以承受,一旦时间较长,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清洁、润滑、密封、降温等功能将大打折扣。日积月累,发动机将产生早期磨损,从而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2、危及制动效能
空挡滑行时,空气压缩机的泵气效率低,泵气量较少,从而影响各用气装置的功能,同时也降低了发动机制动功能。诸如车辆在一定角度的下坡道行驶,频繁地制动,使气压下降很快,制动效能下降。
3、冷却系统高温耗油高
空挡滑行时,发动机转速较低,冷却系统的温度处于高温状态,耗油高,燃烧恶化,既不经济,又损害发动机。
4、容易造成变速器轮齿断裂
空挡滑行,容易造成变速器轮齿断裂乃至折断。空挡滑行时,车辆行驶速度较高,因此变速器输出轴转速相对较高,再次结合档位时造成啮合齿轮间相对作用力及冲击较大,轮齿出现疲劳断裂,严重时,几个轮齿整体脱落。
最后:以上就是小编详细的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喜欢小编的记得点赞转发关注,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私信留言,小编看到会第一时间给大家回复。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