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集团有两帮人马,一帮主战,支持袁绍讨伐曹操,如审配,郭图;一帮不支持袁绍讨伐曹操,如沮授,田丰!那么沮授和田丰的战略性目标具体是什么呢?

袁绍鼎盛之时,甩过曹操几条横马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谋士成群。但他表面上宽和,实际上听不进谋士进言,更不会用人。

官渡之战前,曹操粮草已是捉襟见肘。当时沮授和田丰,建议先于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逼压曹操俯首称臣,袁绍自以为用不着,打曹操就如小菜一碟。

后来两人又建议坚壁清野,干熬曹操粮草不继,再一击而成。袁绍竟大怒:"扰乱军心"。结果两人一杀一囚。

军心浮动,人心思散。许攸夜投曹操,告诉了乌巢粮草基地,结果曹操雪夜奔袭乌巢,一把火烧了一干二净。战局瞬间大变,不利于了袁绍。

袁绍更是任人唯亲,听信小人,疏远贤士,一盘好棋最后下得全盘大输。

曹操善用人,善纳谋士之计。曹操就是厚待关羽,关羽为他斩了颜良,拔得先筹。而袁绍帐下,刘备早投麾下,他没有很好利用刘备的人脉和价值,想方设法招回张飞和关羽,在战场上先声夺人。两相对照,袁绍用将、用谋士两方面,都已落下风,待粮草焚毁后,双方实力对比已此起彼伏,曹操后来居上占了上风。

袁绍狂妄自大,陷害忠臣;

曹操沉着冷静,重用将士。才造成了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取得官渡大捷!

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把握时机,该战则战,不该追則退避。此一时彼一时。

袁绍乃伪君子,一心想当皇帝都想的快讽了,对于这种没资质的德性,早亡也罢了。

受邀请而来是很荣幸的事,败邀请而去竟受无资质的冷漠。此乃二谋的不幸也。

啥意思?

没意思!

[捂脸][捂脸][捂脸]谋士的悲哀

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首先说沮授,这个人是袁绍身边不可多得的战略家,他很早就建议袁绍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但是袁绍没听,因此,才被曹操抢占了先机。

那么在官渡之战前,沮授对曹操的战略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三年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疲惫曹操,用袁绍雄厚的实力去把曹操消耗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前线对曹操形成足够的压迫,让曹操的部队时刻处于恐慌之中,而后派出部队,对曹操进行骚扰,让他没办法安心发展,而自己则可以借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一番此消彼长下,袁绍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最后可能都不用袁绍动手,曹操自己可能就来投诚了。

田丰的观点和沮授类似,他认为曹操当时刚刚击败了袁绍,士气正旺且其用兵如神,这个时候,选择和曹操去硬碰硬是很不智的行为。袁绍拥有四州之地,完全可以自己闷头发展的同时,派出部队不断的去骚扰曹操的发展,这样一来,曹操的部队就会疲于奔命,自己的经济发展不起来,当然就没办法对袁绍构成威胁了,到时候袁绍集中优势兵力,就可以一战而胜之,则北方就彻底安定下来了,而且自己的损失也会很小,要速战速决的话,那是对曹操有利,而对袁绍不利。

但袁绍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因为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通过强攻,直接把曹操击败,不需要这么麻烦。本来直接打也不是说不行,但是在进入官渡之战后,双方处于僵持阶段,袁绍没有把自己的粮仓乌巢防守好,才让曹操抓住了机会,如果没有许攸去通风报信的话,本来曹操都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在各方面占尽优势的情况下惨败,后世很多人认为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战略上失策,是袁绍失败的首要原因。其中袁绍的谋士沮授和田丰和田丰早就预见到了并提醒过袁绍,可是当时袁绍已经急功近利,忠言逆耳。如果袁绍从开始就听取沮授和田丰和田丰意见的话,根本就不至官渡惨败。

比如沮授的策略:

1. 识破郭图和荀谌的“反客为主”之计。

2. 为袁绍势力规划“隆中对策”

3. 挟天子以令诸侯

4. 劝谏袁绍不要废长立幼,分化权力。

5. 劝谏袁绍先充实粮食和军队,以逸待劳,使用疲兵战术,不要追求与曹操的战略性决战,并详细指明了战术步骤。

6. 为其弟沮宗家解答为何急切求战不妥。

7. 劝谏袁绍不要独自任命颜良为先锋。

8. 对峙官渡后,再次劝谏袁绍采用持久战术

9. 摸清曹操劫粮的目的后,劝谏袁绍在乌巢外部再埋伏一支部队,互相呼应,以防不测。

比如田丰的策略:

1. 君臣协力,出谋平定公孙瓒(史料记载不全)

