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落款“丙申年”是错的吗?
无所谓对错,一件书法作品的落款之前,一般都会写上时间,这个问题是关于时间怎么写的问题。
题款的方式大体相同,却没有固定的字数和格式,内容也是和正文内容相关。就时间来说,也有许多表示方式,有只写年的,也有写年和月的,也有年月日都写上的不拘一格。总之,一个原则,就是要题款和正文的内容相互配合,传达出更多关于作品的信息。又要根据作品的篇幅所余的空间来安排。
中国古代纪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皇帝年号,一是干支纪年。一般用一种就行,为了郑重,两种都用也可以。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若题款中只写年,“丙申年某某书”,当然是可以的。有人说干支就是纪年的,写上年是多余的。这样说肯定不对,干支不但用于纪年,还可记月,记日,记时。落款中只出现“丙申“二字,无法确定就是记年。如果时间写“丙申冬日“四字,“年”字就可省略,因为冬是季节,冬天的某一日,此前的“丙申“只可能是年,故“年“字可不写。
在书法作品中以干支纪年,显得文雅一些。个人觉得,古人以干支纪年,那是当时的通用做法,现在用,会有一些问题。原因是干支六十年一循环,会产生时间上的不确定。比如我们看到一件作品只写了丙申年,那它可能是2016年的作品,也可能是1956。再往前推几个六十年都有可能。如果有乾隆丙申,年份就确定了。肯定是1756年。所以古人比较郑重的事情记年一般同时用两种方法。月和日也一样。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年月日全部两种记时法。
现在我们平时通用公元纪年法,如果比较重要的时间,用公元纪年法也挺好。启功先生是大学问家,他的作品有好多都是用的公元纪年。
以干支纪年的,确定时间要查作者生平,比如落款“癸巳年范曾书”。因为范曾是1938年出生,己经历过两个癸巳年,一个是2014年,另一个是1954年。那时范曾还是小孩子,不可能为别人题字,那么此作品基本可认为是2014年。假如题“二O一四年,范曾书“就不用这么麻烦了。不过,写癸巳年可以少写二字。当然,这种情况对于只有艺术价值,而无历史价值的作品没有意义。对于一般的爱好者购买名家作品来说,只要是名家写的就行了,时间并不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