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也就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丶百花齐放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中国涌现了儒丶道丶法丶兵等诸家,当时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法家,代表人物是先秦商鞅变法,政治上经济上制度上都进行了巨大改革,为秦国一跃而为强国丶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中统一度量衡丶设立郡县制丶鼓励农业发展丶用军功章代替世袭官位等,都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下,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开了封建社会的先河。

其次是孙武兵家。孙子兵法,为中国古代的最高兵法,在军事兼并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和战略战术,有了飞跃,在古代历史中长期保持强大,跃居冷兵器的强国行列,居功至伟!

到了战国和秦汉,儒家的日益完善,道家的无为而治,都后来居上。在汉初,道家"无为而治"成为国策,隐忍建设,"和亲"匈奴,进而赢来"文景之治“,天下富强。

汉武帝对外废"和亲",向匈奴宣战,击溃匈奴,平定西域。对内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成为历代治国的主要思想,流传直今。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在春秋战国诸多学派中,儒家学派为什么会战胜道家、法家、墨家、农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呢?儒家学说核心魅力是什么?

代代儒者富有匡扶济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写就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直抒胸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理学家张载总结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其实,孔子时代就确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世精神,后继者孟子、荀子发扬光大,保持与时俱进的风格和品质!董仲舒继承这一传统,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最终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全面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治理、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等!离开儒学,没法解释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形态!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我是爱读书的【十二十页】我的观点是:很多人认为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所以儒家影响最大,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道家”的老子。道家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并且对华夏文明影响的不仅仅是思想,还有文学、艺术等等。我认为儒家当时是信仰,而道家是包含万物。其实在孔子、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家和道家之分,在孔圣人走了之后,才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

  • 儒家的“仁政”,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

  • 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 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 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国的法治思想独树一帜

  •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

  •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曾邦哲《结构论》提出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还禅家、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

道家的影响

“无为”既是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模式。“无为”的方法教会人们在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善于顺其自然。

不要蛮干、硬干,要学会换个角度想问题,退一步想问题,要善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

老庄认为素朴最美,所谓“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确立“自然”“素朴”为最高审美原则。老子说“无言”,庄子说“得意忘言”,使得文学常追求“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并且,佛家讲的“无为法”一词,源于道家的“无为”一词。老子言:“道恒无为也”,“上德无为而无以为”,“无为”的真实涵义是不主观作为,依自然之道而为。佛家的“无为法”与道家是有区别的。以中道实相义来讲,有为法与无为法是不二的,这也契合了“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绝学无忧。”“为学”与“为道”、“无为”与“无不为”互为因果条件。“为学”、“无不为”即有为。

【结语】

从道家治国的实践来看,不管是齐威王治下的齐国还是吕不韦执政时期的秦国,以及后来的文景之治,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即使儒家思想取代了道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后,黄老道家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

中国文人的抒情对象更多的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是更宏大的存在——自然。其创作空间是“天地大美,四时明法“的框架内,写的总是:乘风破浪、江山如画、春花秋月、飘絮落红。中国诗的最高境界就是:敏锐的洞察力与捕捉自然与人在刹那间的交流。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向民间转变。天下乱局,许多思想家对人类命运、治国理念思考,并发表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了各种学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这就是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图)

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对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儒家学派,但儒家思想确立统治地位影响世代,也是曲折的。

秦朝受打压

  • 儒家思想开始是没有市场的,当创始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时,不被诸侯国接受,在当时的战乱、纷争,法家思想更有诱惑力,最终,秦朝用法家思想一统中国,秦朝不仅用法家打天下,也用法家治天下,焚书坑儒,导致灭亡。

(焚书坑儒图)

汉朝上升统治地位

  • 大汉初期,采用道家治国。但到了汉武帝时期,政治上君主专制政体定型,经济上汉经济恢复发展,文化上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所以思想统一势在必行,由于儒家文化的特性,以仁为核心价值观,加上董仲舒推崇,汉武帝接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缓和社会矛盾,加强统治。儒家从此占据思想主动地位,汉朝太学进行儒学教学,后也科举考试以儒家思想为内容,都推动了儒家思想影响力。

(儒学汉武帝时开始占统治地位)

东汉末魏晋南北朝陷入困境

  • 东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寻求一种安慰,这时传入的佛教和本土道教的冲击,佛教主张来世,道教主张无为,所以人们信仰佛道增多,儒家信仰陷入困境。

唐宋焕发了新生机

  • 隋唐时,国家从分裂又走向统一,儒家思想的特质——"和谐社会"又得以挖掘,通过唐朝韩愈、李翱的倡导,北宋五子的努力,儒学以一种新的面貌焕发了生机,理学出现,并出现了理学大师朱熹,到了明朝,理学发展出现了心学。儒学思想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

明末清初活跃

明末清初,由于君主专制加强,商品经济发展,文化专制和八股取士,儒家思想以另一种形式活跃,他们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但是,他们的骨子里还是以儒家仁义理为核心,所以说是当时形式下儒家思想一种新形式。

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以其独有的价值内涵,依然影响我们社会生活各方面,并也影响周边许多国家。

欢迎典评!