2. 劝谏袁绍迎立天子。

3. 劝谏袁绍趁曹操征讨刘备,发动攻击,直指许昌。

4. 劝谏袁绍既然先前没有抓住许昌空虚的机会,就以逸待劳,消耗对方。

5. 判断袁绍外宽内忌,出师不利则不能容己。

由于袁绍出征时田丰已被下狱,因此官渡开战后未有献策机会。

不难看出,沮授和田丰在官渡之战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向袁绍提出了正确的建议,可惜的是袁绍一次都没听。如果沮授和田丰的建议被采纳的话,战争结果尚未可知。袁绍兵败仓皇逃跑,结果沮授和田丰因为囚于军中而被曹操所获。曹操是一个重视人才的人,给足了沮授和田丰面子,放下架子好言相劝沮授和田丰归降,沮授和田丰以“叔父、母、弟,县命袁氏”为由而拒绝。尽管如此,曹操仍然厚待于沮授和田丰,将其留于军中,希望能够将其感化。可是沮授和田丰“后谋还袁氏”,曹操一怒之下将其杀害。

后人有诗赞曰:“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为何官渡之战中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 - 谈古论今 - 一起取经 - Powered by Discuz!

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官渡之战之前,袁绍已经丧失过一次击败曹操的良机,那就是以儿子袁尚生病,没有偷袭后方空虚的许昌。当曹操击吕布,败刘备,夺得徐州后,基本上奠定了夺取中原地区的基础。此时的曹操,虽然没有袁绍的兵多将广,但曹操的军队士气高昂,可以以一当十。沮授,田丰的意图十分明显,曹军意在速战速决,我们不如拖死曹操,熬死曹操,待曹操粮食吃光了,军无斗志,准备班师之时,再在后方乘势掩杀,方可一举取胜!

官渡之战之前沮授和田丰阻止袁绍讨伐曹操,他们的战略是什么?

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末‬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沮授、逢纪、许攸、田丰、审配、郭图、辛毗等人是袁绍的谋士团,袁绍据有冀州后,这些谋士们都从不同角度为袁绍设计了集团的发展方略,其中沮授的进言几乎可以比肩诸葛亮的《隆中对》,他从宏观角度指出袁绍今后的军政大计。凭借着袁绍的名望和实力,在“门多故吏”的辅佐下,他完全可以在黄河以北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这些谋士因为派系斗争,战略决策无法确定,加上袁绍有一个致命弱点一一“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一副好牌被他们打得浠滥,曹、袁的第一次交手(官渡之战),就以袁绍的大败,决定了他悲壮的遗憾人生。

‬迎大驾于西京 复宗庙于洛邑

(反董联盟盟主袁绍)

首先提出“挟天子令诸侯”战略思想的是袁绍的谋士诅授,史籍记载他“少有大志,多权略”,在袁绍的所有幕僚中属于一流水平。面对袁绍的问计,胸有成竹的沮授为他制定了一个长远的战略:

“……发动一郡(勃海郡)的士兵,掌握冀州的民众,威震河朔(黄河以北),名扬于天下,尽管黄巾军作乱,黑山贼(太行山土匪)横暴,但你若挥兵东向,青州(山东潍坊)便可平定;再回师讨伐黑山,张燕便可传檄而定;大将军接着率众北征,则公孙瓒必败亡;同时将威慑戎狄,己是强弩之末的匈奴只有率众归服。将军横扫大河之北,拥有四州之地,收揽天下英雄,拥兵百万,你有如此强大的基础后,再到长安迎接皇驾,修复洛阳的皇室宗庙,然后名正言顺的号令天下,讨伐乱臣贼子,把所有不服的人全部踩扁,试问天下谁能敌?”

(董卓)

不过,袁绍终究是糊不上墙的阿斗,他听得耳朵都立起来了,就是不把这番合情合理的话放在心上,如果袁绍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后来的曹操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在北方立足!当汉献帝绝望的眼神希望一个中原豪杰“挟持”他的时候,袁绍竟然会犹豫不决!让曹操占了先机,悲哀!

后来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兵败,沮授被俘,即使爱材如命的曹操如何劝降,心如死灰的沮授坚决不降而被曹操处死,可惜了沮授,你为什么要追随袁绍呢?

‬田丰向袁绍示警一一不可攻曹

(田丰影视图片)

初‬,‬绍‬之‬南‬也‬,‬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疲‬己‬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

其实三国迷们崇拜的荀彧和郭嘉曾经都是袁绍门下谋士,只是他们一旦发现了袁绍的内心世界后,纷纷离开了他,转而去烧只有二、三万人马势力的曹操冷灶,即使如此,他俩对袁绍谋士田丰仍然很崇敬的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

其实田丰的谋略并不逊于郭嘉,只是跟的人大不一样,胜则为王败者为寇,谋士的命运同样如此。

田丰是反对袁绍南下讨伐曹操的,面对具体情况,田丰主张打消耗战、持久战,但是袁绍急功近利,非眩耀武力不可,你要破坏我的心情,我要你进监狱闭门思过!这时的沮授早就被“群主”袁绍移出了群,虽然挣扎着喊了一句:“颜良有勇无谋,不可任用”,袁绍哪里容得相反意见!

一些专家认为,派系斗争互解了汉末三国时期最强的集团,但是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袁绍个人境界的修为不够,没有人格魅力,不听忠言而造成官渡之战的失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