可以不吝点赞!谢谢😜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们的文化辉煌时代,无数先贤,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璀璨夺目,奠定了我们的文化基础。直到今天,我们也深受其影响。要说哪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那就要细细掰扯了。

中国人说话、办事,讲究一个面子和里子。什么意思呢?能拿到桌子上面说的话,和只能在桌子底下说的话,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这两个方面要分开说。

要说桌子上面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儒家。孔子那是圣人,汉朝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是要供着的;孟子为亚圣,读书人提到他的名讳,也是要拱手为尊的。科举制之后,这二位更是以绝对优势占据了读书人的灵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一直是读书人的信条。

在民间,儒家文化也是浸润最深。连开小店的都知道供着关二爷的像。为什么?因为他是忠义的化身。所以,拿到桌面上说事儿时,必须使用儒家的话语。唯此,才能服众。

但是,到了桌子底下,儒家就不被看重了。这时候,主角就是法家,以及兵家、纵横家了。儒家讲求一团和气。而法家、兵家、纵横家讲究争斗。法家讲究道、术、势,但核心其实是术。什么是术?就是策略,方法。比如皇帝怎么驾驭臣子呢?法家就给出了两大利器,赏和罚。法家称之为二柄。看看史书,历代有作为的帝王都是这么干的。

至于兵家,一部《孙子兵法》,十三章,6000多字,流传至今,而且在国外也大放异彩,受到很多人的热捧。现在的说法是,要经商,做企业,不看《孙子兵法》是不可以的。瞧瞧,它不但能指导战场,还能指导商场。

至于纵横家,更是现在的大热门。什么是纵横家?就是口才好的人,擅长说服别人的人。写文章,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内在;而口才,是把这个内在输出。如果既会写文章,又能口才好,那么天下无敌。在今天这个时代,哪怕内在不是多么出色,只要口才好,也会左右逢源的。

桌子上和桌子下,要完美结合,才能做大事,成大事。这也就是我们一直所说的“外儒内法”。

当然,以上说的是主流。在世俗之外,道家和释家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除去这两家高深的哲学之外,最通俗的一个说法是:看破红尘的人,要么当了道士,要么当了和尚。

所以,在远离桌子的地方,道家和释家影响力最大。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真正对我们华夏文明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学派?

中华文明之中,儒释道是影响最广泛的,但实际上百家争鸣之后,各个学派之间都有兼容并蓄的影响,而最终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最正统的官学,并且延续至今。可以说除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以及某些特殊年代,儒家一直都是影响力最为广泛的。

儒家实际上早已经汲取了很多其他学说,为了适应时代,也不仅仅是儒家,最为显赫的释、道也一样如此

法家实际上被儒家所汲取,所以春秋战国之后并没有法家的代表人物,但实际上包括汉武帝、曹操、诸葛亮等等人物其执政思想都离不开法家。甚至现如今的“以法治国”也是法家思想的演化。

历史上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其教育出来的李斯和韩非子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可见儒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融合了很多法家思想。

汉武帝时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中的那套“天人感应”和道家、阴阳家的思想学说颇多暗合之处。

王阳明的“心学”一样有很多释家顿悟的影子,当然实际上整个中国古代文人都离不开“儒释道”的思想的启示。最为典型的苏轼就是“儒释道”思想偏向是跟随其人生境遇而来。

真正奠定儒家为正统文化的是隋唐时代开启的“科举”,在宋代更是将儒家典籍做为公务员考试内容,而明清八股更是发展到顶峰

在唐代道家还是李唐最为显赫的,出将入相的道士比比皆是,因此“终南捷径”也由此而来。上行下效,宋代将科举做为做官的最正经出路,宋真宗还写过劝学诗句,四书五经成为新的“终南捷径”,儒家发展起来的“三纲五常”一直影响着中华文明的道德文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一直到如今,中华文明的道德人品的观念都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圈里的东亚国家都和西方开放思想观念有很大不同。

因此与其说是儒家影响最大,不如说是儒家汲取了更多诸子百家的优点,适应了国家发展和时代潮流。后世的儒家早已经不是先秦时代的儒家,而是不断发展的新儒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